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的窘状、症结及改进方案

2017-03-12 03:00卢芸蓉
文化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逻辑学正确率逻辑

卢芸蓉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湘潭大学哲学系,湖南 湘潭 411105)

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的窘状、症结及改进方案

卢芸蓉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湘潭大学哲学系,湖南 湘潭 411105)

逻辑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非常重要,但目前高校中非哲学专业逻辑学的教学出现困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且学习态度不积极,原因是教与学的不对称,应该建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非哲学专业;逻辑学;学以致用

作为基础性的思维科学,逻辑学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关学科范畴中,对学习其他学科具有工具性的辅助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能帮助处理语言表达、材料整理等许多问题,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但据笔者调查所知,现在大学中的逻辑学课程出现了生存窘态,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摆出这些问题,找出症结,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问题:逻辑学课程困境

就笔者的调查,普通大学中非哲学专业开设《逻辑学》课程的现象较为普遍。以笔者所任教大学为例,2013级学生开设《逻辑学》课程的有历史、党史、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文化产业管理、社会学、汉语言文学、法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动画、行政管理等十几个专业,因为这些非哲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给从事逻辑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大挑战。如果教学内容只是围绕传统的形式逻辑进行,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很难调动学生对逻辑学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逻辑思维和知识应用的基本情况,我们对四所高校的对外汉语、广告、新闻、广播电视、编辑出版、档案等几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200名学生),调查范围涉及大二至大四各年级。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学生对逻辑学及课程的态度;二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把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根据具体的调查内容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学习态度不积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7%)表示愿意学好逻辑,但行动力略显不足:多数学生(71%)平时偶尔花一点时间看能提高逻辑水平的书,其中只有少数(不到10%)经常看,另有12%的学生表示从来不看这方面的书籍。对与逻辑有关的活动参与度不算太高:70%的学生看过或偶尔会看学校组织的辩论赛,22%的学生从不观看,只有不到10%的学生表示看过很多场次;有51%的学生表示不会参加辩论兴趣小组,约有41%的学生表示会参加,其余学生则随便。大部分(65%)学生表示喜欢做脑筋急转弯类的题目,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35%)表示不喜欢。不足10%的学生没学过《逻辑学》课程,49%的学生学过并且很喜欢这门课程,有39%的学生学过但不喜欢,有6%的学生表示很讨厌这门课程。约有33%的学生表示很少或不阅读逻辑性强的书籍,对自己的影响也很少或没有,大部分学生经常或特别喜欢阅读逻辑性强的书籍,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课堂学习的态度、课下阅读逻辑学相关书籍及参与相关活动方面,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二)逻辑思维能力有欠缺

我们统计发现,5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逻辑水平一般,少部分的学生(11%)认为自己的逻辑水平较高,但也有1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的逻辑水平达到什么程度,有1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逻辑水平较低。总体上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能力不太自信。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通过试卷的测试结果来看:

考察概念的两题正确率分别是64%和60%,对当关系命题的推理题正确率54%,命题变形推理正确率49%,三段论推理正确率最高达58%,最低只有30%,负命题的等值推理题A项正确率36%,B项正确率16%,C项正确率42%,D项正确率56%,复合命题的推理正确率分别是37%和52%。最后问及做以上题目时,依靠的是什么时,13%的学生认为是依靠记忆清晰的逻辑学知识,48%的学生是依靠记忆模糊的逻辑学知识,2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依靠感性的逻辑知识,其余学生则认为自己是依靠非逻辑知识。因为测试的对象是学习过逻辑学的学生,且测试的题目是最基本的逻辑学知识,测试的结果是非常令人不满意的。

二、症结:教与学的不对称

大学生整体的逻辑思维素质和水平堪忧,呈下降趋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目前的大学实用热的映衬下,这种状况略显尴尬。这说明大学阶段逻辑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毕竟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效果也不太令人满意。学生一方面有逻辑学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主观态度上又不太积极,原因何在?我们归结为以下两点:

(一)教的不想学

我们调查显示:46%的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逻辑思维得到提高;27%的学生表示没有得到提高;17%的学生表示得到很大的提高;11%左右的学生不知道。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多数学生还是希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但对于通过什么途径以及具体用什么方法普遍比较迷茫。有一些学生认为通过看一些逻辑性强的书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水平,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能通过上逻辑学课提高自己的逻辑水平。多数学生对目前大学的逻辑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是很满意,一是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二是感觉实用性不强,认为对提高他们的逻辑水平作用不大,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课时数不足。

这就给大学的逻辑课教学提出了一个挑战,必须通过逻辑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为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真正的、实质性的帮助,让大学生真正喜欢逻辑学课程,并能在实际中应用。在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之初,在逻辑学教学要现代化这个口号下,有些教育工作者就认为“逻辑学的现代化”就是讲授数理逻辑或一阶逻辑,因此用数理逻辑取代了传统形式逻辑,这在非哲学专业中是很难施行的。从实际来看,文科学生大部分是女生,(如笔者所在大学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共70人, 只有17位男生,仅占24%,这种情况在文科中是男生所占比例较高的。)她们的思维更偏向于具体思维,对于这些纯符号的演算很难接受,无形增大了学习困难,也打击了她们的学习兴趣,更让她们觉得逻辑学与实际生活相隔遥远,逻辑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在这种情况下,逻辑学课程教学效果显然易见,这种改革之路是行不通的。

(二)想学的没有教

我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55%)学生表示目前的教学课时量不能满足需要。58%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开设提高逻辑思维的课程。67%的学生表示目前开设的逻辑学课程只能基本满足或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反映了问题的另一个面:想学的没有教。

我们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毕业以后主要在媒体工作,这些工作性质要求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而首要的则是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准确性从宏观的角度看,是传统逻辑“同一律”的要求,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或命题它就是它所意谓的或指称的东西的含义,而不是与它所意谓的或指称的不同的东西的含义。如认识某种动物时,说“马”,指的是“马”这种动物,而不应该是“马”之外的任何东西。只有在遵守了这个规律之后,人类交际才得以进行。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了对所用词项含义的把握,即对词项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传统形式逻辑以思维的基本形式(词项、命题、推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为主要内容,从词项和思维基本规律的作用来看,这些都是保证思维确定性的,而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量的限制,这些内容讲授还是偏少,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这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逻辑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围绕两个关键点——学生特点特别是专业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说,就应该是“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三、解决方案:学以致用

关于“学以致用”的逻辑学课程改革,也有学者提及,如吕逸新、耿国华(2011)将目的总结为“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掌握逻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但真正实行,不光是个理论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系统改革,如:观念意识方面的转变、逻辑学教材的革新、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课程设置的结构化调整、师资力量的培养等等。下面就摘其要者具体分析。

(一)逻辑学教学观念意识方面的转变

针对在高师院校中师生普遍认为形式逻辑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胡淑莉(2000)指出应该“端正思想,明确讲授的意义就显得异常重要。”[2]。让师生知道,学习逻辑知识,不仅是逻辑本身的问题,而是会对学生所学专业本身、学生将来的生活都有直接的影响。不但要学,还要更好地学。不仅教师具有这样的观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课程开始阶段通过大量鲜活的例证让学生主动发生观念的转变,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逻辑学教材的革新与逻辑学教学内容的完善

温习勇(2010)认为“学生的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其培养目标是有差异的,因而我们应据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3]此看法很有道理。从具体情况来说,首先、教材及内容的详略安排,应偏重于与应用相关的内容;其次、教材加大容量,与各种专业相关的内容例证尽可能地多,教师在安排内容时,针对对象不同、专业不同有所选取;最后、教材的容量毕竟有限,可在教材之外增加辅助读本,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对象有自己的补充内容。

从整体上来说,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正如刘惠珍(2011)所言,“我们可以先讲授形式逻辑当中与日常思维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讲授批判性思维特别是非形式论证理论、谬误理论、语境问题等知识;要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气质的培养。”[4]也就是说可以先从传统形式逻辑入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学知识,然后再深入到论证、谬误等知识,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逻辑学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改进

教学方法上,要联系学生专业特点以及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需求(专业需求或就业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刘惠珍(2011)指出“教师注意联系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生活实例、社会考试题目等,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逻辑基础理论,加强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5]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练相结合,注重引入实例。使学生一边接受理论知识,一边实际运用。例如引用一些精彩的辩论赛视频来讲解辩论过程中的逻辑技巧,可以采用公务员国考真题来讲解论证,合理安排,灵活运用。逻辑学的学习不能再因逻辑学教学内容本身的艰涩使学生望而却步;不能因教师一味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而使学生沉沉入睡;不能让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使学生对逻辑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高校逻辑学课程的开设,在一些非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大幅减少逻辑学的教学课时,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可以将逻辑学的教学分理论和应用/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是逻辑知识的介绍,应用/实践部分可以是辩论赛的方式或者应用练习的方式,根据专业的需要有所不同,直接让学生感受逻辑知识的应用价值。

[1]吕逸新,耿国华.大学逻辑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0-12.

[2]胡淑莉.高等师范院校逻辑学教学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0,(6):53-54.

[3]温习勇.关于加强和改进逻辑学教学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0,(4):122-124.

[4]刘惠珍.从公务员考试看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J].毕节学院学报,2011,(11):52-55.

[5]刘惠珍.高校文科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改革新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责任编辑:王崇】

B81-05

A

1673-7725(2017)11-0138-04

2017-09-05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7SJB0353);湖南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哲学专业逻辑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湘教通[2013]223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卢芸蓉(1974-),女,安徽无为人,讲师,主要从事逻辑学、中国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逻辑学正确率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创新的逻辑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简单的逻辑学》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