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创新极对策

2017-03-12 17:15李占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独角兽高新区高新技术

李占强

(洛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在经济新常态阶段, 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以创新驱动发展变得日益迫切、 重要。 2009年3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家获批, 2016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郑洛新国创区”)获批, 截至2016年6月共17家获批。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遍及全国技术创新优势区域, 这是国家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 在全国各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竞相加快发展的激烈竞争中, 如何发挥区域、 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 创新技术创新业态、 方式和路径, 充分发挥郑洛新国创区引领、 辐射、 带动作用, 开创具有区域优势的自主技术创新之路, 更好地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本文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一、 理论综述

创新极理论源于增长极理论。 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增长极理论, 该理论1957年经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 1966年经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发展逐步完善。 增长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在区域发展中, 规模较大、 增长速度较快、 与其他部门关联效应强的推进型产业, 通过产业链后向、 前向联系以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增长极及其外围区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该理论在研究产业集聚及高新技术空间集聚中得到继续发展。 2002年莫嫩(Mohnen)和德希赖森(DeBresson)等在第十四届(加拿大)国际投入产出技术大会的《解释和预测中国创新倾向》报告中, 首次提出“创新极”概念。[1]胡浩等(2011)研究提出创新极是区域内创新活动密集、 创新规模较大、 创新能力很强, 支撑、 驱动区域加速发展的产业创新子系统, 是区域的主要创新点和增长点; 区域创新系统间的主要区别是创新极的数量、 强弱及创新极间的共生关系; 创新极的主要特点是时空特性、 技术多样性、 创新持续性、 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等。[2]邓向荣和刘璇(2007)认为区域技术创新必然同时出现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 创新聚集引起质变才会产生极化效应。[3]周密(2007)研究认为京津冀、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三大区域出现创新极及其极化作用。[4]汪海(2015)研究认为科学园区的创新增长极可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美国硅谷、 中关村等科学园区的创新增长极最为典型。[5]近些年, 世界创新活跃的科学园区不断涌现出一些独角兽企业,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4—5年内产出增长10倍以上或业绩提高10倍以上, 增长速度呈现指数特性。[6]这些独角兽企业往往成为高科技园区创新极的核心企业, 如美国硅谷的谷歌、 苹果, 深圳的华为、 大疆创新等。 颠覆性创新比已有渐进性技术绩效改进5倍或5倍以上[7], 能创造新市场新产业或极大改变现有市场现有产业[8]。 深入系统分析这些独角兽企业, 发现驱动其指数级成长的根本动力是颠覆性创新。 基于以上分析, 本研究认为创新极是以颠覆性技术引领世界级领先的产业创新, 核心企业5年左右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核心企业加速创新极化效应形成, 成为区域经济加速增长的核心动力。

作为产生于不同时代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两个分支, 二者在产生条件、 作用机制、 作用过程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但在赖以发展的核心资源、 核心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差异明显。 通过比较才能更系统深刻认识创新极及其主要特性, 便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培育创新极。 两者的主要区别有4点。 一是理论基础不同。 增长极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索洛新古典增长理论, 强调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变量, 主张边际收益递减。 创新极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罗默、 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 强调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主张边际收益递增。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根本差别, 不仅反映了两种理论主要观点不同, 而且反映出增长极与创新极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根本不同。 二是推进型产业产生和发展机制不同。 增长极核心企业主要依赖巨额产业投资、 既有成熟技术和大量土地等物质资源等投入, 通过产业链联系发挥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培育推进产业,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极主要依赖颠覆性技术、 技术及管理精英人力资本、 巨额风险资本等投入, 物质资源耗费很少, 通过创新链及颠覆性商业模式发挥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迅速培育推进产业, 推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是发展方式不同。 增长极主要采取相对封闭的发展方式, 由政府推动或市场竞争自发形成, 高度依赖区域基础设施, 一般呈现线性增长。 创新极采取开放创新发展方式, 完全由市场竞争形成, 高度依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一般呈现指数型增长。 四是发展效果不同。 增长极理论诞生后,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其用于经济发展实践, 失败案例远多于成功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培育出三个世界级增长极: 珠江三角洲的传统制造业, 长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钢铁、 石油、 电子信息制造业。 近些年这三个增长极不同程度面临发展难题且转型艰难, 前景难言乐观。 而世界级创新极集聚区培育出大批世界级创新标杆企业, 如美国硅谷的苹果、 谷歌、 特斯拉等公司, 中国台湾新竹的台积电、 联发科等公司, 深圳的华为、 大疆创新等公司等, 并且这些区域长期持续高速发展, 接力创新活跃, 潜力巨大, 发展前景普遍看好。

二、 郑洛新国创区发展现状

郑洛新国创区依托郑州、 洛阳、 新乡3个国家高新区建设。 郑州高新区199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 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 洛阳高新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 规划面积131.5平方公里。 新乡高新区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 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 经过长期创新发展, 这三个国家高新区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创新环境建设及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主要表现以下5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及影响力大幅提升

2016年郑州高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 同比增长8.5%, 占郑州市的3.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亿元, 同比增长21%, 占郑州市公共预算收入的3.3%, 综合竞争力居国家级高新区第12名。 2016年洛阳高新区生产总值90亿元, 同比增长12.9%, 占洛阳市的2.3%;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亿元, 同比增长13.3%, 占洛阳市公共预算收入的2.9%, 综合竞争力居国家级高新区第20名。 2015年新乡高新区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6.3亿元, 同比增长10.6%, 综合竞争力居国家级高新区第74名。 与全国大多数高新区类似, 上述三个高新区几乎从零起步, 经过20多年高速成长,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引领区域创新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巨大作用。

(二)创新投入持续增长, 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2015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 2015年郑州、 洛阳、 新乡高新区R&D投入分别是74.9亿元、 50.1亿元、 10.8亿元。 2015年河南省R&D投入440亿元, 郑洛新国创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3%左右, R&D投入却占全省30.8%, 足见其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之大。 根据河南省2015年专利统计年报, 2015年郑州、 洛阳、 新乡高新区分别拥有效发明专利2701件、 997件、 306件, 分别占同期三市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的42.7%、 22.5%、 28.1%, 表明三区技术创新能力很强。 随着郑洛新国创区内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 财政研发投入逐步增加, 研发投入绝对数量和占区域生产总值比例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主要表现为最能体现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授权量随时间推移加速增长。 发明专利成功商业化推动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快速增长, 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三)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

郑州高新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06家, 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105家、 超10亿的14家、 超百亿的1家; 上市公司12家, 占全省15%; 新三板挂牌企业63家, 占全省三分之一。 初步形成了物联网、 智能电子电器、 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 主营物联网和传感器的汉威电子(股票代码: 300007)2016年营业收入11.1亿元, 占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场份额70%。 主营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系统的思维列控(股票代码: 603508)2016年营业收入6.1亿元, 占国内市场份额45%。 洛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 85 家, 其中上市公司4家, 截至2016年6月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 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 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培育出了一批龙头企业。 中色科技股份公司占全国大中型有色金属加工工程设计市场份额超过90%, 其中现代热轧机市场占有率100%。 全国兽用疫苗创新领军企业普莱柯生物2016年营业收入5.8亿元。 新乡高新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 形成了生物医药、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 主营血液和疫苗制品的华兰生物(股票代码: 002007)2016年营业收入19.3亿元, 居全国行业第二位。

(四)创业和创新环境日益优越

经过20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郑洛新国创区创业和创新环境越来越好, 主要体现如下4点。 一是采用高新区和产业园结合的方式为创业创新提供充足的物理空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 促进同类产业集聚发展。 郑州、 洛阳和新乡片区均采用一区多园的方式, 如郑州高新区有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等多个产园。 二是根据高新技术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迫切需求, 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无缝连接的产业孵化体系。 同时构建了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 创客空间等创业服务体系, 以创业带动创新。 三是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 通过政府资助研发产业共性技术, 降低产业内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 提高技术创新效率[9], 加速产业整体技术创新, 发挥产业共性技术的支撑作用、 扩散效应和网络互补效应[10]。 如郑州高新区建设郑州高端装备与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 新乡高新区成立了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四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创业创新的迫切需求, 引进投资、 金融、 财务、 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 如郑州高新区软件公共服务平台、 广电计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主要产业技术服务平台, 加速技术创新。 河南省政府牵头成立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 注重以风险投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政策支持和扶持体系日益完善

除执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 财政、 土地、 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外, 河南省委、 省政府2016年出台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系统部署郑洛新国创区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的政策。 2015年郑州市和洛阳市先后出台了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和河洛英才计划, 确立了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创新创业团队及创业人才的目标、 计划和政策等, 每个团队资助金额2000万至5000万元, 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也有相应引进政策。 2016年郑州高新区引进人才(团队)101个, 其中两院院士4人, 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22人, 海外领军人才48人。 河洛英才已引进清华大学邢新会团队、 河北工业大学张明路团队、 浙江大学刘雪松团队等9个创业团队。 二是鼓励企业上市。 郑州、 洛阳、 新乡高新区对区内企业海内外公开上市和新三板挂牌进行奖励。 三是对企业建设国家级或省级研发机构、 争取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 获得发明专利等技术创新给予奖励。

三、 郑洛新国创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委、 省政府对郑洛新国创区的战略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开放创新先导区等, 这就决定了郑洛新国创区必须对标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 奋力追赶和超越。 与国际一流园区比, 郑洛新国创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5点。

(一)基础研究薄弱, 高端人才供给不足

与北京、 上海、 江苏、 湖北及陕西等省市比, 河南省内国家级及央企所属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数量相对较少, 高水平大学数量太少, 总体研究水平还不够高, 这与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第五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高水平大学和基础科学研究机构较少不仅导致区域基础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少, 学科交叉研究创新受到很大限制, 而且导致技术发明及产业化缺少应有的基础科学研究支撑, 对高端科研及技术人才的培养、 吸引、 使用受到极大限制, 长期将导致区域高端人才供给不足, 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很难迅速提高。 美国硅谷、 印度班加罗尔、 北京中关村和武汉东湖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均有高水平及密集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与其共生发展, 这足以说明基础科学研究、 培养并留住高端科技人才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二)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集聚能力还不够强

郑洛新国创区内涌现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 但与国内外先进高科技园区比, 这些企业规模较小, 研发投入规模较小, 发明专利数量较少(特别是缺少PCT专利), 国际竞争力不强。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近年才起步, 尚未对企业技术创新形成有效支撑和协同, 与北京、 广东等省市比明显滞后。 根据华为公司2016年报, 该公司年度研发投入763亿元, 占营收的14.6%;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2519件, 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PCT专利超万件。 根据华大基因招股书, 2016年营业收入17.1亿元, 业务拓展至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发明专利164项(含部分国际专利), 研发投入1.7亿元, 占营业收入的10%。 武汉东湖国创区2016年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 激光、 光通信及光电器件等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 与国内一流国创区比, 郑洛新国创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还不够强。

(三)缺少引领创新发展的独角兽企业

2013年著名天使投资人艾琳·李(Aileen Lee)提出“独角兽”企业的概念, 全球创投界和科技界高度认可。 《华尔街日报》《财富》等数家国际知名财经媒体随后分别推出全球“独角兽”榜单, 入榜的主要标准是: 创立不超10年、 估值超10亿美元。 2016年全球独角兽企业220多个, 分布在美、 中、 英等10多个国家, 国内数十个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 上海、 深圳, 如蚂蚁金服、 美团、 大疆创新、 滴滴专车等。 这些企业要么由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 要么由颠覆性商业模式推动, 短期内呈指数级增长, 成为行业创新的引领者和驱动者。 郑洛新国创区尚无独角兽企业, 这是与国内国际一流科技园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开放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郑洛新国创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注重与国内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和同行企业, 以各种形式进行技术研发合作。 如郑州高新区汉威电子在北京、 上海、 深圳乃至美国、 德国、 新加坡建立研发中心, 构建全球研发创新体系, 与清华大学、 中科大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国内20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研发合作。 这些合作大多数起步较晚, 在合作规模、 深度、 频度和机制化程度等方面, 与国内一流企业如华为、 华大基因等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而国际一流企业研发合作取得已授权的国际发明专利较多, 更深和更广地在世界各地融智、 融资、 融技术, 并购海外高科技企业较多。

(五)风险资本市场体系薄弱

风险资本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独特金融投资机制。 缺少风险资本市场支持,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将事倍功半。 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 深圳和上海, 三地约占全国年度风险资本投资总额的80%左右。 郑洛新国创区内几乎无外资风险资本投资, 国内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很少, 区内风险投资机构不多, 因而区内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比较薄弱。 为扭转此种不利状况, 2015年河南省政府牵头成立了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 首期资金2.5亿元, 以推动风险资本市场加速成长。

四、 郑洛新国创区培育创新极的对策

与国际国内一流科学园区比, 郑洛新国创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尚未形成由商业潜力巨大且世界顶尖的颠覆性技术驱动、 创新密集且异常活跃的创新极, 技术创新的先进性及其商业化水平与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这是必须着力解决的最突出问题之一。 郑洛新国创区技术创新及其产业集群发展基础比较雄厚, 规模较大、 技术水平相当高, 这是培育创新极的坚实基础。

(一)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端人才使用, 厚植培育创新极的技术基础

应制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长期战略规划, 坚持不懈地加快提升现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 奋力争取国家和中科院等在河南新增基础科学研究机构, 鼓励域内领先企业开展基础科学研究, 吸引国际国内企业在河南布局基础科学研究机构, 鼓励各类主体单独或合作在河南布局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或新建高水平高等院校, 采用新体制和机制新设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以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等, 以基础科学研究规模扩大及水平提高不断扩大使用高端人才, 促进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持续快速提高, 扩大基础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 促进基础科学研究交叉创新, 激发更多颠覆性技术创新并实现产业化, 在颠覆性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大力培育创新极群体。

(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集聚水平, 扩大培育创新极产业基础

高新技术企业应将技术创新置于重要战略地位, 建立有效的研发决策、 研发投入、 研发运行、 研发绩效考核、 研发激励等机制, 尤其应以股权或期权等方式充分激励核心技术人员, 最大限度释放其人力资本价值, 提高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 这是郑洛新国创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 应借鉴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 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先进经验, 采用新理念、 新体制和新机制, 以域内产业共性技术需求为中心, 组建和运作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 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 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监测系统, 应将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及洛阳河洛英才计划适用于既有高新技术创业团队, 以更好地留住和激发存量高新技术创新创业团队创新积极性。 应激励同业企业在园区集聚, 或通过产业关联或技术关联在区内集聚, 营造浓厚的技术创新竞争氛围, 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 加速创新商业化。 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和高科技企业集聚, 将塑造良好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吸引创新资源向产业区汇聚, 这些将为创新极培育奠定丰厚的产业基础。

(三)培育独角兽企业群体, 铸就创新极的强大核心和强劲动力

独角兽企业成长的主要路径是将商业前景巨大的颠覆性技术成功商业化, 或以商业前景广阔的颠覆性商业模式迅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或者是前两者结合。 当今世界大多数著名高科技企业早期均具有鲜明的独角兽企业特征, 如微软、 英特尔、 阿里巴巴等。 近些年国内外独角兽企业加速涌现, 但主要集中于美国的硅谷、 纽约、 洛杉矶, 中国北京、 上海、 深圳, 英国伦敦, 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十多个国家的20多个城市, 著名独角兽企业有脸书(Facebook)、 优步(Uber)、 爱彼迎(Airbnb)、 滴滴专车、 大疆创新等。 郑洛新国创区已经着手培育独角兽企业, 这些独角兽企业最能体现区域创新竞争力和创新发展潜力, 独角兽企业最可能成长为引领世界行业发展的翘楚, 犹如英特尔、 谷歌之于硅谷, 成为区域创新极的核心企业, 驱动创新极持续创新和成长。

(四)不断提升开放式创新水平, 营造培育创新极的环境条件

郑洛新国创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与国内高校、 科研机构和同行开展研发合作, 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还比较少, 控股或全资并购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的更少, 开放式创新水平还比较低。 在激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前提下, 更应引导企业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 深刻认识到利用国内外智力、 技术和金融等资源对加速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性。 政府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基金, 组建由技术、 法律、 金融及管理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高技术并购专家咨询委员会等, 帮助企业并购急需的国内外高新技术及企业, 在更高更深水平上实施开放式创新, 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竞争优势, 营造培育创新极的良好环境条件。

(五)培育风险资本市场体系, 完善培育创新极的金融支撑

风险资本是在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中产生, 并随高技术产业化而演化发展的高度市场化的金融资本, 对高技术成功产业化至关重要。 风险资本具有地域集聚和行业偏好等特性, 如国内风险资本主要投资北京、 上海和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 大多数风险资本投资于少数几个行业。 郑洛新国创区内获得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很小, 风险资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2015年河南省财政投资牵头成立了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 首期规模2.5亿元, 以加快风险资本市场培育。 应以此为契机, 不断提高企业对利用风险资本必要性的认识, 采用政府主导风险资本推动, 培育本土风险资本, 引入国际国内知名风险资本等方式, 随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完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 为企业提供多样化、 多层次、 专业化和个性化的风险资本选择, 使更多具有丰富行业经验、 管理经验、 丰厚社会资本助力技术创新发展, 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 培育创新极, 提供有力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支撑。

五、 结论

郑洛新国创区内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在郑洛新国创区被赋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特殊政策和改革权限后, 必须深化改革, 勇于探索, 认真解决存在的基础科学研究比较薄弱、 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集聚能力还不够强、 独角兽企业缺少等问题, 采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集聚能力、 培育独角兽企业等对策, 加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极, 对培育新技术、 新业态和新模式, 对助推郑洛新国创区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充分发挥其引领、 辐射、 带动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MOHNEN P, DEBRESSON C, et al. Explaining and Estimating Propensities to Innovate in China in1993[C].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 Canada,2002, partfour:1-37, part five:1-32.

[2] 胡浩, 李子彪, 胡宝民.区域创新系统多创新极共生演化动力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10): 85-94.

[3] 邓向荣, 刘璇.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7(11):16-20.

[4] 周密.我国科技创新极化度的区域比较:兼论区域科技和谐度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7): 59-63.

[5] 汪海.沿海创新增长极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J].现代经济探讨, 2015(4): 49-53.

[6] 伊斯梅尔, 马隆, 范吉斯特.指数型组织:打造独角兽公司的11个最强属性[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36.

[7] LEIFER R, MCDERMOTT M C, O’CONNOR C G,et al.Radical innovation: How mature companies can outsmart upstarts[M].Boston, Massachuset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65.

[8] 李占强.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7:34.

[9] 许端阳, 徐峰.产业共性技术的界定及选择方法研究:基于科技计划管理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 2010(4): 73-79.

[10] 陆立军, 赵永刚.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企业技术创新机理与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0(11): 75-79.

猜你喜欢
独角兽高新区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遂宁高新区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遇见独角兽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认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