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路径探析

2017-03-12 17:05:06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政治思想

高 红

(无锡开放大学, 江苏 无锡 214011)

新时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路径探析

高 红

(无锡开放大学, 江苏 无锡 2140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素养、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展现出了新一代大学生勇于担当、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信念缺失,信奉错误的价值观,导致走上人生的歧途。新时期,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部分,他们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亲历者,更应成为这一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理想信念、素养、价值观将影响到我们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他们与国家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表现出对党忠诚,对国家热爱,展现出了新一代大学生勇于担当、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根据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于2016年1-5月开展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成长成才、提升道德素养、投身社会实践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但与此同时,面临社会转型的尖锐矛盾和突出问题,他们也难免困惑、迷惘,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更有一部分人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奉为自己的人生信条,陷入错误、腐朽价值观的泥沼。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成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也是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等的反映。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多种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缺失、情感淡漠等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也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精神被淡忘,义利观被扭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人被嗤之以鼻,而弄虚作假、损公肥私则是层出不穷。人们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淡漠,社会问题也是形形色色。“老人跌倒扶不扶”彰显了社会道德的滑坡和价值观的混乱,一些家长“拉关系、走后门”的言传身教给青年学生做了不好的示范。腐败问题更让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了动摇和不信任,进而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怀疑。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的形成、确立产生了影响,导致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辨别不明,思想混乱。

2.就业的压力使得大学生急功近利

近几年“就业难”成为了常态。为了应对这种激烈的就业竞争,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就开始向着各种“证书”冲刺。一方面,危机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严酷的社会现实与家庭预期、个人预期的断裂,也使他们的价值观上变得功利心增强。很多大学生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清晰,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模糊。一部分大学生找工作时,只图“干活少,拿钱多”,来到单位之后,又眼高手低,不愿深入基层,不肯在专业或业务上多作钻研,缺乏“工匠精神”。

3.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与意识形态的多样化

当今世界,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不断加强文化输出,外国的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青年。一方面,外来的优秀文化让我们大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推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非主流文化借机拓展了生存空间,加大了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难度。如果不进行适当引导,则容易使广大青年学生滑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

4.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诱惑

网红、一夜成名、明星炒作等让人眼花缭乱,网络游戏、社交网络交友等让人欲罢不能,一些色情文化、暴力文化更是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大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定型,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走到歪路上去,酿下令自己后悔、家人伤心、社会心痛的悲剧。再加上个别媒体炮制“假新闻”,恶意炒作,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大肆转发。广大青年学生涉世未深,阅历尚浅,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蒙蔽,造成他们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成就认识不足,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对党和政府指责的“负面声音”,自然对党和政府乃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严重者甚至产生反党反政府的极端想法,给社会的安定带来极大的破坏。

三、科学把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新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德育优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形势下,国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新挑战。只有注重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我们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历史选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价值观渗透越来越隐蔽、全方位的今天,国家一定要通过弘扬主旋律来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发展方向。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编写的完善,坚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教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他们的民族自尊、自强、自信精神。

2.积极营造思政课的“乐学”氛围,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上更多地注重政治功能,忽视育人功能;教学内容讲究全面、经典、权威,忽视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过于强调系统性、逻辑性、严谨性,而可读性、生动性不强,针对现实问题不够,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够;教学方法比较简单等等。这些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于空洞说教,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个别极端的大学生在网络等不良信息的煽动下认为老师在“洗脑”,抱有非常抵触的情绪。

习近平同志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以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往往回避现实问题,多以理论经典来对学生进行灌输,严重脱离学生实际。随着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成熟,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很多现实问题和国际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比如对腐败问题、民生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绿色生态问题,甚至对国际社会的反恐、难民危机、核武器扩散、南海问题、“一带一路”等也表示出极大的关注热情。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带领学生主动聚焦这些热点。同时,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通过提升课堂“乐学”氛围,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价值内化。

3.唱响主旋律,大力宣传新时期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

古往今来,那些志士仁人、革命烈士以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无一不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无不凝结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美好品质和优秀品德。新时期,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最美人物、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事迹在广大群众心中引起了震撼和共鸣。大家看到了这些平凡的人物正在以自己的无私奉献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肯定。我们应该在全国大学生中加大宣传的力度,让他们的优秀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感染更多的有志青年。还要大力弘扬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积极开展校园“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充分挖掘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积极创业、孝老爱亲等方面的青年典型,用他们的事迹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进步。

4.学习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中华民族强调“民为邦本”,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时,应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力度,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扎根、传承,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

5.构建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新技术手段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

社会媒介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推广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活动,积极营建优秀网络平台,充分运用网站比如“中国大学生在线”及微信公众号 “团中央”等新媒体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加大对网络空间的净化及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一种常态,我们要积极开拓“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校园BBS、院系公众号平台,来为学生的就业、生活、交友、政治信仰、心理成长等答疑解惑,加强对学生正面的引导。

6.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以重大的活动为载体,锻炼新一代大学生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本领。通过国家重大赛事、大型活动、纪念活动等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锻炼才干;通过抗震救灾、服务社区、乡村支教等活动,让广大青年了解国情,走进百姓,增进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并深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情感与认同。加强大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团员青年的骨干作用。

7.加快国家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进程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它们的实现离不开制度、法律的规范与完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随着“打老虎”“捉苍蝇”有力推进,社会风气在不断得到净化。只有国家制度、法律不断完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上“老实人吃亏”、“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才会不断减少,人们的合理利益才会得到肯定和保障,广大青年学生才能更加信服社会主义理念,才能人人带头,争优创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

[2] 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出炉[EB/OL].[2016-05-31]http://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gao_deng/gao_jiao_news/201605/t20160531_1404411.shtml

[3]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宋占业]

2016-08-12

高红(1979- ),女,无锡开放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1.027

G641

A

1671-7864(2017)01-0086-03

猜你喜欢
价值观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