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职教集团“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王威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为了能够使职业教育的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以职教集团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所需的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在阐述集团化办学体制下“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背景意义、分析集团化办学体制下“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集团化办学为平台,深化“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策略。
职教集团;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
高职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发展至今,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的,其中职业院校以及企业都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存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目前高端制造业的用工企业对人才的录用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即满足所从事工作的岗位要求,然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单靠校内的学习是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校企联合进行,深化“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
“双元制”在德国起源发展,“双元”主要指参与培训者要在职业院校和专业对口的企业二者分别进行培训。其中,职业院校主要是要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而校外企业给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学生实操技能的提升[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德国得到了很快的推广,近些年来我国在职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逐渐采用这种模式。
以集团化办学模式为依托的“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其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通过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的建立能够使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能力的联系性增强,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二是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针对性,确保职业人才符合企业需求,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三是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岗位需要制定培训内容,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四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轮岗实习,对企业工作流程有充分理解,毕业后可马上到岗工作,实现无缝对接[2]。
1.多数职教集团没有完整的组建形式,企业成员责任承担意识欠佳
目前职教集团成员之间以紧密、半紧密、松散三种关系存在[3],而我国更多以松散型关系存在,成员之间相对自由松散,集团开展各项活动都是以各方互利为基础,不会阻碍成员个人的发展。企业成员自愿进出集团,对集团无需承担长期的责任,但是由于集团对企业成员没有足够的约束力,企业成员只承担很小的一部分责任,因此,在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一来必然导致集团长远发展受阻,职教集团的存在也将有名无实。
2.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不明显
正常情况下,行业协会在职教集团组建之初起着主导作用,但由于自身的经验有限,需要同行业者给予更多的技术指导。而职教集团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缺乏办学自主权以及相应的资金调控能力,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集团的发展与生存会举步维艰[4]。政府有责任帮助职教集团创设有利的发展环境以及政策性支持,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干预过度,这样一来就导致集团凝聚力下降、向心力不强。我国的行业协会多是民间组织,在企业和专业院校之间缺少话语权,致使在职教集团组建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3.职教集团的组建大多是由职业院校牵头,龙头学校并未发挥明显优势
企业虽是用人单位,但却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来。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职教集团组建之后,由于缺乏管理与运营经验,龙头学校通常投入到集团的精力、财力较少,对于集团成员之间彼此的合作关注力度不够。龙头学校的领导通常是集团的真正负责人,但由于集团内部有多股核心力量,导致龙头学校的领导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还有一些职教集团成立之时群情激奋,斗志昂扬,事后很多设想没有实现,工作目标形同虚设。
4.企业很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切实体现有效的主动地位
而双元制育人体系特点之一就是企业全程都参与其中。我国目前尚未建成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大部分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5.教学过程难以与企业真实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双元制教学体系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按照岗位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中国的企业和学校不属于同一管理体系,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学校未能真正掌握企业的需求,未能做到课程目标设置与企业考核标准对接,达不到毕业生具备岗位需求的目的。
6.教师的能力尚不能满足双元制教学的要求
双元制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教师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能力兼备,但我国许多教师大都是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较低;企业兼职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教学功底相对不足,两者均无法满足双元制教学体系的要求。
7.实训环境与职业技能要求相差甚远
各种职业都需要实践经验才能掌握真正的技能。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实训课程、实践场所和必要设备。由于“双元制”起步之初,职业技能训练全部由企业承担,因此学校缺乏必要的实训室和相应的设备。
1.加强职教立法,明确职教集团办学标准
德国“双元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立法支撑。由于德国人一贯秉持严谨的作风态度,职业资格教育都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国民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日渐增多,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借鉴了各国的先进做法。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的立法较滞后,尤其是职教集团成立之后更是缺乏统一标准的管理办法,因此,加强职教立法,促进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2.增强行业协会在集团中的地位,优化顶层设计
德国的行业协会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职教平台的发展。每一个职业的产生和发展直到最终消亡都需要行业协会全程参与[5]。职业教育中的每个教学计划都需要经过企业、行业协会与研究机构联合定制,任何一方无权擅自修改,并在行业协会的严格监督下进行考核。我国应该赋予行业协会应有的权利,增强所属企业的约束力,隶属于某一协会的企业,必须严格履行会员义务。职教集团中各个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应促进企业和院校联合育人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协会还应该选派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使人才培养的过程具有针对性。
3.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其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德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为学校教学捐赠各类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然而我国许多企业的参与意识较差,社会责任感淡薄,很少有企业愿意捐赠,将先进仪器设备捐赠给学校者更是极少,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通常不具备较高的市场适应能力。我国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人才的培养中去,如税收减免、正面宣传、加大扶持力度等。也可以学习德国成功的经验,遴选出有较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引领捐赠,实现校企共赢。
4.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执教水平,加快专业标准建设进程
培训师的职教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德国通过立法严格规定了培训师的职教标准。作为职业院校的培训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格、高超的教学方法以及掌握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我国职教教师双师素质者较少,部分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又没有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学校更无法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教学队伍中。职教集团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集团内的优秀技术人才走上讲台,充实师资队伍。此外,我国目前并未形成完善的专业标准,在集团框架内,充分整合各类专业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应该作为职教集团的首要工作目标。
5.确定校企合作“双元制”育人模式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双元制”育人模式实施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了解企业需求,制定培养计划。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可将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以当地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以高素质、高技能为人才主要培养方向,规划具体的教学方案;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着重解决学校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所需之间的衔接问题,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而企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6]。
6.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发展
双元制培养模式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这就需要校企之间加强合作制定以能力为本的教学课程,积极推进教学体制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设置时要将合作企业的意见充分考虑其中,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制定完善的实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比如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时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从而满足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是推行“双证书”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职业资格书的考试中,充分体现职业标准的主导地位。
三是在校内选取专门的场所,用于实训教学,确保院校的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环节的需求。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地选择实训内容,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应该定期举行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
7.实施“双资源”下的课程教学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为了使课程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应用: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各类资源,改善原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期间,高职院校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和设备资源重新建设实训基地,若与企业协商一致,也可将实训基地搬迁到企业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实操过程必须要在企业专业人员监督和指导下完成,解决学生实操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确保人身安全。
8.建立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双元制育人模式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学好专业技能,进而获得谋生的一技之长。学生专业能力主要由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组成,因此在考核体系中应该对两者结合来进行测评。其次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日常学习、课后作业、实习实训、团队合作等各项内容。对于每一项考核标准要事先做好合理化分数设置,使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出来。
综上所述,集团化办学体制下“双元制”育人体系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的契机,改进了高职院校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善了高职院校以往的教学条件,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促进了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应逐步推广完善。
[1]曾玲芳.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5(22):162-164.
[2]李周平.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色与启示[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4.
[3]陈楠.德国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6(7):23.
[4]温莎.浅谈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J].知识经济,2011(20):148.
[5]刘篪.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与反思[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0(4):38-41.
[6]孙鉴军.双元制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3):320.
[责任编辑,辽建职院:付永生]
The Research on Dual System Culti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WANG Wei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Liaoyang 111000,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realize the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onstruct the dual system cultivation system based on vocational group construction.It also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nd technology talents for society,and help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It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dual system culti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deep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the platform of group school run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dual system;culti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G710
A
1009—7600(2017)02—0004—03
2016-09-05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JG16EB116)
王威(1982—),女,辽宁鞍山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