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健
(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湖北 襄阳 441002)
推进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陈方健
(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湖北 襄阳 441002)
指出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应注意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考虑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企制宜,并采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和国家政策支持的作用,使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得以健康快速地推进。
物流业;供给侧改革;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日趋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016年1月27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具体措施。自此,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热议的关键词,也成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各行各业改革、发展与调整的主要方向。
物流业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在2016年7月3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中国物流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物流产业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已刻不容缓,我国物流行业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全面推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从物流供给端入手,关注供给的质量和数量,扩大有效供给,用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提高供给效率,使我国物流业更加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需求结构改变的需要,从而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物流有效供给,提高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这也是我国物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业务模式调整、装备升级,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
适应形势发展,响应国家号召,近两年来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了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实践,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理论探讨。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与物流业发展极不平衡,物流企业自身条件也千差万别,那么,究竟我们该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推进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思考。
物流业是一门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伴生性产业,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国际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物流业的定位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是紧紧围绕着生产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那么,如果能够以市场为核心,紧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为它们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服务,我国的物流业供给侧改革也便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非中欧班列的开行莫属。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从此“一带一路”成了我们国家所提出的一项最重大、影响面最广泛的国家战略。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更是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但要真正将这一战略落到实处,现代物流必须先行。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科学规划建设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配套的高效的物流服务。
正是适应了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开通了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即中欧班列。以前中国往亚欧之间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运通道、空运通道和陆运通道,中欧班列充分发挥了铁路物流低成本、高速度、网点广的优势,密切了各地与欧亚大陆的贸易联系,使班列沿途国家经贸交往日趋活跃,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中欧班列相比较于空运便宜三分之二,比海运速度快一至两倍。拿集装箱集散地宁波发往波兰华沙的货物为例,走海运是35天,而中欧班列只需要12天。在市场竞争力面前,中欧班列敲开了“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大门,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张响亮的国家名片。也使其因为重视供给产品的质量以及效率,强化资源配置,增强供给结构对市场的适应性以及灵敏性,准确判断市场动向,提升供给速度,降低供给成本而成为了我国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成功典范。
而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近几年我国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等生活性物流也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成了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十分明显,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致使我国区域间的物流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差距明显,总体呈现出东部发展快、中西部物流业发展慢、城市物流相对发达、农村物流滞后且水平低的现状。东部及沿海地区物流企业数量庞大,服务质量水平较高,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技术水平均处于我国领先地位,而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不但物流基础设施差,物流企业数量少,且经营理念保守,物流企业大多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效率低、服务差,尤其上规模上水平的物流企业更是屈指可数,成为我国发展大物流大流通中的瓶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也要适应地区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像东部及沿海地区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便应是调整物流产业结构,在物流企业和基础网络相对完善的基础上提升等级、质量和效率,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物流产能,对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实施合并重组,并创造条件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品牌物流企业,切实提升物流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而广大的西部及落后地区,其重点还应放在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的培养上,国家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政府规划和引导,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落户西部落后地区,并在赋税、用地、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贴,形成示范作用和鲶鱼效应,从而促进和带动当地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只有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完善了物流服务网络,补齐了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短板,才能显著提升我国整体的物流效率水平。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大量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物流企业(据央视前两年的调查数据,我国现有物流企业700多万家),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价指标》将我国现有物流企业划分成了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三大类,同时还按相关评价指标将物流企业的资质等级划分为1A-5A五个等级,日常我们更习惯于将不同物流企业按规模等级界定为大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其服务功能、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水平等也千差万别,因此,不同的物流企业一定要切实结合自身特性和资源,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与策略,走适宜的发展道路,其供给侧改革也应该因企制宜。
总体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中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以粗放经营方式为主,绝大部分只能提供运输、存储等基础性物流服务,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服务的能力,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因此,该类企业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目标便应是苦练内功,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力争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条件成熟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并或并购其他小型物流企业,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强身健体”。有些企业则可以专注于缝隙市场,凭借自身优势,聚焦服务对象,在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打造针对特殊类型企业的物流服务产品,如专注于区域电子商务物流、城乡物流配送、区域农产品物流等;或者是与大中型物流企业合作,着力解决大中型物流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小企业专业灵活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服务、特色化的物流服务。而大中型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企业规模较大,实力雄厚,服务能力和水平较高,除了提供功能性物流服务外,一般还能够提供物流规划、物流运输和仓储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优化、物流企业和业务全过程信息化等服务,其供给侧改革关注的重点也不再只是单一的某项功能性物流服务,而是一体化的高效物流服务。其定位于做一个优秀的供应链品牌服务商,形成集约化的规模效应,满足客户对一体化服务、多式联运、供应链设计、供应链金融等高端物流的需求,如通过与制造业形成联动,建立与不同企业特性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甚至为跨国企业提供全球配送、全球采购的供应链体系。
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离开了创新,现代企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物流企业也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具备创新服务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以创新引领和深化改革双轮驱动为思想指导,对要素配置欠缺合理性的结构进行相应调整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所以物流业供给侧的改革也更加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创新是推进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永恒主题。
物流企业创新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创新、服务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
理念创新是指物流企业要有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为人先、敢于挑战未来、谋求新境界的思维定势,它是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没有创新理念,也就谈不上其它方面的创新。如国家最近制定的“互联网+”物流行动计划,便是一种典型的理念创新,它将互联网思维创新性地应用于物流行业,推动了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我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物流企业还应及时根据国内外、行业内外物流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开发新的物流服务产品,发展新的物流服务方式,从而实现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创新。像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电商物流、快递服务、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服务等,无不是我国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内容的结果。
在现代物流作业中,货源匹配、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包装加工等每个物流作业环节都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所以技术创新也是物流企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物流行业,推动了我国智能仓储、智能交通、智能配送等智能物流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度应用为核心的物流技术创新,为我国物流产业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创新提供了新途径和新动力。
体制机制创新也是物流业创新的关键点,现代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增加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做到产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服务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具备充足的内在发展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要增加有效供给、淘汰无效供给、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但这里面有些问题离了政府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像落后无效或低效供给的退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西部落后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等,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规划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而目前有些政策措施反而成了限制我国物流有效供给的重要原因,如税收政策的不合理、通行政策的约束、以“管制”代替“管理”、没有做到真正的简政放权等,从而使中国物流业受到高税收成本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高运营成本的约束和高行政菅理成本约束,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其降本增效谈何容易?
所以,在物流业供给侧改革中,还需要政府在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方面起关键作用。政府应规范、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税制改革,放松行业管制和政策约束,为物流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
总之,最近几年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以此调整行业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物流业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更是十分紧迫而艰巨。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一下我国物流业供给侧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为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谢泗薪,帅世耀.供给侧改革下物流企业战略发展路径与策略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2):31-38.
[2]史锦梅.我国物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对之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8):22-27.
[3]何黎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物流业发展新动能[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10):22-25.
[4]张广敬.物流供给侧改革浅析[J].中国市场,2016,(47):10-12.
[5]孙慧芳.供给侧改革政策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策略[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3):44-47.
[6]陈方健.浅释现代物流服务新理念[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0-11.
Some Thoughts on Promotion of Supply-side Reform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Chen Fangjian
(Hubei Institute of Logistics Technology,Xiangyang 441002,China)
In this paper,we pointed out that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should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gional unbalance and the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of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we should rely on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pportiv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national policies.
logistics industry;supply-side reform;innovation
F252
A
1005-152X(2017)06-0020-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6.006
2017-04-25
陈方健(1967-),男,湖南桃源人,编审,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物流管理、物流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