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忠 军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列宁和平观及其当代价值
生 忠 军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列宁的和平观是在对国际形势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确立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列宁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是一种伪和平,而社会主义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从理论上来看,列宁和平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上来看,列宁的和平观指导着苏维埃俄国外交实践,促进了苏维埃俄国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处理国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列宁;和平观;和平共处
和平既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也是处理国际矛盾、化解国际分歧的有效手段。但和平问题一直都未得到真正有效地解决。列宁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这一时期帝国间的矛盾与冲突愈发强烈,世界和平与稳定受到严重地威胁。
(一) 国际环境
1.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从之前的自由竞争阶段转向了垄断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生产力高度发展,大的企业开始相互联合,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一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作了科学分析。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融合出现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资本的出现,并最终在资本主义中占据统治地位,意味着“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互分离”①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M]//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4.,这种分离也使得资本输出在世界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资产阶级在本国有利可图的地方已经大为缩减,要想获利,只能将资本投向外国市场。
2.两种制度并存。马克思曾将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概括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建立在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二是建立在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三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迈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又相继有几个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发展也进入了一种相对的平稳期,内部矛盾冲突减缓,经济发展势头回升,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局面首次在世界上出现。
(二)国内环境
经济上,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相当落后。战争使得苏维埃俄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损害,大量土地闲置、荒芜,粮食产量严重下降,工厂停产倒闭,千百万工人和农民的生存受到严重地威胁。随着战争的结束,苏维埃俄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一方面,苏维埃俄国富饶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苏维埃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急需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经济与贸易合作关系。
政治上,主张与资本主义制度坚持平等共处。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把消灭资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内容。在列宁看来,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与广大农民之间的联盟,消灭剥削与压迫,这是苏维埃俄国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在与广大人民联合以及消灭剥削阶级的基础上,外交作为国内政策的延伸,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国内政治决定的。
思想文化上,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一方面,在苏维埃俄国,文化成果长期由剥削阶级占据,新生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处理好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如何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优秀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也是苏维埃俄国的文化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一些无产阶级文化派主张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本主义的科学基础全面地否定。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应该充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
在列宁看来,战争与和平“是资本主义生活的合乎规律的形式”。也就是说,在帝国主义阶段,不管是战争或者是和平,本质上,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政策的继续,是国内政策的延伸和外化。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和平则是不流血的政治。列宁在分析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基础上,揭示出了和平的本质。列宁强调:“战争是政治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和平也是政治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和平与战争都要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所以,对于和平与战争问题的考察应该到各国政治制度中去寻找。
(一) 帝国主义的和平
帝国主义和平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压迫和奴役的基础上,是一种和平的剥削,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虚假性。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一书中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他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M]//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50.。在垄断阶段,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结合,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市场和掠夺殖民地,这种殖民掠夺必然会引发帝国主义间的争斗和冲突,进而引发战争。在帝国主义时代战争是常态,出于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通过发动战争来获取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帝国主义下的和平是虚幻的,无法真正实现。二是暂时性。“帝国主义和平只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休战,一旦它利用和平进行战争的准备做好了,又会掀起新的帝国主义战争。”*李爱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1.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和平的原因在于帝国间的力量的相互制衡,即存在着一种均势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达到对其他国家的完全侵占。一旦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发展,军事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那么,往往又会酝酿出新的战争。资本的本性即是增殖,进入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间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相互间的竞争更加的剧烈与紧张。
(二) 社会主义的和平
列宁强调,社会主义和平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并且强调和平是建立在各国独立自主以及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列宁在阐发社会主义和平本质的同时,还批判了各种和平主义思潮。
1.通过革命手段实现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平一直是列宁追求的理想。在《和平法令》一书中,列宁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本性,提出国家平等原则,主张进行公开地谈判。在《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中,他进一步强调“废除秘密条约”。资产阶级试图建立一种剥削基础上的和平秩序,而社会主义的和平是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建立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上。对于各国的人民群众而言,如果不进行反抗本国政府的革命斗争,不推翻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2.批判各种和平主义思潮。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中的一些和平主义论调。在第二国际中,以德国民主主义者考茨基为代表的和平主义者,在报纸上大肆宣扬他们的和平主义论调。他们一向是斥责人民之间的战争,认为这是一种残酷和野蛮的行为。在列宁看来,他们不懂得战争与革命的内在关系,没有看到只有通过发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才能真正地实现和平。考茨基认为,帝国主义是高度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这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和内在规律,具有合法性,帝国主义只不过是金融资本“比较爱好的”政策。考茨基所鼓吹的和平是完全忽视了帝国主义的剥削本性,本质上是要掩饰帝国主义间的内在矛盾,消解无产阶级的斗争意志。考茨基的和平主义观点十分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在粉饰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必将给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造成严重影响。考茨基还提出“超帝国主义阶段”的主张。在他看来,“帝国主义很快就要成为能够保障永久和平的国际(或超)帝国主义”*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M]//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9.。对此,列宁提出了强烈的批判,在列宁看来,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就是拿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达到永久和平的希望,对群众进行反动的安慰”*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M]//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9.。这种安慰是建立在对未来世界虚幻地描绘的基础上,是不切实际的,这是资产阶级转移矛盾,愚弄工人的手段。列宁反对和平主义,目的在于让工人阶级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从而坚定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斗争意志。
(三) 两种制度和平共处
两种制度和平共处思想是列宁和平观的重要内容。在和平共处思想的指导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积极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外交活动,为苏维埃俄国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前,世界上尚未出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面对外部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以及国内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威胁,如何处理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是保障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经济上,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将全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上来,这就需要改变过去一直坚持的主张革命的观念,而是朝着向推动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合作的方向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各国间的交流和互动愈发频繁,各国间的贸易活动进一步加深。世界市场在各国间的合作中,逐渐发展与成熟。列宁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以及国家发展的切实利益出发,强调了与各国和平共处的重要意义。俄国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因此,列宁坚信,出于利益的角度考虑,资本主义国家愿意与俄国相互合作。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过程中,苏维埃俄国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资本上的支持,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资本主义仍然存在,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合作就成为必然的事情。
思想上,苏俄奉行的和平政策以及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主张,是坚持和平共处的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就在《和平法令》中主张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平等的国际社会,要将和平事业进行到底。与此同时,列宁还积极贯彻落实自己的和平主张,宣布废除沙皇俄国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效地树立了俄国爱好和平的形象,促进和平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列宁虽然积极倡导和平,但是他却不认为和平会立即实现。在他看来,帝国主义国家是不会轻易地让和平实现的,他们势必会对苏维埃俄国的和平活动进行一些阻挠。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政府提出的一些关于和谈的意见,苏俄应该加强重视,不应拒绝,并且要慎重地考虑。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一直是列宁思想中重要的内容,列宁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关于租让的报告[M]//列宁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3-74.的口号。无产阶级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既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同时也要帮助被压迫民族阶级,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只有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以及被压迫民族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革命实现彻底的胜利,和平的愿望也才能够真正实现。
政治上,随着苏维埃俄国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并最终在国内战争中取得胜利,苏俄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与帝国主义国家处于一种均势的状态,这种均势主要表现为各种力量相互僵持,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将对方消灭掉。正如列宁所说:“目前俄罗斯联邦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存在着某种均势,这种虽然极不稳定,但毕竟造成了世界政治中一种特殊局面。”*列宁.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M]∥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一方面是帝国主义仇视苏俄的心态一直没有改变,想扼杀这一新兴政权。另一方面,苏维埃俄国力量强大,使得帝国主义扼杀苏维埃俄国的这一企图根本无法达到。最终,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谁也没有能力战胜对方,从而独自获得霸权的局面。也正是这种实力上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导致了均势的状况,这种均势状况为苏维埃俄国与帝国主义间的和平共处提供了可能。
(四) 和平观的基本原则
列宁提出的和平共处思想,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同时兼顾要让对方有利可图的原则。
1.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面对一些人认为的苏维埃俄国在实行租让制时,可以将国家的企业转移给私人的时候,列宁提出了严重批评,他说:“如果苏维埃政权把自己的大部分工厂都拿出去租让,那是十分荒唐的;那就不是租让,而是复辟资本主义。”*列宁.关于粮食税的报告[M]∥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1.列宁始终坚持维护社会主义的制度和经济基础,强调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私有化道路必将把国家引向歧途,葬送新生的苏维尔俄国的政权。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列宁也高度重视国家在控制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保证国家的经济独立。在思想上,列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要保证党的纪律,防止外敌思想上的入侵,抵制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维护苏维埃政权的利益。
2.要让对方有利可图。资本家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在与资本主义交往过程中,要让资产阶级有利可图,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将资金和技术管理等要素转移到苏维埃俄国来。面对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逆差的情况,列宁指出:“只要能获得强大的先进资本的帮助,我们便不惜从我们的无限财富当中……花掉这一切我们以后收回时是可以获得很大利润的。”*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M]∥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0-61.资本主义国家从苏维埃俄国拿走的是俄国丰富物质资源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材料的使用并不会对苏维埃俄国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与之相比,在租让制下,资本主义国家为苏维埃俄国提供了本国发展所需要的机器和技术,这将弥补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十分有利于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列宁认为,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合作,是实现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要让资本主义国家感觉到有利可图,要让资本家获得一定的利益。只有这样,资本主义国家才愿意与苏维埃俄国进行贸易活动。
列宁的和平观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基础上。从理论上来看,列宁和平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列宁的和平观既有效地指导了苏维埃俄国的外交活动,同时又为中国的革命与改革提供思想指南。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平观
列宁和平观既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平的基本思想,又从现实和历史的条件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观。
1.丰富了和平的内涵。和平的问题一直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要求无产阶级“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监督本国政府的外交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这一秘密就是霸权主义,它是世界和平最根本的威胁,马克思号召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霸权行径。通过工人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最终将消灭资产阶级,解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灭霸权,真正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社会,“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8.。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可以“同时胜利”,只可能是在一国或者是多国首先取得胜利。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必将会在某一历史阶段中同时存在着。两种制度和平共处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树立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任何一种理论,只有满足这一国家的需要,才变得真正有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注重国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国家间的交往是促进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上,并且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也未出现两种制度并存的情况。因而,在两种制度如何相处的具体措施、途径、手段等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做出深刻探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在取得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便积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苏维埃俄国的具体的实际中,探讨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如何相处的问题,并积极开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取得一系列成就。这一方面促进苏维埃俄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二) 促进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
列宁积极践行和平共处思想,为苏维埃俄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面对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为了使苏俄从战争深渊中挣脱回来,苏俄积极与协约国协商,寻求停止战争的建议。但协约国对苏维埃有着极强的敌视态度,所以,拒绝了苏俄的请求。苏维埃俄国转向与同盟国的德国单独签订协议。面对俄国提出的苛刻条件,苏维尔俄国深感屈辱,拒绝签订合约。因此,苏德第一次谈判以失败告终。这时,德国对苏维埃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这次进攻使得苏维埃俄国受到重创,苏维埃俄国政权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最终,列宁决定接受德国提出的极为苛刻的条件,两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这一合约的签订,保护了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政权,为苏维埃俄国进一步发展赢得宝贵的时机。
2.积极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合作。列宁指出:“只要资本主义国家还照样存在,我们就必须同它们做生意。”*列宁.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M]∥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通过实行租让制,苏维埃俄国扩展了与资本主义间的合作关系,吸收和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为苏维埃俄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1922年4月热内亚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实现了两国外交正常化,两国开始致力于“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直至列宁去世前,苏维埃俄国已经先后与40多个国家签订了条约与协议,打开了苏维埃俄国外交的新局面。
(三) 为中国革命和改革提供指导
1.为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外交原则。这一原则原本是为处理中国与民族解放国家关系而提出的,随即,又被广泛地运用到了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之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和平既是各国处理分歧与化解矛盾的手段,也是各国追求的目标,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基本观点。中国坚持从各国具有广泛的利益契合性关系入手,分析和探究了彼此之间的合作途径与方式,不断开拓我国外交的新发展。
2.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提供指南。邓小平也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观,他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势。在涉及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他提出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思想。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和平的认识又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创造性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观,将和平置于国际的合作和共赢的框架下,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国际和平与发展。习近平强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这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正是列宁和平观的题中之意,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的公平化与合理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导向。
总之,当今社会各国间的竞争、对立与冲突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形势也出现了新变化。在劳资关系方面,资本家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提拔优秀工人等手段缓解了本国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在外交战略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帮扶,为这些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国家间的矛盾也出现了明显的缓和迹象。这些现象致使一些和平主义者高调宣称不应该再强调战争以及战争的威胁,尤其在面对领土争端与冲突时,应该保持克制,要做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这样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大局。实际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立不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改变统治策略就会彻底消失掉。所以,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和平主义者所宣称的理论只是代表资产阶级立场,是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帝国主义间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剥削无产阶级,从而获得垄断利润。认清帝国主义和平观的本质,坚持从我国核心利益出发,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学习列宁和平观的重要旨归。
〔责任编辑:隋秀英〕
Lenin’s peace view and contemporary value
Sheng Zhongjun
(MarxismCollege,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110036,China)
Based on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modern world and international overall situation,Lenin put forward the new judgment that imperialism peace is false; however, the socialism peace is real.What is more ,Lenin proposed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of two systems .Lenin’s peace view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practice, it guid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viet diplomatic activities.For the Soviet CPC,it provid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deal with foreign affairs in th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period.
Lenin;peace view; peaceful coexistence
10.16216/j.cnki.lsxbwk.201702007
2016-10-09 作者简介:生忠军(1987-),男,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研究。
G416
A
1000-1751(2017)02-0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