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构成角度解读徽派建筑及其应用

2018-01-17 23:16方群莉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马头墙徽派徽州

方群莉,程 鹏

(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世间万物,包括形态各异的建筑都可以简化为点、线、面、体、色彩等基本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其造型不仅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美,更体现了建筑的个性、性格和蕴含的精神意义。作为徽文化重要载体的徽派建筑,其粉墙黛瓦、对称跌落的马头墙、技艺精湛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徽文化千年的锤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具有徽州特色的造型特征符号,并蕴含了传统的哲学内涵,对现代的建筑设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概念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形式。[1]

(一)点的含义及特性

形态学中的点不同于几何学,除了位置,还有大小、形状、方向、色彩和肌理等变化,不同的组合形式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浩瀚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是点,看似杂乱却遵循自然运动规律,无数星星构成的点展现的是自由美。同时,点的概念是相对的,譬如:相对于整个城市,单个建筑是点,而对于建筑,其窗户则扮演点的角色,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不规则、造型各异的窗户,充满了动感,体现了设计师师法自然和浪漫主义色彩。

(二)线的含义及特性

从古至今,文字、图案、标记都以线为要素展开,设计师的寥寥几笔线条可勾画一副经典画作,线是平面构成中最常用、最具表现力的要素,有较强的视觉表现力,有位置、长度、方向、粗细等变化,不同的线型和变化具有不同的感情性格。直线相比曲线而言,简单、平静、有力量,具有男性美的特征,垂直线有垂直向上、上升和崇高的感觉;水平线暗含内在的张力,有宁静、安定的特点,比如: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层层叠叠的遮阳和平台构成的水平线条,将建筑延伸到环境之中,给人以稳定、平和的感觉;斜线具有不稳定、活泼的特征,比如:日本建筑师石井和纮的作品——“54”根柱,水平和垂直的梁柱体系中穿插进去斜向的柱子,显示出些许的不安定[2]。曲线具有自由、柔美、动感等特点,是女性化的象征,比如: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密尔沃基美术馆,组成建筑的骨格按照曲线形的逐渐弯曲的渐变规律重复有序的排列,产生一种连续渐变的韵律美。

(三)面的含义及特性

在平面构成中,面随着形状的虚实、大小、位置、色彩、肌理的变化而变化。[3]建筑主要使用空间均是由面围合而成,是体现建筑造型的重要因素[2]。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设计萨伏依别墅时,通过简洁的墙面表达了新的美学观点,而曲面在古根汉姆博物馆中的使用,体现了奔放、自由的特点。

二、从平面构成角度解读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在古越人为适应潮湿环境建造的干阑式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北方移民带来的四合院建筑特点,逐步发展成“白墙灰瓦马头墙,天井厢房夹正堂”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并以独特的造型美使其成为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点的解读

徽派建筑的窗户很小,成为徽派建筑的点,门比窗户大些,但与高高的院墙相比,亦可看成构成徽派建筑的点。在徽派建筑中,有外墙窗和宅内窗两种,前者对外开启,后者在宅内对天井开启。徽派建筑呈现高高的院墙、外部形态严实封闭的特点,在古徽州男子有“十三、十四岁往外一丢”出门经商的习俗,村内主要是妇孺、儿童和老人,出于防盗的目的,外墙窗采用的都是高窗、窗户很小,明朝之前的徽州民居一层基本不开窗户,弱化了窗户的采光和通风功能,相对于简洁的“面”而言,起着点缀和装饰的作用(见图1)。而宅内窗则以正常的比例大小面向天井开窗,起到通风和采光的作用,多由精美的木雕组成。

图1 “点”——窗户很小,起点缀和装饰的作用(自摄)Figure 1 “Point”—— — the w indow sare very smalland have the role of ornament and adornment.

在简洁、素雅徽派建筑的“面”上,作为“点”的门是重点装饰的部分,有“千金门头四两屋”之称,除了简单的石库门,有拱形门、八字门、字匾门、垂花门、四柱牌楼门等,由精美的砖雕和石雕组成,不仅具有标识出入口、防雨、装饰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二)线的解读

徽派建筑的“线”主要表现为墙头压檐,最大特色为“一”字形屋檐的上下叠落形似昂首嘶鸣奔马的马头墙,而非常规的三角形山墙,错落有致的“一”字形马头墙层层叠叠,打破了封闭高墙的单调性,形成了动态的韵律感,同时不同形式的马头墙比如挑斗式马头墙、坐斗式马头墙、鹊尾式马头墙和坐吻式马头墙因不同的压顶和翘角形式增加了封闭高墙的活泼性。

(三)面的解读

白色的墙面和青灰色的屋顶构成了徽派建筑的“面”。徽派建筑的墙面无过多的装饰,在青山绿水间显现了徽派建筑的简约美,色彩淡雅,在青砖砌筑完后抹一层白灰,在经过风雨、岁月的洗礼后,形成了斑斑驳驳的“粉墙”,简约美中更透出强烈的历史感。由于徽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特殊的地理环境[4-5],地少人多,因此建筑密集,出于防火的考虑,徽州建筑的墙面主要通过高高的、封闭的实体墙进行空间的围合和限定,并没有采用虚实空间的对比。简洁的正立面墙形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对称性,基本形成矩形和“凹”字形两种基本形状,侧立面墙面大多与马头墙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阶梯型。

由于封闭的高墙使得徽派建筑在立面构图中,屋顶并不占据很大的比重,但是从徽州古村落四周群山向下眺望时,看到的就是清一色的青黑色屋顶,屋顶和天井虚实结合,形成了“面”的形态,并与白色的墙面共同构成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三、形式美法则在徽派建筑中的表现

(一)统一和谐

“最伟大的艺术,是把最繁杂的多样变成最高度的统一。”[6]徽派建筑无论是单体还是群体都表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具体体现为形体和色彩的统一。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和连绵的屋顶构成的徽派建筑,造型简单,没有多余的装饰,大多为规则的长方体,达到了最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统一,相同的几何形体结合地形进行有机的重复,不仅产生了更强烈的统一感,且造就了独一无二、壮观的徽州古村落景象。马头墙呈阶梯形逐渐跌落与屋面相协调,其比例和尺度与高高的墙体和谐且统一。

徽派建筑用色独特,摒弃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重视建筑的本体色彩,砖墙外刷白石灰,体现最真的原始美、质朴美。白色的墙体、黑色的屋面、黑色的漆面以及屋檐下灰色的阴影形成的黑、白、灰的建筑色调,统一且具有层次变化,朴素的黑白搭配透出清新、明快的感觉,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古朴和淡雅,完美统一于孕育其生长的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中 (见图2)。在内部空间里,徽派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木、砖、石等天然材料,表现材料的天然质感,比如采用了黄色系的木材构成的墙体、窗体、门进行内部空间的分隔和围合,形成强烈的统一效果。

图2 统一和谐(自摄)Figure 2 Unity and harmony

(二)中轴对称

徽派建筑在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方面都体现了对称的形式美的法则,徽派民居的“凹”形平面、“日”形平面、“H”形平面、“回”形平面都是面阔三间,中轴对称,中间为厅、两旁为室,通过天井组织空间沿纵向延伸,规整严谨。这种“一明二暗”的三间对称布局,不仅体现于整体布局、空间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而且室内的建筑构件、装饰和家居的摆设同样讲究对称布局。同样,徽派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同样遵循中轴对称的布局,达到均衡的效果,突出规整、严谨的特点,给人以平衡稳定的感觉。

(三)多变的韵律和节奏感

徽派建筑表现韵律和节奏最明显的特征是马头墙,起伏不定、纵横交错的马头墙,打破封闭高墙的单调性,产生了多变的韵律和节奏感。单栋徽派建筑的马头墙表现了高低错落的连续线,相邻两栋高低不同的徽派建筑组合,马头墙则表现了起伏的线,而单栋多进的徽派建筑的马头墙表现了渐变的线,而不同轴向的徽派建筑组合,马头墙相互交错,韵律更加丰富、层次性更强(见图3、图4)。

图3 马头墙体现的韵律和节奏(自摄)Figure 3 The rhythm of the horse head wall

图4 马头墙体现的韵律和节奏(自摄)Figure 4 The rhythm of the horse head wall

除此之外,徽派民居的内部空间同样呈现韵律和节奏感。从徽派民居典型平面分析可知,大门—天井—厅堂—门—天井—厅堂这样的空间序列沿纵轴展开,将不同功能、不同尺度的空间沿着序列依次展开,不仅恰当处理了明、暗空间的关系,而且将家庭地位、长幼尊卑等关系溶于空间序列中,使人能感受到空间的韵律感和流动性。

(四)丰富的色彩变化

前文已论述,利用黑白灰层次变化形成统一和谐的建筑色调,创造了徽派建筑的素雅美。此外,周围的青山绿水、金灿灿的油菜花等在光线照射下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与简约的黑白灰形成强烈色彩对比(见图5),更衬托徽派建筑的纯净和典雅。而大面积白墙会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冷暖色调的变化,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图5 色彩对比(http://ns1.eput.com/photo/16712Figure 5 color contrast

四、徽派建筑风格和精髓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在功能空间、尺度等方面与传统的徽派建筑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不可能完全照搬模仿徽派建筑的造型。在满足现代功能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如何传承徽派建筑的风格和精髓,是体现地域特色和弘扬徽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简约和谐美

设计师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徽派建筑的点、线、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提炼,将徽派建筑的精髓在现代建筑设计得以延续。

1.几何构图

从前文分析可知,徽派建筑在平面、立面、空间都体现了几何构图,塑造了徽派建筑的简约美,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借鉴徽派建筑的利用简单几何形体进行构图,通过形体的组合、穿插和衔接,形成有韵律的空间秩序,创造简洁、明快的建筑特征。比如黄山市徽州文化博物馆在现代设计尺度的基础上,以矩形为母题,通过简单几何形体的组合,设计简洁、质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徽派地域特征(见图6)。带有几何感胜景的绩溪博物馆,在关注建筑几何形体时,更与徽州建筑的内容、地理环境、人相结合,将徽州文化以叙事性在空间中有节奏地展开。

2.抽象简化

在把握几何构图的基础上,需要对最能代表徽派建筑的重要元素进行提炼、抽象和简化,摒弃繁杂的琐碎细节,直接传递徽派建筑的信息,同时更符合现代建筑的特征。

图6 黄山市徽州文化博物馆(自摄)Figure 6 Huizhou culturemuseum in huangshan city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将马头墙进行提炼、简化和生成,注重其线的变化,把握其节奏和韵律,以简化的符号形式起到象征徽派建筑的效果。另一颇具特点的“黛瓦”屋顶,通过抽象简化、体块的变形、传统符号的提取拼贴,在借鉴和继承传统屋顶形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具时代性和地域性坡屋顶,比如李兴刚设计的绩溪博物馆保留“黛瓦”的特点,在屋脊与檐口收边处,没有沿用徽派建筑瓦屋面的做法,采用了提炼简化,以半圆的筒瓦作为屋脊扣瓦,重点突出屋脊线的曲折变化,同时瓦口的设计也摈弃了传统虎头滴水瓦的做法,采用简练的弧线造型代替。形态各异的屋顶折面、高低不同自然形成的连绵曲折屋面轮廓,仿若绩溪周边山形脉络,与自然融为一体(如图7)。

图7 绩溪博物馆(http://tieba.baidu.com/p/2928852412)Figure 7 Jiximuseum

(二)色彩淡雅美

徽派建筑的黑白色调不仅彰显了徽派建筑的简朴、淡雅美,而且这种色彩体系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理念。黑白作为一切色彩之本,也是最具表现张力的,朴素的色彩观与中国传统思想有密切关系,比如庄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于之争美”、孔子的“无言之美”,反映了徽州人崇尚自然本色,追求朴实、简约,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徽派建筑表现的色彩淡雅美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理应发扬,黄山的德懋堂、绩溪博物馆、黄山徽文化博物馆等都采用了典型的徽派的黑、白、灰色彩体系,同时被广泛运用于中国江南地区,比如苏州博物馆利用这种色彩体系形成了粉墙黛瓦,返璞归真、清新脱俗。

历经千年的锤炼,徽派建筑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举世瞩目。在进行新时期建筑设计时,在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不是简单的保留和模仿,而是进行分析、提炼,在传承徽派建筑精髓的同时,更要有所超越和升华,赋予建筑新的内涵。

[1]江滨,高嵬.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

[2]吴尧.建筑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27.

[3]成朝晖.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8-79.

[4]吴晓琴.皖南古村落规划保护方案保护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8.

[5]方群莉,朱远.论水在徽州古村落中的利用及启示[J].吕梁学院学报,2015(5):35-38.

[6]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邹德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16.

猜你喜欢
马头墙徽派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绿荫
青砖小瓦马头墙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马头墙上的徽州“ 一府六县”的水墨长卷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