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子理论分析《茶馆》中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

2017-03-12 03:42:34高亚坤
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恭维四爷艺术形象

高亚坤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文学评论】

基于面子理论分析《茶馆》中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

高亚坤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是其最成功的一部著作。它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矛盾。剧中人物个性鲜明,通过作者精心推敲编排的对话,使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本文以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中国式面子”的特点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探讨其构建戏剧冲突、树立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达到紧扣作品主题的艺术效果所运用的手法。

面子理论;戏剧冲突;艺术形象

一、面子理论和“中国式面子”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和谐的交际效果,人们往往会遵循一些规则。英国人类学家Brown和Levinson在《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中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礼貌、面子问题,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争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1]。

汉文化中对“面子”的界定同西方文化中界定的“面子”略有不同。面子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是面子在其他文化中无法企及的。林语堂先生在论述面子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时指出:“脸面这个东西无法翻译,无法为之下定义。它像荣誉,又不像荣誉。他不能用钱买,它能给男人或女人实质上的自豪感……中国人正是靠这种虚荣的东西活着”[2]。在如此看重“面子”的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在无形中受到了“面子”的约束。

二、《茶馆》中的“面子”

著名作家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成作于1957年,篇幅虽短但却展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各色人物在政权更迭、时局动荡的社会中的生存状况。显现出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同样讲求面子,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更加富有戏剧性。

三、用面子理论分析《茶馆》中的艺术形象

《茶馆》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初次登场便从过世的父亲手中接管了茶馆的王利发。作为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深知这个社会的潜行规则,以祖宗遗训留下的“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的欢喜,就不会出岔子”的圆滑心态,周旋于各种势力的压迫下,艰难地维持着茶馆的生计。王掌柜虽然不欢迎不务正业、“趿拉着鞋”衣衫不整的唐铁嘴进出于茶馆,但又碍于要顾及唐的面子,只是劝道:“唐先生,您外边溜溜吧!”王掌柜的一声尊称“唐先生”,请对方“外边溜溜”实则是想不动声色地将对方挡在门外。裕泰茶馆汇集了社会的三教九流,矛盾冲突不断,作为茶馆掌柜,王利发也免不了要在顾全双方面子的情况下,化解茶客间的矛盾冲突。面对朋友常四爷同宋恩子、吴祥子二人的冲突,王掌柜说道:“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这一句看似是在贬损常四爷的面子,实则是劝解矛盾,以免本就对常四爷心存不满的宋、吴二人借着争执的由头再同常四爷过不去。

剧中的常四爷是一个正直敢言的老北京旗人。他与同是旗人但却是一副顺民形象的松二爷不同,他耿直的个性使他瞧不上信奉洋教的马五爷,看不惯崇洋媚外、作威作福的宋恩子、吴祥子二人。第一幕中,常四爷同二德子起了冲突,相较于试图恭维对方以求息事宁人的松二爷,常四爷却直言:“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丝毫不给对方留面子,“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此句中常四爷用了“尊家”这一敬称,但却具有丰富的讽刺意味,看似尊敬,实则是贬损。

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是个怀有报国之心,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人,他主张实业报国,耗尽了多年的心血办起了民族企业。在第一幕中,他同庞太监的对话饱含深意,耐人寻味。秦仲义句句贬损自己,恭维并抬高庞太监,称“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还十分长对方“面子”地表示改天要给对方“请安”。而庞太监也是不停地恭维抬高秦二爷,夸赞对方“聪明”,恭维对方声名远扬。然而待秦二爷离场后,庞太监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二人对话的实质:“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可见,二人看似互相恭维奉承对方的谈话实则是在“斗嘴皮子”。秦仲义在同庞太监的对话中表现得不卑不亢,表面上是奉承、恭维庞太监,但内心却流露出对其的不敬及鄙视。

随着全剧情节的不断推进,裕泰茶馆连同剧中人物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面对如此残酷的世道,常四爷感叹“像我这样的人算是坐不起这样的茶馆喽”;松二爷看着身上寒酸的衣裳,自嘲“我还像个人吗?”。剧中人物对自己的贬损,是迫于生活在乱世的无奈,抒发了对黑暗动荡的社会的不满。

四、结语

本文以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为研究基础,把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作为文本材料,结合剧作的故事背景,通过剧中主要人物间的对话,分析了“面子理论”在作品塑造人物艺术形象上的作用,探讨作者是如何运用该理论以使人物对白更富有戏剧冲突,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包含的深层寓意。

[1]Brown.P,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61.

[2]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群言出版社,2013.34.

【责任编辑:王 崇】

I712

A

1673-7725(2017)01-0065-02

2016-10-20

高亚坤(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恭维四爷艺术形象
四爷和他的马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傻四爷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百科知识(2016年24期)2017-01-04 18:41:10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22:00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34:48
四爷,您在哪里?
铁军(2016年9期)2016-11-19 18:09:55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