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 王中祥 浙江万里学院 周先武
并列构式是人类语言中最为普遍的表达式之一,在学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就并列构式的成分语序而言,以往研究大都聚焦于具有不可逆性(irreversible)、准习语性(quasi-idiomatic)的并列构式,而且主要是对它们产生凝固语序的各种因素进行假设性论证。杜塞尔多夫大学(Universität Düsseldorf)英文系的Arne Lohmann博士独辟蹊径,借助语料库技术对并列构式的成分语序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实证性研究,相关成果《英语并列构式:加工视角下的成分语序》(EnglishCoordinateConstructions:AProcessingPerspectiveonConstituentOrder)由剑桥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该书不仅把研究对象拓展到了具有可逆性潜势的并列构式,而且从人类认知和在线加工的角度来考察语序变异现象,一定程度上具有类型学的普遍意义。下文拟对该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
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是绪论。作者首先阐明了以可逆性并列构式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原因,一是有助于了解说话者在线语言加工的工作机制,二是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对并列构式进行严格定义之后,作者总结了其相应的类型学特征:并列构式大都使用连接词;并列构式有等立和伴随两种策略之分;并列连接词一般居于两个成分的中介位置;并列项之间有自然并列和偶然并列两种类型等。最后,该章明确了三类不同语法层级的并列构式:连接式复合词(如singer-dancer)、二项式(如dollars and cents)和复杂名词短语(如a cup of coffee and two slices of bread)。
第二章是对并列构式语序研究的回顾。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可逆性并列构式的程式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语言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制约因素;不过,学界关于可逆性并列构式的研究微乎其微,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将前者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后者。二是并列构式对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它使得我们有机会去了解语言产出过程中词汇或者概念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会产生哪些语序效应。然而,相关研究还缺少可靠证据,需要以真实语料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的支撑。作者认为,传统的内省法(introspective)和实验法(experimental)都是针对不可逆性并列构式的。新的研究对象的加入使得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非常必要,以保证对实际的语言运用和潜在的语序制约因素有更加细微的考察。
第三章是变量和假设。作者对影响并列构式成分语序的一些变量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大致划分为五类:1)与语用和语义相关的变量:信息地位、层级关系、概念可及性和顺序象似性;2)与重音模式相关的变量:重音和非重音的交替格局、第二成分避免成为结尾重音和第二成分的音节重量;3)与长度和复杂度相关的变量:音节数量、词素数量和句法节点数量;4)与音系和语音相关的变量:元音长度、结尾辅音是否发音和第二成分阻塞功能的强弱;5)其他变量:结尾辅音的数量、元音特征、开头辅音的数量、开头辅音的阻塞功能和组构成分的使用频率。研究的假设是上述18种变量或多或少都影响了说话者对并列构式成分语序的选择,而且它们在语序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协同和对抗作用。
第四章是数据和方法。就研究语料而言,连接式复合词源自COCA语料库、二项式和复杂名词短语源自BNC和ICE-GB语料库,并且兼顾到书面语和口语的平衡。就研究方法而言,作者采用了多因素定量分析法(也称“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其优势在于能够明确哪些变量影响语序选择及其影响的大小。为了使语序的预测达到最大精确度,作者的建模过程采用了最小充分模型(minimal adequate models),保留了具有高预测性的变量,舍弃了非显著性变量。此外,标尺变量的引入可以实现精细化分析,同时避免了信息丢失。
第五章是连接式复合词的语序。通过对COCA语料库的检索,作者确定了一个包含645例可逆性连接式复合词的研究样本。以R软件为基础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具有临时组合性质的复合词的内部成分语序并非随意的,而是受到了从语用层面到语音层面等近10个变量的影响。其中,顺序象似性的影响最大。这意味着语言外部如果存在一个时间或者因果序列,就一定会映射到复合词内部成分的语序上。此外,语音特征、内部成分的长度和复杂度也是比较显著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是二项式的语序。相关语料来自BNC语料库的口语素材,其中的重复性并列(如years and years)、专有名词并列(如Guns and Roses)、姓名并列(如Peter and Emily)等情况被人工排除。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变量都对可逆和不可逆二项式的成分语序有相同的显著性。重音交替只对不可逆二项式有显著制约,而避免结尾重音只对以and连接的可逆二项式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分析模型对不可逆二项式的语序变异有更好的预测,许多变量的效应值也更高。而且,个体变量的显著性也因为并列构式使用不同的连接词而产生差异。
第七章是复杂名词短语的语序。该话题前人关注较少,作者主要考察制约二项式语序的变量是否也会影响短语层面的语序选择。Stallingsetal.(1998)认为,短语层面和词层面的语序属于语言产出的不同阶段,短语的语序要优先于词的语序。这意味着短语所包含的词的数量是短语语序的一个相关变量,而词的音节长度跟短语语序无关。研究语料主要源自ICE-GB语料库的口语素材,为了保证短语的可逆性有更好的体现,作者建构了由and和or连接的两类并列构式的样本。研究发现,许多变量都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其对语序的制约作用符合预期。顺序象似性依然是最显著的变量,对语序的制约作用最明显,其次是句法复杂度变量,也就是说,更复杂的短语有位于构式末尾的倾向。
第八章是结果分析。综合上述个案研究的结果,作者发现有些变量对语序具有非常普遍的制约作用,而其他一些变量的效应却比较复杂。值得注意的是,与语用和语义相关的变量对三类并列构式成分语序的制约作用都是最显著的,因为这些变量的效应值总体上超出了其他变量。就复杂名词短语而言,长度和句法复杂度是其语序的两大制约因素,与Berlage(2010)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此外,重音交替和音节重量只在连接式复合词和不可逆二项式中起到显著作用,而元音特征变量因为发挥作用的距离短,只对连接式复合词起作用。由此可见,不同变量在不同句法层次的并列构式中有不同的表现。
第九章是结果对比。为了对个案研究的共性和差异有整体的刻画,Lohmann(2014: 129)采用多维尺度示意图(multidimensional scaling)来可视化相关结果。该方法的输出值是一个二维的并联系统,并且可以进行直接解释。如果两个点彼此靠近,相应样本的语序就受到类似变量的影响;如果两个点相距较远,意味着制约语序的变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就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并列构式的显著差异而言,后者受语序制约因素影响的程度要大大高于前者。而且,后者的内部成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语义相关变量的制约。作者采用带有达尔文主义色彩的“选择压力假说”(selection pressures hypothesis)来解释两者的差异,说明不可逆性构式中大部分的语序制约条件更加活跃,而且得到更好的遵守。
第十章是加工视角。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研究(Bock & Levelt 1994)表明,一个语法编码过程包含了两个阶段:功能加工阶段(负责获取概念或语义信息并进行功能分配)和位置加工阶段(负责激活相应的形态和语音信息并进行线性组构)。这意味着并列构式因为涉及到两个功能对等的句法成分的连续组构而不可能受到概念或语义因素的制约。这一推论与现有结论不符。但是,如果假设并列成分在心理认知中以增量的方式获取,而且更快获取的成分能够更早开始形态和语音的加工,则可能使现有结论与该推论形成和解。因此,作者引入了更具说服力的交互式激活模型(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认为在语言产出过程中,并列成分的连续组构可以由它们不同的激活水平得到解释。
第十一章是启示与展望。研究结论对与格交替(如Susan gave the children toys./Susan gave toys to the children.)和属格交替(如the king’s palace/the palace of the king)的语序变异有着积极的启示。首先,概念可及性(生命度高的成分倾向于前置)和信息地位(含有已知信息的成分倾向于前置)是最显著的变量,长度变量(更长的成分倾向于前置)的作用次之;其次,概念或语义信息变量对语序的制约作用要大于形态或语音变量。此外,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语序变异的倾向性和语法中的普遍语序具有一致关系,且与类型学所关注的人类语言的优势语序相吻合。
第十二章是概要与结论。作者对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步骤和结论等进行了全面回顾,并重申了研究的意义及局限。通过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作者分析了在线加工过程中影响并列构式成分语序的一系列变量及其作用大小,并且从语言加工的视角对研究结论进行解读,使我们对语序变异有了新的认识。
该书在编排上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从对象界定到语料选择,从建模过程到结果分析,都堪称语言学实证研究的经典范本,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第一,研究内容得以有效扩充。以往的研究(王琳琳、蒋平 2013; 周先武 2014)都是关注语序比较固化、具有不可逆性的二项式,作者在此基础上把具有可逆性的连接式复合词、复杂名词短语也纳入进来,使研究内容从词并列扩充到了词素并列和短语并列。这不仅有助于观察不同类型并列构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也极大地拓展了并列构式的全景视野。此外,学界过去主要是针对一种或几种变量来考察语序变异现象,而该书对所有可能的变量都有精确描述,也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可信。
第二,研究方法新颖且具有可操作性。一直以来,语序变异现象都是基于内省法和实验法进行定性研究,然后从功能的角度予以解释。在认知语言学研究正经历量化研究转向(Zhou 2017)的当下,该书亦是少有的定量研究著作之一,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作者对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具体而言,研究基于语料库探讨18种变量对不同类型并列构式的成分语序的制约作用。选取的语料兼顾了平衡性和代表性,既有书面语,也有口语;既有英国英语,也有美国英语。而且,采用R软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作为研究工具,能够明确各个变量对并列构式成分语序的制约作用究竟有多大。在分析结论的过程中,作者用交互式激活模型观照语序变异,实现了理论解释和实证数据的交相辉映。
第三,研究视角实现了新的突破。作者将语料库语言学和基于在线加工的心理语言学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实现了对语序变异现象研究视角的突破。虽然语料库获得的数据不像心理学实验获得的数据那么具有可控性,但它依然为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创建提供了可靠的来源,相关的研究结论也能得到很好的解释。该书基于三类并列构式得出的结论,与语言产出模型紧密关联,可以为心理语言学研究提供足够证据。比如第十章,作者用语言成分的激活水平来解释语序变异现象,那些在概念或语义选择中具有高激活水平的成分优先进入心理加工过程并且位于起始位置。因此,语料库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有效结合和互相佐证,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趋势。
第四,研究结论具有类型学价值。通过把并列构式的研究结论放在与格交替和属格交替中进行检验,发现前者概念可及性变量的制约作用大于语音变量在后者依然有效,证明制约语序变异的因素具有一定的跨结构共性。而且,并列构式中位于起始位置的成分与主语的句法角色之间有相类似的特征,说明英语SVO的基本语序具有心理加工上的理据,也验证了Hawkins(2004)提出的运用-语法对应关系假说(Performance-Grammar Correspondence Hypothesis)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如果考察其他语言,就会发现这种假说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共性,也就是在多数情况下主语都有位于句首位置的倾向。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制约并列构式成分语序的许多变量正好反映了主语的特征。这一结论再次验证了类型学上关于人类语言基本语序的论断,与其他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1)研究语料主要限于名词性并列构式,而对于动词性、形容词性甚至副词性并列构式未曾提及,这可能是因为研究目标和著作篇幅所致。2)书中涉及的变量主要针对并列构式内部成分的相关特征,没有考虑到语言类型特征对语序的影响。英语属于核心居第二的语言,并列构式的语序主要受到语义和语用相关变量的影响。然而,对于核心居首的语言(如威尔士语)和核心居尾的语言(如日语)来说,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况。3)作者虽然得出了语序加工倾向与优势语序相互关联的结论,但没有从类型学的角度解释一些相关问题,比如:英语并列构式成分语序的线性化机制是否在其他语言中适用;可逆和不可逆并列构式的差异是否与自然并列和偶然并列的类型范畴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语序变异现象非常复杂,相关研究也是学界的经典课题,不过需要在扩大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寻找充分的理论解释、引入类型学视角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而该书恰好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其对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言,皆是一部难得的参考书。
Berlage, E. 2010.NounPhraseComplexityinEnglish[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aderborn.
Bock, K. J. & W. J. M. Levelt. 1994. Language production: Grammatical encoding [C] // M. A. Gernsbacher (ed.).HandbookofPsycholinguistic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945-984.
Hawkins, J. A. 2004.EfficiencyandComplexityinGrammar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hmann, A. 2014.EnglishCoordinateConstructions:AProcessingPerspectiveonConstituentOrd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allings, L. M.etal. 1998. Phrasal ordering constraints in sentence production: Phrase length and verb disposition in heavy-NP shift [J].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39 (3): 392-417.
Zhou, X. W. 2017.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quantitative turn [J].JournalofQuantitativeLinguistics24: 249-254.
王琳琳,蒋 平. 2013. 再论英汉并列结构的语序及翻译策略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3): 63-68.
周先武. 2014. 英语名名复合词语义意合的认知考察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3):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