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 河南 漯河 462000)
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发展现状与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
孟艳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 河南 漯河 462000)
国民阅读模式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国民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发挥国家的主体作用和图书馆的指导性作用,根据传播学规律,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我国的国民阅读工作,是国内图书馆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国民阅读;发展状况;图书馆;应对策略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型阅读媒介的不断出现,国民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承担典藏知识、传承文化、服务读者的图书馆来说,其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就是阅读推广。自从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以来,图书界一些专家学者就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相关问题。2009年,国家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下设15个分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在文化、书目、媒体、少儿等领域开展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国外的阅读推广工作也做得如火如荼。本文根据近几年我国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中的优势与出现的问题,并将新时代读者阅读特点与各图书馆已然推出的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探讨“互联网+”情况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
1.国外阅读推广经验分析
国民的阅读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每个国家都特别重视本国公民的阅读情况,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不论是国家层面设计还是文化机构和其他企业单位,都积极参与并推动本国国民的阅读推广工作[1]。如美国政府从1977年开始,就通过立法成立国会图书馆阅读中心,从国家层面上,通过强力立法引导本国公民的阅读推广活动。而在上层法规设计方面,日本政府也特别重视本国国民阅读工作。早在1998年,日本政府开始推行“清晨读书”规划,要求学生第一节课之前至少晨读10分钟。在2001年,日本政府又颁布了《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从法律层面上推行本国的“儿童读书活动推进计划”。其他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从政府规划上推进本国国民的阅读工作。如德国成立阅读基金会、英国在世界上首次提出阅读年等活动。在这方面,我国的国民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近几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一般都为四册多一点,基本上没有超过5册,而同期以色列国民纸质图书阅读数量为60多本,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一般为40多本。
在上述国家政府对国民阅读的强力引导下,社会各界也都广泛参与进来。如英国通过企业赞助成立阅读协会,负责地方当局以及与当地广播公司、出版社及其他机构的联系。图书馆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推动各个阶层的读书活动,逐渐成为国外阅读推广活动的主阵地,也为本国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内阅读推广发展状况分析
在国外国民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研究我国的国民阅读工作,并成立以图书馆为主导的全民阅读推广组织机构。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阅读推广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始。从2010年开始,政府逐步制定并开展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计划”,指导我国的国民阅读推广工作。在阅读推广的模式选择上,我国一些理念比较先进的图书馆逐渐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并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本馆的阅读推广工作[2]。2011年,首都图书馆利用微博开展了“图书交换大集”,在新浪微博中创建了“首都图书馆图书交换大集”,使1000余名读者交换图书6000多册。与此同时,首都图书馆还通过同程网、豆瓣网等社交媒体进行同步推广和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人们的读书欲望[3]。2009年,上海图书馆推出数字移动阅读器外借服务,将预装有数字资源的电子阅读器免费外借给读者使用,让读者体会数字阅读等新型阅读技术对人们的冲击[4]。同期,西安交大推出了移动阅读服务,使读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免费使用图书馆资源。
可以说,上述国内图书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为其他基层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为基层图书馆参与国家全民阅读计划树立了榜样。但由于各个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基础设施、技术和资金状况不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外阅读推广的政府层面的整体引导不同,中国的阅读推广活动仅仅靠图书馆摇旗呐喊,其效果和作用可想而知,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阅读推广活动实际上是传播学理论中传播活动的一种。因此,其必然要遵循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不论是国家层面的阅读推广活动,或者图书馆层面的阅读推广活动,特别是霍夫兰的“个人差异传播理论”和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即传播的效率受传播对象的个体差异影响,传播的过程分为五类要素,即“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To who is. ”“With what effect. ”这一理论不仅对国家的阅读推广政策的制定,而且对图书馆的具体阅读推广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本文也是基于此理论来探讨数字时代我国的国民阅读策略。
1.加强对我国国民阅读的宣传力度
综观我国国内的国民阅读推广工作,虽然国家层面上对其有了一定的重视,特别是文化部门通过组织专家研究会开会、发文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图书馆也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整体上来说,很多单位仍然将其作为一项任务、一项政绩或形象工程来做。一些新闻媒体,也只是在每年的4月23日或12月21日对全民读书月或世界读书日做一些相关报道,对可持续性的、全面的报道宣传工作则没有跟进。上述情况累积起来,在民众中就产生了一种阅读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的心理,从而使传播学理论中的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推动我国国民阅读的整体水平,要加强对相关专题的宣传力度。不论是文化部门还是新闻媒体,都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国民阅读水平是造福子孙、功在千秋的大事,避免短时期的功利性报道和形象宣传,把它真正作为一个事业来做,从而调动国家、社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阅读、尊重人才的风气,为我国全民阅读提供一个宽松、良好的平台。
2.通过法制建设推进我国国民阅读工作
国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效率如何,关键在于政府机构的重视程度。如前文所述,美国、日本、英国已形成良好的阅读推广与全民读书活动的氛围,这与各国政府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虽然刚开始发展势头很好,但由于缺少政府的积极参与,也没有相关的立法与监督系统,使得以图书馆为指导的阅读推广大多流于形式,缺少相应的推广、思考和总结。图书馆界呼唤至久的《图书馆法》到现在仍未成文。仅在2016年初,由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第23条中,对高校图书馆提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文化活动”的概括性、原则性规定。另外,从该规程的发布单位可以看出,其只是部委颁发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对阅读推广的形式、种类、效果、监督等都没有具体规定。
因此,应由国家政府出面,出台促进全民阅读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从制度、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加以保障。同时,整合相关国家机构并积极吸纳社会组织、企业机关单位参与的多层次的全民阅读活动,进行阅读推进经验的总结和交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全民阅读效果不理想的状态,并保证全民阅读活动得到长期性和持续性发展[6]。
3.发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指导地位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机构,在任何国家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其地位和作用都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不论是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是科研机构图书馆,其贮藏的文献资源的品种和数量都是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可企及的。同时,图书馆设备、环境、技术等基础设施都是开展阅读推广的有利条件。因此,图书馆在国家全民阅读活动中具有指导性的地位。
图书馆如果真正占有并保持领导地位,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通过理论探讨推动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实现;图书馆业内的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申请基金、课题和论文写作等,从理论上探讨我国全民阅读的需求方式、模式及成功经验,在全社会形成阅读效应。其次,通过考察、学习国外阅读推广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借鉴。第三,各图书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和馆藏设备,通过征文、书评、微博、展览等,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此阶段切忌功利化和逐利性与短期性,否则,其影响效果将会更加糟糕。第四,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图书馆作为政府机构与企业联系沟通的桥梁,通过举办活动,使政府得以完成使命,使企业得以宣传、盈利并挖掘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种沟通,图书馆能获得政府的强大政策资金支持,还能从企业那里弥补自身资金的不足。同时,通过沟通、宣传,最终提高全民阅读的影响力。第五,注重幼儿阅读工作。幼儿是祖国的希望,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其整个未来人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早期阅读和亲子阅读是激发孩子阅读和学习兴趣、满足幼儿阅读享受的最佳途径。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要充分挖掘孩子的阅读潜力,通过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朗读比赛、艺术比赛等相关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祖国创建一个良好明天。
4.采用新技术不断拓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模式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阅读行为也随着知识传播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7]。现阶段人们的阅读形式、阅读对象、阅读结构和阅读规模等方面与传统时代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阅读对象从传统的单一纸质资源向电子资源、数字资源、互联网资源发展;阅读方式从书本阅读向多媒体阅读转变,传播媒介也从印刷品向数字产品、多媒体产品转移;传播渠道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向数字传播、网络传播、无线传播方向发展[8]。随之而来的移动阅读、全媒体阅读、碎片化阅读和社会化阅读逐渐占据人们阅读生活的主要部分(根据2016年4月的第十三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我国国民日均手机阅读超过一小时)。因此,图书馆应审时度势,迅速了解人们的阅读趋势,根据传播学的规律,组织升级本馆基础设施,利用新技术研究读者的阅读模式,及时改革图书馆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以满足读者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为国家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束语
组织读者阅读活动是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从成立之初就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读者的阅读活动会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积极推动并利用国家的政策,立足图书馆本身工作,创新图书馆工作模式,发挥图书馆在国家文化建设与国民阅读推广计划中的指导性作用,是新时代图书馆工作必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1] 崔旭.美国绿色图书馆建设的理论、实践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38-49.
[2] 郑丽君.近年来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评述[J].图书与情报,2012(6):49-51.
[3] 苏林森.新媒体环境下国民阅读的特点与趋势——基于1999-2011年国民阅读调查的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02.
[4] 任文.图书馆阅读器外借喜忧参半[EB/OL].(2011-08-10)(2011-08-11).http://www.ce.cn/culture/wh-cyk/gLlndong/201108/10/20110810-22602581.
[5] 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6):46-132.
[6] 李东来.读者权益与图书馆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200-201.
[7] 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45.
[8] 熊小明.新时期人们的阅读特点和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6(6):71-73
[责任编辑 宋占业]
2016-08-17
孟艳芳(1977-),女,河南漯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文献编目研究。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1.033
G251
A
1671-7864(2017)01-0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