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淤青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7-03-13 06:14宋雅玲杨君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圈员皮下品管圈

宋雅玲,杨君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护理医学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淤青发生率中的应用

宋雅玲,杨君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淤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9日—2014年10月6日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冠心病患者58 例为对照组,2014年10月31日—2014年11月27日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冠心病患者66 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十个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存在的问题进行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两组腹部皮下淤青发生率差异。结果:对照组腹部皮下淤青11 例,发生率为19%。观察组腹部皮下淤青4 例,发生率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淤青发生率,提高腹部皮下注射技术准确性,增加患者依从性,节约医疗成本,医、护、患三者关系变得更加亲切、融洽、和谐,实现了护士自我价值的体现,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品管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淤青发生率

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是心脑血管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因其给药方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治疗,但注射时易出现瘀点、瘀斑、硬结、皮下血肿等[1],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依从性,甚至导致纠纷,影响护理满意度[2]。因此,保护注射部位,延长使用时间,降低腹部皮下注射淤青发生率尤为重要。为解决此问题,我科成立了品管圈(QCC)小组,针对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出现皮下淤青的问题进行改革,通过对比研究检验新方法对腹部皮下淤青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9月9日—2014年10月6日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冠心病患者58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5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61 岁,采用传统方法注射;选择2014年10月31日—2014年11月27日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冠心病患者66 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0 例,女26 例,平均年龄59 岁,采用新方法注射。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新方法,成立品管圈。

1.2.1 成立品管圈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我科“新希望圈”活动小组共8 名圈员,以科室组织、护士主动报名的形式成立。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并组织圈员学习品管圈基本理论和知识。

1.2.2 选定主题

采用品管圈活动主题矩阵图,圈员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点一一列出,并依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 个评价项目,采用“5、3、1”的评价法汇总出分数,最终将“降低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淤青发生率”[1]定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 制订活动计划

根据主题,运用六何(5W1H)分析法制订并绘制成甘特图,包括拟定计划、把握现况、分析要因、设定目标、解析问题、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检讨与改进。

1.2.4 分析原因

对照组58 例中,发生淤青11 例,淤青发生率为19%。11 例皮下淤青中,吉派林淤青5 例,依诺肝素钠淤青4 例,磺达肝葵钠淤青1 例,万麦舒淤青1 例。将引起腹部皮下注射发生淤青的药物制成柏拉图(见图1),利用二八定律确定改善重点为吉派林淤青和依诺肝素钠淤青。

图1 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发生淤青改善前柏拉图

1.2.5 目标设定

明确改善重点后,拟定改善目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能力为80%,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1-(11×82%×80%)=3.784。

1.2.6 解析问题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各环节中护士、患者、药物、器具等四个方面进行要因分析,绘制鱼骨图(见图2),寻找腹部皮下淤青的根源,最终确定主要原因为注射方法不正确(未抽吸回血、注射过程皮肤皱褶消失、注射完毕未停留5 s);按压时间不当;按压力度不当。

图2 腹部皮下淤青原因分析鱼骨图

1.2.7 对策拟定

一个原因可衍生出多个相应对策,应根据效益性、可行性、经济性等各种因素作综合评价,选择要实施的改善方案:理论知识培训;操作培训,监督考核;规范宣教内容。

1.2.8 实施对策

1.2.8.1 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理论知识培训

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针对我科护士现有的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水平,进行自我理论知识培训;详细阅读、学习心内科临床使用的各种低分子肝素针剂的说明书。培训内容包括:穿刺前的评估(病情、皮肤等)、注射过程、宣教、告知。培训过程中采用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现场示教,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培训效果。

1.2.8.2 操作培训与监督考核

带教老师对操作规范进行逐步讲解,帮助理解各步骤意义;统一对全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且逐一进行考试,确保合格率;护士长进行质量追踪。

1.2.8.3 规范宣教内容

与患者多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规范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宣教内容。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主要为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淤青发生率的降低。对照组发生皮下淤青11 例,发生率为19%,观察组发生皮下淤青4 例,发生率为6%。经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淤青发生率(见图3)。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制订了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标准化流程,规范了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宣教内容。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是指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升创造力,多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工作效能。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每位圈员进行品管工具运用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6 项内容的调查,每项分值5~10分。分别统计6 项内容总分,计算出平均分,并与改善前比较,绘制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淤青改善前后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雷达图(见图4)。结果显示,无形成果显著。

图3 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发生淤青改善后柏拉图

图4 圈员综合能力增长雷达图

3 讨 论

我科将品管圈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改进活动中,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淤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保障患者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针对冠心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发生皮下淤青的问题,品管圈活动小组利用品管方法,统一了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规范宣教内容,使淤青发生率由19%降至实施后的6%,效果显著。

3.2 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及腹部皮下注射流程、宣教内容的规范化,不仅保证了低分子肝素药物的正确使用,同时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进一步保证了治疗效果。

3.3 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圈员体验到从不懂到基本掌握品管圈管理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从选定主题到解析问题,提高了圈员自主学习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拟定与实施对策体现了圈员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升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能力;通过分析活动效果,使圈员具备了严谨的科研思维。整个品管圈活动参与过程中,圈员学会了查阅文献、制作幻灯片、绘制柏拉图等技能,并在专题讲座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每位圈员均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提升了综合能力,为进一步推动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3.4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临床护士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意识逐渐提高,增强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许秀丽,关俊,林汉英.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30.

[2]邵云巧,聂同英,闫淑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及部位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4):184.

1671-8631(2017)03-0222-04

R47

B

2016-10-23

(本文编辑:张红)

宋雅玲(1969—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学士学位,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圈员皮下品管圈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