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自主游戏中丰富生活体验

2017-03-13 14:57朱丁艳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图画经验建构

朱丁艳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儿童把平时的一些体验、经历通过想象串在一起形成游戏,儿童就是游戏的主角。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和儿童通过对话的方式实现分享、共享,这样才能一步步推进自主游戏可持续发展,而儿童也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

一、丰富的材料和自由的空间是获得丰富生活体验的前提

材料——我们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儿童想再现已有的生活场景或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要有材料。我们摒弃原来高大上的成品、色泽艳丽的高结构材料,鼓励教师和儿童共同收集和设计制作富有生活气息的低结构化材料,尝试建构生活探究课程资源材料库。之后鼓励儿童摆弄、操作、亲身体验、大胆探索不同的玩法,从而获得各种经验的生长。比如:户外自主运动游戏中,我们提供木桩、木条、梯子、水管、纸板等材料;班级活动区中我们提供布、大小纸板、树枝、各种纸盒、生活器皿等。这些材料可以用于自主游戲建构区、可以成为游戏假想的材料、可以任意组合、可以成为游戏需要的替代品、也可以进行二次创造。

空间——我们说“广阔的天地才能施展本领”,儿童只有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环境中游戏和生活,才能真实获得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我们打破相对稳定的空间结构,努力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开放的、真实的生活游戏环境,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空间、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空间,摈弃了原先布置或设置好的游戏环境和区域,将整个空间还给孩子。想在哪里玩?需要多大地盘?儿童自己规划、设计,空间感知觉能力在一次次占地盘、用地盘中获得提升。

二、自主的游戏内容和形式是体验丰富生活的保障

开学之初,教师不再为儿童制定和规划游戏内容,不提供半成品和具象的道具材料。儿童也不需要根据既定的游戏要求规则机械地操作和游戏。

玩什么——游戏内容会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活动环境特点、周边环境的信息刺激而产生。因此,在游戏开展初期我们一般采取这样的流程:1.初次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列出想玩的游戏项目。2.再次讨论。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共同选出想玩的游戏项目。3.分组讨论。寻找游戏场地、讨论需要的材料并用图标记录下来。4.尝试游戏。

怎么玩——游戏内容定下来以后,怎么玩?关键词是自主。自主的游戏形式能真实再现每一个儿童的生活。为了保证游戏真正实现自主,我们改变了游戏的时间,将原先的45分钟区域游戏时间延长到1个半小时,1小时的自主游戏,30分钟的自主游戏分享。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保证了每一个儿童再现自己的经验,并获得游戏的体验。

三、对话后的分享和共享是丰富儿童生活体验的途径

调整之后的自主游戏,初期会出现“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争抢材料、有的游戏区域人特别多、有的没有人、争抢角色任务”等矛盾和冲突。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的不足或能力欠缺,反而传递出他们通过自主游戏抛出了“我不会、我不懂、我不知道……”的信息。这正是丰富儿童人生的契机。分享要通过对话实现。教师与儿童的对话、儿童与环境的对话、儿童与材料的对话、儿童与儿童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发生在游戏中的焦点问题可以得到充分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会应运而生,零散的经验得到梳理和提升,不同层次的儿童获得不同层次的成长。

我们利用儿童的原认知:语言、图画、建构等方式分享幼儿对话的过程。

语言:我们通过分享活动增加师生、生生以及和环境间的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发现新的增长点。因此,我们延长了户外自主运动后和自主游戏后的分享时间,通过长时间的分享活动,让儿童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共享到同伴与成人的经验。

图画:图画是儿童特殊的表达方式,他们用图画记录所思所想、规划还有创意。而且图画可以反复观察和解读,互相分享。比如:大二班的运动分享记录,儿童将各种运动方式、各种搭建的运动组合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并在教室环境中张贴,出现新的运动方式或组合再添加上去,这样形式丰富了儿童的经验,也让环境也成为儿童不说话的老师。

建构:当儿童不能用语言或图画方式表达出来时,也可以借助材料建构出自己的想法或对世界的认知。

四、生发课程赋予丰富生活体验意义

游戏是儿童理解世界的途径,而课程学习让儿童的理解更具意义。自主游戏会出现很多游戏信息,成人必须适时接住这些信息,并用生发课程支撑自主游戏的丰富和生长。生发的课程是助力剂,是关键轴,为儿童经验提升提供有效途径。比如: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儿童对警察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只是呈现到处乱跑的游戏状态,基于此,在分享共享环节中,生成了《小小解放军》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丰富了游戏情节和儿童的经验。再比如在大班的游戏过程中,儿童出现了钱币交易,但是钱放在哪里?钱多了怎么办?没钱了又怎么办?这些生发问题需要教师引导解决。因此我们鼓励儿童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参观银行”活动应运而生。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从对钱币的认识到对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逐步获得新的体验和发展。在户外自主运动游戏中,发现木桩的高低影响着儿童搭建运动组合的速度,老师生成了两节活动:大班数学活动“高高低低的木桩”,大班社会活动“看谁搭得快”,通过测量、统计、做标记活动整理班级木桩的数量,再通过社会活动体会做事的顺序和合作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又生成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桥”,通过各种领域的活动让儿童感知桥的样式,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滨江幼儿园)

猜你喜欢
图画经验建构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建构游戏玩不够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