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瑜
[摘要]宫崎骏不仅是日本的动画大师,更是首次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文艺创作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施展着动人心魄的“魔法”,在获得众多铁杆影迷的同时受到了文艺批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首先呈现魔幻现实主义在“第七艺术”中的应用发展,在此基础上全景式展现宫崎骏的魔幻动画世界,以其中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两大主题为重点,解读宫崎骏魔幻外衣下对生存与生命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动画电影;宫崎骏;魔幻现实主义;生存;生命
一、魔幻现实主义与“第七艺术”的交锋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上半叶的拉丁美洲,当时拉丁美洲的文学家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创作思潮的影响,开始通过书写神奇现实或魔幻故事来展现拉丁美洲的社会生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丁美洲文学家的不断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驰名于世的文学流派。纵观魔幻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不难发现“魔幻”即为其核心,这种“魔幻”并非单纯的通过象征手法、意识流方式来实现魔幻风格的呈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魔幻”来展现现实,抵达传统现实主义难以触及的事物的本质与内核。可以说,“魔幻”是魔幻现实主义所采用的手段,而现实才是其呈现的核心内容和真正的出发点。
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在发展过程中无疑会受到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就魔幻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应用而言,早期的魔幻现实主义影片大都改编自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如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铁皮鼓》就是改编自格拉斯的同名小说;创造万人空巷的观影热潮的《巧克力情人》则改编自劳拉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通过呈现此类文学作品中的魔幻故事、运用其中的魔幻元素实现了魔幻现实主义与“第七艺术”的交锋。在改编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影片拍摄实践之上,一些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特质的原创影片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太阳照常升起》《地下》《大鱼》等影片均为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影片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还标志着魔幻现实主义真正进驻“第七艺术”领域。本文将首先呈现魔幻现实主义在“第七艺术”中的应用发展,在此基础上全景式展现宫崎骏的魔幻动画世界,以其中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两大主题为重点,解读宫崎骏魔幻外衣下对生存与生命的人文关怀。
二、宫崎骏的魔幻动画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施展着动人心魄的“魔法”,在获得众多铁杆影迷的同时受到了文艺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宫崎骏不仅成为日本动漫大师,而且被赞誉为第一位将动画电影上升到人文关怀程度的文艺创作者。宫崎骏所创作、执导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折桂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使动画电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关注。
自宫崎骏涉足动画以来,魔幻一直是其创作过程中的关键词,他通过魔幻的情节布排、魔幻的场景设置以及魔幻的人物现象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神奇现实。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宫崎骏自幼喜爱漫画,在其少年时期日本上映了首部动画电影《白蛇传》,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了宫崎骏并点燃了其动画电影之梦。在完成学业后,宫崎骏开始进入东映动画公司创作动画,1978年的《未来少年柯南》就是其开山之作。1984年,宫崎骏将其创作的漫画《风之谷》成功搬上银幕,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在日本影坛产生了强烈的震动。1985年,宫崎骏与高畑勋等人一起创建了专门创作动画电影的吉卜力工作室,随后推出的《龙猫》《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均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名震影坛的优秀作品。其中《幽灵公主》一度成为日本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进入新世纪以来,宫崎骏延续了以往的魔幻风格和人文内涵,相继创作了《千与千寻》《猫的报恩》《哈尔的移动城堡》《起风了》等动画电影,并创建了自己的动画理想国,即吉卜力美术馆,2015年,宫崎骏荣获奥斯卡荣誉奖。
纵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不难发现其魔幻外衣下的人文关怀,在这种魔幻而纯美的人文关怀中,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两个层面。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到《幽灵公主》,宫崎骏展现了自然中的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述影片或是批判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或是展现了人类在与自然对立中所处的生存困境,抑或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关系。在宫崎骏书写人与自我的动画电影中,主要以《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为代表,此类电影主要讲述了人对自我的迷失与追寻,阐释了生命对个体的专属意义和内在价值。无论是讲述生存的电影,还是感悟生命的影片,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一直是在魔幻与现实的交织中体现人文关怀,用魔幻的方式来拓宽叙事空间,最终实现以“魔幻”达“现实”的目的。
三、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存画卷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从自然中攫取财富,砍伐树木、毁坏森林、猎杀动物等使自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人类也遭受了包括空气污染、臭氧空洞、气候变暖等一系列自然的报复。在宫崎骏对于人与自然的探讨中,一幅幅生存的画卷铺展开来,在其中不仅能够看到人与自然的相依相生,还能够看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在上映于1984年的影片《风之谷》中,宫崎骏就“魔幻”跨越了时空,展现了在资源枯竭的未来的人类生活,塑造了一个拥有纯洁、博爱心灵的人物形象,借以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风之谷》中,故事发生在未来的人类世界,此时的人类正在为破坏环境而付出着惨痛的代价,人类为了发展工业而破坏环境,环境的破坏导致了能够威胁人类生命的“巨虫”的产生,从而将人类创建的工业文明毁于一旦。风之谷是未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净土,这里的公主娜乌西卡善良、勇敢、博爱,她不仅带领风之谷的居民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相处,而且用真诚的心去感化破坏自然的邻邦,在影片中成为未来人类生存希望的代表,在影片之外成为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望。在《风之谷》上映后的第二年,宫崎骏开始创作动画电影《天空之城》,这部影片及影片的主题曲已然享誉世界。在《天空之城》中,宫崎骏继续运用魔幻之思讲述了一个悬于天空之中的城邦的故事,女主人公希塔在帕索的陪伴下寻找着自己的故乡,即“天空之城”,但当她抵达“天空之城”时却发现故乡的文明已经失落。在这部影片中,宫崎骏通过魔幻的“天空之城”阐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人类文明如何高度发展,科技如何快速进步,人类依然无法离开土地,无法离开赖以生存的地球。
在20世纪80年代,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可谓轰动整个亚洲,但他并未止步于此,在90年代创造了更大的辉煌,上映于1997年的动画电影《幽灵公主》就是最好的例证。《幽灵公主》将故事的背景置于过往,虚构了一个为躲避战火而建立起来的深山中的人类文明。影片中,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大肆砍伐森林,恣意开发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了动物神的报复,少年阿席达卡因此受到诅咒。为了解除诅咒,阿席达卡只身来到了遥远的钢铁之城,在女总督的带领下继续与自然之神进行抗争,在钢铁之城周围的森林中,一位由犬神抚养长大的女孩阿珊开始保护自然家园、抵御人类进攻,这位女孩便是电影题名中的“幽灵公主”,虽然影片的结尾是女总督及其带领的钢铁之城对自然的和解,阿席达卡的诅咒也得以解除,但“幽灵公主”阿珊始终不肯原谅破坏自然家园的人类。在《幽灵公主》中,山林守护者麒麟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意象,麒麟神不仅能够瞬间复苏生命,也能够瞬问终结生命,当阿席达卡归还头颅后,麒麟神解除了阿席达卡身上的咒语,赋予了自然新的生命,这里的麒麟神无疑象征着自然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撼动的支配力量。在这部动画电影中,阿席达卡一直在自然与人类之间周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然与人类达成和解,但却一直未能如愿,同时阿席达卡在影片中也一直在思考人类与自然为什么不能共生,宫崎骏正是借主人公阿席达卡之思为人类留下了深沉的疑问。
四、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命之歌
在快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中,日益疏离的不仅仅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人类与自我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所能带来的并非精神的绝对发展,人类精神世界中的迷惘与困惑也绝非经济的发展所能解决的。在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宫崎骏就在人与自我的追寻中高唱起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上映于1989年的动画影片《魔女宅急便》讲述了一个关于树立自我的故事,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琦琦的小魔女,按照魔女养成的标准,琦琦必须经过独立生活的考验才能够成为真正的魔女。来到陌生城市的琦琦利用自己的飞行本领成为一名快递员,好奇与欢乐很快被现实的生活消磨,尤其是魔法的丧失使琦琦陷入了困境之中。最终琦琦重拾信心,战胜困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魔女。众所周知,魔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影片中琦琦习得魔法的故事也具有魔幻色彩,但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自我的树立与追寻却具有现实的意义。2001年,宫崎骏以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敲响了新世纪的钟声,在《千与千寻》中,导演创造了一个富有人性的魔幻世界,故事以主人公小千拯救深陷欲望泥淖的父母为主线展现,在这一过程中小千由懦弱、胆小成长为一个坚定、勇敢的女孩。在父母的带领下小千走入了“油屋”,在这个强制劳动的地方,懒惰的父母因好吃懒做而被神仙汤婆婆变成了猪,在这个神仙的世界中,小千开始了孤独无依的生活。为了拯救自己的父母,小千承担着最苦最累的劳动,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汤婆婆和“神屋”居民的肯定和前所未有的勇气。在《千与千寻》中,小千不仅独立奋斗,拯救自己的父母,而且在朋友白龙身处危难之时,也能挺身而出,走过荆棘来拯救白龙。更为难得的是,在面对被贪欲吞噬的无脸男时,小千并没有畏惧,而是用真诚和博爱的心感化了无脸男并帮助其摆脱贪欲。同时,一直被汤婆婆圈养的宝宝也在小千的感召下走出汤婆婆的庇佑,独立成长并最终帮助小千拯救了自己的父母。在“油屋”这个魔幻世界的“历险”使小千不断成长,原来懦弱、胆怯的自己消失了,转而获得了坚强、勇敢、宽容、博爱的自我。在另外一部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宫崎骏更为直接地展现了一个关于迷失自我、重寻自我的“魔幻”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哈尔曾用自己的心交换了魔法,丧失自我意识的哈尔变成了一只怪鸟;哈尔所保护的少女苏菲也在魔法的作用下变成耄耋老妇;而故事中的王子则被施咒成为稻草人。可以说,《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所展现的都是迷失了自我的人物形象,但他们的迷失并没有成为结局,苏菲最终帮助哈尔找回了被遗失的心,破除了王子身上的魔法,实现了自我的回归。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使用了朴素的造型设计,但却拥有深刻的故事内涵;使用了简单的对话,但却拥有大师级别的音响,正如20世纪初的著名影评家埃利所言,动画电影终有一天会拥有米开朗琪罗的活力和德拉克洛瓦的心灵。在数十年的动画创作中,宫崎骏一直坚持着传统的手绘制作模式,用真诚的心和真挚的努力去构建魔幻而不失真实、现实而并不乏味的动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