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禹
摘 要:根据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划,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我国的教育领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發展的影响,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基于此,解读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同时分析在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变革;赛博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155-02
在新时期,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战略阶段。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碍,要想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对教育信息化的理念进行深入的解读、改革,形成对教育信息化的正确认知,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研究教育信息化,有助于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和价值,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教育信息化概念
以宏观思维为指导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进行解读,当前西方语境下的教育信息化术语虽然各有侧重点,但均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实践,并且认为教育信息化涉及到的社会文化心理比较复杂,不能将其视为一个简单技术过程。
Computers in education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用来泛指计算机的教育中的应用。该术语侧重于实用主义,研究焦点在于学习和教学的微观层面。Educational computing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具有强烈的心理学研究色彩。研究的焦点在于对计算机的运算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将计算机视为一种智能化的教学机器,技术色彩比较强烈。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或informatia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这个术语流行于21世纪初,这也是当前概括性最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术语,其囊括了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所有研究,具有比较浓厚的教育学导向,侧重点在于教育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全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应用教育学与心理学来推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变革[1]。
(二)教育信息化概念的发展
自从计算机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支持通讯、处理信息,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均能够得到应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开始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性建议。20世纪90年代,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信息化的潮流,给教育实践和研究带来的冲击,也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成为了很多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2010年,美国政府就在《2010年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中提出了“美国教育转型:技术赋予学习力量”,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超越了计算机对教学进行辅助的发展阶段,计算机成为了教育领域重要的技术基础设施。同时,教育信息化以复杂系统为基础,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综合性研究领域[2]。
二、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尽管教育信息化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但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阻碍。教育信息化与文化、经济、政治均有着紧密的联系,受到学术眼光狭隘与孤立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相比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领域,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而在现实层面,信息技术对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仍然在不断地增长,这也导致教育信息化战略走进了浅薄浮躁、急功近利的误区。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不足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专家指出,出于公众的期许,当前的教育系统纷纷在学校和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以此博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但是事实上教育机构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这也使教育信息化出现了跟风的问题,而理论研究的薄弱导致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无法对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没有发挥真正的指导意义[3]。
尽管当前确实有研究证明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的确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研究的可靠性仍然较低,有学者提出学生学习绩效的改变并不完全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结果,这也使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力量受到了削弱。在当前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为科学研究,其研究理论基础和结论都难以得到验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积极性。
正是由于教育信息化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使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人们也无法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来解决这些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人员在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研究时,有浪漫主义和基础乐观主义的错误倾向,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学习变革的深刻性和高度的复杂性。
三、推动新时期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具体途径
(一)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各国均对教育信息化投入巨大,并予以了广泛的研究,但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有关专家认为,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受阻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硬件建设,同时忽视了质量控制。人们在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对“信息技术手段应该如何被使用”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事实上,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延伸,每一种技术进入实践领域之后,都会重组人们的交往模式而创造一种新的环境,对人们造成改变,对人造成改变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创造的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还会带来教育制度的变革。在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发展中,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改变自身的深层技术观,将技术作为改变人的力量。要将传统的硬技术和软技术的两分法打破,认识到以社会媒体为代表的新技术对学习和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在追求技术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基础周围的社会环境,使教育信息技术具备更加浓厚的人文关怀[4]。
(二)将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支点构建起来
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2005年美國又启动了赛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其目的在于建造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从而推动美国科教文化的发展。这一举动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也可以通过赛博基础设施建设来汲取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经验。
1.赛博基础设施的含义。赛博基础设施是一个大型科教平台,其具有四个主要领域:学习与劳动力发展、赛博服务与虚拟组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高性能运算,这四个领域各有重叠。赛博服务与虚拟组织的作用在于使教育和学习共同体,突破时空的限制;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用于分析和处理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高性能功能则是以海量的实践数据为基础进行建模。这些领域的相互联系,能够对学习和教育方式进行改变,有利于推动学习变革与劳动力发展。赛博基础设施与高性能运算、大型数据库和国际互联网的融合,构建了一个具备专门技能、各种应用软件、先进的计算机资源和高速互联网络的科教平台[5]。
2.赛博基础设施的人文性。有别于第一代信息高速公路的是,赛博基础设施将“人”作为核心,对技术本身进行了超越,通过人与人组成的“共同体”,能够将协同工具、通讯技术、数据资料、分布式计算、软件与硬件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构造公共知识服务体系和知识网格平台。通过整合和集成模拟、建模和可视化工具等各种应用软件,以及中间件、大规模数据集、远程传感器和高性能运算,赛博基础设施能够将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和技术手段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平台。这样一来,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数据信息和工具手段的共享,并且实现隐性的专业特长的共享,打造以此为基础的知识共同体,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6]。值得借鉴的是,赛博基础设施对人的价值的彰显,美国教育研究机构将其作为推进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动力。将教育赛博基础设施的创建作为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支点,就要强调人的中心地位,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和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3.赛博基础设施的价值。分布式、跨学科和协同性是新型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征,其目的在于教育信息化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共同体,推动新方法、新模式、新工具和新思想的产生,使教育信息化战略得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要促进教育的转型和变革,催生新一代师生群体,从而使教育信息化更加具有人性化和个性化,能够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使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
赛博基础设施具有强大的功能,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员而言,应该对复杂概念进行可视化和建模,加强相互合作,开发新的可用于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情境的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并对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大规模、及时准确的跟踪和评估。以赛博基础设施为基础,将家庭、工作场所、图书馆、实验室、课堂以及其他领域整合起来,打造泛在学习环境,突破旧有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推动教育领域的变革。
四、结语
在新时期,各国都对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予以了充分的重视。从计算机的产生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地探讨如何发挥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将计算机引入教育领域,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过程,其具有超越单纯的技术逻辑的思维方式,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予以深入的理解,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彰显人的价值,吸收美国赛博基础设施的有益经验,打造具有个性化、统一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和教育领域。
参考文献:
[1] 吴世勇.从教育口号看建国以来的教育价值取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6).
[2] 李汉潮.德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启示[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3).
[3] 易玉梅,彭志明.教育价值取向的分裂与创业教育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整合[J].湖南社会科学,2011,(1).
[4] 李凯.试论西藏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与发展[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 于芳.影响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几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6] 王楠,缪凌云.浅议我国现行教育价值取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责任编辑 史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