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马斯·内格尔的“蝙蝠论证”分析心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2017-03-12 22:43智若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客观性主观性蝙蝠

智若晨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从托马斯·内格尔的“蝙蝠论证”分析心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智若晨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人类通过不断地认识自身和所处的这个世界,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类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主体的存在,而有意识的主体存在,就必然会有对应的客体。内格尔通过对以往心灵观的主客观理论的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心灵理论。他认为,意识现象是无法被还原主义所能解释与还原的,即“经验的主观性特征”。同时他还认为,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越是脱离自己的主观观念,那么我们就越是客观。然而,客观性的进展让我们来到一个将个人视角完全抛在身后的一个新的实在概念面前,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遗忘主观的视点。我们不可能完全的走出自身。无论我们作出什么形式的努力,我们依旧只是这个世界的子部件,并且只能在相当有限的程度上接近世界的其余部分以及我们自身的真实本性。本文通过对内格尔的“蝙蝠论证”的分析,探讨内格尔对于主客观的认识。

内格尔;心灵;主观性;客观性

内格尔在1974年发表了自己的著名论文《成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中,从心灵哲学现状出发,同时结合了20世纪中期的大环境,指出在当时科学急速发展的状况下,物理主义对于解释心灵哲学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物理被认为是可以还原心灵,并且被当作客观实在的全部内容,但是这种物理主义还原心灵的观点同时也被部分人所批评。内格尔认为,心灵有着自己独特的还原方式,物理主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心灵,但是也只是仅仅从其自认为相对客观的角度所解释的,它忽略了心灵的主观性。内格尔重视客观性对于心灵的重要性,但是又强调其有限性。他认为,在重视客观性的合理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有限性,在思考心灵的还原方式时应当有限地联系主观与客观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确切地得到心灵的还原方式。本文从内格尔著名的“蝙蝠论证”入手,来试着解读内格尔的主客观的心灵理论。

一、从“蝙蝠论证”来看心灵的主观性

内格尔认为,有意识经验是一个广泛的现象,虽然我们无法确定是否所有生物都具有有意识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它存在于不同层次的动物活动中,并且广泛存在于这个世界,尽管我们并没有把握说这样一种现象存在于更简单的有机体之中,但是我们可以猜想,它会以无数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出现在宇宙的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上。[1]内格尔在后面又指出,不管形式如何不同,一个有机体只要具有有意识的经验,那么这个有机体就有了成为特定的有机体独特的表现,这个有机体所闻、所见,以及对于自身所处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的这些经验,只有这个有机体自身才可以感觉到,每一个有机体的意识只能由有机体自己经验、观察和把握。内格尔将这个称之为“经验的主观性”。在内格尔看来,物理主义是没有办法还原经验的主观性的,任何常见的、最近发明的对心理的还原分析都无法控制它。[1]经验的主观性是只能由经验的主体主观地把握到的方面,而物理主义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尽管物理主义使用了许多物理学信息去解释意识经验,但是他们不知道经验的主观特征,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每一种主观的经验都是和经验的主体相联系的,而客观的物理主义是不可能采取这样的一种观点,物理主义所推崇的客观会导致这其中有些人将主观与错误划为一类,从而排除了主观的观点,主观观点的排除导致了意识与心灵没办法很好地解释。

为了更加清晰地阐述经验的主观性,内格尔举出了蝙蝠这样的例子。内格尔认为,蝙蝠的感官、活动和我们的大不相同,以蝙蝠作为例子和其他我们熟知的动物相比相聚较远,更有利于解释有关问题。内格尔用“作为一只蝙蝠”这样的例子,这有点类似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焉”的意思。通过我们所能理解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蝙蝠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是依靠声呐、回声定位功能,它们会从嘴巴发出高频率的叫声,发出超声波,超声波撞击到墙或者其他障碍物后反弹回来,再由耳朵去接收,它们的大脑所具有的独特的神经结构可以把向外发出的冲量与随后的回声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辨别距离、尺寸,这是属于蝙蝠的感知方法。但是蝙蝠的感知方式与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无法以自身的内在生活去推知蝙蝠的内在生活,所以我们无法得知真正身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的感觉。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想象力来感受蝙蝠的行为,但是我们的想象力也受到我们自身生理构造的局限性。因为我们毕竟和蝙蝠有着不一样的基本结构。在以蝙蝠为对象的例子中,内格尔也阐明了物理主义对于解释心灵的局限性,因为就算我们以科学的方法来得知蝙蝠在接受超音波时,脑子中会出现特定的神经冲动等一系列可以通过物理来分析和还原的步骤,但人类不可能知道蝙蝠脑中出现那种神经冲动时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必须以蝙蝠作为经验主体,才可以了解到蝙蝠脑中出现神经冲动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蝙蝠所能体会到的这种感觉是无法用物理的术语所能描绘出的,因为物理的术语是以许多观点都能理解作为基础,而我们终究不是蝙蝠,无法理解蝙蝠的感受和蝙蝠的观点,所以物理的理论无法解释成为蝙蝠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内格尔通过对于“视角”的分析来阐明经验的主观性,不论是我们成为蝙蝠或者火星人,都是一种主观上的独特视角。当我们作为蝙蝠的时候,蝙蝠的视角会使我们相信蝙蝠会有关于疼痛、恐惧、欲望之类的感觉,人类拥有嗅觉、视觉、听觉,所以就有了对应的认知,如我们可以闻到气味,看到东西,听到声音,那么,当我们有了其他的感觉后,我们也就有了对于这个感觉相应的认知,蝙蝠也是一样。除了声呐之外,蝙蝠也会有其他更为常见的知觉,但是我们并不具备蝙蝠这种可以感受到相应直觉的器官,所以蝙蝠的这些经验像什么,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我们无法站在蝙蝠的视角上,所以也无法准确地把适合描述我们的经验的术语来用在描述它的经验上。内格尔认为,“当我们考虑蝙蝠时,我们所处的地位与聪明的蝙蝠或火星人可能占有的地位完全一样,如果它们想要形成一个作为我们会使什么样的概念的话。它们的心灵结构可能会使它们无法获得成功。”[2]他认为不论是作为蝙蝠或者是火星人还是人究竟如何,它们都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我们无法采取不同性质的主体的视角,所以这之间的感受性质也是不可比的,我们无法理解其他物种经验的主观性特征。主观经验只能从经验的主观观点出发,用这种观点去观察才能得到理解。[3]即便神经学家知道人和蝙蝠的神经结构,但是由于这两者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观察所得到的经验不同,两者神经结构的不同,因此,主观的观点是神经科学所无法还原与解释的。

二、心灵的客观性

在探寻心灵的客观性之前,内格尔首先探寻了物理的客观性,因为物理的客观性是被人们所普遍承认的。内格尔认为物理的客观性就是对物理世界有一种去视角的理解,物理的世界对“任何存在”都是一样的,没有主观的特征,即使“你”或“我”或者是“他”不存在时,物理世界依旧存在,物理世界不是“我”所理解,而是“大家”,所以物理世界没有中心。由于经验想象的外推以及物理主义并不适用于研究主观特征的问题,内格尔用一种更为超然的角度来理解心灵。心灵也有其客观性特征,使得我们可以不依靠一种特殊的视角去理解和观察它,这种特征在内格尔看来是对心灵的客观性理解,也就是“心灵的客观性概念”。

在内格尔看来,心灵的客观性概念要求我们像看待物理对象那样,从外部把我们的心灵看做是一般事物。他认为“我们能把我们自己,我们的经验以及所有事物都包括在一个无法依据一种特殊的人的观点去构想的世界中,而且我们在不把精神还原为物质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这一点。”[4]在他看来,心灵的客观性可以把主观上我们无法想象的生物的心灵代入进真实的世界中,但是又不像物理主义那样摒弃心灵的主观性。

内格尔通过对“他人心灵”的分析,试图进一步阐明心灵的客观性概念。“他人心灵”就是一个关于“我们如何能想象主观上不能与我们自己相比较的心灵”。[4]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都必须把自己想象成某种更一般的事物的实例。[4]这就要求我们不将自己视为“人”的特殊地位,而是与芸芸众生无差。我们不能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的观念强行延伸到他人的身体,你拥有他们身体的感觉并不等于他们自己的感觉,如疼痛这样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程度是不同的。通过对于他人心灵的分析结合上述内格尔的论证,我们可以看到,内格尔从自身的客观性概念扩展到对于人类的客观性概念,最后扩展到了对所有心灵的客观性概念。

三、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怎样把世界内的一个特殊的人的视角与关于包含此人及其观点在内的同一个世界的客观观点相结合?”[4]这个问题就是客观观点和主观观点如何相连的一个问题,是关于道德、知识、自由、自我以及心灵同物理世界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内格尔认为,客观性是一种认知这个世界的方法。“我们将自身置身于将要被理解的世界中,那么旧的观点到头来将被看作一种比新的观点更主观的现象,而且能通过参照新的观点被证实或改正,这个过程能加以重复从而产生更客观的概念。”我们每一次对客观性认知的进步都会产生世界客观性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会越来越远离人类的主观性,客观性让我们一步一步地了解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也要在重视客观性的同时,不能遗忘自身的主观性。“我们是一个大的世界中的小的生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非常偏颇,而且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方式,既取决于世界,也取决于我们的结构。”[4]我们只是这个世界微小的部件,是历史行程中的沧海一粟,无论我们作出怎样的努力,仍然改变不了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子部件的事实,从客观性来讲,它可以带领我们了解被个人视角抛在脑后的概念,但是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于世界,我们没有办法去真正地理解世界,我们自身对于世界的理解既依赖于客观性,也依赖于我们自身的主观认识。

“一种观点或思想形式,假如较少依赖于个体所属的那种特殊生物的特征,则比另一种更客观。一种理解形式所通达的主观类型的范围越广,或者说越较少依赖于特定的主观能力,就越是客观。”[4]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所产生的思想或者观点,越是较少依赖特定的主观能力,就越客观。当我们远离自我的偶然性时,实在就会暴露出来,但是,当我们在接受客观观点的时候,真想或许会与我们的主管观点相冲突,因此我们自身会将客观观点加以改造到一个自身主观性可以接受的一个范围,因为我们毕竟也只是一种“有限的存在物”,无法理解全部的世界,因此客观理解无法为我们提供一个完全的世界理解。“我们是一个大的世界中的小生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非常偏颇,而且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方式,既取决于世界,也取决于我们的结构。”在追求并适应客观的同时,自身的主观观点也会随时改变,因此而产生了新的观念。内格尔反对两种对客观性抱有不同看法的人:一种是将客观性“估价过高”,这一类人认为客观性可以独立提出一种关于认识世界的完全的观点,而且漠视从客观性中所产生的主观观点,认为这根本不需要;另一种是将客观性“估价过低”,这些人认为客观性并不是理解世界的方法,虽然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也需要大量的主观性,但是人类只是“大的世界中的一个小生物”,我们对于客观认知也是同样不可以忽视,一味只强调主观性是很难具有说服力的。

通过对客观性的理解,我们会不断认识这个世界,但是当客观性转身攻击自我,并且要把主观性包括在实在概念中,客观的理解难以消化这种材料。在我们通过客观来认识世界时,既要对客观理解做出适当修改,也要认识到客观理解也具有局限性,客观的观点会受到我们所处的位置的一种主观观点的影响,即“在试图与客观的观点共存时,主观的立场及其要求也会加以修改。”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不是把胜利归于其中的某一方,在自己头脑中清晰地坚持两者的对立,同时又不抑制任何一方。”[4]就是要保持主观性和客观性这二者平衡的一个状态,二者都要相同重视。在内格尔的观点中,主客观是不可分离的,二者有着诸多的联系,但也有不同之处,主客观之间的“对立”是不会停息的。

[1] 托马斯·内格尔. 人的问题[M]. 万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166-180.

[2] NAGEL T.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J]. Philosophical review, 1974, 83(4): 435-450.

[3] 高新民, 沈学君. 现代西方心灵哲学[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596-597.

[4] 托马斯·内格尔. 本然的观点[M].贾可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9-59.

[责任编辑宋占业]

2017-07-18

智若晨(1991-),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灵哲学。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6.018

B712.59

A

1671-7864(2017)06-0060-03

猜你喜欢
客观性主观性蝙蝠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蝙蝠
整体性与客观性的追求:汪卫东的《野草》研究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蝙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