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17-03-12 03:37:42刘璐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院校

刘璐殊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刘璐殊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

当前,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等背景下,旅游业迅猛发展带动酒店业发展,酒店业急需具有“个性定制”服务理念和“工匠精神”酒店管理人才。本文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针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做出分析,指出当前中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育人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运行机制五个方面提出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现代学徒制;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内教职成函[2014]9号)文件精神,全国各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酒店管理专业属于服务管理型专业,长期的校企合作“订单模式”在很多院校已得到广泛推广,通过现代学徒制实施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最终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服务酒店业发展。

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1.1 酒店行业日新月异,人才需求日益增多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作为旅游支柱性产业的酒店业前景广阔。我国酒店2005年至2015年数量一直呈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国限额以上酒店数量达18937家,目前中国每年约有1600家新建酒店投入使用。目前中国星级酒店人才缺口超过10万,岗位满足率不到40%。酒店行业急剧扩充,使人才需求迅猛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个性定制”服务理念和“工匠精神”酒店管理人才,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寻求新的出路。

1.2 酒店专业教学传统,创新改革迫在眉睫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多年前就具备了现代学徒制雏形,但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基本上都在延续“2+1”或者“2.5+0.5”形式,专业实践教学与行业脱轨,学生职业晋升后劲不足,历年毕业生留任率仅28.82%,晋升率约为5.3%。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圣地,迫切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酒店管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从专业发展角度,酒店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酒店都强调实际从业经验,要求同学们能灵活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迁移到现实工作任务中,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现代学徒制实施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从入口到出口,全程企业参与,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针对性培养。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现代学徒制打破传统酒店管理育人模式,学生入校时就作为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各项培训、学习、工作中,学生在学院和企业交替学习,通过师傅言传身教,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潜移默化的了解岗位工作流程。学生尽早融入酒店企业,在校期间即可做好酒店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目标,根据酒店行业的特点,学生晋升空间得到加大,两年之内基本可以晋升到基层管理岗位,从而为酒店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雷同

当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都是结合国内相关专业做的较好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缺乏特色,因此设置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如出一辙,没有结合自己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企业需求,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较为薄弱。

2.2 授课内容与实践脱节

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其突出的教学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师即使曾经拥有工作经验,但远远跟不上酒店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并且受到校内实训条件、学校教学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授课内容与酒店行业实际运营脱节,导致学生实习时感到不能学以致用。

2.3 专业课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考核采取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开卷笔试、闭卷笔试、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技能课程采取实操形式,但是考核仅仅是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打分,评价形式也就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判,且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的接触受到时间限制,单一的评判和考核标准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发展。

2.4 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

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普遍认为做服务低人一等,酒店管理专业学出来是端盘子,扫厕所这样伺候人又很低下的工作,只能吃“青春饭”,做酒店行业没前途。导致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认同感较低,毕业后想长期从事酒店行业的同学很少,加之酒店行业人员流动性大,院校培养的人才量大,但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3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 确立校企“双主体”育人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双主体育人,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参与学生即准员工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推进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技能培训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基础上,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

3.2 构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应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最终形成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强调“酒店工作职业性”,真正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3.3 设置“四阶段”课程体系

“四阶段”是根据酒店行业从业职业发展路径,分专业认识、职业素养、基层岗位技能、岗位能力提升四个阶段设置课程。学生第一阶段初步认知行业,了解行业特点,对专业有一定认识;第二阶段:职业素养得以提升,塑造工匠精神;第三阶段结合真实岗位进行教学实习;第四阶段岗位能力得到提升并预就业;第五、六学期提升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企业能胜任相关工作,并可以被企业直接录用就业。

3.4 实施“双导师”教学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出台校企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等制度。酒店安排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安排优秀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除通识课程外,专业课程授课均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实训课程全部由企业师傅在酒店实训中指导,达到“做中学”的效果。

3.5 执行校企“标准一致”的教学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学校联合酒店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1]陈春燕.“4D S”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7(9):36-40.

[2]左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旅游纵览,2015(6):275-276.

[3]李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的教学建议[J].职教通讯,2015(21):1-4.

F719.2-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4(a)-0120-02

刘璐殊(1986-),女,山西定襄人,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院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