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参与管理日益受到高校的关注。如何有效推进学生参与管理,既是高校内部改革发展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本文以丽水学院书院制建设为例,分析现代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现状,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参与式视域中创新高效管理模式,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生参与 高校管理 参与式管理
高校是当今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基地,伴随着社会民主的演进,高校管理模式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改革。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单一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必须作出有效的改变、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是大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和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关键在于接受和提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学生和高校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
作为高校管理模式大胆创新的成果“书院制”,即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做到了以学生公寓为服务载体,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兴趣爱好培养等全面育人的工作,与学院的教学工作互为补充。在学生公寓区建立若干个书院,并用具有特殊含义的“书院”名加以区分,使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住到同一个书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把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重点由学院转移到学生公寓,实现教育办公进“书院”,贴近学生,贴近服务,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平等交流、活动的空间。教育管理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呈现出以学生自治自理为主、教育管理者为辅的特色。
参与式管理是学生在校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学生、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商讨和决策学校的重大事务。其管理是基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基础上的一种民主管理模式,有别于传统权威式的管理形式和风格。参与式管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搭建了一个与学校沟通交流的桥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有机会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得到提高。
丽水学院作为浙江省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从2012年起,就围绕“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管理模式从“重管理、轻服务”向“重民主、重参与”转变,着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 “参与式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注重参与性、民主性的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学院重视。学院逐步推行“书院制”这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旨在营造民主参与的管理氛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参与管理时涵盖的范围和拥有的权限。
本文将以已试行书院制的丽水学院为研究模本,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两种方式,围绕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机制、影响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调查,从而进一步掌握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基本情况,同时将针对书院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提出改进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未来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建构学生参与式的管理体制提供实证基础。
1丽水学院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丽水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统计的需要,在丽水学院4个书院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
丽水学院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渐强的过程,学校管理者、教师逐渐接纳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式管理”日益受到学院重视,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范围正逐步拓大、内容逐步拓展、途径逐步增多。但是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学生培养的目标来看,丽水学院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学生参与意识的缺失
1.2.1参与意识缺乏主动性
笔者在担任书院辅导员助理工作中了解到学生对于书院管理内容缺乏主动认识,对于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和宣传工作经常是被动接受,比如就书院建设的发展工作向学生征求意见时,一些学生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拒绝给予意见,或是勉强地应付老师。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对于“作为书院的一份子应该积极参与书院的管理工作”一项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非常赞同。由此可见,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书院管理还停留在意愿层面,实际操作与理想还存在着非常大的距离。
1.2.2参与意识功利化
在校担任学生干部工作中发现,有的同学踊跃参加学生干部竞选或者参与书院活动异常积极,但在任职期间却表现出积极性不高、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寻找各种借口搪塞不参与的情况,这种行为完全就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把集体权益抛在了一边。问卷调查中“你参与书院管理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A.促进学校民主管理,B.锻炼能力,完善自我,C.综合测评加分”一题中统计结果显示如图1。
这些情况表明,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存在功利化倾向。
1.2.3参与意识存在不均衡现象
当被问及“作为大学生你是否有兴趣参与书院管理”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参与意识呈现出群体不均衡现象。一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參与意识存在较大差异,年级越高,参与意识越强,参与活动越积极(毕业班除外)。大一学生因为初入大学,对周围环境还很陌生,对大学不够了解,所以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涨。大四学生因为临近毕业,忙于寻找工作,就业压力远远超过了参与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参与意识高于普通学生。
1.3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范围窄、内容少
问卷中涉及“大学期间,你参与过书院管理的哪些工作?”一题,经过结果统计,其中有87%的学生参与过学生评奖评优,35%的学生参与过学生干部选举,26%的学生参与过书院特色文化构建,45%的学生参与过星级文明寝室评比,而仅有16%和18%的学生参与过书院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书院改革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建议(如图3),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范围窄、内容少。说明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和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学生的参与度仅仅局限在与自身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较低层次面。而在书院特色文化构建、书院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书院改革发展规划的讨论建议等较高层次面,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度,基本上实现不了学生真正参与书院管理的目标。
1.4学生参与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制度的制定出于体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意志和利益为主,在对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自上而下的要求多、硬性规定多,发动同学主动参与少、吸收学生民意少”的现象,导致无法及时地将学生的需求和对学校相关的意见、建议反馈给校方,“以生为本” 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2影响大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主要原因
2.1不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
目前, 涉及大学生参与管理这一议题,我国的相关法律对此仍未做出详细规定,相关的政策也不完善,现存的主要问题:学生参与的范围、内容、途径以及参与的程度不明确,学生事实上并没有实际掌握参与管理的权利,与之相应的学院内对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存在很大的缺失,所以大学生参与管理存在着缺乏制度保障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制度上,学生参与管理还需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2.2缺乏民主的参与管理氛围
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校方并没有把学生与教育管理者放在同一平等的位置,行政化现象严重。传统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下,学生很少有机会能作为管理者成员真正参与到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中。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多数情况下也都处于“听之任之”的状态,即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侵害,也很少主动站出来进行维权。民主参与的氛围比较淡薄。
2.3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参与管理存在消极认识
学生对管理的参与性受到教师对学生参与管理的认识程度影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教师惯性认为学生是受教育、受管理者,很少考虑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2.4大学生自身局限性的影响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能直接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向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靠近。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参与管理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实践过程中带有功利化倾向,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一旦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容易出现浮躁和消极的态度。
3推进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对策建议
3.1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大学生自身应该培养起参与热情,并将参与热情逐渐转化成内在的参与意识。第二,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参与学校管理不仅有助于学校发展,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等各项综合素质都有极大的帮助。另外,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班会活动加强宣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
参与学校管理不仅需要大学生拥有自发的参与意识,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而提高这一能力重在加强学生的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组织比赛等锻炼中提升管理能力、丰富管理经验。
3.2拓展丰富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实现学生充分参与高校管理,学校应当明确学生可参与的范围和内容,确保学生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
在教育教学方面。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是教育教学,它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利益,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学校首先应当保障学生充分参与教育教学事务的权利。
在后勤服务方面。包括对食堂的餐饮工作进行监督,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享有参与权,学校设备仪器的购买和修缮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校医务室进行监督和管理。
针对学校重大的行政事务,学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例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办学目标、规章制度的制定、有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行政人员的调动、学校的财务等。学生对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既调动了自身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还将促进相应决策往更合理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3.3健全学生参与管理机制
3.3.1完善现存学生参与管理机制
目前,学生会、分团委和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最为普遍的学生组织,也是参与人数最多、参与程度最高,最有威信的学生组织,发挥着促进学生和学校沟通交流的作用。要实现学生更好地参与管理,学校应完善现存学生参与管理机制。学校应弱化校团委和学生科对学生组织的过度管理和控制,让其享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给他们创造更大的参与空间。
3.3.2创新可行的学生参与管理机制
一是听证制度。在高校管理中引进听证制度,从而保障学生的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保证高校管理民主化、公正化。二是学代会制度。如“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校长开放日”制度、“校长在线”制度,可以正确处理学校、教育管理者和学生三者利益关系,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三是审议制度。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务必须向学生代表大会共同讨论审议,保证决策的合理化、民主化。四是监督制度。跟踪和监督政策的落实,实现监督的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张琼.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高校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李翠芳.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夏晓梦.安徽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吴太胜.大学生参与管理:高校和谐治理的推进路径分析[M].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
[5] 罗安生.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D].浙江大学,2005.
[6]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1999.
[7] 蒋国勇.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
[8] 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 张向东.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 张维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0.
[11] 沈佩华.大学生参与管理研究——以上海S大学学生参与宿舍管理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6.
[12] 任初明.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证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3).
[13] 蒋麓.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51-53.
[14] 张梅芬.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证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10(2):22-24.
[15] 唐玲.促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思考[J].闽江学院学报,2008(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