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亮
(宿迁开放大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转化研究
于 亮
(宿迁开放大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感兴趣、漠不关心,不接受甚至排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边缘人”。本文研究“边缘人”的概念、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在实践中对他们开展工作,寻求恰当的措施,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关注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边缘人;转化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边缘人”主要是指不能积极融入课堂学习,对教学内容漠不关心,其主动游离到教学活动的边缘,甚至拒绝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个体或者群体。贵州师范大学的覃奇颖、杜尚荣在《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现象研究》和西南大学的李森在《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形成过程及应对策略》中都谈到这个概念。在高职课堂的教学中,这群孩子对课本的理论知识学习是缺乏兴趣的,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真正从他们身上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一定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对于教师来讲,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表现,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
在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抱怨课堂教学开展起来比较难,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的讲授没有反应,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平行的状态。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我们应该反思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了解高职学生的特征,分析“边缘人”产生的原因,为实现“边缘人”的转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1 “边缘人”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了解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学目标是什么?课程的意义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好多人是困惑的,甚至认为政治课就是一种抽象的思想理论课,只需要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讲讲国事、天下事,学生听听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导致了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和学生对这样的课程不够重视。正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一直存在“边缘人”问题。实际上,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引导和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理解这些课程的地位和意义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指导着学生的行为,这是其它课程实现不了的,我们在政治理论教学中强调的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而是重点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1.2 教学目标设置缺乏针对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状况有一定的差距,他们觉得课程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有些思想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们对政治理论课程就慢慢地失去了兴趣,最终会形成课堂的“边缘人”。客观分析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会发现,受周围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与老师在教学中的观点很难达成共识,他们对老师的观点会不以为然 ,甚至是排斥。因此从目前现实看,我们的教学目标仍然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不能实现因材施教,无法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促成了“边缘人”的出现。
1.3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在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堂中最为普遍,而且是采用几个同课程班级在一起上课。在这样的模式下,无论是哪种教学形式都无暇顾及整个教室的学生,课堂教学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能把知识用于自己的实践考虑得太少,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的成分比较大,这样的态度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任何环节都没有参与的意识,他们就会成为课堂中的“边缘人”。
1.4 网络条件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
网络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介来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他们对于政治理论知识也有所了解,所以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漠不关心,自认为已经知道了。实际上,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分析来实现。学生忽略了这点,偏面地看待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从而失去再学习的兴趣。
1.5 学生自身的因素
对一个人的认识需要从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方面去了解。对于“边缘人”,我们也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边缘人”的性格大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比较内向,不喜欢表现,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是比较外向,上课喜欢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所说内容对于教学没有任何意义。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交际障碍,不喜欢与他人交往,逃避集体活动,总是躲在课堂的角落里,主动走向课堂教学的边缘,被教师和同学遗忘。部分性格过于外向的“边缘人”,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频繁出现学习以外的行为[1]。在学习兴趣上,他们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态度是消极的;在能力上,不能深刻理解政治理论课程的意义,对自己的行为也不能反思;在价值观上,对学习表现出选择性和功利性,认为在高职学校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政治理论课程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不大,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形成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放弃每一个转化的机会,教师必须针对“边缘人”的特征及其成因提出可行的转化策略,使他们成为一个成功的职校生。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边缘人”转化实际上就是思想的改变,关键是看对政治理论课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是什么”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并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职院校应该将德育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以重视的态度来影响学生。从教学实践看,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还是浮躁的,不能安静下来去做一件事,也无法静下来去思考问题,因此应该从边缘学生自身出发,通过他们内在力量的作用进行主动反思与构建,使他们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维持课程的正常教学秩序。
2.2强调人格构建,关注心理健康
“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么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了,因为教育的意义本身就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这就是杜威的“道德即是教育”理论[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健康的人格应该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保证教学贴近生活,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传授,让学生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从大多数“边缘人”的表现看,他们的行为不是道德的缺失,而是行为表现出的浮躁与不认真态度。奥尔波特指出,能够专注于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是具有健康人格一个重要标准。“边缘人”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就是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注重习惯的养成,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在高职院校的“边缘人”中有部分是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他们中有些人学习成绩不佳,长期受到社会的漠视甚至排斥,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亟待有关部门的关注与干预[3]。教师要能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语言和行动上来影响他们、改变他们。其次,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最后,老师应该用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是对教师基本的要求,教师应该随时随地做学生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由、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尽情地表现自己。
2.3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如何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政治理论有其特殊性,这些课程的教学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而这样的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效果的显现周期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的效果往往是用一门课程在一个学期的成绩来衡量的,客观说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正确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方位的体系,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更应该关注学生经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在日常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习惯是否科学、态度是否端正、行为是否稳重成熟,我们应该脱离成绩万能论评价体系,而从实际行为中看学生的表现,使他们得到关注、得到认可,让他们获得信心。
2.4 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
赫尔巴德曾说过: 教学如果没有德育,就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教师所拥有的良好的人格魅力犹如一块强大的磁铁,通过发射高强度的磁场把每个学生都紧紧吸引在教学活动场域内[4]。德育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行为,如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看教师是如何开展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个问题阐述的总体思路都应该做到通俗易懂,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内容要具体化,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都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培养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只有教师能力提高了,才能控制课堂,出现精彩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们要意识到课堂“边缘人”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要想有效转化他们,就需要教师从学科角度出发去思考和创新教学策略, 也需要教师用自身的魅力感化他们, 从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当然更需要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行为规范等制度规则的制约和他们的自我反思及批判,只要各位教师共同努力,那么转化课堂“边缘人”的成效就会更加显著[5]。
2.5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学生成为“边缘人”,这与我们的课程是有一定关系的,学生直观地思考:学这门课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会对我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他们对课程和课堂教学的态度。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其次是让他们了解基本的政治、经济等常识性知识,最后培养他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了解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条件。这样的设置与他们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社会的认识是一致的,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就不会游离到课堂之外。
高职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个性表现也是正常的,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理解方式来对待学习和生活是不现实的,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家庭背景、性格、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呈现多元化人格。这种个体差异是教育所必须面对的事实,只有当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才能证明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平等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督促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体会、认可我们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他们回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
[1] 高玲玲.电子书包在边缘人转化中的作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 刘斯.论杜威人性化道德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4(7):164.
[3] 孙曙峦.“边缘人心理亟待关注”[N].学习时报,2014-09-15.
[4] 李森,杜尚荣.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研究,2014(7):117-124.
[5] 宗祖新.基于课堂“边缘人”转化的生物教学策略[J].初中生世界,2015(4):47-49.
[责任编辑孟蕴华]
2017-04-27
2016年度江苏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职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研究”(2-17)
于亮(1978-),男,江苏宿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5.030
G711
:A
:1671- 7864(2017)05- 009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