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7-03-15 16:00王飞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职学生就业

王飞

摘 要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与之而来的,就业也呈现出一种新常态。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就业人数增加,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工作更加重要。在这种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就业工作,将成为新形势下保增长、促稳定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职学生;就业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978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为4.9%,而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的人均GDP更下降为22.1%。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到2003年,中国占世界的GDP比重大幅上升,占到15.1%,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的人均GDP增长到73.7%。中国的GDP在2010年已经达到5.879万亿美元,正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位列于美国之后。在这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2 经济新常态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增速一度回落,到2012年和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回落到7.7%;2015年GDP为676708亿元,增长6.9%,回到了“6”时代。这一再放缓的经济增速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缓慢发展的新阶段。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公开表述中国经济的当前新状态。在同年11月召开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就国际经济形势对经济新常态作了系统阐述。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新常态做了重要的阐述。中国已经正式确认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高速增长趋势减缓,进入中速稳步增长;二是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一系列中央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经济结构需要全方位的优化升级,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新阶段。

3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环境

3.1 经济放缓,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就业人数增加。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的变化也给就业带来了新的改变,就业也呈现出新的形势。据统计,199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89.5 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4万人,本科毕业生32万人,专科毕业生45.1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50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168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749万人,是1995年毕业生总量的8.37倍,比2005年增加122%。其中本科毕业生368万人,是1995年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1.5倍,比2005年增加 145%;高职高专毕业生326万人,是1995年专科毕业生总数的7.2倍,比2005年增加94%。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虽然高校毕业生总量与我国经济体量、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仍不算多,但其增速之快、增量之大前所未有,不论是对就业工作系统还是整个社会体系,都有不小压力。据估算,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GDP增速回落到6%左右,新增就业岗位减少明显,就业压力更加雪上加霜。

3.2 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失业增加。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发展的调档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转化升级,这就给就业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在就业结构的需求上,产业一线人员有所减少、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紧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经营模式下的从业人员必然减少,无形中增加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和压力。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将给就业和生活带来新变化和体验,也将改变传统就业方式和面貌,使得人们的就业更灵活,更人性,更即时。

3.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形势下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常态。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创新创业的大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也都相继出台了多项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大众创新创业。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政策上提供非常优厚的待遇,希望大学生激发内在潜力,实现就业。另一方面,鼓励个人创业,给微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创新创业成为了一种就业新常态。

4 高职学生就业困境

4.1 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高职毕业生,近几年,高职院校在逐年增加,2011年到2013年,从1113所增加到1297所,毕业生从198万人增到238万人,并且也呈增加趋势。就笔者所在的高职近几年情况来看,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一届比一届的人数多。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趋于缓和,就业岗位有所减少,给就业也带来了不少的压力。我国产业正面临着结构升级的转型期,逐渐从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产线流水工人减少,这无形中增加了就业压力。

4.2 就职于民营企业较多

当前,全国各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都是逢进必考,对学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職学生在这种考试制度下没有一点优势可言,完全处于下风,高职生能报考的单位和岗位相对较少。在全国的公务员考试和省级公务员考试中,主要的岗位要求都是本科以上,大专岗位要求的不多。只有在地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中大专岗位才较多。这就限制了高职生的就业,使高职毕业生在民营企业等私企就业成为普遍现象。

4.3 就业期望过于理想,对市场估计不足。

有较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工作过程中对对工作和岗位期望过于理想,不但要求工作环境好,做事少,又要求薪酬高。“钱多事少离家近”,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通常来说,刚毕业的学生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实习期的待遇也不同于正式员工。现在大多数毕业生为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宠爱有加,没有吃过苦,工资少不愿意做,工资高的企业又看不上高职学生,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宁愿在家闲着也不愿意去工作,变成真正的“啃老族”,也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的空岗和失业的供需错位现象。

5 经济新常态下就业认识

5.1 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到中西部就业。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就业压力增大。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并且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根据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和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不断扩大,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学生还没有看清形势,依旧想去东部发达城市就业,影响了个人就业。作为毕业生,我们应该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不能盲目随从。随着中西部大量企业的发展,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多,更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高职学生就业的新天地。

5.2 鼓励和支持高职学生自主创业

近几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就业市场的一种新常态。用主动创新创业来实现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方式,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用主动“实干”,来实现“兴邦”的中国梦。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近几年全国兴起一股创业潮,草根创业蔚然成风,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可是在大学生中真正在创业的还是少数,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与2014届毕业生相比,创业比例有所上升,但对于有765万的庞大毕业生来说,这显然是“九牛一毛”。就我们高职毕业生来说,创业学生和案例更少。所以,作为高职学生,一定要利用好国家的大好政策,积极主动地进行有规划的创业,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也是重新认识自己,提升个人能力的,開拓进取的积极表现。

5.3 学校把握市场动态,开设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复合型人才。

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刻影响着就业结构、人才素质。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单位在招聘时,除了看应聘人员的学历、专业外,更重要的看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高职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自主地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的个人综合素质。如应变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学校应该多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要多参加活动,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增长自己的才能。

5.4 给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高职毕业生要有合理定位,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外,还要有足够的市场估计。不能光坐在学校里空想,要利用假期做一些兼职,感受一下就业市场的状况。在遇到求职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时心态要积极。既不能过分的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对就业市场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不能盲目和冲动,确立好合适的就业目标,适当的期望值,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322).

[2]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

[3]荆德刚.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作者单位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43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高职学生就业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