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试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张玲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成都 611745)
本文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简单阐述,说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帮助。
应用型人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最终环节,高等教育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社会,成为社会建设中的一员。传统的高等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向社会输送的人才,需要在各个岗位上展现出足够专业的职业能力,才能够广泛参与社会建设。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开始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各学校纷纷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发展。英语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主要学科,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也成为目前高校英语学科建设的关键。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学的结果应表现为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主动应用英语,或者通过英语学习形成的职业素养能够表现在职业发展当中。但是,实际的英语教学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英语发展水平较低,“哑巴英语”仍是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终的英语水平,在后续的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英语并没有作为一项职业能力展示在学生的履历中。这说明,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即使教师和学生都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但教学结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这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教育认为个体的发展持续一生,在职业发展方面,无论是职业技能还是职业素养,都随着职业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变化在不断发展中。因此,大学生在校形成的学习心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英语的认知不客观不具体,还停留在“过四六级”上,还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难以持之以恒。学习心理发展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明确理解未来职业过程中“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停滞,意味着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失误。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也是改革目标。
课程设置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于目前的高校教育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在应用型人才模式培养的大框架下,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照搬研究型传统大学教育的样板,否则课程安排就失去了导向性,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很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就业压力严峻,因此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就业岗位及学生的专业需求,按照人才培养路径进行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十分必要。课程设置改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明确英语在不同职业领域应用的范围和可能性,按照这个范围和可能性的划定,确定英语教学的基础目标,即学生应该在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哪些与英语相关的能力,这些能力必须是细化的,而非简单的“达到多少单词量”或者“能够进行英语对话和翻译”;第二,根据每个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路线安排相应的英语课程,打破以往公共英语“大课堂”,全校学生集体学习两年的英语课程设置规则,英语教学组同各个专业的教师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情况,总结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确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路线以及各种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英语教学的作用,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路线,安排适合的英语课程。
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应用”的意义在于学生不仅学习到职业能力,而且能够在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充分表现并且应用这些职业能力。以此为基本的培养需要,高校英语教学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唯一策略,即在教学中,以与学生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将英语知识学习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结合起来。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按照课程安排,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在现有的高校英语教学教材和大纲的指引下,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料,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使英语教学“职业化”。例如,管理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内容,应与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发展相关,在词汇教学方面,多重视管理学专业的词汇教学;在口语教学方面,重视职场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国外管理者在进行员工管理、酒店管理、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应用的对话音频或视频作为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方面,采用与管理学直接相关的国外研究成果或者新闻报道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能够使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得到扩展,并且,扩展的方向与职业能力培养一致,这会极大程度地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学生学习心理之必须,也是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学发展之必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多采用大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教师也在课堂中使用任务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很多教学方法的应用适得其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不高,觉得学习无趣,因此学习心理很难正常发展。依托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应该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多动嘴,多动脑,多动耳,模拟职场中的英语交流等等。例如,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开展差别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有兴趣地进行英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职业能力是在职场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能力,为了使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相吻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心理发展与个体职业能力发展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与学生未来就业的环境相拟合,即以多人合作的社团形式进行英语学习。高校英语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创办以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实际交际水平为目的的社团,利用社团开展一系列的有关职场英语及实际交流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辩论、联系专业的相关企业进行职业英语演讲和互动等。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只有高校英语教师对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基本职业素养的构成以及各专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全面的了解,英语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实行。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应以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对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再培养,英语教师也应该主动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情况,积极参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教育活动,而不是只将英语教学作为“公共课”,简单地完成教学课时即可。总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高校全体英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事项,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完成。
[1]张树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英语广场,2017(4):105-107.
[2]王明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时代教育,2017(3):108-109.
[3]卢晓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英语广场,2017(10):106-108.
[4]胡贞.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7(6):115-117.
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4(a)-0069-02
张玲(1981-),女,四川双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