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三案”历史导学案的“导学”功能浅析

2017-03-12 06:46晏春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导学案

晏春莲

摘 要 在我校“五环三案”高效课堂的改革实践中,历史学科也编制了与之相匹配的“五环三案”导学案,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看,其导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导预习、导课堂学习、导巩固检测。

关键词 导学案 导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高效课堂的改革推进以后,课堂发生了许多变化: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这期间经历了“苦”与“乐”,苦在导学案的编写、小组建设,而乐在“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的点点滴滴。

我校高效课堂的模式是“五环三案”,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顾名思义,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导学”,现在立足教学实践并结合第15课《宁为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来谈谈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1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导预习

导预习,这是“自学”模块的功能,要明确学生用多长时间、完成怎样的预习任务,要明确达成怎样的预习目标,即有针对性地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这里的关键是自学指导的设计。

而自学指导应当着眼全课的学习目标,从两个方面去设计:其一,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积累。这要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是说不能过于简单;可能,是说不宜过难;其二,让学生思考质疑。“思考”和“质疑”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一类的题目应当注意选好“引思”、“设疑”的点,要能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怀着思考的冲动;要能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绪跳荡在节骨之处;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思而生疑,以疑促思。

这种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会激发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指导,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为此我是这样处理的:

导学一:血染卢沟桥

阅读课本中74-76页内容,找出并归纳: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影响?这是为了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还专门设计的问题是“根据74页的地图,讲解卢沟桥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要想把这幅地图讲解清楚,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就必须查找资料、进行梳理从而归纳出答案。

导学二:南京大屠杀

阅读课本76-77页内容,从中总结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概况?是为了实现本课“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的学习目标。“该屠杀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何特殊性?”是为引导学生思考南京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都城,都城被占领之后国民政府前往重庆,在此发生大屠杀并非只是巧合。

2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导课堂学习

严格意义上说,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依据导学案预习就开始了,课堂学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应当与预习相连贯;要重点设计好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这是我们课改的基本理念。而学生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怎样在真正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学”环节和展示来,是教师必须用功之处。

第15课《宁为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自学之后的环节是这样的:(1)两人对子学“对子间相互检查自研成果及课本笔记,解决自学时的疑难问题。”(2)小组合作学:组长对组内的疑难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解决组内疑难;讨论展示一到展示二的展示方案。将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报告老师。(3)准备与预演:针对本组抽到的展示一或展示二任务,组长带着组员研讨方案,确定展示方案,分配任务,进行组内预展。组员将最后定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4)展示:展示一:微电影《卢沟桥事变》开拍了!假如你是导演,你告诉观众该电影所反映的时间是?确定的演员、地点是?你会着重拍摄哪些场景来表现中国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精神?展示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首都沦陷后,日本在这里做了什么?(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数据……)

展示时,老师要做到耳听八方,对学生展示没有讲到、其他同学没有质疑补充到的知识点精讲点拨,必要的时候还要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3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导巩固检测

导巩固检测,这是“当堂检测环节”模块的功能。通过练习而掌握,通过练习而梳理,形成一定的条理或系统,这是学生练习的基本目的。巩固检测要明确告诉学生完成的时间,逐步训练学生自测自评、自测互评的习惯和能力。进行实践性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综合,锻炼能力,这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落实。

题目的挑选要关注差异性、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第15课《宁为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是这样设计的:检测环节——学习本课必须人人过关的。基础题——保证C等生也能动手做。发展题——C等生蹦一蹦,有望做对部分或全部,B等生全部能做。提高題——满足A等生的要求,尽量鼓励B等生挑战这类题。题目的选择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看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也不行。这在刚开始训练时学生栽跟头是常见的,至少让他懂得“看书”和“思考”的重要性。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总之,用好导学案,要求编写的导学案必须有用。有用的东西,就是用了效果会比较好的东西。怎样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和提高。

猜你喜欢
导学案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