山水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魏晋时期山水文化就有了长足的发展,魏晋时期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萌芽时期,直至唐代达到空前的鼎盛时期。
一、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起源
山水诗于晋宋之际产生,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谢眺接踵而起,后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他们通过诗词抒发自我的情感,将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山水诗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我国古代山水诗的源远流长,使山水诗日趋完善。山水诗发展到唐代,诗人们在诗与理、诗与情的结合近年来在唐代杜甫的山水诗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山水诗是杜甫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杜甫山水诗意境有别于谢灵运、王维而独具个性。创造出壮阔苍劲、奇险变幻的意境,同时也兼具清新细腻之美,感情真挚,平实淡雅。他的诗词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感。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存在体,关于山水画的产生具体时间说法不一,有些画家他们将山水画的萌芽定在魏晋或南北朝时期,有些画家认为根据画论的成熟阶段来分析考证山水画的萌芽或许可以上推汉代。上推汉代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砖中的车马,房舍,宫阙。按照中国画的三大科来分类楼阁属于中国画山水范畴,我认为汉代算不得山水的萌芽,不能因为画像砖上有山水,便认为有了山水画,如果把它作为山水画有些太牵强。从东晋时期名画《洛神赋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画面上已经有对对山川,树石的刻画,虽说只是作为人物的陪衬,说它是一幅山水画但是不够完整,可是它为后来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真正山水画的独立还应追溯到隋代时期展子虔的《游春图》。
二、增强山水画表现的能动性
山水画是一个以自然风景作为创作源泉的,通过描绘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来表达作者心中一种独特的感情。最初,诗画是没有关联的经过唐代文化的洗礼可谓达到鼎盛,在这期间也涌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促成山水诗进入山水画的原因是北宋文人画的兴起。北宋文人画的兴起,山水诗已经进入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许多诗人也通过绘画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他们寄情山水,的成熟发展使一些文人士大夫也参与绘画之中。这对诗画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山水诗进入山水画是因为构图的需要,借诗来弥补画面中的不足。在画面中有些东西有些情感没办法弥补。画面中有山水诗的加入有人会使画面更加完整,充实画面,也有醒笔的功能。明初的宋景濂论述诗与画关系时说:“书者,所以济画之不足也;使画可尽,则无事于书矣”。在中国绘画中,通过山水诗来烘托中国画已经的表达,画面更加完整达到人审美的最高境界。
三、增强画者的主观感情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题画诗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文人画家的精神生活。这些诗文的出现提高了绘画的审美作用,对绘画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诗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较多,可以丰富绘画内容,增强画家的表现性,也可以打破画面的空间局限性;增强绘画的文学性。南朝齐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所说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因此许多文人雅士通过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自己内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来山水诗能够得以产生。
希腊诗人西蒙尼底斯说:“诗是语言的画,画是静默的诗”。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诗与画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以至于达到富有生气的画面,韵味完美的诗意。如《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曹植的名作《洛神赋》所创作的。这是一幅诗赋与绘画的完美结合的作品,作品具有是人类所追求的诗画精神,整幅画形象的传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为山水画与诗的融合在中国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隋唐时期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单纯的山川河流树木的描绘而是要见景生情,情景结合。在古诗里往往可以给画面营造良好的意境“诗中有画”,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古诗描写的自然景象,却使人能够体会到其中深厚的友情,联想到诗人送别的场景。通过简练的语言却使读者将自己置身于其中,一幅情景交融的山水画就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四、丰富绘画的意境
李可染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句话揭开了中国画的关键所在。意境,是指一种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的却又难以言说难以表达的意蕴,是现代艺术中的美学概念。它是生于意外,又蕴于其中的难以阐明的境界。“意境”一词在明代朱承爵的《存余堂诗话》中最早出现。清末王国维又做系统论述。中国绘画史中,诗的产生为画的发展增添了华丽高贵而又不失典雅的色彩,营造良好的意境。意境的最佳形式是诗画的融合。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充分说明了诗和画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特殊关系。
在画中一旦有诗的存在,绘画中的情景便与诗中的情景相互融合,从而起到相互渗透丰富绘画意境的关系。 朱光潜先生说过“所谓时就包含一切纯文学,其实一切艺术到最后都必须有诗的境界”。山水画能够有意境,必须有情景才,有灵魂。意境不是简单说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品评一幅画的好坏,意境是最重点的。首先,山水诗与山水画都是相通的,只不过他们所表现的方式是不相同的。山水诗是以语言为媒介,作者会通过一些含蓄的语言,将文字形象化表达情感,将中国语言“诗意化”而山水画是通过笔墨线条来塑造表現,是画家情感表达的艺术语言。
总之,山水诗与山水画是一个文化根源,血脉相连,必须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是我们最不能忽视的重要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光潜.山水诗与自然美[J].文学评论,1961.
[3]李亮.诗画同源与山水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作者简介:高文静(1990-),女,汉籍贯:山东,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美术专业,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