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7)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全球化的观念也已深入到不同领域。美国文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看似没有什么交集,但事实上,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药文化无不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美国华裔也不例外。美国华裔文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获得文学殊荣或荣登畅销书榜首,入编美国主流文学选集,进入美国大学和中学的文学课堂,无不与作品内涵中的中国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我校于2014年开设的全校核心通识课程《透视华美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其目的就是向我校学生介绍美国华裔文学,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体现。
《透视华美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校于2014年开设的全校核心通识课程。本课程主要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细读与探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在美国文学作品的体现,以此了解美国文学文化、了解海外华人,并且将其作为“反思文学”来鉴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人的影响。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敬仰。
本课程由我校外语学院承担教学任务,属于全校范围内的任选课,每学期开课。课程共计27学时,以专题讲座、西方文论、文本分析以及课堂讨论为主,并辅以原文欣赏、原版电影节选、视频、影像等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多样化。课程还有一大特点:由多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程主讲教师易平副教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及美国文学文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美国华裔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另外4-5名授课教师均为外语专业教师,各自研究方向均为英美文学、文化或比较文学。因此,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华裔作家及其作品的剖析与讲解,使每一次讲座更加地深入透彻,同时学生也可以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多方位的见解,学习到更多知识,开阔视野,扩展文学鉴赏力和写作思路。
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它历史仅有一百五十多年,但美国华裔作家笔耕不息,作品层出不穷,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因此,根据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特点,教学团队经过调研,专门选出8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华裔作家以及他们的9部代表作,除了探讨美国华裔历史以及作品中呈现出的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等问题外,着重探讨作品中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呈现以及中国文化的代际传承。
习近平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时强调:“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1]因此,对于华夏子孙而言,中医药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健康养生理念的影响。被称之为“美国华裔文学之母”的黄玉雪在其代表作《华女阿五》(Fifth Chinese Daughter)中,细致详尽地书写了各种中国饮食。据粗略统计,书中至少有40多处提到中国食物,几乎遍布每一个章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以及母亲生产、坐月子时中国食物,诸如荔枝拌鸡肉、五仁月饼、红糖布丁以及红鸡蛋等美食不仅作为生活载体影响着第二代美国华裔子女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完成了中国文化的代际传承。
黎锦扬的《花鼓歌》(The Flower Drum Song)一经出版就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作品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王老爷认可的中药养生和治病疗效。小说中提及的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等,对王老爷十多年的咳嗽顽疾有一定的疗效;而长白山人参、珲春鹿鞭有着补肾阳,延年益寿的功效;肉桂皮虽然可以用作烹饪食物中香料,但也有补肾阳,引火归元的药效。可见,这些中药都可以起到安神、定志、养心的作用[2]。甚至连佣人刘妈在老爷药包里看见薄荷叶和蝉蜕也知道这些有利咽的功效,对老爷的咳嗽病症有疗效。可见,中医药及其健康养生理念早已被唐人街上的华人接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中医药的优势表现在对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各种慢性疾病和某些急症的确切疗效,特别是在功能障碍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上以及养生保健、祛病延年、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是现代医学所不能取代的[3]。在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The Bonesetter’s Daughter)中,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露丝,每年中秋前后就会定期“失声”一周。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任何心理情绪都可能导致身体上的变化乃至病变,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忧虑恐惧等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即所谓七情致病学说。生活中的琐事和压力造就了露丝的心理压力,以致焦虑烦躁,从而导致病症的发生。
雷霆超在其划时代的小说《吃碗茶》(Eat a Bowl of Tea)中充分展现了中医药的魅力。主人公王宾来多次向西医求治性无能均无效,而在服用几个星期的“中药茶”后,王宾来的性功能障碍得到了有效地治疗,并与妻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一碗茶”不仅治愈了王宾来的身体疾病,展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魔力,更是对其心灵、思想的洗涤,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国华裔的思想意识及其世界观的积极影响。
中医药学是科学文化与人文的结合体,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4]。在中国文化中,自然界由五种元素组成,即金、木、水、火、土,以此来描述自然界的内在联系,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称之为五行。如图所示:
而在《黄帝内经》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根据人的生理形态、体格状况将人分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土形五个类型。谭恩美在其代表作《喜福会》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理论运用在文学创作和人物塑造方面,不仅使人物生动形象,入木三分,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例如:小说中的母亲吴素云性格刚强,好胜心强,处事果断坚定,正是“金形”人的特点,因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指出“金形”之人性情急躁,猛悍刚强,具有“敦敦然”(坚定)、“监监然”(明察)、“严严然”(庄重)等特征。
《透视华美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通识课程受众面广,自开课以来每学期都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民族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外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以及体育学院共计11所学院30多个专业的学生选修此课,并且每次都是选课人员满员,甚至每次都有不少同学旁听。
课程采取多教师、不同文本和文论讲座的形式,同学自由发言,并根据课堂的教学安排进行不定期的小组讨论,通常课堂讨论时间为10-15分钟。同学们出勤率高,课堂讨论积极,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踊跃发言。例如:在《喜福会》的课堂教学中,同学们通过文本的细读,结合《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人体“五行”特点,找出了与“五行”相对应的人物角色,并具体分析了她们的性格特征。在《接骨师之女》的课堂教学中,分析露丝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造成的“失声”的原因时,同学讨论十分地积极,并提出露丝的病症实际上就是中医中典型的郁证,和情绪不佳有着紧密的联系;劳累与说话过多亦会耗气,造成气虚。对于气虚和郁证中医常常以补气、调气为主,“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凝则精聚气聚”[5]。
注:2015-2016第二学期和2016-2017第一学期学校规定选课人数为80。
虽然此课程的考核除了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以及出勤率为过程成绩外,最终同学还需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800-1000字的课程论文,中英文皆可。除了个别同学因实习或工作无法按时缴纳论文外,其余同学都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认真完成课程论文的写作,不少同学的论文字数远远超过规定字数,并且有一定的独到的自我见解。本课程首次开课时间为2014-2015年第二学期,即2015年春季学期,到目前为止一共开设四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从以下统计可见全校的受众面以及教学成效。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以及课堂教学来看,课程教学进展顺利,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除课堂发言踊跃外,还在课余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扩大文本阅读范围。同学们对这一课程反映良好,认为颇有收获,甚至有同学说:“感谢老师‘低俗的文学常常以情节和催泪来吸引人’的警示,老师的课让我们知道了语言的概括性、模糊性和表现力,让我们明白了快乐的时候是理解了什么的时候……感谢老师告诫我们,若在一个大家都不上进的环境中,你只能靠争第一来防止自己堕落,这是正道……”;“总的来说,这门课收获不少,相比知识性的收获,更欣喜思想上的提升……”。同学们对此课程的认可是对本课程最大的鼓励。
[1] 吴潇湘.把中医药打造为国家品牌——二论习近平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3-8-28.
[2] 易平.中医药文化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再现[J].中华文化论坛,2016(9):121-124.
[3] 吕春华.浅议中医发展与创新意识[J].国医论坛,2004(4):44-45.
[4] 周仲瑛.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研究,保持中医的优势和特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63.
[5] 薛公忱.儒道佛与中医药学[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