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优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江苏 徐州 22100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
王 优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江苏 徐州 221004)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文章以新媒体为背景,阐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新媒体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新媒体; 高校教师; 专业发展; 路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取代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化等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信息传播模式,营造出互动性强、资源丰富、信息处理及时便捷的环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过程中,新媒体环境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条件,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愈发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找到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十分重要。
1.1新媒体与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最早由美国的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于1967年提出,随后,“新媒体”一词在美国社会上开始流行,不久之后扩展到了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新媒体的概念或定义尚未有统一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媒体。蒋宏、徐剑把新媒体定义为: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王学俭、刘强认为新媒体就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利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以上学者对新媒体的理解和界定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媒体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媒体形态。第二,新媒体借助于新技术的支撑;第三,新媒体是一种发展中的媒体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也将不断发展。
新媒体环境就是依靠新技术支撑的新型媒体环境,它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等为依托的传统媒体环境而言具有极大的不同,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信息的内容、方式、主体等都独具特色。一是传播内容的及时性与丰富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对所有用户都是开放的,利用互联网等技术,用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大量的最新信息。二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多样性。新媒体环境下,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用户可以同时查询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关于同一主题的相关信息。三是传播主体的平等性与自由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在网络空间和平台上发表意见,每个人也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名称,或者轻松隐藏自己的身份。此外,传播主体也可以根据需要和个人喜好,自由选择信息。
1.2专业与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profession)是“专门职业”的简称,它是社会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卡尔·桑德斯(A.M. Carr-Saunders)是较早系统分析专业的社会学家,他在《专业》一书中,首次为专业下定义:“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服务。”布朗德士(Brandeis)于1933年对专业的概念和标准作了经典的描述:专业是一个正式的职业,为了从事这一职业,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以智能为特质,卷入知识和某些扩充的学问,他们不同于纯粹的技能;专业主要供人从事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业者单纯的谋生工具,因此,从业者获得经济回报不是衡量他(她)职业成功的主要标准。总而言之,一种职业要被称为专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拥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能够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并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必须掌握的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必然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每一阶段都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可持续的动态过程,每一阶段的专业发展都具有其阶段性特征,它并不是孤立存在于现实教学实践中,而是植根于一定的教学生态环境中,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即是人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我专业成长与进步,又包括教师作为团体或群体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又包括专业技能的掌握与提升;既包括专业理想与信念的坚守和追求,又包括专业情感与自我的形成和塑造。其特殊内涵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影响与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新媒体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新媒体信息的大量传播与影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变得更为复杂与高效。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又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转换,同时也包括新媒体系统下的交流与合作。
2.1专业知识需要重构
专业知识,既包括普通的文化类知识,又包括专业类学科知识;既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包括教学实践性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为学生搭建了新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意味着他们可以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的大量信息。学生获取的大量信息不再仅仅来源于书本和课堂,关于专业类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自由选择并获取。这必然促使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重组和构建新的专业知识结构,以期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教学环境。
2.2专业技能亟须提高
专业技能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新的技术应用于高校课堂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对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量的碎片式信息,要准确、快速地从中筛选并整合出自己需要的内容,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微课、慕课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需要在虚拟的教学实践环境中进行逼真的课堂教学,这同样对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
2.3专业情感需要维护
情感,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教师的认知、教学效果、人际交往、自身幸福感,乃至专业发展与自身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老师都应考虑专业情感的价值。高校教师的专业情感是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获得的使其愉悦的独特内心体验和感受,它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同时,不可避免地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情感又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与社会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新技术的使用,网络平台上很容易出现不同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与重组,这些冲突与碰撞将对教师的专业情感带来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2.4专业理念需要更新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教师专业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是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对教育教学行为起着统领和支配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交流方式等均发生变化,他们通过技术手段随时可以获取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因此,为了跟上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应经常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和重构自己的专业理念。
3.1加强专业知识储备与重构
新媒体时代,由于新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专业知识储备的多少将对其课堂教学以及专业化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专业知识储备越多,说明其对学科专业的认知越深刻,其专业学术水平越高,也越受学生的欢迎。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他们可以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从网络平台上接收、阅读碎片化信息,并结合自身原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与整合,形成更加完备的新的知识体系。
3.2加强培训,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技术和工具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中,新媒体承载着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要想获取这些丰富的信息内容并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需要进行新媒体技术方面的专门培训。培训是快速提升高校教师技术运用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与职前培训、入职教育共同构成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工具带来的信息获取、发布和沟通交流等成果优势,从事专业方面的学习与研究,这离不开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对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
3.3更新理念,实现角色转变
随着新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日益多样化,这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理念,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高校教师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由于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它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反思与更新。他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及时更新和补充原有知识,巩固和提高已有技能。由于终身学习理念下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教师的主要角色也不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授者,而应转变为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
3.4加强媒介素养,提高信息的思辨能力
随着新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与推广,大众传播媒介逐渐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它不仅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也对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提出了要求。高校教师不仅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接受者,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者。作为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既要满足其作为独立的未来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其专业教学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媒介素养,既包括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也包括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媒体信息时进行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媒介素养在教师利用媒介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良好的媒介素养能让教师在面对海量媒介信息时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与筛选,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媒介、利用媒介,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5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群体的支撑,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也需要建立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信息支撑。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的传播具有及时性与丰富性特征,信息传播的方式也由单一性变为交互性与多样性,它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使得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成为可能。
新技术的出现为高校教师的合作交流、互助共享提供了平台与学习资源,它能够帮助教师在网络环境中获取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学习到最新最全的前沿性知识;能帮助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分享教育教学心得与经验,从而促进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组建的网络学习平台上,新手型教师可以从成熟型教师那里学到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教育教学技巧,帮助他们快速的成长与进步。同时,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积极地接受新媒体,主动地参与互联网平台上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与合作,将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在高校师资培养、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优势成果,如何利用这些成果更好地为专业发展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台湾师范教育学会.教育专业[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2.
[4] 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5):30-39.
[5]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陈桂梅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WANGYou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221004, China)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the tendency of 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ore of educa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new media;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hs
G 645.1
: A
:1671-7880(2017)04-0006-03
2017-05-22
王优(1982— ),女,安徽萧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育管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