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

2017-03-12 08:25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人类

王 飞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

王 飞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是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重大发展。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对资本主义“相互掠夺”旧理念的颠覆;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可以有效遏制“暴力交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有望突破“相互奴役”的状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语言的地位及人的本性的回归创造前提;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引导人与自然关系走出异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交往;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他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博鳌亚洲论坛到联合国系列峰会,习近平同志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发表重要演讲,明确阐述这一重要理念,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①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了中国追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问题,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回应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这个重要理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肯定和欢迎,正在成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面重要旗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集经济、安全、社会、文明、生态五个方面为一体的整体战略和布局,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在全新的人类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

一、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对资本主义“相互掠夺”旧理念的颠覆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看似是人类社会最公平最正义的交换,然而,马克思指出,这只是一种假象。他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这种等价交换只是一种表面的相互补充,它的实质是“相互掠夺”。他在《穆勒摘要》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理论上的剖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后来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中进行了事实的或者说历史的考察。

因为在交换中的每个个体都是利己的,而在市场上特定商品的价值是一定的,为了自己获利,就必须抬高自己产品的价格,否则就无利可图;而如果无利可图,人们就会放弃交换活动,因此,交换在实质上是一种“掠夺”。“因此,我同你的社会关系,我为你的需要所进行的劳动只不过是假象,我们的相互补充,也只是一种以相互掠夺为基础的假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81.对甲是这样,对乙也是这样,如此循环往复,就变成了一个事实上的“相互掠夺”链和“相互掠夺”网。除了这种一般的“相互掠夺”,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产品的定价是极其复杂的,特别是具体到某个特定的产品,其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换双方力量的对比。为了获利,双方在交换过程中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如利用垄断地位,常常是夸大其词,甚至是用欺骗的方法,抬高自己的产品的价格。双方的较量中,谁更聪明、更强势、更有毅力,或者说谁更狡猾,谁就取得优势,谁就取得定价权。在某个具体的事件中谁被掠夺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就整体而言,相互掠夺是必然趋势和结果。

这种掠夺在资本主义的国际交往中体现得特别突出。首先,表现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人民的掠夺。马克思对当时英国与中国交换的记述和批判非常客观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4.英国贸易由逆差变为巨大顺差,这表面上是在等价交换的市场中完成的,但事实上却是在英国大炮的强迫下进行的“掠夺”。这种对财富的掠夺不仅使中国人民不堪重负,而且摧毁了这个天朝大国的国家机器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家长制权威”。其次,是各国在彼此交往中的贸易保护。在资本主义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原始和直率。贸易保护主要是通过两种手段来实现的:一是禁止输出金银;二是特权。禁止输出金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直到美洲的金银在欧洲市场出现时还是如此。在海外市场上实行差别关税,则在当时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体现的最明显。“本国生产的原料(英国的羊毛和亚麻,法国的丝)的加工受到鼓励,国内出产的原料(英国的羊毛)禁止输出,进口原料的加工仍受到歧视或压制(如棉花在英国)。”*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4.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求,不仅坚持世界各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反对以强凌弱、以富欺贫;还坚持维护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在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更重要的是它坚持“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是对马克思批判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以来的旧理念的颠覆。正是马克思所批判的相互掠夺的事实造就了资本主义的思维惯式,即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资本主义把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应用于市场中的个体,更突出地应用于国际交往,特别是与落后国家和殖民地的交往中。资本主义几百年来的发展史是反复验证和强化这一思维模式的历史。因此,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打破的必然逻辑。这是靠着资本主义的“良心”和资本主义的内在发展动力,永远不可能突破的“樊篱”。习近平站在马克思这位伟人的肩膀上,深刻洞悉资本主义的本性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站在当今世界发展浪潮的前沿,以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新时代的义利观,提出“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这句话拓展了中国传统义利观的使用范围,由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原则,创造性地应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

二、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是对马克思反对的“暴力交往”的克服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相互掠夺在早期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方式,然而一旦这种保守的温和的方式不能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直至动用暴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各国为保护贸易而发动战争,即暴力交往进行了考察和批判。他客观地记述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情形。

17世纪中叶起,禁止输出金银的法令被废除,旧的关税政策也被新的关税措施取代了,两种传统的保护贸易的手段已经不适应于不断扩大的各国彼此交往的需要。尽管各国间的竞争尽可能通过关税税率、禁令和各种条约的方式来约束和规范,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交往各方的矛盾和冲突。追逐利润的资本主义本性使得交往各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战争。“各国间的竞争尽可能通过关税率、禁令和各种条约来消除,但是归根结底,竞争的斗争还是通过战争(特别是海战)来进行和解除的。”*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3.17、18世纪三次英荷战争和英法战争就是对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的最好注解。三次英荷战争和英法战争无不是以争夺制海权为中心来展开的,因为控制制海权就控制了海洋,控制海洋就控制了世界贸易。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但在区域范围内各种冲突和动荡不断。中东军事冲突,恐怖活动频发;亚太美日、美菲等同盟强化,地区安全不稳定因素不断增长;欧洲与美国“加强合作”,强化北约并对俄罗斯形成战略挤压。在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双刃剑”作用日益显现,“一体化”与“碎片化”共同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安全挑战与威胁依然存在,还有一定强化的趋势,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而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仍然坚持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坚信国强必霸的非人道主义逻辑,处心积虑地破坏世界格局,打压新兴国家和经济体的发展。国际安全形势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国际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同志向世界公开宣布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一种新的安全观:“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当今世界,安全问题极为复杂,军事冲突,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环境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可以应对的,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推进全球安全,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而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只有发展和安全并重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安全。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的倡议,有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并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安全理念。

三、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是对马克思批判的“相互奴役”状态的超越

马克思在《穆勒摘要》中剖析了资本主义交往的本质,即相互奴役,并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等书中用事实做出了说明。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个人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方的产品,那么,在这个人看来,对方只是生产自己需要的物品的手段和工具;反过来,也一样。事实上,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交换的每个人,都把自己变成了对方心目中的手段和工具。因而,首先,人与人之间彼此互为手段和工具,相互奴役;其次,所有的人成为生产所有物品的手段和工具,即被所有物品所奴役。后面这句话是说,一方面,每个人被自己的产品所奴役,因为“这个人”只是生产自己的产品的手段和工具,为了能够出售自己生产的产品,他不得不屈尊于他的产品,为了生产出他的产品,他倾其所有,甚至不惜消耗他的生命;另一方面,“这个人”也被对方的产品所奴役,他的生产并不是自觉自愿的、自主的生产,而是为获得对方的产品不得不进行的生产,是被奴役的生产。“如果我们被物品弄得相互奴役的状况,在发展的初期实际上就表现为统治和被奴役的关系,那么这仅仅是我们的本质关系的粗陋和直率的表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83.

这种相互奴役,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人民的统治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马克思在谈到当时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时做了非常客观的记述和评价。他引用英国的爪哇总督斯坦福·拉弗尔斯爵士描述旧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说过的话来描述当时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它对它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那些在他们的种植场干活的奴隶那样关心……它开动全部现有的专制机器压榨它的臣民,迫使他们献出最后一点东西,付出最后一点劳力”*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3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人民的奴役比奴隶制条件下的生活更悲惨、更不堪重负。并且,它们的残暴统治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经济,而且摧毁了当地传承千年的文明。

马克思已经去世130多年了,资本主义又发展了130多年,但资本主义对落后国家人民的奴役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手段更温和,形式更隐秘而已。现在发达国家凭借其垄断地位仍然通过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等多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以攫取高额利润。此外,它们还利用发展中国家急需资本、技术的困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把“血汗工厂”、“高耗、高污、高危企业”大量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虽然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它所造成对劳动者本身的肉体、精神以及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习近平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交往的内在本质,提出了摆脱“相互奴役”的良招:“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他说,“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我们要将承诺变为行动,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变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奴役”为“互帮互助、互惠互利”,才能改变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人民的被奴役状态,才能为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语言的地位及人的本性的回归创造前提

马克思在《穆勒摘要》中对资本主义交往异化批判的第三点是,物品的交换成了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唯一中介,“语言”失效,人的本质被异化。

语言是交往的一般存在形式和载体之一,在交往中,人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活动和目的,传达某种价值和意义。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语言交往,承载着交往主体的需要,与其他交往主体间通过语言中介而达到相互交流、理解并达到一定的交往目的。语言是交往主体之间进行互动的最便利的工具和媒介,它是在人类产生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整个人类的必然选择,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决定的。

然而,就是“语言”这一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行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也失效了。马克思批判说:“我们不懂得人的语言了,而且它已经无效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8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唯一工具或中介是物品。“总之,双方的交换必然是以每一方生产的和占有的物品为中介的。……在我的心目中,唯一能向你对我的物品的需要提供价值、身价、实效的,是你的物品,即我的物品的等价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82.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是私有者与私有者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一个特殊的占有者与另一个特殊的占有者之间的关系,占有物品成了证实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权力、能力的唯一有价值的有效凭证。“我们彼此进行交谈时所使用的唯一可以了解的语言,是我们彼此发生关系的物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83.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语言成了卑贱的、被人唾弃的、感到羞耻的东西,有个性、有特点、有权力、有能力的人是不屑于使用的交往工具。

与语言一起失效的是人的本质。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语言的产生与直立行走,大脑的形式一样,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作为标志性的事件,推动着真正的人的产生,语言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真正人的形成。在私有制条件下的产品交换关系中,唯一被关注的是产品,唯一有价值的也是产品,至于产品的生产者——人,对于交换的双方来说,已不具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对我们来说,我们彼此的价值就是我们彼此拥有的物品的价值。因此,在我们看来,一个人本身对另一个人来说是某种没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83.

在资本主义的交往中,对方的产品是交往各方唯一关心的东西,语言的交流成为一种多余,不仅如此,与语言有关的各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明,在资本主义的交往中变为毫无价值的、多余的,应该被废弃的东西。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的语言和文明,被看作是野蛮的、落后的,应该被取代的东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交往导致的语言、文明的失效的批判,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站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交往后果批判的理论基石上,考察当今资本主义交往对其他文明的浸透、诽谤,甚至是扼杀,及其有意、无意造成的文明冲突和障碍的国际状况,习近平同志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胆突破,把中国古老的“合和”精神运用到各国民族交往中,创造性地提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观。这一文明观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对于国家交往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冲击了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沙文主义的庞大框架,倡导了一种合乎世界人民期盼、合乎人类历史方向的、进步的文明交往观。这种新的文明观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推崇的文化中心主义,主张人类各种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这必然会为各民族文化、语言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语言、文化的交流不再是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单纯的附属品,而是重新赢得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应有地位。

五、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引导人与自然关系走出异化

马克思在《穆勒摘要》中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交往异化的批判,不仅是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层面,而且深入到提供交换产品的生产劳动层面,指出私有制条件下为了交换进行的劳动是一种被迫的劳动、异化的劳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马克思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第一,工人的生产活动不是由工人自己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异己的社会组织”;第二,购买产品的人自己不生产,只是换取别人的产品。因此,产品只是作为价值,作为交换价值,作为等价物而被生产,产品已经与他的生产者失去了个人联系。劳动只是为了谋生而进行。而真正的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身就是他活动的目的,就是他的类特性,即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是人作为类的存在物最独特的表现。而恰恰是这一活动变成了生存的手段,人已经被异化到这样一种程度,“他活着只是为了谋取生活资料”。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劳动异化的批判中指出,异化劳动使人的类本质同人的异化,其实质就是使自然界、使人本身异化。“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人的生存与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人的身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要依靠直接的或经过加工的自然产品,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界;人的认识活动、人的精神活动也要以自然界为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没有了自然界,人的肉体和精神都将走向死亡。

但是,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交往,无情地破坏了大自然,只把大自然看作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资料库和排泄场。全球大气污染、水体破坏、能源匮乏、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而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习近平同志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指出保护生态迫在眉睫,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2015年的巴黎大会上,习近平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在开幕式上系统阐述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为谈判奠定了基调,为推动巴黎谈判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用实际行动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2).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基于当前的国际局势做出的切合实际的、同时又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的对外交往新理念,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对马克思批判的资本主义“相互掠夺”的旧理念的颠覆;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是对马克思反对的“暴力交往”的克服;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是对马克思批判的“相互奴役”状态的超越;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是对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导致交往异化到语言失效,人的本性丧失的现实有力回击和适合人的本性的交往的重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是走向人与自然关系回归的实质性飞跃。习近平同志勾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往新理念,是集经济、安全、社会、文明、生态五个方面为一体的整体理念,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当下最科学的外交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最新发展。

〔责任编辑:隋秀英〕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f marxism communication theory

Wang Fei

(SchoolofMarxismStudies,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put forward by Xi Jinping, i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f Marxism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partnership of treating each other as equal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is the subversion of capitalism “mutual plunder”. The security patterns of judgment, justice and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vercome “violent interac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open innovation and mutual benefit inclusion surmount the “mutual bondage”. Civilization communication of harmony in diversity and incorporating things of diverse nature is the remodeling of position of language and human nature. Ecosystem of respecting the nature and green development leaps ove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cation; Marxism; Xi Jinping

10.16216/j.cnki.lsxbwk.201702001

2016-11-22 作者简介:王 飞(1976-),女,山东昌邑人,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技哲学、科技伦理研究。

A8

A

1000-1751(2017)02-0001-06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人类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