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静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魔幻现实主义的视角下解读《所罗门之歌》
王少静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所罗门之歌》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代表作, 也是她本人所有作品中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翁的小说。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摘得了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在小说中, 作者刻画了一幅充满了魔幻想象的世界图景, 借助典故、 神话传说, 运用夸张的手法, 建立黑人男青年成长经历的叙事结构, 在美国社会中塑造了一个充满自信、 阳光与激情的黑人形象, 探寻黑人民族的精神家园以及文化传统, 进而使黑人在生活中得以超脱现实世界的贫困以及心灵的空虚。 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使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得以彰显。
魔幻现实主义; 《所罗门之歌》; 黑人; 种族
《所罗门之歌》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代表作, 也是她本人所有的作品中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翁的小说。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好评, 摘得了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在小说中, 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充满了魔幻想象的世界图景, 借助对黑人男青年的成长经历的叙述, 探寻黑人民族的精神家园以及文化传统, 进而使黑人在生活中得以超脱于现实世界的贫困以及心灵的空虚, 在美国社会中塑造了一个充满自信、 阳光与激情的黑人形象。 而且《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之所以在美国文学界拥有如此盛名, 除了其深刻的内涵外, 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也为这部作品的出名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写作方式在拉丁美洲逐渐兴盛起来, 并通过后来的迅速发展而形成了一种文学流派。 这种文学表达方式注重通过魔幻手法与现实主义的融合来构造小说作品, 通过各种神奇的魔幻世界的想象来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刻画与描述。
这种写作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比较普遍, 作者通过对一些看似荒诞实则具有一定存在价值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发展的各种看法, 为作品创造了一种神奇的意境, 将现实主义与人们的幻想主义有机地融合起来, 呈现一种似实非实的感觉。
在进行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当中, 最主要的一点, 就是运用神话作为小说事件或者人物的原型, 使之与现实当中的语言意义相暗合, 从而起到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 我们通过分析《所罗门之歌》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就会发现, 这一点始终都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
《圣经》在《所罗门之歌》当中几乎无所不在。[1]《所罗门之歌》中的所有人物我们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对应的缩影。 就拿小说当中的主角奶娃来说, 他就具有《圣经》当中人物的经典形象。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 我们明白了奶娃的祖父是雅各, 而不是梅肯·戴德。 因此, 奶娃的真实名字也是雅各。 从奶娃的生活以及成长过程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其有耶稣的影子。 可见, 作为《圣经》当中最为矛盾的角色之一的雅各为莫里森创作奶娃这个人物提供了相当大的灵感。 和露丝一样, 雅各的母亲蕾洁也是一位渴望成为母亲却遭遇多年不孕的尴尬境遇的人, 而幸运的是当皮拉特出现后, 她的子宫被打开, 才孕育了雅各。[2]这种类似的经历使得奶娃与雅各一样拥有特殊的力量。 而当雅各的外祖父亚伯拉罕被上帝选为族长后, 雅各的母亲一直伴随和守护着自己的父亲。 同样与奶娃相似的就是雅各的近乎欺骗的手段。 她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权力以及父亲的影响不断地进行各种欺骗,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雅各被视为坏人, 这也就是其与上帝争斗产生的源头, 实质上是正义与欺骗之间的斗争。 这种矛盾关系在《圣经》之中也是可以找到的, 并且让我们感觉到奇怪的是, 在矛盾的斗争中, 雅各居然占了上风, 并且获得了新的名称以色列。 与此同时, 吉它是管生死的神, 在面对各种不利条件的因素下, 奶娃和吉它的抗争当中最终取得胜利。 我们知道, 吉它是天使, 是公正的。 就如同雅各和以扫一样, 奶娃和吉它存在着兄弟与敌人的双重关系。 他们两个的矛盾也是对雅各和以扫的对照, 不过, 他们之间那种深深的情谊也反映出了《圣经》当中的另一种现象, 就是大卫与月纳丹之间的爱情, 这是一种超越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爱情。 与此相似, 奶娃在经历过这次特殊的精神释放之后, 灵魂得到了新的突破, 能够以一种谦恭和尊重的心态与方式和杀利马人进行交流和生活。 最后, 奶娃和雅各一样, 也看到了“上帝的脸”, 言外之意就是黑人终于见到了上帝, 并且能够感受到上帝的温暖。
在整部《所罗门之歌》中, 可以经常读到关于非洲神话的相关故事和民间的寓言, 而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也是来自莫里森的外祖父所讲述的关于非洲飞人的故事和传说。 莫里森自己就曾经说过, 《所罗门之歌》当中之所以用飞翔作为中心语, 就是因为黑人相信魔法, 并且是黑人文化的一部分。 在世界上黑人民族聚居的地方, 飞翔的方式常常被用来寓言死亡或者逃亡的悲惨遭遇, 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飞人的故事能够在非洲黑人种族之间传播的原因。 黑人通过飞人故事获得生存的力量和鼓舞, 进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在严苛的环境下实现生存和发展。
当然, 除了《圣经》典故与黑人的神话故事之外, 还有许多类似于班戈传说(收藏祖先头骨)、 非洲的成年仪式、 莱娜沟的故事等。 这些传说和故事一方面帮助莫里森更加生动和实际地重塑了美国黑人的精神气质, 另一方面也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所罗门之歌》与魔幻现实主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不可否认地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 正是这种小说写作方法的迅速传播才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而《所罗门之歌》的创作成功反过来又促使魔幻现实主义思想和方式在世界文学创作中的广泛应用。[3]同时, 这也是莫里森将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和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以及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它涵盖黑人社会的方方面面, 说是黑人生活的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 而莫里森在创作《所罗门之歌》的过程中, 为什么要选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形式, 而不是其他的写作手法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莫里森是美国黑人的杰出作家代表, 同时也是非裔黑人的后代。 在她的生活中, 亲身经历了黑人运动的整个发展过程, 并且对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水平都了然于心。 从黑人几百年来的受奴役史来说, 美国黑人在文化背景上与拉丁美洲具有相同之处, 这种共通性就构成了整个创作过程当中的大背景。
而另外一个共通之处, 就是非洲黑人的社会生产以及政治经济都处于落后的水平, 较低的文化水平导致了整个黑人族群的蒙昧, 从而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产生了盲目的迷信思想。 他们习惯于用神话的方式来解释自己所不能理解的社会以及大自然现象。 在这样的文化当中, 鬼怪、 超人、 巫师等神奇人物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 需要我们深刻认识的是, 之所以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创作小说, 就是因为不同民族的人民正在遭受着人类的痛苦。 无论是《百年孤独》里面的额恩迪亚家族、 《佩德罗·帕拉莫》当中的佩德罗, 还是《所罗门之歌》中的麦肯·戴德, 他们的灵魂始终都出现在他们后代的生活当中, 时时刻刻都展现出来其影响力。[4]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弱势群体思想意识上的苏醒和崛起, 而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当中, 恰好就是反映黑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现象。 这其中包括黑人种族中的各个群体之间的联系, 这些群体中又分为向白人靠拢者、 极端民族主义者、 旁观者等族群。 我们都知道, 寻找出路的前提就是要清楚地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所罗门之歌》这部作品当中, 莫里森也对此进行了尝试。
(一)关于飞翔
在《所罗门之歌》当中,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飞翔”。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飞翔一直以来都是美国黑人的梦想, 并且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5]而关于黑人经常说的飞人传说, 源于他们内心对自身遭遇的痛苦的一种无形的反抗, 希望能够借助飞人的力量逃避种族主义枷锁的残害。 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黑奴追求的自由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所以黑人会将自己幻想成为飞人, 获得飞翔的能力, 逃出奴隶主的魔爪, 飞向自己的故土。 可以说, 在《所罗门之歌》中, 飞翔始终都贯穿在其中。 小说刚开始所阐述的罗伯特·史密斯用宽大的蓝色绸布制作成一对翅膀, 逃离梅西。 到后来小说的结尾奶娃也飞了起来。 他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如果人能够真正地拥抱空气, 也就可以真正地飞翔起来, 而这正是黑人种族渴望自由翱翔的一种思维形象表达。
小说的主角奶娃,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飞翔的梦, 以至于他看到任何会飞的东西都会欣喜若狂。 而当奶娃渐渐长大后发现正像史密斯先生所发现的, 只有鸟和飞机才能够真正地飞翔, 而这也使得他丧失了对于一切事物的兴趣。[6]等到他摆脱束缚去南方淘金时, 虽然在淘金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找到黄金, 不过却意外地找到了自己家族的根源。 会飞的所罗门竟然是奶娃的祖先。 而实际上, 所罗门在《圣经》中被塑造为以色列王, 而在小说中却是一个黑人。 《圣经》中对他的描述是当他在农场与妻子下地干活的时候竟然凭空飞了起来, 飞到了自己的非洲故乡。 这部小说中的飞行故事和神话为读者的阅读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富有魔幻色彩, 同时也表达了莫里森所要传达给读者的那种黑人文化。
(二)奇特的命名
在莫里森的作品中, 我们会经常感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的魅力, 当然, 有时候是与其他修辞和写作手法结合起来发挥效果的。 在《所罗门之歌》中, 如果将“寻找”定位为小说的主题, 皮拉特这个富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就是整个故事的重要推动因素。 从小说的开始, 皮拉特就预测到了奶娃的出生, 而从小说后面的内容来看, 正是她用魔力给予了奶娃生命。 莫里森本人就创作皮拉特这个人物说过, 作为一个局外人, 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自己创造了自己, 只要读者能够接受这一点, 书中的描写也就不是虚幻了。 而这种虚幻也有助于人物和情节的发展。
皮拉特的出生, 是在其母亲已经死亡的时候, 自行地爬出她母亲的子宫, 从而来到这个世界上。 并且, 她生来就没有肚脐, 也就意味着她与自己母亲的肉体缺乏联系, 所以她一直以来都是别人眼中的不祥人。 她的父亲就依据《圣经》, 将她的名字取为Pilate。 这个名字还有着一层含义:“一个字母像一棵大树一样地凌驾于一行小树之上, 像是在庇护着它们。” 从小说后面的故事来看, 皮拉特也确实就如其名字的含义一样, 给予了女儿、 孙女以及奶娃保护。 这个名字在奶娃第一次听见时, 还误解成“舵手(pilot)”。 就如小说当中的描写一样, 她是一个“长得像一棵高大的黑树似的女人”, 这也与皮拉特在奶娃生命当中充当保护者相照应。 而在《圣经》当中, 皮拉特就是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罗马官员, 这与小说当中那个夺走母亲性命的孩子也相互照应。 所以说, 皮拉特这个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个体, 具有整个黑人民族的特征。
莫里森在创作过程中, 经常将笔下的任务用组合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而在诸多角色之间, 也能够形成性格、 观念或者是寓意上的对比与对称。 除了皮拉特之外, 还有瑟斯的名字来自《奥德赛》, 瑟斯一二百岁, 她亲眼见证了巴特拉家族的毁灭, 但是她依然坚守在那个快要坍塌的宅子里。 特别离奇的是, 在她这种年纪居然还能够吐出像年轻姑娘一样的诡异氛围。 这个老人活下去的动力, 就是对白人的恨。 瑟斯的恨与皮拉特的爱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瑟斯也代表着黑人对待白人的一种态度。 另外, 小说当中还有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代表——吉它。 吉它受父母遭受白人压迫思想的影响, 加入了地下恐怖主义组织, 对那些无辜的白人进行荼毒, 借以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运用夸张的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由于要涉及许多超自然力量和神魔等, 夸张的手法势必会在小说当中运用到。 《所罗门之歌》中运用了极为夸张的写作手法来对相关的细节进行描述, 并且这些手法的运用都极为惟妙惟肖。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 作品对瑟斯的刻画是我们必须提及的。 瑟斯年龄近二百岁, 她除了长相之外, 似乎没有其他超过一百岁高龄老者应有的现象。 当她帮助小麦肯和小拍特拉时, 这个时候瑟斯看上去似乎有100岁, 而56年之后, 她仍然还有优雅的举止以及柔美的声音。 因为尽管这女人在和她说话,她只能是死人。 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仅是从她脸上的皱纹来说, 因为凭着人的感觉这么老的人不可能是还活着的人, 而且能够从那张没有牙齿的嘴中说出铿锵有力的话来, 并且听上去只有二十几岁的姑娘的声音, 不是让人感到非常诧异吗?
在小说众多的人物当中, 皮拉特这个人物应该是最具有宗教主义色彩的。 皮拉特这个黑人妇女作为神的化身, 她拥有神奇的力量。 那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在她那里都能够迎刃而解, 而她的那种与众不同的魔力是伴随着她从死去的母亲肚子中爬出来的时候所产生的。 而正是由于具备了这种超然的能力, 她能够与死去的人进行交流, 可以经常与自己已故几十年的父亲进行交谈, 并且能够静下心来倾听父亲的教诲。 在《所罗门之歌》中, 生与死之间, 现在和过去之间是都不存在明显界限的, 一切不合常理的现象在小说当中就变得合理起来。 所以, 当老戴德在被打起五尺高之后, 死亡的老戴德还曾经几次出现在皮拉特面前[7]; 麦肯和皮拉特在老戴德被白人枪杀之后逃亡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山洞, 并且看到他们的父亲正在山洞门口向他们招手。
莫里森小说中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借助一些荒诞的故事情节的描述来为人物以及事件的发展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给人以神秘感受, 营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并且还在故事线的构造上采用了古今穿梭, 使《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拥有了史诗般的恢弘。 整个故事情节都在这张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大网当中巧妙地穿插而行, 各种故事线共同构造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8]小说当中那首贯穿全书的《所罗门之歌》, 就是将整部小说的时间和空间串联起来的连接点。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自由衔接, 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借高超的写作技巧而衔接。 让整部作品都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 就是运用各类的夸张、 跳脱、 不切实际的人物与事件。 比如: 露丝在面对父亲尸体时的那种怪异的言行, 将近200岁的瑟斯那年轻人的特性, 还有皮拉特的种种超能力等就是诸如此类的种种难以用常理来解释的神秘现象, 还有对小说中各种人物以及事件的夸张描写使得整部小说有了无穷的魅力, 这就是莫里森的魔幻现实主义。
在美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过程中, 莫里森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她将源自拉丁美洲的写作手法引入到了美国文学创作过程中, 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 《所罗门之歌》作为其主要的代表作之一, 在创作的手法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文学创作模式, 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有意的引入和运用, 使得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1] 雍晓燕.莫里森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176-177.
[2] 王斌.论《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现实主义[J].传奇·专辑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7):32-37.
[3] 文晶,李洁.走进《所罗门之歌》:一个魔幻现实的世界[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4):71-72.
[4] 杨亚萍.所罗门之歌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渊源[J].群文天地,2012(20):41-42.
[5] 柳鸣九.未来主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420
[6] 胡允恒.所罗门之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 闫文芳.对《所罗门之歌》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99-201.
[8] 贺真.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主题[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4-76.
[责任编辑杨倩尹番]
Abstract: Magical real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ty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1950s, which starts from Latin America.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ry forms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it has deep histor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olomonSongis a novel of magical realism. The author, Tony Morrison, wrote the novel based on the story from Bible, which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culture profoundly, and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novel describes racial issues in Americ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civilization, showing Morrison’s re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ivilization and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defe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magical realism inSolomonSong, helping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novel better.
KeyWords: magical realism;SolomonSong; black people; race
AnalysisofSolomonSongfromthePerspectiveofMagicalRealism
WANG Shao-jing
(GuangdongFoodandDrugVocationalCollege,Guangzhou510520,China)
I106
A
1009-4970(2017)09-0064-04
2017-04-15
广东省级立项课题(201401139)
王少静(1983—), 女, 山东青岛人,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