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实践活动研究

2017-03-15 16:45朱海斌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朱海斌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堂活动、校园活动及其校外社会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和社会实际两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背景,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经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实践活动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广义的实践活动是指建立在学生的数学概念之上由学生本人亲自进行的动脑、动口、动手操作的一切学习活动,包括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和亲自动手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有着巨大的联系,两者谁也离不开谁,后者是前者的归宿,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依附于前者,前者又作用于后者,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同时实践活动往往又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实践活动又蕴含着综合运用。

一、课堂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展开的实践活动,主要以操作型和模拟型两种为主要形式。

(一)操作型实践活动

操作型实践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性的知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将难点间接地转化为易掌握的知识点,是一种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动手、动脑操作活动。操作型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促进思考,使大脑与感受器官紧密结合,同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等。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学生简单地了解了圆的概念后,引导学生动手画圆或者用白纸裁出圆的图案进行上下左右折叠,学生通过反复测量和反复交流,知道了什么是圆心,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等知识。

(二)模拟型实践活动

模拟型实践活动是指教师让学生在其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境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为主,从而获得新知识,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源于生活,而后又应用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如在教学数加减这一课时,生活中应用到这一知识点的有很多,如买菜、买文具等日常生活的买卖交易都要用数学来计算找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模拟,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一起讨论和交流,在亲身体验后获得新知。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模拟情境中,既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又能体验到数学的生活性,从而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达到正确认识数学和认识学习数学的目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观。

二、校园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难免会受到时间和范围的限制,因而很容易造成实践活动内容无法在教室里达到预期效果。这时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来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而将实践活动内容延伸到校园中,恰好就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校园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形式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

(一)测量型

测量型实践活动,主要运用于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通过教师的描述和讲解来理解的概念性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建立一个概念性知识体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新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认识得不够彻底、不够明白,理解得也不够深刻,因而很容易就把新知和其他知识搞混,学得不明不白、稀里糊涂的,从而事倍功半、适得其反。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学生进行校园实践活动,并及时总结实践结论,教师则要对其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体验型

体验型一般是指通过校园环境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一个空间表象。学生在实际的校园环境中,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将大脑中模糊的概念通过亲身体验得到证实和清晰化,有巩固新知和加深理解的效果。如在教学方向和位置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绘制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线图,或者学校到其他地方的路线图(也可以是校内的位置图),当然可以让学生回忆郊游,通过记忆画出郊游路线图。画好图后,再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比比谁的更准确、更清晰,学生在反复练习和讨论中发现自己画的图的缺陷和优点,通过回忆和其他同学的讨论修改原图,彻底搞懂物体的方位,在表述和绘制图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什么是方向、什么是位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位置感。

(三)调查型

调查型是被广大教师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之一,操作性强、信息量大是它的主要特点。调查型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充分利用校园里的教学资源,获取需要的信息,从而习得新知。

1.调查学校中图书馆藏书数量、书籍月阅览量流动情况,调查学校的总占地面积及利用率或调查学校每个季度的水电费数据等可利用的财产资源。

2.调查生命资源,比如:休息时间、运动时间、学习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全校学生,统计他们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总结数据来分析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及自己的学习习惯。

3.调查学校的活动数据,如学校每年开展的艺术活动展览、联欢晚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可调查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数据,通过让学生调查这些数据并进行分析,用数据来分析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何种解决方式最好等,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三、校外实践活动的思考

知识来源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社会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也离不开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一直都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主导作用,创设条件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提倡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校方建议加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强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在社会情境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有制作型、測量型、调查型以及课题型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就是简单的制作型实践活动。而测量法主要是指利用工具测量长度或者角度等,如在学习面积的单位后,可以让学生去测量家里的门、桌子、椅子,估算客厅面积、社区面积、广场面积等。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基本单位并懂得单位之间的转换后,鼓励学生尝试估算出家里到学校的距离、学校的面积、医院的面积、体育场的面积等。

总而言之,教学必须以生为本,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将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相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的课堂资源、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性问题,组织有数学价值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间接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大胆地放开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殿堂里探索,找到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玲.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N].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

[2]钱如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2,(07):29-30.

[3]沈根林.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61-162.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善用习题,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