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艳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证研究
——以T高职院校调研数据为例
彭鑫艳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从“需求分析”理论出发,以一所地方高职院校为样本,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创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创业者动机、理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教育基本认可,学生更加关注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创业者的信赖主要以亲缘信任和地缘信任为主,高职学生对政府和学校支持体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创业基金扶持的需求等;同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创业兴趣的引导、创业载体和课程的多样化、师资水平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
高职教育;创业教育;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便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便利。创业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得到关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毕业生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否能创造性地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检验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估标准[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发现价值、传递价值和实现价值,高校应该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在创新创业教育由个案研究向全面推广发展的当下,发现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一)选题的背景
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对母校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委托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全省高校本专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调查主要分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发展状况、对母校的满意度三个部分,就业创业满意度在其中占不小的比重。所有调查数据直接用于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比排名,并影响到各高校的招生情况。从这个层面来讲,关注并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分析学生需求和创业的影响因素,开展基于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重要且必要的。
满意度的概念源自管理学中的工作满意度。Porter& Lawlar认为工作满意度是由个人认为所应该得到的与其所知觉真正得到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所决定,差距愈大,则愈不满意,而差距愈小,则愈感到满意[2]。满意度是和用户体验相关的个体内心感受,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评价。教育实践需要有的放矢,满足个体发展需要。选择一个典型代表性高等院校,展开相应的分析与调查,从中窥探当前时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T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该校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T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形成了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其历年学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于浙江省前列。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组织架构到相应的平台和师资课程建设已逐年完善,并作出了一些成绩。
据《浙江省2014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反馈:在创业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要高于本科院校。T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创业率为 6.97%,高于全省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6.49%),与该校2013届毕业生创业率(6.73%)相比也有所提高。从中反映出该校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持续性的且保持上升状态的。选择该所学校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是有普适性和典型性的。
(一)研究方法
1.访谈法
选取T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中在校创业的部分学生以及已毕业并创业的学生若干名,就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困难等方面与这些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以该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高职学生(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对创业理念、创业流程、创业者特质、创业精神、创业者素养的认识,以及创业师资和课程、创业载体、创业需求的满足程度调查与建议等[3]。
(二)调查方案设计及样本概况
采用自编问卷对T职业技术学院510名学生代表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创业教育主体认知和学生获取满意度情况。按照年级、性别、专业等因素对该校6个院系34个专业分层级进行抽样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表单位/人
(一)毕业生创业的基本情况、满意度与影响因素
从创业时间看,该校2014届创业毕业生中的多数人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创业。创业形式主要有个体经营、合伙创业和经营家族企业三种基本模式,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朋友资助及个人收入。创业满意率及对创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分别占比76.77%、92.26%,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率为26.45%,相关性并不大。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该校2014届毕业生创业领域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需求、个人兴趣、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创业门槛等。在影响创业的心理因素中,创业动机是核心要素。调查显示,该校2014届毕业生的创业动机主要包括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实现自我价值、不想被约束、自由发挥和支配时间,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等。调查表明,毕业生看待创业条件渐趋理性,多数创业毕业生认为创业需要的并非只有资金,更为关键的是个人的魄力和创业头脑;同时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学校或社会提供的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对于创业也有一定影响。毕业生创业遭遇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有创业经验、人脉关系、创业资金、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环境、相关知识和技能等的缺乏。但同时该校2014届创业毕业生中85.80%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再选择一次,他们依然会选创业。
(二)对在校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分项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1.关于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调查分析
(1)对家庭及社会环境影响的认识
调查发现,影响高职学生创业决策的人主要是自己、父母和朋友,分别占41.18%、31.57%和16.08%,创业者的信赖主要以亲缘信任和地缘信任为主。从高职学生将自己作为第一重要创业决策影响人这一点来看,现在的高职学生是比较自主和独立的,对自身有较清晰的认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仅3.73%将老师作为影响创业决策的人,反映了高职学生对老师及其指导能力的不信任、不认可。
(2)对学校支持体系的需求
在“你最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学校的帮助”(多选)调查中,高职学生对学校支持体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创业基金扶持的需求,达60.59%,反映了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依然是资金问题。其次是提供有效信息(25.88%)、成功创业经验提供(24.71%)。但仅有15.29%的学生认为有创业孵化基地的支持很重要,显示了目前学校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11.18%的被调查对象在此项需求中选择了“其他支持”,有待进一步分析。
(3)对政府支持体系的需求
在“你希望政府从何处帮助学生创业(多选)”的问卷结果中,高职学生对政府支持体系的需求在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政策扶持几个方面的选择比例差不多,分别达到了50.59%、59.41%、42.35%、30.69%,显示了其需求的均衡化。与学校支持体系的需求相比,高职学生对于政府支持体系的主观需求更迫切。
2.对创业教育主体的调查分析
(1)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看法
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几个问题:一是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除2.94%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外,仅10%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会影响专业学习而无必要开展。二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象应针对全体学生,学生对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比较期待和支持,认为应该在各年级、各阶段全方位开展,仅7.65%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三是在创业教育的形式上,大多希望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认知
“缺乏创业实践的创业基金”“缺乏创业培训导师/上课老师缺乏实践经验,纸上谈兵”“缺乏系统性创业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创业的文化环境”“学校领导不重视,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居于前列,分别占58.82%、44.71%、44.13%、43.53%、33.53%。这些数据能基本反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三)对创业教育对象的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1.创业兴趣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高达70%,28.24%的学生持一般的态度,仅1.76%对创业没有兴趣。高职学生对创业还是比较感兴趣,但是心动大于行动[3]。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男女因素对创业也有较大的影响,男性的创业兴趣明显优于女性,男性对创业更加渴望。
2.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是各种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不同,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表现的创业意愿和能力也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创业的过程[4]。通过调查发现,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生占43.53%,为了发财致富的学生占30%,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的学生占11.18%,因为兴趣爱好的学生占5.29%,有10%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解决就业而被动创业。可见,高职学生的创业动机整体上是比较理性的、积极的,但我们也需认识到有较大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心态,认为创业是为了发财致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应加强引导,避免急功近利。
3.创业障碍
关于高职学生创业障碍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集中在创业环境、社会关注和支持度不够、缺乏创业资金、缺乏经验和创业引路人、缺乏创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选择比例分别为53.53%、52.94%、45.29%和42.74%。创业环境、社会关注和支持度不够、缺乏创业资金等问题是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解决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等问题正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全面研究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创业兴趣的引导、创业载体和课程的多样化、师资配置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对创业学生提供了部分场地和奖励基金的支持。但是,实证研究也反映出学生的创业兴趣大于创业行动,对于创业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认识尚不到位,创业项目的后续发展结果尚不理想,学生的期待和需求较大一部分还没有得到满足。基于此,我们需要根据创业教育对象的具体需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容。
(一)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发展机制
1.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应按照需求导向、市场导向、产业导向,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各高校原有的优势特色学科基础考量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构成因素。
2.扩充创业教育与指导的师资来源
创业导师可以内部选聘,也可以从外部邀请有经验、有热情的企业家和项目负责人,共同对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和实操。
3.完善创业教育教师成长平台,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展开的现状相比,高校创新创业导师的师资配备不足的问题较凸显。一方面,和新生事物发展较快有关,另一方面,高校对创业导师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力的激励制度,吸引合适的人,形成共识,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稳健发展。在教育教学形式、评价标准、晋升与薪资方面可以打破常规。
(二)构建和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加强创业教育的组织建设和课程建设
构建和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的组织建设和课程建设,满足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多样化需要[5]。
从认知与行动结果层面来讲,对行为结果的评价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必须达到的、应该达到的、可以达到的。其中必须达到的是最低要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分层分类,从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到考评体系,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层级的教育实践内容。学会利用新技术、新载体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加强弹性学分制和学生自主选课的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Demand Analysis
PENG Xin-yan
(Tai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aizhou 318000,China)
Based on the demand analysis theory,taking a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sample,u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this article researches into entrepreneurial satisfaction,influencing factors,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ideas,etc.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students approve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entrepreneur's trust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trust and the geographic trust;the demand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 support system is mainly venture capital support;at the same time,all the factors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guidance of entrepreneurial interest,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carrier and the curriculum,the level of teachers,and so on,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with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fluencing factor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G715
A
1009—7600(2017)02—0079—04
2016-12-29
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635062)
彭鑫艳(1982—),女,浙江台州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