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芽萌发生长过程的时控摄影研究

2017-03-11 23:10:22曲阜贵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茶芽机位焦点

曲阜贵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艺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202)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大多数人对缺少冲击力的静止图片已产生审美疲劳,数字影像领域从业者也为在艺术的精彩展现不断地寻找新方式,“时控摄影”便是其一。“延时摄影具有超乎寻常的先进特点,概括来说就是浓缩性、视觉性、延展性。从而突破目前在数字影像专业领域中出现的缺乏创新、形式单一的瓶颈问题。”[1]

引文里的 “延时摄影”,即本文所说的 “时控摄影”,对此说法的不同,在此略作说明。

两者说法的词源都是英语 “Time Lapse”一词,“Time Lapse”直面意思是“时间的流逝或失误”,借用在影视创作里,就是不按常规(电视25帧/秒;电影24格/秒)拍摄现场实况,放映出来的时间就会压缩或伸长,屏幕形象的活动就会变成快动作或慢动作。采用此技巧,能造成摄影机表现的画面时间与实际现场的时间不同,产生差异。

北京电影学院的杨恩璞教授曾跟作者讨论过两种翻译的合理性,杨教授认为:如把“延时摄影”作为“Time Lapse”的汉语称谓,与原意不太符合,容易引起误解。其一,明明是采用(低于每秒25帧)定时逐格拍摄,放映画面压缩了现场实际时间,而非“延时”摄影,产生这种说法,可能是由于摄影师过去拍摄一个画面只要几秒钟,用的时间很短,而采用逐格拍摄一个画面(如星空夜景、高楼平地升起)往往需要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延长了摄影师的实拍时间,于是出现了“延时”摄影的山寨翻译。其二,“延时摄影”的汉语称谓具有局限性,在摄影圈里它约定俗成只指(低于每秒25帧的)定时逐格摄影,那么对(超越每秒25帧的)高速摄影就排斥在“Time Lapse”范畴外,如此翻译显然不够准确。

杨教授认为把“Time Lapse”翻译为“时间调控摄影”或“时控摄影”比较科学。作者认可杨教授的说法,是以文章采用“时控摄影”一词表述。

茶,通过普通的摄影,以静态的照片呈现,无法直观地看到其生长过程,而通过时控摄影的拍摄方法,并通过后期处理,可以将茶芽的萌发生长过程做成视频,以较快的帧速率播放画面,则可以直观地看到茶芽萌发生长过程的壮观场面。文章就茶芽萌发生长过程的时控摄影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一、时控摄影的创作过程

若想拍好关于茶芽萌发生长的视频,除了了解必要的茶树种植技术,还要对茶树的内部生育周期有一些深入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在气温变化过程 (如14℃—16℃)10天左右里,茶树逐渐萌发,生长出嫩芽即可采摘。气温在20℃到30℃区间是茶树生长最适宜温度,这样的温度环境下茶芽每日可生长1-2厘米,3-4日即可采摘。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茶树新梢的生长就会变缓甚至停止。”[2]

要根据茶树的这些生长发育规律,安排适宜的拍摄计划,尤其是在拍摄时间的选择上,最好在春季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间(根据各地气温确定),春茶进入采摘时期进行拍摄。选择这个时间段还有诸多优势,一是春季才来,寒冷刚退,病虫害较少发生,茶树芽叶生机勃勃、健康态势,利于拍摄。二是茶芽呈嫩黄色,色彩明艳。第三,雨水充足,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最旺盛时期,刚发的嫩芽在修剪过的茶树老桩上萌发、生长,新芽老桩相间,色差大,对比强,视觉效果好。

茶芽从萌发生长到采摘的过程最少3天左右,时控摄影具有非常强的时间压缩性,可以把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事物的变化压缩到很短的时间内播放出来,移动的时控摄影就可以解决固定机位拍摄视觉冲击力小的问题。

时控摄影的结果是视频,视频就需要有变化要素,如果整个系列没有任何变化,那就是照片了。变化,包括被拍摄物体的变化和机位的变化两类。机位的变化,将照相机安装在延时轨道上,“实现在任意角度运动,如平移、旋转、小角度俯仰等。拍摄更为灵活,视觉冲击力也更强。”[3]就会产生壮观的画面。

以下是关于时控拍摄的实践过程,每天确定一个景别拍摄,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每2小时进行相机拍摄要素的重新设定。

(一)第一天

航拍整个茶园;对选景从远到近平推进行拍摄;相机平移到固定机位(长焦100-400)。

(二)第二天

黑屏进入,在导轨上,用24-70镜头从左往右移动。

12个小时的拍摄,3米长的导轨,每小时拍6张,每4厘米一张,总计72张,用标记环标记出每张的移动对焦点。在最后一小时,跟焦器循序渐进调虚。

(三)第三天

情况如昨。

用标记环标记出每张的移动对焦点。最初一小时跟焦器循序渐进调实,固定机位(折返镜头),固定光圈,手动对焦。最后一小时,跟焦器循序渐进调虚,直到变成面包圈光环。

(四)第四天、第五天

注意早上的露水。固定机位(180微距),循序渐进从虚到实,每小时六张。

(五)第六天

固定两个机位,用85定焦头拍大场景,以180微距拍人物手采茶。

(六)第七天

固定机位(14定焦-移轴镜头),以14定焦镜头拍大场面结束。

根据茶树实际的生长时间来决定拍摄天数,如果比原计划时间少,把中间几天去掉即可。

二、时控拍摄的设备保证及技巧应用

拍摄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是成功的保证!

(一)场地选择

拍摄现场和茶芽尽量选择暗背景。

考察拍摄地点时,在茶园里选择长势比较好的茶树,确定早、中、晚比较好拍摄的位置(尽量避免早上逆光,晚上顺光),四周要有空间,特别是移动轨的工作需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拍摄区域里的茶园不要采摘。

在镜头里观看茶芽背景是否有亮的光斑,然后把亮斑的枝叶都去掉,将茶芽的亮度突出。蜘蛛网要清理干净,特别是焦点位置。拣出干枝、树叶等不美观的东西。

(二)设备准备

佳能相机5d2或5d3,镜头用定焦头比较好。

180微距(焦段外虚化效果好,不用离茶树太近,相机上可以支伞)。

85定焦头(拍摄采茶人物)。

24广角头、变焦头(会增加画面的变化)。

24-70的变焦头,100-400的变焦头(利用变焦头增加镜头移动感)。

14定焦-移轴镜头(手动对焦、焦点横竖线性实),折返镜头(注意是固定光圈,此镜头能拍出光晕突出茶芽)。

航拍器(直升飞机),进行俯拍。

移动轨(左右移动延时拍摄,光太强就添加灰镜片)。

大型三脚架(带水平尺)。

大容量的存储卡、备用电池、遮阳伞,饮用水,手机(必须保证满电加充电宝)等。

一定要有专门的负责联络人员,时控拍摄一旦开拍,机位景别就都不能动了,人也不能随意离开,在拍摄结束之前千万不能动设备,拍摄得好就给后期制作提供了优秀的素材,否则后期纠正很麻烦。

人眼对视频的帧与帧之间物体的变动非常敏感,因此,拍摄设备安装好是最关键的,照片系列中摆的平、对的准,就给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时控拍摄轨道的安装

确定高度并将三脚架水平固定好,设置好时控拍摄界面命令:移动过程中需要拍摄照片的张数,相机曝光的时长,拍摄轨迹的移动方向,相机曝光前滑动停止的时间长度,曝光完成后与移动前的间隔时间。照片要保证起码的连续性,所以拍摄时要确保拍摄间隔一致。我使用的时控拍摄轨道长度在1.2米—3米。

2.跟焦器的使用

尽管焦距可以手动调节,但是有时会导致相机不稳,无线跟焦器可避免这些缺点。设备由两部分构成,包括安装在相机镜头的外部设备以及一个可以通过无线进行操控的远程遥控器。大扭矩无刷电机、精准的控制单元、稳定的无线传输融合在轻便小巧的一体化设计中,配合可定制按键和丰富的设置选项,无论相机挂载在无人机、三轴手持云台还是摇臂上,无线跟焦器都能助你精确控制焦点,捕捉清晰的画面。

3.拍摄记录表格的填写

拍摄时,要记下拍摄过程,每拍摄一张都要记录,包括时间,第几张,是否移动,是否有异常。

相机里的9宫格打开,画面的焦点位置要以9宫格作为参考线确定。打开相机显示屏对焦点,然后放大到最大倍数对焦,每移动一步便按此步骤操作一遍。

照相机设置速度优先(Tv),早上光圈设置最大光孔,用灰卡测光,再用曝光补偿调整需要的曝光值。在准备拍摄前一天中午把相机设定速度优先,调整到最大光圈减一档,试拍一张看效果如何,如果合适就把光圈、速度值记录下来。

傍晚时一定要紧盯着光圈,如果光圈值快到最小之前感光度调整到自动感光度,要把白平衡设置为自动色彩白平衡,因为我们是在茶园拍摄,从早到晚,持续一整天,不能用自定义色彩白平衡。白天感光度可设定为100,日出日落可以用自动感光度。

4.定时遥控器(快门线)的使用

该设备有定时控制和曝光计数控制的功能,对于花朵盛开及天体的时控摄影非常有用。遥控器有4种模式可以选择,按MODE键选择 “间隔定时拍摄”模式,设置时间和曝光计数,每次按下转盘闪动的数字可以设置秒—分—小时(每天拍12个小时,每小时6张,每天共计72张,按5天计数360张,每张设10毫秒,拍摄5-10天),春天没蚊子天气好采茶拍摄5天就能完成。

5.航拍器(直升飞机)的利用

在茶园上空俯拍,把直升机升到500米高处悬停90度俯拍一张,每下降十米一拍,以此类推,直到距离地面2-3米结束。因为直升机的电池只能持续飞行不到20分钟,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一气呵成,不能补拍,不用担心对焦,曝光比较好控制。

拍摄时也需注意构图技巧的应用,分为定机位拍摄,和移动轨机位和航拍机位。

定机位拍摄,我确定它为主机位,画面的对焦点和中心点最好不在中心点上,构图太呆板,黄金分割线左右比较好,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

移动轨机位,移动轨拍摄每移动一次必须将焦点对在画面主体上,千万不要跑焦,不然后期合成的作品不能保证质量。设置相机镜头为自动对焦(如果用移轴头没有自动对焦功能,必须手动调焦)。手动选择自动对焦点,半按快门对焦点显示在液晶监视器上和取景器中,选择对焦点对准拍摄茶树要发芽树尖上。茶树的位置选择也非常重要,移动轨拍摄前景要有茶树(前景茶树是虚的,移动时前景动感非常强),中景是要拍的对焦点茶芽,远景是大面积茶园。

任何数字感光器CCD,CMS都有其固有的 “宽容度”范围,宽容度高的感光介质可以容纳更多的暗部亮部变化范围,一般时控摄影拍摄日出落日和亮度变化较大的场景,选择一个准确的曝光点使景物的光影变化最大限度的容纳相机的宽容度,如果自动测光、时控摄影中采用自动曝光拍摄,则有可能出现闪烁(最好选择太阳周边天空的灰面测光,包围式曝光连拍3张,可以最大限度把暗部亮部都能记录下来,用HDR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时控摄影等距离需要匀速移动,而在时间间隔相等的前提下,匀速就是等距离。每次拍摄等距离移动是自动滑轨的一个特性,也是运动时控摄影的另一个基本要素,否则拍出的画面会一顿一顿的。同样,人工移动也必须遵从这个原则。每次移动的距离约大,角度变化越大,最后视频的画面运动就越快。

关于时控摄影焦点的锁定。机位平移和摇摆是延时摄影的两个常用技法,而这两者结合起来,会产生强烈的聚焦感,这也就是弧形滑轨的作用。平移拍摄茶树静止,相机在滑轨上移动,就可以在产生动态效果的同时仍然把主体保持在画面九格构图需要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画面九格位置和调整对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移动拍摄任何一张照片都要有相同的指向,这在短暂自动移动的间隔内要手动调焦,因为我们每10分钟移动一次,比较容易实现,只是一定要记住调焦。

相机保持水平非常重要,保持时控摄影轨道稳定、焦点固定是不够的,如果相机云台调整不了水平,后期制作对齐方法就不能完全纠正,“具体说,镜头成像从中心到外围,放大倍率不一样,广角镜头尤其如此,边缘的部分会被拉伸。如果相机不保持一定的水平位置,边缘物体的成像位置距离中心就忽大忽小,伸缩就不一样了。为了保证高质量画面效果,相机的水平颤抖要小于0.02°。”[1]拍摄每一段最好用一个镜头拍摄,换镜头再拍下一段。

三、时控拍摄的后期处理

时控拍摄后期处理可通过自动或半自动稳定处理。用AE软件进行处理,自动稳定功能可以进行位移晃动补偿,或同时可以选取两点进行摇动/旋转补偿。除此之外,可以手工逐帧处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后期的合成软件进行稳定修复,“另外,安装一些AE的插件也能很好地解决画面闪烁的问题,如GBDeflicker和Boris Continuum Complete这两个插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去画面闪烁的效果也相当好。”[4]

PS可以精准调整对齐图片,把选择好的图片直接拖拽到打开的PS里,图层全选,在编辑点击“自动对齐图层”,弹出对话框,选择“调整位置选项”并按“确定”键,会自动对齐非常精准。设定好长宽比,用裁切工具裁切多余部分,按顺序从上往下把每一个图层“另存为”并重新命名。把所有裁切好的图片全部拖到PS里去,打开“新建历史记录”,并点击“记录”(历史记录面板下面记录按钮变红色),再进行调整色彩,自然饱和度等等,将其保存。历史记录面板下面按“停止”记录结束。在菜单栏选择文件—自动—点击“批处理”按钮,在动作栏里选择刚才动作名称,源的栏里选择打开的文件,并按“确定”,全部图片处理完。

因为照片的尺寸大,所以必须缩小画面尺寸。打开历史记录面板记录,如果我们拍摄的是4:3的尺寸,裁剪工具上面属性栏选择16:9,在主菜单选择图像—图像大小,打开对话框,像素大小改宽度为1920高度为1080像素。档案大小、分辨率设为72,如果要高画质、电脑配置又好可以提高分辨率,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按“停止”记录结束,在文件-自动-点击“批处理”,全部处理完成。

视频PR软件合成比较快,打开软件新建项目,在下面位置、浏览点击新建文件夹并命名确定,弹出浮动框名称输入确定,新建预设,有效预设1080p25。将常规里序列名称重新命名。打开软件将准备好的图片拖到下面名称底下,选上面第一个文件,按shift键用鼠标选最后一个文件,全部拖到视频轨道上,全选轨道上的片,按鼠标右键弹出对话框,速度/持续时间里调整需要的单格持续时间,然后确定。工具栏里选轨道,选择工具,把后面的往前拖动到和前面紧靠着,千万不要覆盖前面的(在序列、勾选“吸附”比较好)。然后在序列里选择“渲染完整工作区域”,渲染后会自动播放,看看有没有问题,如有问题再调整,没有问题直接导出。文件—导出—媒体、导出设置AVI(未压缩),输入名称,点击确定导出位置,观察下面视频的基本设置,确定导出。

我们从PR导出的文件太大,播放器播放不流畅,所以用狸猫视频转换器转换。打开狸猫视频转换器,把刚才导出的AVI格式文件拖入狸猫里,在预置方案选择AVI-Audio-Video lnterln terle avedcavi,视频质量,高等质量。输出目录,打开目录选择要导出的位置,按绿色按钮,完成后再观看就非常流畅了。

在对茶芽萌发生长过程的时控拍摄和后期处理中,笔者经过多次的亲身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一套时控拍摄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这种不一样的时控拍摄方法,以及时控摄影的后期处理技巧,将茶树从发芽到采摘的成长过程进行与众不同的展示。

[1]陈臣.延时摄影的技术创新与美学形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28.

[2]蔡烈伟.茶树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47.

[3]陆鑫东.浅析俄罗斯延时摄影大师zweizwei的运动控制技术 [EB/OL].(2014-07-03)[2017-05-10].http://www.docin.com/p-853094762.html.

[4]姜希尧.延时摄影的拍摄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6(5):120.

猜你喜欢
茶芽机位焦点
晓途
#你会分享爬楼机位吗?#
摄影之友(2023年5期)2023-05-17 23:19:17
基于Faster R-CNN复杂背景的茶芽检测
附着全钢升降脚手架不同步升降性能研究
工业建筑(2022年3期)2022-08-01 07:49:20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机位排布优化方法及应用
建筑机械化(2022年2期)2022-03-06 12:48:52
焦点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茶业通报(2021年3期)2021-12-07 23:58:54
机位容量因其数量影响的仿真运行及量化关系研究
“两会”焦点
南方周末(2018-03-08)2018-03-08 08:34:56
本期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