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琳
(云南大学 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剑川县隶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有“白族文化聚宝盆”之称。20世纪90年代初,剑川县就已开始发展旅游业,为此政府还修通了去往石宝山的柏油公路。歌会的举办,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往石宝山,从而带动了剑川经济的发展,但是与距离其仅有50公里之隔的丽江相比,剑川旅游业的发展起步虽早,但速度却比不上丽江。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旅游业的发展,剑川政府将旅游经济发展的视角着力投放到石宝山区域,加大了对石宝山歌会的开发。但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其开发利用的空间还很大,为此本文对石宝山歌会开发优势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希望对当地政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石宝山歌会,是大理剑川白族非常重要的传统民族节日,每年农历的七月二十七至二十九这三天,石宝山上弹龙头三弦对唱剑川白族调是其主要的活动内容。从古到今,石宝山歌会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很多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石宝山歌会的对歌活动由民间自发组织。一到歌会时间,剑川及邻近的大理、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地的白族人自行来到石宝山上,大家不分昼夜,纵情对歌,气氛十分热烈。即使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受到封建势力、极左思潮以及“文革”的影响,歌会活动也没有中断过,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其在民众中的影响极深,生命力极强。
1981年起,石宝山歌会改为官方举办,由政府组织引导,人们开始登台进行限时的对歌比赛,歌会的热闹气氛有所减弱,交通的便利也促使人们在石宝山的停留时间缩短,一般当天即可往返,歌会上再无夜夜笙歌的盛况。
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及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丰富旅游资源优势的石宝山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歌会期间,人们除了参加对歌比赛以外,还可以到石宝山旅游观光,参加歌会的目的不再止于“歌”,增加了休闲度假的内容。
1999年,剑川县正式将歌会定为剑川的法定民族节[1],也成为了剑川人独有的法定节假日。从民间自发组织的歌会民俗活动到法定民族节日——歌会节的转变,是对该节日地位的提升和重视,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节日背后所承载的旅游经济效益推动的结果。从石宝山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去处之后,一些商家也抓住商机,在石宝山上做起了生意。
传统的石宝山歌会上人们弹弦对歌,或以歌觅偶,或烧香祈福,是非常单纯的民俗活动。进入21世纪以后,由政府打造的石宝山歌会节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内涵。在2004年的石宝山歌会的宣传中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剑川经济,展示剑川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以歌会友,以歌招商”等目标。2008年的石宝山歌会打出了“继承历史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广交四方朋友,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剑川经济”的歌会宗旨。2012年起在举办石宝山歌会节的同时,开始举办剑川县第一届民族文化节,将歌会活动和其他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歌会宣传剑川的其他民俗活动和民族民间艺术,从而扩大剑川的影响力。2016年的石宝山歌会节暨第五届白族文化节上提出了“艺匠神韵、石刻白乡”的口号,借由歌会宣传剑川石雕艺术。①
从石宝山歌会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其对剑川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政府着力打造,希望通过歌会以扩大剑川的知名度,从而带动剑川经济的增长。
1)悠久的民俗传统。石宝山歌会是剑川及周边白族古已有之的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一直保留至今,已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歌会上吟唱的白族调也已载入国际民歌歌目,并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②
2)有利的地理区位。滇西有谚曰:“大理有名三塔寺,剑川有名石宝山。”作为歌会腹地的石宝山,山间怪石嶙峋,古木参天,风光奇险峻美。其支脉石钟山内雕凿有小型石窟群,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宝库,素有“南方敦煌”的美誉[2],极具史学价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山属于剑川县沙溪镇,沙溪古镇是云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古镇上的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山乡古集市,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3]
3)浓郁的文化氛围。歌会所在地云南省剑川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县内90%以上为白族人口,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4],汇集了白族调、“阿吒力”佛教乐舞、东山打歌、霸王鞭舞蹈、木雕、石雕等多种民族民间艺术,其木雕工艺精湛,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同时,剑川也是电影《五朵金花》中阿鹏的故乡。
4)便利的交通区位。2013年底大丽高速建成投入使用,途经剑川等地,打通了大理—剑川—丽江的交通线路,而大理和丽江均为云南省黄金旅游线路,这也为剑川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剑川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众多,也是旅游的绝佳选择。交通条件的改善,方便更多的人们,尤其是大理丽江的游客,到剑川旅游,认识和了解剑川的风土人情。
尽管石宝山歌会的开发有以上优越条件,但就目前的开发现状而言,并没有很好地将其完全利用起来。
1)开发深度不够。为更好地营造歌会节的气氛,2016年的歌会节和以往相比多了一项内容,歌会现场特意安排了白族调艺人在通往赛歌台的路上进行表演,模拟歌会自由对歌时期的情境,以增加歌会对歌的热闹气氛和真实性。但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该举措的吸引力有限,对歌会热闹气氛的烘托不够,不能更加生动地展现白族文化。目前国内很多景区通过大型实景演出的形式来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吸引游客的眼球。以丽江为例,就有“丽水金沙”“宋城千古情”“印象丽江”等几种展现纳西族文化的大型演出,但剑川至今还没有体现白族文化的实景演出,开发的力度和深度都有所欠缺。
2)影响范围较窄。石宝山歌会虽几经变化,但歌会的参与者变化却不太多。在没有政府引导组织之前,来石宝山对歌的大多是周边山区的白族人,现在更多的也只是吸引了城区人来参加。但不管是山区还是城区,基本都是当地及周边的白族人,外来游客并不多,歌会影响力的辐射范围有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因素。歌会上的对歌以白族语言为主,其他民族基本听不懂演唱内容,再加上传统的演唱伴奏只有龙头三弦一种乐器,歌手的演唱效果基本和清唱差不多,内容无法共享,音响效果又达不到,想要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确实不易。
(2)时间因素。歌会时间是定于农历七月二十七至二十九三天,剑川人可以享受节假日待遇,其他地方的人不一定有时间来参加歌会。
(3)宣传因素。虽然歌会知名度的辐射范围有限,但其周边有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帮助其提升影响力。石宝山位于剑川沙溪镇石龙村,而沙溪古镇是云南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但遗憾的是,在对歌会的宣传中并未将其与歌会进行有意的连接。
为此,笔者还特意在歌会期间对沙溪古镇进行了调研,走访了古镇中心的六家客栈,询问了歌会期间游客的客流量,客栈老板普遍反映最近一段时间的生意不好,生意较好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其次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石宝山歌会对沙溪古镇的影响几乎没有。从古镇里稀少的游客也可以看出,最近沙溪古镇游客较少,和规模宏大的石宝山歌会现场形成了鲜明对比。随后又走访了镇中心寺登村的村委会和镇政府。当问到沙溪古镇离石宝山这么近,为何不在沙溪古镇设立歌会的分会场时,寺登村的一位村委会领导这样回答道:“石宝山是剑川的石宝山,是石龙村的石宝山,不是沙溪的石宝山。”这说明了歌会与沙溪在当地是被分而置之的。最后走到沙溪古镇的古戏台前,终于发现了石宝山分会场的条幅,古戏台上一些老爷爷正在津津有味地演奏着洞经古乐③,但台下人烟稀少,观众寥寥。老爷爷们大概感觉气氛不好,不久便停止了演奏。
如果将剑川、石宝山、歌会、沙溪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知名度顺序排列的话,沙溪无疑排在第一位,只有全面挖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再加上对人文剑川、秀丽石宝山、千年歌会的宣传,将其四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连锁反应,才能相互补益,叠加优势,扩大影响力。
3)主题不够突出。如今的石宝山歌会节虽保留了传统的对歌部分,但政府已将其定位为宣传剑川的名片,歌会每年都会设定新的主题。例如,2016年的歌会主题是“艺匠神韵、石刻白乡”,主要对剑川的石雕工艺进行宣传。但除了在开幕式领导讲话和表演节目中对其有进行表现的片段以外,其他地方再无踪影。
4)优势利用不足。剑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众多。县内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7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个,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5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6项,州级16项。④虽然有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但在举办歌会节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宣传。
5)副产品开发有限。剑川有白族调、“阿吒力”佛教乐舞、东山打歌、霸王鞭舞蹈、木雕、石雕等多种民族民间艺术。其中一些开发副产品的空间较大,且民族特色鲜明,比如木雕、石雕工艺品等。
1)设置多样化的宣传媒介,比如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电台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各样的媒介。媒介地的地理区域范围越大越好,比如云南卫视、云南地方各大电台等。广告的分布范围可选择客流量较大的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高速公路沿线等地。
2)选择适宜的宣传时间,除了在歌会节举办之前进行大量宣传外,还可以抓住沙溪古镇的旅游旺季扩大宣传,可在景区放映相关的宣传短片,让更多人认识剑川,了解石宝山歌会。
3)策划可扩大影响力的节目,例如可举办全国性的白族民歌演唱比赛。石宝山歌会被称为白族歌城,又有白族情人节之称,这些都是举办歌唱比赛的文化名片。
石宝山歌会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应深入挖掘利用,将其通过演出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各地的人们都可以了解白族文化。
1)白族的鸡神文化。石宝山歌会的传说《金鸡斗黑龙》的故事反映了白族人信仰鸡神的缘由:十个美丽善良的白族姑娘喜欢在石宝山上看金鸡跳舞,学金鸡歌唱,歌声吸引了远处十个勤劳勇敢的白族小伙儿,于是十对青年相识并相爱了。有一天,大理的黑公龙斗金鸡来了,要把金鸡的石宝山地盘抢去,百姓和庄稼跟着遭了殃,金鸡奋力斗争,可仍然斗不过黑龙,十姊妹十兄弟齐心协力帮助金鸡打败了黑龙,从此这里又太平了。金鸡为了感谢白族姑娘小伙的救命之恩,教十姊妹唱歌,教十兄弟做龙头三弦,大家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弹弦对唱。[5]
2)白族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个性。石宝山歌会虽受到了封建势力的压迫,但人们顽强地抗争,不仅没有使歌会受到破坏,而且几经挫折依然完好地保留下来。人们借歌会宣泄对封建礼教的不满,追求个性解放和婚恋自由的白族调作品在歌会中诞生。
如能很好地利用石宝山歌会的文化内涵,策划导演反映白族文化的实景演出,使歌会向现代化、数字化发展,不再单纯地局限于对歌比赛,就可以做到既能吸引了游客,又宣传剑川的白族文化。
剑川民族民间艺术众多,有些民间艺术可开发为手工艺品。剑川木雕工艺精湛,历史悠久,手工雕刻的精致成品售卖价格较高,不太适合大众的消费水平。可结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制作一些价格适中、民族特色鲜明的小型物件。
以上开发措施中,宣传是第一要务。只有先走出去,才有可能和希望引进来,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剑川,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到剑川。石宝山歌会之所以影响范围较窄,开发深度不够,跟先前的宣传力度不足有极大的关系。
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石宝山歌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为性的干预有所加强,与剑川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但石宝山歌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提醒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和保存原生态的内容,不可过度开发,破坏文化遗产。开发应顺应历史发展变化的趋势,并能从中体现其非遗的宝贵性。
通过对石宝山歌会节的发展变化以及歌会开发现状的分析,笔者对石宝山歌会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期通过石宝山歌会节的举办扩大剑川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剑川经济的发展。石宝山歌会的开发应注重从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优势、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等几方面入手,同时又要注意开发有节,保护遗产。
注释:
①信息于参加2016年石宝山歌会所得。
②申遗时间数据由剑川县文化馆提供。
③洞经古乐是流行于中国云南省汉族、白族、纳西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音乐。原为道教礼仪音乐,因其内容为颂唱《大洞仙经》的经文而得名。
④该数据由剑川县文化馆提供。
[1]尹心洁.石宝山歌会的变迁[J].今日民族,2004(7):21-24.
[2]杨晓勤.口头诗学视域下的白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316.
[3]张文,陈瑞鸿.石宝山传统白曲集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1-2.
[4]张文,陈瑞鸿.石宝山传说与剑川木匠故事[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2.
[5]羊雪芳.剑川石宝山歌会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社会意义[J].民族艺术研究,2003(3):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