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昊, 何晓涛, 金 玲
(1.首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48; 2.贵州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3.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辽宁 朝阳 122000)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中俄合作办学研究
兰 昊1, 何晓涛2, 金 玲3
(1.首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48; 2.贵州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3.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辽宁 朝阳 122000)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中俄经贸和能源合作迅猛发展, 对“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增。 故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合作办学,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俄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部分合作办学以营利为目的, 办学层次偏低, 课程衔接不严密, 双师型教师缺乏和学生学习俄语动机不足等问题。 针对问题应该坚持公益性原则, 提升办学层次, 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完善教材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俄语动机; 提升中俄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引进优质教学资源, 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助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教育合作; 一带一路; 中俄合作办学
2013年, 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 被合称为“一带一路”。[1]学者姜振军认为中俄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国家, 将合作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未来合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北极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北呼应, 这将极大地推动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超常规发展。[2]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 2014年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2015年中俄共建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协议的签署, 再到未来的莫斯科—喀山—叶卡捷琳堡—乌鲁木齐高铁项目的建设。 未来中俄“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 必将需要大量复合型俄语人才。
鉴于此, 2015年5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在对外经贸大学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俄语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 就如何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展开了讨论。 学者刘永红认为所谓“复合型俄语人才”, 是指一个合格的俄语人才应该不仅精通俄语, 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或百科知识。[3]学者郑体武指出: “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 在哪儿培养, 过去我们做过尝试, 比如在俄语专业和系科的有限范围内, 增加一些经贸、 法律等实用性课程(实际上受各种条件限制, 这些课程开得很不专业, 而且象征性的), 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结果无功而返。”[4]
笔者认为, 要培养“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 中俄合作办学为其提供可能, 培养的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
(一)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中俄高校合作办学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中俄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人才, 促进中俄经贸和能源合作发展,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学科建设
中俄两国双方互相承认学历。 俄罗斯是科教大国, 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 莫斯科大学培养出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圣彼得堡大学培养出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等在世界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俄高校优势学科互补性强, 引入优质教育资源, 将加强国内部分薄弱学科的建设。
(三)“一带一路”, 人才开路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俄语”人才, 继续提升中俄合作办学层次, 加强中俄高校间的学术交流, 编写教材, 整合课程培养计划, 中俄合作办学高校坚持公益性办学目标。 培养创新型和“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
中俄合作办学有两种形式: 合作举办项目和合作设立机构。
(一)中俄合作办学项目
截至2016年1月15日,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网站公布的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中办学层次有两种——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本科层次上, 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地域分布在国内10个省份; 中俄本科合作办学批准的项目数为111个, 占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的13.5%(111/823); 其中中俄项目合作办学最多的省份为黑龙江, 黑龙江占中俄本科项目总数的74.77%(83/111)。 中俄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专业涉及工学、 教育学、 理学、 医学、 文学、 管理学、 农学和经济学八个学科门类, 其中专业49个; 招生方式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办学模式主要有4+0模式、 2+2模式、 3+1模式和3+2模式等; 符合毕业标准颁发国内外文凭或国内文凭。
硕士研究生层次上, 中俄硕士合作办学项目批准的为2个, 占中外硕士合作办学项目总数的1%(2/199)。 专业为国际贸易学和光学工程。 外国硕士教育招生方式为自主招生, 按俄罗斯合作大学标准执行; 办学模式为1+1模式和2+0模式, 符合毕业标准颁发国外文凭。
(二)中俄合作办学机构
2016年4月教育部发文批准设立中俄首个非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联合工程学院, 该办学机构由江苏师范大学和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合作成立。 办学规模1200人, 办学层次为本科学历教育和外国硕士学位教育。 本科四个专业每年招生280人, 外国硕士学位教育两个专业每年招生40人。 教学模式本科为2+2模式, 硕士研究生为1+1模式。 颁发证书: 本科符合毕业标准颁发国内外大学文凭; 硕士学位教育符合毕业标准颁发国外文凭。 于2016年9月招生。 中俄首个合作办学机构的成立, 办学层次和规模都有所提升, 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6年11月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第二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办学机构成立。 该办学机构由渭南师范学院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作创办。 办学层次为本科学历教育, 专业包括美术学、 音乐学和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 办学规模为1200人, 即每年每个专业招生100人; 办学模式为4+0; 课程引进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优质课程资源1/3以上; 毕业学位授予: 符合标准的学生授予两个学校毕业文凭。
综上所述, 中俄高校合作项目办学历史悠久, 合作专业多样, 采用境内境外的授课学习方式, 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国内外文凭。 中俄机构合作办学起步较晚, 在规模上比单独的项目合作办学大, 机构办学是全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国国内授课。 2016年首个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才成立, 成立时间如此晚的原因是俄罗斯宪法中规定: 要授予俄罗斯高校学历文凭必须在俄罗斯境内学习1—2年以上, 并在俄罗斯高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才可以授予学历文凭。 而根据中国法律规定, 机构合作办学必须是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国国内授课。 2016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专门的修正案, 允许在国外授课, 对符合条件的授予俄罗斯毕业文凭。 中俄合作机构办学, 拓宽了中俄合作办学的方式, 提升了中俄合作办学的层次。
(一)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联合研究生院
该学院于2002年5月28日成立, 是两校开展的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的合作项目。 每年双方互派硕博士研究生到对方学校学习。 符合毕业标准, 颁发国内外大学文凭。
(二)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
2011年黑龙江大学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目前, 办学规模600人左右, 办学层次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 本科主要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 硕士研究生开设数学、 化学、 生物学和俄语口译等七个专业, 本科、 硕士均纳入国内统考; 颁发证书: 符合毕业标准颁发黑龙江大学毕业文凭; 本科在俄合作高校学习满1年者, 硕士研究生在俄合作高校学习满2年者, 符合毕业标准颁发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毕业文凭。 其中本科于2012年4月获自主招生权。
(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深圳中俄大学系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合作建立。 2014年5月, 中俄两国教育部签署合作举办“中俄大学”备忘录。 次年2月, 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专门的修正案, 首次允许莫斯科大学在境外教育机构中实施高等教育计划, 符合毕业标准授予毕业文凭。 9月中国教育部发文, 同意设立独立法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教学计划和课程全部按照莫斯科大学引进。 2016年5月9日深圳中俄大学举行了奠基仪式, 开工建设, 计划今年招收首批硕士生。 在教学师资方面, 引进莫斯科大学教师讲授一半以上课程, 其余授课教师面向全球招聘; 办学规模为5000人; 办学层次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由此可见, 随着深圳中俄大学等中俄合作办学机构的成立, 合作办学规模和层次逐渐提升, 培养的人才, 必将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在看到中俄合作办学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不要忽视中俄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以办学营利为目的
目前, 有些中俄合作办学高校不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追求营利, 不考虑学校和学生实际。 国内授课师资力量薄弱, 引进俄方教师授课课程远未达到合作办学的最低标准, 其原因主要是降低教学成本, 不考虑教学质量。
(二)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偏低
据统计(截至2016年1月15日), 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为113个, 其中本科项目111个, 硕士研究生项目2个, 博士研究生项目0个; 2016年4月18成立的第一个中俄合作办学机构硕士层面合作专业为2个, 黑大中俄联合研究生院开设7个硕士专业。 虽然中俄合作办学数目繁多, 但合作办学中培养层次过低, 学科门类分布上和区域分布上还不平衡, 存在低水平重复合作的情况。
(三)教材及课程体系衔接问题
中俄合作办学引进俄方课程总数, 专业核心课程数, 俄方教师在中国境内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总课时均要超过总数的1/3, 引进课程门数越多, 办学合作实质性就越大。 学生从大学开始学习俄语, 又要用俄语去学习俄罗斯教师所授的专业课程。 教学中俄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衔接存在问题。 此外, 目前国内尚无完全适合中俄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俄语教材, 只能选择俄语专业学生所用教材或俄罗斯预科所用教材, 教材无法满足中俄合作办学需求。
(四)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
中俄合作办学师资方面, 其中俄语课程授课教师, 其专业多为俄语语言文学, 教师只懂得俄语不懂专业, 这就为俄语课程和专业课程衔接增大了难度, 引进复合型“专业+俄语”师资, 至关重要。
(五)学生学习俄语动机问题
动机是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或内部原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如何使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专注于学校的科目上, 就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5]学生学习俄语时, 学习动机往往不足, 认为自己学的是专业, 俄语课程考试通过就可以了, 不想去俄罗斯继续求学, 打算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 这样很大程度上就和俄语脱离了关系。 俄语语言不过关, 引进俄方课程听不懂, 人才培养质量将毁于一旦。
(一)坚持中俄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三条指出: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 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坚持正确的公益性教育原则, 是中俄合作办学的根本。 促进中俄合作办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坚持以培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对学生出国学习有积极促进作用。 办学资金, 应大量用于教学、 科研和学生培养方面。 坚持公益性和质量第一的原则, 以培养人才为目标。 在中俄合作办学专业和学科上, 要考虑市场需求。 此外, 在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不断提高水平。 对中外合作办学加大监督力度, 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合作院校予以整改或停招。
(二)提升中俄合作办学层次
目前, 中俄合作办学层次虽然有所提升, 但仍需继续加强国内高校与俄罗斯高校的科研和教学合作, 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高层次人才的合作培养, 保障中俄联合办学学生所学专业的连续性, 培养出复合型、 国际型、 创新型“专业+俄语”人才。
(三)逐渐组建“专业+俄语”型师资队伍并完善教材体系
国内授课教师可以全球招聘既懂得专业又懂俄语的中国教师, 此外选派国内俄语教师去俄罗斯攻读相关课程, 或攻读副博士学位。 按照学科门类编写合适教材。 中俄合作办学所用俄语教材, 应由中俄专家参考中俄相关专业教材, 商讨并考虑教材的实用性、 俄语知识循序渐进性的原则进行整合编写。 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工科等中俄合作办学专业俄语教材。
(四)激发学生学习俄语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俄语动机, 通过举办俄语朗读比赛和国情文化比赛、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提升学生对俄语的兴趣。 掌握俄语语言为学生去俄罗斯名校留学奠定基础, 掌握好俄语和专业为就业增加砝码。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俄语的重要性, 努力学习俄语。
(五)建立俄语生源基地
目前我国初高中俄语教育萎缩, 俄语生源紧缺。 建立俄语生源基地, 开设俄语课程, 定向培养, 助力突破中俄合作办学中的俄语语言关。 此外, 笔者认为如中俄合作办学中除授予所学专业的学位外, 若能再授予“俄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证书的话, 这将是吸引优质生源的最强有力的一项措施。
综上所述, 近年来,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俄经贸合作高速发展。 中俄文化交往密切, 交流合作繁荣发展。 在此战略背景下, 中俄合作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层次逐步提升。 中俄合作办学高校只有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 继续提升办学层次, 逐步组建“专业+俄语”型师资队伍, 完善教材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俄语动机, 建立俄语生源基地等措施, 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才能助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1] 钟声.丝路精神, 贯穿古今开新篇: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上)[N]人民日报, 2014-02-25(3).
[2] 姜振军. 中俄共同建设“一路一带”与双边经贸合作研究 [J].中俄东欧中亚研究, 2015 (4): 41-47.
[3] 刘永红. 论“丝绸经济带”构想对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J].中国俄语教学, 2015(3): 14-17.
[4] 郑体武. 面对新契机, 俄语专业何为 [J].中国俄语教学, 2015(3): 5-8.
[5] 郭德俊, 雷雳.教育心理学概论[M].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61.
[责任编辑李继峰]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no-Russian trade and energy cooperation, and the surge in demand for "Russian + professional" compound talents. Focus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re as follows: some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aimed at profit; the rang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low, the problem of curriculum convergence, and the lack of teachers with specialties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of Russian, the lack of Russian students’ motivation. The main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welfare, to enhance the rang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with specialties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of Russian,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learn Russian motiv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 introduction of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for the countr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to provide personnel protection and help achieve the great dream of China.
Key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meaning
ResearchonSino-RussianCooperativeEducationintheBackgroundofNationalStrategy“TheBeltandRoadInitiative”
LAN Hao1, HE Xiao-tao2, JIN Ling3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izhouMedcial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3.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ChaoyangTeachersCollege,Chaoyang122000,China)
G522.7
A
1009-4970(2017)09-0023-04
2017-04-16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11532192);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资助项目(028175534000)
兰昊 (1987—), 男, 黑龙江哈尔滨人, 博士研究生; 何晓涛(1986—), 男, 黑龙江哈尔滨人, 讲师; 金玲(1986—), 女, 辽宁本溪人,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