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平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文史论苑】
宋江不同人生阶段的“忠”和“义”
朱艳平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小说《水浒传》中,“忠义”宋江的形象极为丰满。纵观宋江的人生历程,我们能看到其在不同时期对“忠”和“义”有不同的选择和演绎。探讨不同时期宋江身上的“忠义”思想,以期帮助读者对小说的主题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忠;义;宋江
“忠义”思想是《水浒传》的基本主题之一。梁山好汉因为江湖之义而聚啸山林,揭竿造反,又有一个时常不忘“效忠皇上效忠国家”的领袖,“忠”和“义”交织演绎下的梁山起义只能以悲剧结局,而宋江成了这场悲剧的策划者。探析宋江身上的“忠义”思想,对把握整个小说的主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江是一名押司,是最底层的“官吏”,他对社会的现实有直接的认识,对百姓的疾苦、统治阶层的腐败有直接体验,未上梁山前的宋江,江湖侠义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帮助唐牛儿,也帮助王公公,还帮助流落到郓城的阎婆惜,这些都是宋江对待弱小者的侠义之举。初见武松,宋江便以酒肉相待,还送银两,刚识李逵,宋江慷慨赠钱不计回报,这些都是宋江对朋友和兄弟的侠义之举。宋江侠义之事中最为闪光的是帮助晁盖脱险。晁盖事发,宋江身为官府之人,知道私通盗匪的后果,但为了兄弟义气,他没有丁点犹豫之态,通风报信,助友脱险。
走向梁山前的宋江是真正的侠义雄,但宋江“就是忠义的化身”[1],他的“忠君”思想被深深地印在心里。
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杀惜”是宋江走向梁山的关键一笔。其实就是没有这场事,一个在官道和匪道两头厮混的人物,也必定躲过江湖的是非风雨,因为宋江是“主流文化与江湖文化的整合者”[2],宋江早晚是要走上梁山的。
既然上了梁山,宋江就不得不为梁山利益而行仗义之事,更何况还有一个真正的大义之人晁天王主持梁山大局。这一时期的宋江,还在践行他的“义”,三打祝家庄和攻打曾头市是宋江上了梁山后最大的义举,既显现出了梁山的威严,更奠定了他在梁山的地位——天王晁盖一死,宋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梁山的第一把手,一切水到渠成。
此时的宋江,“忠”和“义”有了冲突和博弈。梁山初聚义,李逵提出晁盖当大皇帝,宋江当小皇帝,这么快意人心的主张却被宋江当场否定;在“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一回中,梁山大军袭城得手,活捉了宿太尉,宋江却不顾兄弟们的反对将他放了,兄弟之情难敌尽忠之心,梁山之“义”在宋江之“忠”面前开始动摇崩溃了。
晁天王走了,宋江成了梁山的第一领袖,宋江“上梁山又只是他尽忠的一个手段,因为只有他做了大哥才能率领众好汉向君尽忠”[3],尽忠之路是宋江的必然选择,而尽忠之路是不能顾及兄弟之义的。
梁山兴旺之后,宋江便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打算,林冲、武松、李逵、刘唐、鲁智深都坚决反对。反对归反对,有吴用的智谋和劝说,有兄弟“前途”的“大义”当头,一切反对都是无效反对。元宵节东京私会李师师,宋江终于向大宋皇上表明了自己的忠心,虽然招安过程因李逵扯碎诏书而一波三折,但在宋江百折不挠地努力下,他的“忠君”之梦和报国之梦最终成为现实。
招安前的宋江,对待兄弟还十分热情,“义”字也常挂在嘴边,但真正意义上的“义”已不复存在了。为了扩大梁山的知名度而实现招安之梦,宋江和吴用不惜用“阴招”算计“玉麒麟”卢俊义,又是“血光之灾”又是“题反诗”,一个好端端的员外被弄得走投无路,只得落草为寇。还有林冲,他刀劈“白衣秀才”王伦,开创了“侠义”梁山,功劳之大无人能当。但面对自己的仇人,林冲却不能快意恩仇手刃死敌,眼睁睁地看着高俅走出梁山大寨,最后落了个抑郁而终。宋江绰号“及时雨”,但为了疯狂尽忠早已忘却了兄弟情谊。
招安后的梁山大军,在宋江的带领了开始了尽忠之路,但梁山好汉从未真正融入大宋官僚阶层之中。因此,宋江带领下梁山好汉的尽“忠”之路充满悲剧色彩,是一条真正的不归之路。
攻打方腊是梁山走向没落的转折点,而这一切都是在宋江的领导下进行的。同为揭竿而起的两支农民义军,开始了同归于尽的搏斗与毁灭。
梁山已经支离破碎,大势已去,但皇帝和他的奸佞手下还是不放心,通过各种下流手段残害梁山为数不多的英雄,包括宋江本人。宋江临死前还带上了最忠实的兄弟李逵,怕他坏了自己的“忠义”美名。宋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忠“君”之梦,而此时的宋江,只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为了尽忠而不顾一切的疯子,一个扼杀梁山众多兄弟性命的刽子手。
纵观“忠义”宋江的一生,可以看到他在不同人生阶段对“忠”和“义”有不同的选择和演绎。饱受封建正统思想熏陶的宋江,他的人生选择也许没有错,但他的的确确是梁山悲剧的制造者,是葬送梁山兄弟性命的刽子手。梁山好汉的聚义是一场悲剧,但这悲剧却让《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变得难以定论,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0.
[2]陈世东.主治文化与江湖文化的整合都——从吏人身份分析宋江的形象[J].社会科学论坛,2007,(16):34-35.
[3]岳磊.功名与忠义——浅析人物形象宋江的矛盾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10):184.
【责任编辑:王 崇】
I207.412
A
1673-7725(2017)01-0213-02
2016-10-20
朱艳平(1981-),女,河南获嘉人,助理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