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科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8)
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探析
李 科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8)
构式语法自引进到现代汉语研究中之后,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给现代汉语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的使用较为普遍,在使用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情况。文章根据相应的语例,对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进行探析。
现代汉语; 不要; VP; 结构
构式语法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是汉语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1],对丰富国内汉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不要+VP”结构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尤其在学术讲座和各种会议的座位安排和调整过程中,主持人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根据到场人员就座情况,对人员座位进行调整。在调整座位的过程中,有不少人会说“最后一排请不要坐人”“因为今天人数很少,请大家都往会场中间坐,两边不要坐人”“第一排是留给专家的,请不要坐人”之类的话。对于使用“不要+VP”结构的表达者而言,其表达意义是单一的,并且是相当明确的,而对于受话者而言,这个结构有时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文章以此为启发,探析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
1.1“不要+VP”结构分类
可以根据谓词性成分中动作是否是主动发出,将“不要+VP”结构分为两类。
(1) 不要+动作主动发出
例1:要文斗,不要武斗。(摘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例2:不要在最后一排坐人。
例3:不要把猫看作老虎。
例1为偏正结构,例2为动宾结构,例3是“把”字句动宾结构。
(2) 不要+动作被动发出
例4:不要被骗了。
例5:大家不要被骗得精光。
例4和例5中的动作都是被动发出,例5中的“VP”为动补结构短语。
1.2“不要坐人”与其他结构的对比
例6:请最后一排不要坐(站)人。
句中的主语部分是“最后一排”,祈请词语是“请”,能愿动词为“不要”。“坐人”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将“坐”理解为使动,即“让人坐”“使人坐”;一是将“坐”理解为被动,即“被人坐”。其实理解为“被人坐”时,“人”为泛指用法,而被理解为特指用法时,则会让人延伸思考:“不给人坐,那是给什么坐的?”对于这句话的发出者而言,这里是用的泛指用法。这样的话语会让人推想:“不让人坐,那让谁坐呢?如果是给老师坐的,那老师不是人吗?”实际上,除了某些位置是特意留给专家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即由于到场人数少,为了使人们坐得较为集中一些,工作人员让坐得零散的、靠两边和靠后的人尽量往中间和前面坐,这时,客观来说,工作人员真的是希望两边的和后面几排的座位空出来,不让任何人坐。
听到例6这句话时,往往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可能让人心里不舒服。“不要坐人”和“不要喝水”“不要打人”等有什么区别呢?看看句子的主语,“不站人”的主语是座位或者方位,是没有生命特征属性的[-生命],施动者是人,是有生命特征属性的[+生命];“不打人”的主语是人,是有生命的[+生命],施动者也是人,也是有生命特征属性的[+生命]。因此,有时候“不要坐人”让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从句类角度看,现代汉语中有四种句类,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以及感叹句。运用“不要+VP”结构的句子,这四种句类都有,但是较多的还是疑问句,其次是祈使句和感叹句,最少的是陈述句。因为陈述句中使用这个结构的情况,一般为引用或转述别人话的时候。“不要”是否定祈使句中形式标志之一[2],在“不要+VP”结构中,能愿动词“不要”也是作为形式标志,所以祈使句中使用这个结构的频率相比来说是最高的。
2.1祈使句
运用“不要+VP”结构的句子大多是祈使句。使用这个结构的祈使句可以表达禁止某种行为,这可以从结构中的能愿动词“不要”看出来。如:
例7:我们不要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同时不要看得过于复杂。
例8:我不能给家人坏印象。
在例7中,主语以一种高于接受者身份的语气,有禁止的意思,也有提醒的含义。在例8中,则是平等身份或者是自言自语。以上语料中祈使句起到了对讲话者或接受者作出禁止、提醒的作用。会话中的礼貌原则并没有在禁止和阻止中被破坏,既达到了禁止、提醒的作用,又使接受者的面子得到保护。
2.2疑问句
疑问句即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3]112。在疑问句中使用“不要+VP”结构的使用频率相对来说,比在祈使句中使用要低一些。如:
例9:什么叫作不要吃饭?
例10:为什么最后一排不要坐人?
例11:你们可不可以不要惹他了吗?
以上疑问句中,都是对前一说话人的动作或事件表示提问。根据张伯江对疑问句的分类,可以得出:例9和例10 属于特指疑问句,都是对某一对象(由疑问代词指出)发出疑问,如在例句中用“什么”或“为什么”对“不要吃饭”或“不要坐人”提出疑问。例11属于是非疑问句,说话人要求回话人对“可不可以不要惹他”这一是非问题作出判断。而且在句尾使用了“吗”,这又属于是非问句中的“吗”问句。例11是由一个简单的情态动词构成的反复问句,其疑问部分的组成形式比较简单,而后面接宾语的情况可以比较复杂。其中“可不可以不要惹他”中又包含着“V不V”的联合结构,在日常交际中常常使用其变式。例如“可不可以不要惹他”不省略形式为“可以不可以不要惹他”。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使用的口语不自觉地倾向于经济原则,在不产生歧义和误解的情况下,语句会尽量简略。但是一旦省略往往造成原意的改变,“你们可不要惹他了吗?”,在“不要+VP”的句式中就更易造成交际障碍。
“吗”作为疑问词,一般认为是使用在中性问句中。如“今天下雨了吗?”说话人对天气情况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倾向。但是在语句中使用了否定性的副词构成否定短语,“最后一排不要坐人吗?”或者“现在不要吃饭吗?”在“吗”问句中就已经有“不要”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词,使句中判断倾向于否定或者怀疑。如果再加上“难道”就完全是反问句的用法了。疑问句用法是人们共同遵守,约定俗成地存在于交流语言规则里的,它与说话人双方所处的地位、环境、接受程度密切相关。言语交流中,往往会出现说话人的话语与想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在言意一致的情况下,说话人语词直接对应着表达意义;在言意不一致的情况下,说话人言语对应着两个含义:一个是说话人字面上的意义,另一个是说话人真正所指。例如在会场,工作人员希望观众尽量到前排就座,就对观众说“最后一排不要坐人”。观众听到后发出“不坐人那坐什么呢”的疑问。
2.3感叹句
感叹句即“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一般用降语调”[3]116。在感叹句中使用“不要+VP”结构的使用频率相对来说,比在祈使句中使用得低一些。如:
例12:大家不要搞成“形变”!(摘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例13:撒巴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急躁,大喝道:“不要停下来,快说!”(摘自BCC语料库)
例14:今天不要再加班啦!(加了语气词)
2.4陈述句
含有“不要+VP”结构的陈述句则非常少。其出现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一般只出现在引用包含有“不要+VP”结构的语句。如:
例15:小明的妈妈今天对小明说过“上课不要迟到”,但是小明还是迟到了。
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语句有着不同的使用效果。为了使得言语交际的过程更加顺畅,往往会自然不自然地运用一些言语使用策略。可以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面子观理论以及礼貌原则等语用学理论对“不要……坐人”格式进行分析。
而“不要……坐人”中,说话人一方首先使用了“不要”来阻止另一方的行为或意愿,在实际交际中另一方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在言语交际中也会发出反对或以强行的实际行动来达成意愿。在平级交际中,这种“命令—反对”性的冲突话语属于不礼貌的语用,也是违反了面子观理论的。“不要……坐人”完整的语句表达应该是“我不要你+VP”的结构,后面接的“坐人”作为光杆动词性短语。郭昭君认为情态助动词“不要”主要有两种情态表示:义务情态和意愿情态。义务情态中的“不要”指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实施谓语所指的动作,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后面接的宾语越简洁语气越强;意愿情态中的“不要”指说话人具有实施谓语动作的意愿。例如“不要坐人”中的 “不要”指:“说话人希望阻止听话人现在行为或动作,说话人代表了某种权威和社会规范,如上级对下级、大人对小孩、教师对学生等,凸现了道义来源的权威性,着重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义务程度更高、更强。”[4]在人际交流双方言语中使用“不要”等否定词去阻止另一方行为,或者交际语言出现歧义,或者发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都会使言语交际双方产生敌意的交际障碍,甚至交际失败。而一般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都会遵守一般的语用策略,例如礼貌原则要求言语表达清楚,无歧义和误用;语言表达要礼貌友好,留有迂回的空间,不强加于对方。为此,言语交际中常常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缓和语、模糊限制语等语用策略来实现。
“语言是人类社会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5]言语交际是一门技术,有时一个细微的举动和不经意的言辞都会让受话者感觉到不舒服,甚至产生抗拒的情绪和举动。为了更好地表达相应的意思,不让人误解和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可以根据相应的言语交际环境,选择合适的句类和句型,使用适当的祈请词语。上文把讲座中相关工作人员调整座位时所使用的语句作为切入点,分析一些语句让受话者心理产生不舒服的原因,以期让相关工作人员乃至大众在言语交际中考虑言语交际的效果,使用一些合适的言语交际策略,提高言语交际的表达效果。
[1] 张娟.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J].汉语学习,2013(2):65-77.
[2] 彭飞.“不要”类祈使句的话语功能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6(1):119.
[3]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2,116.
[4] 马洁颖.“我+不要+你+VP”格式中情态助动词“不要”的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2016(12):60.
[5] 吴爱敏.言语交际的原则及其制约因素[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94.
责任编辑陈桂梅
Analysis on the Pattern of “Not +VP” in Modern Chinese
LIK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China)
Structure Grammar has caught many scholars’ eyes and produced many excellent results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which brings a new angle of research. The pattern “NOT+VP” is used widely in modern Chinese and has various usages.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cases,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NOT+VP” in modern Chinese.
modern Chinese; NOT; VP; pattern
H 04
: A
:1671-7880(2017)04-0070-03
2017-05-06
李科(1993— ),男,四川万源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