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向提升学生发展能力转型的探索

2017-03-12 02:53赵恒德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能力课堂教学发展

马 红,赵恒德

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发展能力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第十四章中明确提出,要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这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更高的新要求,急需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落实。“靠一本工程师手册就能干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今,单靠在学校学习(包括实训实习等)到的一技之长(适岗技术),就能干一辈子吗?也不能。高职教育不应该是只教给学生“找食吃”的“职业训练营”,培养“人的发展能力”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而言,如何贯彻《纲要》提出的任务,如何使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朝向助推发展能力的方向转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

一、课堂教学应朝向助推学生发展能力方面转型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一切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科学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所谓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理论总结。各门课程所传授的就属于知识范畴。所谓能力是指人们完成某种活动和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实践中以外显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否胜任某项任务的本领。

心理学研究表明,伴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的科学知识与发展能力都会取得逐步的增长,且遵循倒U型曲线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二者的增长曲率是不同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地将两者契合,努力使知识增长与发展能力这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拉近,使之趋于扁平化,使两者之间的“不平等面积”逐步减少,使发展能力的增长曲率最大限度地贴近科学知识的增长曲率。[2]

能力是个系统。我们常常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一般能力是指包括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即智力;特殊能力是某项一般能力的特长发挥。目前我们往往忽略了能力的另一种分类方法:生存能力(人能够存活下来的能力)与发展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国教育领域多年来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是研究如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进行职业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偶有提到发展能力的,也多是对“创新生存能力”的讨论与诠释,其研究还是局限于“生存能力”的阈限。“创新能力”与“人的发展能力”语意贴近,但二者所包含的内涵与外延是有区别的。创新能力属于人的发展能力的一部分,而发展能力却不局限于创新能力。

人的发展能力是建立在生存能力各要素基础之上的,包括丰厚的文化底蕴,健全的人格修养,积极进取的心智模式,以及现代化实际操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在内的,在未来社会中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人的发展能力”还不是网络高频词,说明学界的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更没有直接涉及高校课程如何向“提升大学生的发展能力”方面“转型”的操作性问题。

课堂教学之于发展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古今中外的教育研究早已证明了的铁律。课堂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和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目标。学校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高职院校要努力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改变教育模式,渗透发展理念;要更新教学内容,创建有利于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材教法及教学管理模式等的综合性体现,要创立适合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不同类型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发展能力上的作用不同。高职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数学课、计算机课、外语课等公共基础课程,各自在培养学生发展能力方面的任务是不同的,有的在于提高智商,有的在于提升情商,有的在于教给学生工具与方法:综合在一起叫做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素质。素质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有了这些基本素质的养成,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上才有能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公共基础课侧重培养学习发展能力的基础———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记忆力、收集信息能力、学习能力、求知探索欲、文书编写能力、进取精神、责任感、忠诚、乐群、意志力、沟通能力、注重细节、总结反思、独立思考、不固执等。

专业基础课侧重培养和提升职业能力即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包括学会学习、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适应企业文化的能力和善变求变的能力。

专业课侧重培养发展能力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包括提出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能力,以及换位思考、深度思考的习惯,还有新岗位的适应能力,大胆想象能力,顽强的意志力,积极参与、迂回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校内实验实训课程与顶岗实习侧重培养和提升技能实操能力。技能实操能力包括熟中寻巧能力、勤奋出新能力、争取培训锻炼机会能力、提出创新解决问题方案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自信、乐群、团队合作、责任感、忠于职守等素质和能力。

要自觉地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培养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同样一门基础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管理专业学生讲授,课程重点应该是有区别的。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要认真考虑与不同专业课的有机对接,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通过集体教研活动推动融通,努力为培养不同的专业技术能力服务。

二、“精讲巧练”是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哪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也都存在其自身的弊端。适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发展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是科学选择教学法的指导原则。在选择某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根据和符合以下三个实际情况: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根据教学内容,三是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而扬长避短。我们既不能用普及某一种教学方法来替代高职高专的所有教学方法改革,也不应当断然拒绝另一种教学方法。要吸收“时髦”的翻转课堂、微课教学、项目任务教学法等的精神实质,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精讲”在数量上就是少讲,但少讲并不等于精讲。精讲的要点是少而精。少是表象,精是本质。精,就是要挖掘并紧紧抓住知识的精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贯彻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课堂上讲出“精”,恰恰要求教师的知识领域要宽,备课不能仅仅盯住一本教材,知识总量要广采博览;对具体问题要细细琢磨,把握要点,提炼精髓。对课程内容要分清什么是知识重点,什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对课程内容的讲授顺序,要进行教学法的深加工、细加工,有补充,有省略。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向有助于提升学生发展能力方面转型。这样的授课,才能做到:精讲要领,深入浅出,形象有趣,引人入胜。

精讲基本概念是提升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基本概念、主要命题、公理与公式的讲授,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记忆大量的公式是很令学生头疼的问题,教师在讲解基础概念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概念的结构,在透彻理解之基础上,把握概念的真实含义,切忌死记硬背。要按照逻辑学的理论,教给学生科学定义的方法: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2]如“人”的概念,属概念是动物,与其他高级动物的种差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人类语言与思维”。在讲授“地域分异规律”时,将其中最重要的分异现象讲解透彻,对分异的难点进行分解,讲清所涉及的基本元素的涵义,让学生自己把它们组合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概念,真正地理解了命题的涵义,还培养他们学会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了把握联系、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拓展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精讲简答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和成就动机。简答题往往是学科中的重点。在讲授简答题的过程中,要采取讨论教学法,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根据本底感知发表看法,自己梳理命题的各种要素间的逻辑顺序和相互关系,再由教师做总结。

讲解简答题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多元地给出合理的理由,寻找多种可能性。这是培养发展能力所必需的发散思维习惯的最佳途径。授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横向移植、逆向思维、侧向外推,间接注意等方法,引导学生自由想象,打破已有思维定势,冲破思维惯性,另辟蹊径,发散性地思考还有什么别的因由或答题途径。使学生逐渐养成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答案,不满足现成方法的开放个性与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人的发展能力”。

精炼讲授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题,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发展能力。尽量让学生选择和联系自己熟悉的实例,包括国内外大事件、身边的小事、个人及家庭的经历等,引导学生所联系的实际要与该理论相符。将这些实事与所学的理论相对照,使学生养成以事实说明理论正确,用理论诠释事实本质的习惯,最终达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正确运用理论的目的。

“巧练”,有学者提到要“多练”[3],是指在把握了基本知识后,要指导学生多做练习。从必要性角度来说,这符合心理学关于知识把握和技能形成的规律,与遗忘做斗争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复习,多练也符合高职专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因为大脑和肌肉都是有记忆的,只有多练,才能把握。

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应当将“多练”改为“巧练”,“多练”≠“巧练”。多练仅仅强调的是多次练习,而巧练强调的是练习的方法,巧练不仅要多次练习,而且要讲究多次练习之间的间隔与科学方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4]告诉我们,当我们记住某项知识之后,很快就开始遗忘,开始忘得多而快,逐渐少而慢。复习要讲究方法,要及时复习,不间断复习,复习的时间隔距要逐步拉长。实施巧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新课之前复习相关知识要点,课中对重点知识要求反复识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期末进行综合复习。实施巧练,还要紧紧抓住知识的重点与核心,抓住有利于形成技能的要点。

三、“互动式”是形成发展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静态听课难以持久、独自静思的约束力较弱的毛病。[5]这种好动不好静的特征,使得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往往比较高。在课堂上,老师要多从满足高职学生参与热情旺盛的心理特点出发,多提供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互动中及时反馈学生的理解状况,更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时间。课堂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提问、答疑、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等,不同的互动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是师生设计互动提问的前提。人类的认识规律是:掌握大量的感性认识材料,经过加工,上升到理性认识。互动的要点是巧妙适时引出互动话题。引出互动的话题,应当是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很关切、好奇的问题或经典故事。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或展示感性材料,如景观图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认知热情,引领学习兴趣,多多积累感性认识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适时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一定完全按照预想方案呆板地进行,有些时候可以有随机性的互动,关键在于恰到好处。

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互动话题的创新设计。对所要提问的问题,要经过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具有思考性、启发性,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的、关切好奇的问题。巧妙引出话题,不能仅仅是直白的一问一答。

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是否敢于管理,是衡量教师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标准之一,也是培养高职学生发展能力的必需手段。课堂教学管理是实现和传播正能量教育性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发展能力所必备责任心、使命感,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勤奋向上等良好品格,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对于部分高职学生逃课、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迷恋玩手机等坏毛病,要严于管理,不能迁就。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改变人生,首先是改变心态和习惯。从努力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入手, 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发展能力的关键。高职专学生在以往的初中高中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学习上的挫折,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坏毛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改变它也不能一蹴而就。要“诲人不倦,引领悟性”。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6],帮助他们解除在初中、高中被冠以差生、问题生的标签。利用他们来到高职专以后,当上了班级干部、学团部长等地位的变化,及时抓住这个拐点。鼓励他们所取得的任何一点点成功,利用这种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

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过程中,按照发展能力的构成要素,自觉渗透对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A].

[2]赵恒德.把基础课的理论教育转化为专业主修能力培养的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06-110.

[3]杨延东.我的大学观[M].沈阳: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120-121.

[4]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让快乐伴你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6:107.

[5]殷清.新时期经管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中国市场,2016(43):22-23.

[6]崔文风.《心理暗示》:自我驾驭美好的前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57-66.

猜你喜欢
能力课堂教学发展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