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荣
(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江西 上饶 334400)
[摘 要] 小学语文文本教学主线设计应当与学生语文认知规律相契合。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切准文本解读脉络,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多元个性解读,能够快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课堂教学成长力,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做好坚实铺垫。
[關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主线;设计;教学目标
在设计小学语文文本教学主线时,教师要深度挖掘文本要义,理清作者构思途径,这样才能为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学习提供明确方向。从文本题目切入、从关键词句切入、从悬疑话题切入等,都是文本解读的重要途径,能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串联文本思想脉络,促使学生尽快构建文本认知体系。
一、以文本题目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文眼,具有极强概括性、指向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抓住文本题目展开探究,常常可以获得明确的导向启发,顺利进入文本核心。从教学目标展开切入引导,给学生以清晰的学习线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1.展开多元个性题解
小学教材文章的题目非常精炼,而且呈现较强概括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题解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力,对文本主旨进行多元推演,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清晰的文本解读思路。文本题目解读要抓住关键词,并以此展开深度探究,以形成重要学习主动力。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题目很有特点,什么事情需要这样针锋相对地评价呢?两句话分别出自什么人之口呢?教师可以从对比角度展开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学习就会自然进行。
2.设计细化学习目标
文本学习时,教师要给出具体细化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引领学生对文本展开具体学习探究。常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一般要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文本解读目标设置既要观照“三维性”,也要注重学生学习认知个性特点,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悟性等角度展开具体考量,设计适合的更高文本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晰学习操作方向。
如《窃读记》一文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学习目标:整理复述提纲,用关键词做好标记,可以分部分展开操作;找出文本描写语句,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可以同桌合作讨论,探究心理描写效果。教师从两个方面设计学习目标,并且给出具体步骤,学生操作很便利,学习方向非常清晰。设计细化学习目标,这是教师引导学生重要教法应用。学生有了学习探究思路和目标,其操作才会呈现高效性。
二、以关键词句串联文本思想脉络
关键词句是指具有总领、总结、过渡、点题、引申等特殊意义的词句。总领句在文本开头、结尾处比较常见;中心句则多在段首位置出现;过渡句则具有承上启下作用。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探析,能够有效串联文本思想要旨。
1.开头结尾关键词句
文本开头和结尾常常是关键词句比较集中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文本开头和结尾进行详细解析,探寻关键词句的关键意义,为文本学习打开绿色通道。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对文本解读起到关键作用的词语或句子。一般在开头发挥总领、总起的作用,或直接切题、或直抒胸臆、或引导启发。如果在结尾处,则是总结、概括和点题,或者是升华主题,给读者以更深远的思考,引起读者的思想情感共鸣。抓住关键词句,无疑是抓住解决主要问题的金钥匙,教师要在关键词句解读方面多给出一些具体引导,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学习切入点。
如《梅花魂》,开头第一句就是“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不仅与题目形成照应,也给读者最直接的信息感知。紧接着写“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里点出了外祖父死在异国他乡,他的“魂”自然与梅花形成关联。教师在具体引导时,不妨从“梅花”“外祖父客死”相联系,让学生在继续阅读时,能够时时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句展开,自然能够顺利进入到文本要义主旨上。
2.过渡衔接中心句
文本过渡衔接非常常见,教师利用过渡段、过渡句解析,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实现衔接。过渡句段在文本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本内涵展示方面也同样不可或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过渡句段的体会,顺利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中心句在文段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中心句展开文本解读学习,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如《松鼠》一文中,一共五个段落,每一个段落的首句都是中心句。教师不妨让学生画出中心句,然后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只要教师提示到位,学生很快就会找出所有中心句。在对中心句进行解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习,体会中心句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大多会找到中心句的作用:概括、总结、总领、点题等。学生对中心句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文本理解也会自然提升。特别要让学生养成中心句意识,这对提升学生文本阅读认知品质有重要帮助。中心句是对整个段落的概括和总结,如果将所有中心句都串联起来,可以自然理顺整篇文本思想脉络,对全面深刻挖掘文本内涵形成有力支撑,也为学生思维全面介入创造良机。
三、借悬疑话题梳理认知构成
所谓悬疑话题,是指学生阅读文本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那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教师针对话题展开教学切入,可以激活课堂研究气氛,顺利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1.抓住争议性话题
所谓争议话题,是指不同读者群体对文本所持观点呈现差异性,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比较有限,对文本独立认知还存在许多短板,但并不是说学生没有个性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质疑活动,即使学生所提出的见解比较幼稚,教师也要给出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发动学生展开自我探究活动。
如《钓鱼的启示》学习时,关于该不该放掉这条大鲈鱼,学生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主张放掉的,也有反对放掉的。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展开课堂大辩论,设计辩题,然后按照不同观点将学生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辨论。师生在争议中逐渐形成学习共识,特别是对父亲教育方式展开争辩,最后都能够趋同父亲的意见,这是教育原则问题。
2.实施开放性训练
对文本展开个性解读,这是学习自主阅读基本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常常利用思考问题设计来展开。其实,文本阅读学习引导方式众多,如果教师能够改进引导策略,利用多种训练形式展开文本阅读引导,有可能获得更丰富阅读感知体验。所谓开放性训练,是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训练评价都处于开放状态,让学生自由选择训练内容、自由运用训练方式,发动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活动,都具有开放性属性特征。
教师设计文本阅读训练任务时,需要根据学习实际阅读基础展开。如《圆明园的毁灭》文本阅读训练时,教师给出一组训练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两个任务进行训练:①解词:不可估量玲珑剔透;②列表:英法联军犯下哪些罪行,分条列举出来;③简答:而今的圆明园呈现一片荒芜景色,只有几根石柱孤零零矗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什么呢?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出积极评价,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味文本要义。
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需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引导指向,帮助学生尽快理清学习切入点。教学主线设计,是给文本一个提纲,纲举才能目张,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确定课堂教学明晰方向。
参考文献
[1]任卫兵.奠基智慧的人生——基于儿童智慧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青年教师,2006,(11).
[2]蒋秀杰.基于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活动及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1).
[3]林秀梅.把握综合实践课程理念,扎实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5,(06).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