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的本土化研究

2017-03-13 19:45李斌李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

李斌+李华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辽宁 大连 116500 )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本课堂受到普遍关注,作者所在学校为还课堂本真,能够直视问题,结合海岛区域特点和学校状况及学生实际,做了本土化的教学教研探索,形成了本土化的研究决策。该校教科研训共同发力,采取可行的本土化行动,推动课堂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愉快、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 生本课堂;本土决策与行动;教与学行为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本课堂受到普遍关注,相应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持续发生变化,鲜活的生本教学经验层出不穷。但不接地气或不符合本地情况的复制、移植很难存活长久。本土化的教学研究成为趋势。如何打开生本教学之门,架起本土化课堂之灶火呢?长海县结合海岛区域特点和学校状况及学生实际,做了如下探索。

一、直视问题并形成本土化决策

纵观当下各地的课堂教学,不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缺少的就是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从学校层面来说,缺少真正叫得响的课改典型;从校长层面来说,花大气力研究课堂教学并卓有建树的校长少之又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改革还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更有甚者,传统教学的糟粕至今还被我们某些教师当做传道授业的法宝。不少学校大多还是教师控制着课堂,甚至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方式,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教材的知识看成全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偏重于机械训练和灌输式教学;在学习评价方面,以单一的分数为评判标准。这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行为,无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

针对这种情况,长海县教育局审时度势,经过通盘考量,从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入手,提出了适合本土特点的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取得实效,首先,制定《长海县中小学课堂教与学行为转变实施方案》,以规定性动作、创新性举措推动全县中小学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中;其次,发挥科研的促进作用,领导身先士卒,一把手亲自主持课题研究;再次,教师进修学校发挥业务统领作用,以各学科研训教师为纽带,制定学科课堂教与学行为转变方案,进行实地指导和专题培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最后,实施主体在基层,基层学校立足校情,依靠教师,具体抓落实。这样,形成行政牵头,业务引领,层层落实的课改格局

二、开展创造性的本土化行动

形成一个好习惯和改掉一个坏习惯同样难。要改变教师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方式和学生习惯了的学习方式,不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长海县精心设计各项工作,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线,突出课堂教与学行为转变这个工作重点,“教科研训”四位一体,促进课堂教与学行为转变研究,以片际联动、网络支撑、集中研训、校本研修为支撑,推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一)研训教师先行

1.提高认识。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专题培训会议,强化研训教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主动意识,让其勇挑重担,乐于奉献。

2.加强学习。组织研训教师系统地学习关于中小学课堂教与学行为转变的实施方案。教育部门制定、修改、完善各学科课堂教与学行为指导意见,以专刊形式下发各校;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科课程,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3.强化责任。基层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只有上下同心,形成合力,才能实现课改的伟业。通过学期例会,强调研训工作核心,使基层学校明确课堂教学研究方向,以提高基层学校参与课改意识。

4.把握对象。实现课堂教与学行为转变,研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自己的队伍,根据学科教师队伍现状和需求,找准优势与不足,确定培养对象与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为有针对性地服务指导提供有力依据。

(二)创新研训方法

1.片际联动与送训下校双管齐下

因为转变教与学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使每位教师明确为什么要转变,转变什么,怎么转变。因此,教研部门结合长海地域特点,采取片际联动与送训下校的方式,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转变教与学行为的专项培训,使参训教师体会到陈旧的教与学方式对学生发展的阻碍,也充分认识到转变教与学行为势在必行,思想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互动、答疑、引领为主要形式的培训中,教师亲身感受到转变教与学行为的核心理念与操作要求,提高了转变教与学行为的思想意识,明确了具体实施办法。

2.细化研训的本土化行动

为了使前期培训能快速转化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教研部门依据进修学校的工作部署,不等不靠,衔接调研链条,扎实研究、主动实践,立足点校,开展多样化的主题调研,跟踪把脉。一是校本研修现场式,组织年级组或学科组集体备课、课例观摩、主题互动研讨、专业引领。二是课例引领式,研训教师指导学科教师备课、上课,学科教师观摩,围绕课例进行教与学行为转变研讨。三是骨干示范式,发挥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示范引领。四是沟通互助式,研训教师主动与学科骨干交流,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寻求课堂教学改革突破口。五是主题调研,做到对教师从理念上进行引领、在行动上以指导,让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教与学的研究真正落实在课堂,收益在学生。

3.以培训引领前行的方向

学科研训教师利用集中研训时机,加强理论培训和专题辅导,并通过课例引领,促进教师思考:“目前,我们应改变什么?”“面對现实,我们应怎么做?”使教师对教与学行为转变引起高度重视,尤其从方法上,对学科教学如何落实提供教学模式参考,让教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投入到教与学行为转变的实践探索中,激发教师探究的决心和信心、耐心和恒心,努力促进课堂教学的大改观。

4.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311”校本研修互助网活动是长海县教研活动的一个特色做法,即每个学科以1次集中研训、1次片际教研和3次网络教研形式开展主题研修活动,依托学科QQ群和“一师一优课”的“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联系各校学科教师,建立起网下与网上的交流空间,带动学科研讨活动的进行。通过主题学习、互动交流、观点碰撞、经验介绍、总结升华等系列环节,在虚拟空间把教师的思维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家出奇招、说疑惑、点迷津、学方法,真诚互动,互相借鉴学习,并最大限度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使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走出去进行交流学习

鉴于各校的实践探索,基于需求,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组织多次赴天津普育学校进行“影子”培训,让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对普育学校“勤劳真实”办学理念有了深刻理解,感受和谐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三级建模、课堂教学三要素、“三真三实一及时”教学策略的妙处,体会真实德育的魅力。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导学案使用及知识树构建方面进行重点学习,并且通过骨干教师与普育学校教师的同课异构及初中校长论坛展示学习成果,再以片际教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汇报,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果。

(四)以“四化”叩开生本之门

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学应回归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核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结合目前课堂状况,建设生本课堂,从本土的“四化”做起:

1.教学要求常规化

就是把复杂的教学变得简单。这种简单,对于学生而言,要读懂教材提出问题、面对问题说出过程、总结归纳找出规律、编制习题巩固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已知的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指挥、指导、帮助。讲就要讲学生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最终营造出教、学、做互助合一的生本化课堂。

2.教学过程程式化

“教学的本质是学,教要转化为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是改变教学行为,改变教学行为,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学好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准确地指向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当“课堂”变成“学堂”,课堂才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有生命的。

3.学习过程合作化

改变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合作、对话、展示,支撑起有意义的学习,架起一座由“自主”通往“探究”的桥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对重点内容产生深刻认识,理清因果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解释习题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里,需要教师在合作前引导,合作中疏导,合作后督导,小组合作才会更有效。

4.教学提问通俗化

问题是教学的的关键。一般,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专利”,但如果教师改变一下做法,变一味地由教师提问为鼓励学生提问,用学生的语言通俗表达出来,可能效果更好。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最能反映他们所关注的焦点,也赋予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能有效地控制学习的进程,还能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

(五)本土做法显初效

在一年的教科研训合力作用下,各学科教师普遍能够接受教与学行为转变的理念,能够从实践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探索、应用,课堂教学有了一定改观;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使用等改变了学生原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主流。有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县级评优活动中取得佳绩;注重成果提炼,很多教师撰写了大量关于课堂教与学行为转变的教学设计、实录、反思和体会文章,并在不同级别刊物上发表。

三、角色定位与分工合作

变革课堂教学,还课堂教学本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集体合力、团队攻坚,需要每个岗位各位成员的积极作为。

(一)校长是教与学行为转变的主导者

俗话说,会管理学校的校长管课堂,不会管理学校的校长管门房。一所学校少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好了,靠的是教师个体的主动与自觉,多数教师乃至全体教师的课上好了,靠的却是管理。所以,能否优化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校长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作为校长,要深入课堂,研究学情、教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从而引领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想成为术业有专攻的学者型校长,就一定要潜心治教、深入课堂,研究课堂,切实成为教与学行为转变的主导者。

(二)教师是教与学行为转变的集大成者

课堂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作为与否。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管理好教师自然是学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课题。一个成功的校长能让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就是人人成功、各得其所。因此,学校要从制度管理入手,对教师的心声、需求加以重视,建立起着眼于教师发展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制度,并通过这些具备积极意义的各项制度的制订、完善与落实,调动起教师主动工作乃至创造性工作的情感,让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使制定管理逐步过渡为一种职业自觉,形成高尚的职业习惯、文化习惯,从而为本校教与学行为转变工作身体力行,大胆探索,勇于奉献。

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团队合作。要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支持性专业团体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借助校本研修平台,对教学策略进行搜集整理和推广,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让研训教师成为推动者和引领者

改變课堂、提高效率,研训教师应走在课改的最前沿,要带领学科教师潜心研究教与学转变的方式方法;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同时,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创造性学习;要充分发挥科研带动作用,倡导在学中研,在研中做,在做中思,在思中行,循环往复,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改进不足,直至完善。由此可见,高效教研、优质培训、点校跟踪、典型培养等将是研训教师与基层教师共同改变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

教学方式的改变,牵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单靠某一个科任教师的“技术处理”绝对不会实现我们的预期,它需要学校的“大环境”建设。只有校长、教师、研训教师三维同步,每个人都把岗位当做干事的平台,站在时代的高度,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公心处事,才能真正转变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的生本教学
“生本课堂”更要“备学生”
生本课堂中如何高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生物“生本课堂”的有效性探索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转变教师角色,打造“生本课堂”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