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力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 洛阳 471934)
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陈 力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 洛阳 471934)
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 建设一批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 集中医药康复理疗、 养生保健、 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产品, 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的深度结合, 是党和政府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 要实现旅游业用中医药养生吸引人气, 中医药养生业借旅游发展、 推广的“双业共赢”目标。 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发展, 必须将中医药养生资源融合于旅游资源; 将中医药养生法运用于旅游过程; 培养中医药养生专门人才服务于旅游活动。 这样中医药养生旅游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旅游研究中医药养生; 养生旅游
近年来, 养生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1]泰国、 印度、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家已形成具有自己国家特色的养生旅游业。 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8016美元, 大众旅游消费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人民群众对旅游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 走马观花、 拍照留影的单一旅游形式逐渐被既观光休闲又养生保健的多层次复合旅游形式所代替。[2]2015年8月4日,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推出一批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 集中医药康复理疗、 养生保健、 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产品。 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 在党和政府、 社会各界的关注下, 中医药养生旅游景区(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北京、 广东、 海南等省市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迅速, 已初具规模。[3-4]
中医药养生旅游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养生健康的进一步关注, 而且还能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 转变人们的老旧观念。 我国中医药养生旅游业之所以颇受欢迎, 发展较快, 是因为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各级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 奠定了开展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基础;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创造了开展中医药养生旅游的条件; 人均寿命的相对延长, 逐步进入老龄社会, 及亚健康人数的快速增加, 扩充了中医药养生旅游的队伍; 工作压力大, 雾霾环境, 极端的冷热天气, 增强了人们参与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动力。 一项旅游业用中医药养生吸引人气, 中医药养生业借旅游推广、 发展的“双业共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逐步进行。
(一) 养生
养生简言之, 就是养护生命。[5]包括养形体、 养心神、 养性情、 养气血、 养德行等。 它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通过一定的方法、 手段, 达到保养身体、 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 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 中医药养生
中医药养生是养生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采用中医药知识、 方法、 技能、 技巧, 研究养生理论和方法, 并用其指导养生保健活动, 使人达到健康地活着, 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 创造美好、 成功的人生的目的。 中医药养生内涵十分丰富, 方式、 方法多种多样。 如中草药养生、 经络养生、 艾灸养生、 脏腑养生、 饮食养生、 季节养生, 等等。
(三) 中医药养生旅游
中医药养生旅游就是将中医药养生方方面面的理论、 方法、 技术、 技巧等, 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旅游活动之中, 使游客既观光赏景, 又获得养生保健知识、 方法、 技巧; 既游玩, 又理疗慢性病, 提高健康水平, 提高生活品位。
前不久, 国家旅游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对24个省(区、 市)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情况做调查。 调查显示:共有450多个景区、 90多个中医药机构, 或从事、 或参与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 普遍开展的主要项目有:足部保健、 按摩、 温泉浴、 药浴、 药膳、 药酒、 养生茶、 中医美容理疗、 中药材配方、 中医保健食品, 传授中医药养生方法, 等等。 有15个中医药医疗机构正在开展入境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 越来越多的省份将中医药养生和旅游相结合, 打造中医药养生旅游项目和产品, 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养生旅游服务项目。[6-8]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其中包括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等, 形成了一批体现北京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局与省旅游局联合评选19家“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在全国率先打响了中医药养生旅游品牌, 探索了中医药养生旅游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海南省提出打造国家级中医康复、 保健旅游示范基地, 建设国际医药养生岛, 发展养生旅游业。
我们还应该看到, 不少地方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不够平衡, 开展力度不大, 中医药养生旅游还未深入人心。 已有的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挖掘、 整合不够到位, 旅游活动中还未能充分运用中医药养生方法、 手段服务于游客。 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人才严重缺乏, 少数景区(点)中医药养生旅游形同虚设。[9]
(一) 将中医药养生资源融合于旅游资源
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医药养生资源与旅游资源(自然、 人文资源), 是就资源的特质、 功能、 作用而言的。 事实上, 有的景区中医药养生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相融、 相通、 叠加之处。 即有些资源既是中医药养生资源, 又是旅游资源, 景区只要将这些资源合理开发整合, 即能成为上好的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10]有的景区中医药养生资源优于旅游资源, 那么就要进一步开发、 点缀旅游资源。 有的景区旅游资源优于中医药养生资源, 则需要加强中医药养生资源建设。 因地制宜, 协调发展, 是中医药养生资源融合旅游资源的基本原则。
辽宁省药山因生产药材而得名。 山上药材400余种, 不乏人参、 何首乌、 灵芝、 黄芪、 贯众等珍稀药材。 景点鸡冠山生态园集青山绿水、 树木花草、 深谷清涧为一体, 是天然养生旅游胜地; 景点宝泉寺下院一泉池, 水量充沛, 水质清澈, 甘甜爽口, 还有多种人体必需元素, 是稀世宝泉; 景点沟汤温泉古代被称为“神水”, 有500多年历史, 该处温泉出水温度最高可达48°C, 水中还有17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长期洗浴对风湿等病症有明显疗效。 这里药材和景点都蕴含较好的养生元素, 二者完美集合, 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有“养生旅游之乡”美誉的贵州省凯里市, 苗侗族医药文化独树一帜。 苗侗族医药在我国民族医药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给世人提供了丰富的苗侗医药资源。 进入“十三五”时期, 以民族医药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战略全面实施。 医药材种植养殖, 养生保健食品研制, 凯里民族医药产业园、 苗侗医药养生体验示范区的建设, 以民族药浴、 熏蒸、 火疗、 循经、 推拿、 按摩、 针灸为特色的“健康养生体验训练营”的建立, 推动了苗侗医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岫岩玉, 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名玉之一。 玉乃稀世之宝, 《本草纲目·金石部》中记载, 玉具有“除胃中热、 喘急烦懑, 滋毛发, 滋养五脏, 柔筋活骨, 止渴, 润心肺, 助声喉, 安魂魄, 利血脉, 明耳目”等功效。 光谱测试与分析表明, 岫岩玉的特殊分子结构, 使其发射人体能很好吸收的红外线电磁波, 这种波能改善人体循环, 提高生理功能恢复水平, 增强细胞吞噬功能, 促进抗体的生长。 所以岫岩玉对人体有极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长期佩戴玉制品的人皮肤会更红润光滑。 戴玉手镯便于按摩腕关节穴位, 而玉也因渗入人体的油脂而更加透明、 油亮。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养玉, 玉养人”。 游客到辽宁鞍山岫岩旅游, 若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岫岩玉制品, 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养生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会使游客与景区实现双赢。
桂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麓, 是滇、 黔、 桂三省交会地带, 这里自然风光秀丽迷人,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海拔落差达2000米, 有寒带、 温带、 亚热带及热带森林植被, 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约20000个。 澄碧湖水呈弱碱性, 小分子团富含各种矿物质元素, 不仅可以养生, 也可以养颜美容。 用湖水泡茶, 茶更香、 味更浓。 这里人均寿命世界最高, 百岁老人世界第一, 是人们祈求幸福、 保佑安康的福地。 游客来桂西呼吸着富氧离子含量极高的空气, 喝着呈弱碱性的天然矿泉水, 吃着绿色环保的养生食品, 走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 心旷神怡、 其乐融融。
陇东南处于古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地段。 该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优越, 山地、 高原、 平川、 河谷、 湿地等地貌类型齐全, 千姿百态, 既有北方雄起, 又有南方秀丽, 近年来, 陇东南地区中医药养生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该地区现有旅游景区(点)164处, 其中国家级4A和5A景区有7个,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 水草丰美, 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走廊。 自古以来是通往新疆及中亚的要道。 这里既是大漠戈壁、 雪山冰川、 绿洲草原、 河流山涧交错组合的壮美自然遗产地, 又是丝路文化、 敦煌文化、 长城文化、 边塞文化、 红色文化、 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遗产集聚地。 目前陇东南地区养生旅游走在全国前列, 已形成一批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 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种类繁多的中药材, 有“天然药库”之美誉。 基于陇东南中医药文化厚重, 中药材资源丰富, 以及自然生态优美的优势, 通过有效的开发、 融合, 极易打造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
广州神农草堂, 按照中医“内经图”进行整体设计, 是一家融天然和文化于一体的半敞开式中医药博物馆。 与一般景区不同的是, 神农草堂园中用于绿化的草木均有药用价值。 有最毒的一剑封喉、 断肠草, 有老广煲凉茶用的鸡蛋花、 罗汉果, 有藿香、 薏苡仁等。 园中中草药超过1000种, 来这里的游客边逛边认识中草药。 还可根据配方, 用中草药亲自制作香囊和中药饮片, 如提神饮片和防感冒药片。 神农草堂还新建了全国首个以青蒿素为主题的中医药展馆——青蒿呦呦馆。 以中国科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 研制、 使用青蒿素为主要内容, 向游客展示研发青蒿素这一成就背后的智慧与艰辛, 极大地激发了游客的热情, 拓展了游客的知识面, 增加了旅游活动的趣味性。
(二) 将中医药养生法运用于旅游过程
我国中医药养生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养生法在治未病、 调养慢性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将中医药养生法运用于旅游过程很有必要。
其一, 中草药养生法。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针对游客出现的不同情况, 运用广谱中草药能及时解决游客出现的身体不适问题。 游客因饮水、 吃蔬菜较少, 加上旅途劳累, 易生大便干结等毛病, 用决明子泡茶, 可以平肝降压, 润肠通便。 夏季旅游游客容易遭受暑湿秽浊之气, 而致痧胀、 腹痛、 吐泻。 薄荷具有疏散风力, 清头目, 利咽喉, 疏肝解郁的功效。 另外, 痱子、 蚊虫叮咬、 疮疖等, 使用薄荷后清凉舒适。 一天旅游结束后, 晚上到住处, 用热姜水(姜水中可放少许盐、 醋)泡脚, 泡至脚面发红为止, 对伤风感冒、 头痛咳嗽均有疗效, 也可消除疲劳。 中草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甘草具有和中缓急、 润肺解毒的作用, 对咳嗽、 胃酸过多、 肠胃道溃疡有一定疗效。 甘草还有镇痛、 抗惊厥作用。 旅游中中草药养生治病的作用不可小觑。
其二, 经络、 穴位养生法。 经络是连接身体五脏六腑的纽带。 俗话说, “要想活得久, 全靠经络养”。 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它的作用是输送营养, 排出毒素。 运用一定的方法刺激经络以及相关穴位, 能激发人的精、 气、 神, 达到调和气血, 旺盛代谢, 增进健康的目的。 经络不通的症状表现为酸、 麻、 胀、 痛。 酸表明气血不足, 麻表明循环不好, 胀表明毒素太多, 痛表明经络不通。 这几种现象在游客身上时有发生。 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如腰酸背痛时, 可采用“腰背委中求”法; 肚疼腹泻时, 可采用“肚腹三里留”法; 面部不适、 口腔溃疡、 牙痛时, 可采用“面口合谷收”法; 晕车、 船, 可指压合谷穴。 这样能及时解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不适问题。
其三, 艾灸养生法。 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人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 熏烤, 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 通过经络的传导, 起到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养生能激发提高人体免疫力, 增强肢体的抗病能力, 具有温经散寒、 疏通经络、 调和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 旅游过程中如出现神经衰弱、 失眠、 头痛、 疲劳, 可艾灸身柱穴; 出现胃脘胀痛、 呕吐, 食欲不振, 肠胃道疾病, 可艾灸中脘穴; 出现腹泻、 皮肤瘙痒、 荨麻疹, 可艾灸神阙穴; 消化不良、 急慢性胃炎、 口腔溃疡、 便秘、 感冒、 疲劳等, 可艾灸足三里穴, 效果明显。
其四, 脏腑养生法。 脏腑是指人体五脏(心、 肺、 脾、 肝、 肾)六腑(胆、 胃、 大肠、 小肠、 膀胱、 三焦)。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心。 它以气血精津为其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通过血脉和络脉主宰全身组织器官, 组合成一个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的有机统一体。 当脏腑出现问题时, 意味着大病重病的到来。 所以, 脏腑功能失调时须及时调整, 消除潜在隐患。 在旅游过程中可运用脏腑养生法, 如做手指操, 做手部按摩、 足部循经按摩, 配穴按摩、 药浴等。 能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精神倦怠, 身体乏力, 腰膝酸软、 疼痛等状况。 因脏腑养生需时较长, 收效相对较慢, 所以更多适合于“候鸟式”旅游者。 如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旅游时, 那里的喀斯特地貌, 有较强的地磁场, 远红外线阳光, 呈弱碱性的山泉水, 能多方位为游客脏腑养生服务。
其五, 饮食养生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旅游中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饮食养生是中医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防病养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饮食养生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始终。 恰到好处的饮食必有助于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 饮食养生内容丰富, 知识点很多, 且和季节养生结合紧密, 须综合运用。 所有食物、 药物都可以分为四性(寒、 凉、 温、 热), 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 除火、 消炎、 解毒功能, 适合于春夏季旅游食用。 温热性食物具有温振阳气、 驱散寒邪等功能, 适合于秋冬季旅游食用。 食物有五味(酸、 甜、 苦、 辣、 咸),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 止汗、 止泻的作用, 如山楂、 石榴等; 苦味食物有清热除火、 解降气毒的作用, 如莲子、 苦瓜等; 甜味食物有调养滋补、 缓解痉挛的作用, 如红枣、 蜂蜜; 辣味食物具有发散风寒、 行气活血的作用, 如姜、 葱、 辣椒等; 咸味食物具有软坚、 散集、 泻下的作用, 如海藻类。 若能准确把握食物的“四性五味”, 精心安排好游客饮食, 就等于抓住了饮食养生的“牛鼻子”。 饮食养生总的原则是全面膳食, 合理搭配,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审因施膳, 食饮有节, 清淡温和。
其六, 季节养生法。 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 都有游客旅游。 旅游图的是舒适, 玩的是快乐, 收获的是提高生活品位。 因此, 四时旅游有选择:夏季游客喜欢去东三省, 冬季旅游喜欢去海南、 广东省。 四时养生旅游更有讲究。
春季旅游时。 早春须保暖, 要防风, 捂过“倒春寒”。 早春冬寒常会复辟, 风邪开始肆虐, 易致人伤风感冒, 而对于一些血管壁弹性减退、 血管舒缩功能降低的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来说, 春寒可致脑血管痉挛, 诱发中风。 随着气温的逐渐转暖, 仲春游客常出现“春困”现象, 要注意从饮食起居等方面调整。 晚春气温升高, 容易上火, 须防体内积热, 防止发生疮痈、 疖肿等化脓性皮肤病。 旅游饮食宜多吃蔬菜、 水果。 多饮绿豆汤及绿茶, 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 此时夏天临近, 细菌繁殖较快, 要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急性肠胃炎、 菌痢、 伤寒、 感染性腹泻等消化道传染病。
夏季旅游时。 人易烦躁、 出汗、 失眠, 小便黄、 大便干, 可吃一些苦味食物, 如苦瓜、 穿心莲、 苦菊等。 还可以吃一些甘寒多汁的食物, 如西瓜、 甜瓜、 椰子等补充水分。 忌食辛辣、 烧烤、 咖啡等, 高血压患者更应该严格忌口。 游客住宿应选择室内通风之处, 勤洗澡, 保持排汗通畅, 避免过分贪凉而伤脾胃, 胸部及四肢关节要保暖。
秋季旅游时。 人易皮肤干燥, 鼻咽冒火, 秋燥常常是多种疾病诱发的根源。 旅客宜多吃稀饭, 如牛奶燕麦粥, 促进代谢, 降低色素沉积; 薏仁红豆粥能养颜美容, 益气补血、 利于消肿; 红枣菊花粥有健脾补血, 清肝明目的功效。 游客三餐要摄取有度, 营养均衡, 以谷为主, 粗细搭配, 荤素相间。 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少辛多酸, 及少吃葱、 姜、 蒜、 辣椒, 多吃广柑、 山楂、 新鲜蔬菜。
冬季旅游时。 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时候, 旅游时要保护自己阳气不外泄, 宜早睡晚起, 合理膳食。 俗话说:“冬天进补, 开春打虎。 ”游客也需要补, 宜吃当归生姜羊肉汤、 百合莲子银耳羹。 吃羊肉有补肾壮阳、 温补气血、 开胃健脾之功效。 白萝卜价廉物美, 是冬季暖身第一菜, 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 山楂是冬季应季食材, 能开胃、 消食、 活血、 防止心血管疾病、 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中医药养生法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有着极其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在具体运用时往往是综合性运用, 辩证运用, 针对具体情况运用, 而非生搬硬套单用某一养生法。 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医药养生法在旅游服务中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 培养中医药养生专门人才服务旅游活动
中医药养生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在于培养一批既具有中医药养生基础知识, 又富有中医药养生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来为旅游活动服务。
一是导游。 导游是旅游团队的贴身服务者, 游客的主要活动要靠导游来落实。 导游中医药养生知识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为旅游团队服务的质量。 因此, 导游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 还应具备中医药养生方面的知识。 当前, 加强对导游中医药养生知识的培训, 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可采用自学、 组织培训、 开设专门课程等方法, 尽快提高导游中医药养生水平。 也可以设立考核发证制度, 使导游有能力为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
二是旅行社。 旅行社是组织旅游团队的第一站。 现有旅行社除正常服务项目外, 还应向准游客介绍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展得比较好的旅游景区(点)的特点、 优势、 效果, 好让准游客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中医药养生旅游体验的欲望, 为中医药养生旅游团队的组建开好头, 起好步。
三是旅游景区(点)。 在旅游活动中, 旅游景担负着重要职责。 游客在旅游途中, 除住宿休息外, 大部分时间要在景区(点)度过。 景区(点)对游客服务质量高低, 决定着游客游玩收获的大小。 因此, 景区(点)必须下大力气, 培养一批懂得中医药养生知识的专门人才, 来直接或间接地为游客服务。 景区(点)中还可设立中医药养生旅游“特区”。 如山东省东阿县阿胶养生休闲文化旅游区, 以阿胶博物馆为中心, 建设具有观光旅游、 休闲度假、 养生保健等多种功能的活动区。 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集养生休闲旅游于一体。
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 前景无量。 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 诸如如何进一步宣传造势, 使中医药养生旅游活动深入人心; 如何努力提高中医药养生旅游全程服务质量, 使游客满意, 经济效益提升等。 只要我们放开手脚, 大胆实践, 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 必能开创中医药养生旅游新天地。
[1] 陈永涛,谭志喜.养生旅游概念探析[J].商业时代,2014(7):131-133.
[2] 王红姝,李静.发展森林养生度假旅游探讨[J].林业经济,2008(7):58-60.
[3] 李亮,孙晓生.基于游客满意的广东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市场,2016(21):229-231.
[4] 周义龙.海南医疗养生旅游发展模式选择[J].开放导报,2016(2):109-112.
[5] 卢素兰.森林养生旅游消费意向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6] 张爽.黑龙江:对俄中医药养生旅游恰逢其时[N].中国旅游报,2015-04-08.
[7] 任志霞.平遥力推中医药养生+旅游[N].山西日报,2016-06-01.
[8] 钟鸣.甘肃省民族中医药养生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96-98.
[9] 刘晓燕.终南山地带休闲养生旅游模式的开发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5):228-231.
[10] 刘庆余,弭宁.全域旅游视野下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对策[J].旅游学刊,2016,31(11):4-6.
[责任编辑李继峰]
Abstract: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have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in the new period, which is encour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urism, with the spread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s the the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tourism demonstration combining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Therefore, it is a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tourism market. Health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ed to merge with tourism resourc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can be applied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activiti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personnel, in order to serv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urism.
KeyWords: tourism stud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therapy tourism
StudyofDevelopmentStrate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ourism
CHEN Li
(Henan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SmartTourisminCentralPlainsEconomicZone,LandandTourismSchool,LuoyangNormalUniversity,Luoyang471934,China)
F590.7
A
1009-4970(2017)09-0008-05
2017-04-13
中意智慧城市合作研究室(2016YFE010460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5B790021)
陈力(1983—), 女, 江苏盐城人, 博士,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