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卓艳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文学研究·
毛姆婚姻题材戏剧《装聋作哑》中女性伦理身份的转变
田卓艳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装聋作哑》是英国戏剧家毛姆三部婚姻题材戏剧之一。它讲述了一位上流社会的夫人康斯坦丝面对自己丈夫的出轨行为所做出的前后不同的两次伦理选择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伦理身份的转变。通过对毛姆《装聋作哑》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并与《恶性循环》进行的平行研究,可以发现毛姆通过这部戏剧为读者留下了两个婚姻伦理问题:失去爱情基础的婚姻应该走向何处?女性在获得经济独立之后,应该如何对待自身伦理身份的转变?
《装聋作哑》;康斯坦丝;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启示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一位20世纪上半叶在世界文坛上具有深刻影响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其小说与戏剧创作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中国学界对于毛姆的研究重小说轻戏剧,这对于系统全面地认识毛姆及其艺术魅力无疑是不利的。从第一部戏剧《佳偶天成》1902年在柏林上演到1933年最后一部戏剧《谢裴》上演,毛姆的戏剧创作生涯持续了30年。这30年中,毛姆共创作了32部戏剧,其中成就最为辉煌且数量最多的即是喜剧。他的喜剧多取材于上流社会生活,从检验婚姻制度的得失来反映英国社会。其中,《装聋作哑》创作于其戏剧的成熟阶段,一经搬上舞台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并一连演了两年,毛姆认为这是他的戏剧中演得最精彩的一个。
《装聋作哑》是毛姆三部婚姻题材戏剧之一,它讲述了一位上流社会的夫人康斯坦丝面对自己丈夫的出轨行为所做出的前后不同的两次伦理选择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伦理身份的转变。
戏剧以玛莎、卡尔弗太太和巴巴拉三人就是否应该告知康斯坦丝其丈夫的出轨行为的争论为开端。玛莎坚决主张揭穿康斯坦丝丈夫的虚伪面目,并与之离婚,她认为约翰出轨的行为践踏了夫妻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姐姐不能跟一个自己不信任和瞧不起的人在一起生活,并且约翰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母亲卡尔弗太太对此持否定态度。她赶来阻止玛莎把真相告诉康斯坦丝,她认为“生活中需要妥协”[1]122。她认为如果一个男人对自己的妻子不亲昵,甚至对她一贯不忠诚,那也全都怪妻子,要么是她自己没有做好妻子的本分,要么是她没有别的女人可爱,留不住自己的丈夫。这样看来妻子并没有任何理由对丈夫的不忠而感到恼火,她该反思自己并增加自身魅力。卡尔弗太太主张妻子应该一味地迎合丈夫,她只是丈夫的私有财产。而作为职业女性,巴巴拉对此的态度则更为客观与合理,她认为不论如何妻子首先应该谋求个人经济独立,男人是会变的,独立是最好的保障,一个女人只有自力更生了,才能有对抗出轨的丈夫的资本与力量,才能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她们三人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她们不知道其实康斯坦丝早已知晓了约翰出轨的事实,并已做出了自己的伦理选择。
从“康斯坦丝看着这一场小小的活剧,表面上若无其事,心里却保持警惕”[1]118这一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斯坦丝并不是对丈夫的出轨毫不知情的。而下文玛莎一直想暗示姐姐,姐夫做了对不起她的事,于是问她难道不认为约翰有什么在隐瞒着你吗?康斯坦丝则回答:“我想总有。可是作为一个好妻子,当然只能装作不知道丈夫想要隐瞒的那些小事情。这是结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1]119这样的回答更暗示了她对于丈夫想要隐瞒的出轨的事情其实早就了然于心,只是她和卡尔弗太太一样认为妻子在婚姻中应该学会“装聋作哑”,她认为这种妥协是保障其本质已然破裂的婚姻生活得以继续维持下去的基本准则。所以一开始,她婉言拒绝了巴巴拉的建议,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办事业的女人(即使巴巴拉认为她不但有着出色的鉴赏能力,而且聪颖智慧,于是想要令她发挥其在装饰方面的专长来帮助自己经营家具买卖)、没有本钱(即使巴巴拉表示自己投资,不需要她的本钱)、这么多年来一直不做事,一天工作八小时准累死了(即使巴巴拉劝说生性好动的她,老这样整天没事干会觉得厌烦的)。其实康斯坦丝的这些理由都是可以被巴巴拉推翻的托词,真正的原因就是她最后所说的:“恐怕约翰不会赞成。归根到底,这会被人家说他没有力量养活我。我的工作就是关心约翰——替他管好家,招待好他的朋友,使他舒适愉快。”[1]123
《装聋作哑》创作于20世纪初的英国,在当时一些妇女已经开始积极谋求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地位,如出现了一批以剧烈的手段积极谋求妇女选举权利的“战斗的妇女参政运动者”,她们冲上街头,砸碎商店橱窗,破坏剧院博物馆,围攻议员,在被捕之后不惜绝食抗议,以此来引起公众对妇女问题的关注。[2]315但是从康斯坦丝的话语中可以知道,“男主外,女主内”(即男性参与社会活动,负责赚钱养家;而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庭事务,绝大部分的经济来源来自丈夫赡养妻子的义务)[3]177的传统婚姻伦理观念仍然在那个时代被整个社会所普遍认同与遵循。康斯坦丝拒绝成为一个职业女性,自己供养自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当时社会对女性要求的影响,认为如果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内这一普遍性的家庭原则,既会使约翰受人耻笑,进而让其对此心怀不满、远离自己,又会使自己被他人认为没有履行自己的本职。所以,康斯坦丝是非常聪明的,她对一切了如指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极力维护这段已经存在裂缝的婚姻,所以才选择对约翰的不忠行为采取“装聋作哑”的态度,不去揭穿他。
于是,采取“装聋作哑”态度的康斯坦丝在面对莫蒂默突如其来的直接揭露约翰和玛丽的私情时,她甚至不惜选择了说谎来为约翰和玛丽做假证、作掩护。在玛丽吓得灵魂出窍,惊慌失措的时候,她敏捷地抓住她的手腕让其保持冷静,在约翰浑身热一阵、冷一阵的时候,她眼睛也不眨一下,镇静自若地自圆其说,哄骗了莫蒂默。这是对她第一次所做出的伦理选择的直接展示,这一举动证明了前文有关其第一次伦理选择的所有猜想,即面对丈夫的背叛她选择装聋作哑,不去揭穿。
对于康斯坦丝为何做出这一伦理选择,她给出了自己的原因:
首先,她对约翰已经没有了爱。她表示自己对约翰是绝对忠实的,她之所以对丈夫的私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私情,而是因为她认为自己与约翰的婚姻很理想(他们是因为彼此相爱才结合的,而且两人的蜜月期持续了五年,并且特别幸运的是他们同时开始不相亲相爱了),所以约翰和玛丽勾勾搭搭,她也觉得无所谓。“恐怕我得承认,一开始的时候我很气恼。不过,只是一开始的时候,后来我仔细想想,约翰把我自己不要的给了别人,我毫无跟他恼火的理由。”[1]164在康斯坦丝看来,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了爱情的婚姻只是一个单纯的契约,只要丈夫还履行供养妻子的责任那么有什么理由去终止它呢?丈夫只是把自己已经不需要的爱情给了另外一个女人,她并没有感到生气的理由。
其次,她没有独立能力。面对玛莎是不是准备要和约翰离婚的质问,康斯坦丝说“我不懂一个女人为什么要抛弃一个舒适的家,抛弃她最大一部分的收入,抛弃有个男人为她做那些吃力、讨厌的事的种种好处——就因为他对她不忠实。她这是自作孽不可活。”[1]165在这段话中,康斯坦丝谈到了爱情之外的现实因素——经济能力。由于当时社会的婚姻制度,妻子负责家庭事务,所以这决定了妻子最大一部分收入,甚至全部收入都来自于丈夫,她所说的“那些吃力、讨厌的事”即是工作。所以康斯坦丝认为没有工作,即除了依靠丈夫没有任何其他经济来源的妻子若因丈夫不忠实于她而选择离婚那简直是自讨苦吃,因为她并没有能够维持自身生活的经济基础。
再次,对于男人的本性,她抱着悲观的态度。“男人非到了年纪,胡闹成了负担而不是乐趣的时候,才肯放弃胡闹。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相信,玛丽路易丝之后,将还有第二、三个玛丽路易丝。”[1]166康斯坦丝认为男人出轨是一件非常容易发生并且屡见不鲜、难以杜绝的事,即使她揭穿了他与玛丽的私情,以后也难保不会出现其他的女人。所以,她又考虑到既然丈夫要出轨,那么勾搭的对象最好还是她所认识的人。她觉得首先,玛丽非常漂亮,所以无损自己的自尊心;其次,玛丽非常富有,约翰决不会因为在她身上挥霍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最后,玛丽并不怎么聪明,并不能随意支配约翰。这样综合看来,只要自己让约翰在其他事情上好好听话,她愿意让他去得到感官上的满足,去寻找刺激。最终,对男性是否忠诚的本性抱有悲观态度的康斯坦丝经过综合分析竟然得出约翰出轨的对象是玛丽,反而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所以她更不会去揭穿二者了。
最后,她作为丈夫的附属,没有权力说不。在她和伯纳德的对话中,她提到上层阶级的婚姻与劳动阶级的婚姻的不同。在劳动阶级中,女人虽然也只负责家庭事务,没有经济独立地位,但是她们为丈夫和孩子做饭、洗衣服、缝补,虽然丈夫养她们,但她们也为家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上层阶级的婚姻中妻子所起到的作用则不同,她的家有仆人管,保姆看孩子,到孩子们大了,她把他们往学校里一送,她在家里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她不过是一个男人的“情妇”,妻子和情妇的不同只是在于妻子有权利可以坚持举行合法的仪式,以免丈夫在情欲厌倦的时候抛弃她。所以,经过这一番分析,康斯坦丝认为自己所在阶级的妻子完全属于丈夫的附庸。这样看来,自己就好比约翰买来的一个玩意,他对自己有随意的处置、支配的权利,所以约翰只要还供养自己一天,自己就没有抱怨他不忠实的权利。
但是康斯坦丝一心选择不揭穿丈夫出轨这一事实,保持装聋作哑的态度的情况因为莫蒂默突如其来直接的揭露而被打破。丈夫出轨被揭穿这件事使得她确实感觉到自身处境之难堪。“我也和一百个女孩子中的九十九个一样,结婚的时候,把结婚看作放在我面前最现成、最光彩、最有利的职业。一般女人结婚了十五年,发现她丈夫不忠实的时候,伤害了的不是她的心,而是她的面子。”[1]172因此,她也不由得埋怨丈夫,她所埋怨的不是丈夫对自己不忠实的事实,而是因为他没有很好地谨慎地掩盖住出轨的秘密而使自己处于不光彩且没有尊严的困境。
面对令人难堪的境地,如果继续“装聋作哑”会引起人们的嘲弄,而决绝地与约翰离婚则会使自己的生活难以为继。面对这一伦理上的困境,康斯坦丝做出了另一个伦理选择,即改变宗旨,接受巴巴拉的建议,不再完全依赖丈夫了。她知道自己出去工作的行为会使约翰觉得自尊心受辱,甚至引起他人的嘲笑,所以她以接受约翰出轨为条件,使约翰被迫同意自己出去工作的要求,请他不要阻挠自己决心要做的事情。对于其伦理选择的改变,她所给出的原因非常的直接明了:“我当个现代妻子已经当够了。现代妻子就是不事生产的妓女。”[1]167“说到底,现代妻子只是寄生虫而已。”[1]170这时的康斯坦丝不再选择逃避,而是直面问题的核心与本质,并且积极采取行动改变这一现状。所以她选择了以工作来改变自己现代妻子寄生虫的本质,而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则意味着她的伦理身份发生了转变,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妻子,更是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独立女性。
康斯坦丝为了成为一名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一年来拼命工作,她穿着肮脏的工作服,每天无暇顾及画上精致的妆容,甚至连手上也长出了老茧,沾染了污迹。但是一切的辛苦都有了回报,在拼命工作了一年之后,康斯坦丝不仅得到了一千四百磅的劳动报酬与六个星期的休假时间,更赢得了尊严与自由。这六个星期的休假的时间与金钱是完全由她自己自由支配的,所以她可以拒绝约翰想要陪同一起休假的请求;可以自由选择与伯纳德一起度假;可以拒绝约翰说出门度假给她钱的提议;可以用自己这一年来工作所得的两百磅来支付旅行费用,而剩下的一千磅存进约翰的银行户头,支付过去这十个月以来的膳食费;可以对约翰直接表示自己多想有一天在忍不住的时候,能够冷静、客气,却又干脆地对他说——你见鬼去吧;可以直接宣告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重要的自由,那就是经济上的自由;可以大胆表示因为自己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所以有权要求自己性的独立自主;可以有期待被爱的权利,她大胆地宣告:“我要人爱我。”[1]205
《装聋作哑》只是毛姆婚姻题材戏剧中的一部,除此之外还有《恶性循环》与《贵族夫人》。其中《恶性循环》在人物设置、表达主题等方面都与《装聋作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通过女主人公的婚姻遭遇表明了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以及女性要积极谋求经济独立地位,以赢得自身的尊严与自由,这样才可以避免或应对婚姻悲剧的发生。但是统观这两部戏剧,笔者认为《装聋作哑》在表达了与《恶性循环》相同主题之外,又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引发了更深的思考。
(一)失去爱情基础的婚姻应该走向何处
在《恶性循环》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所以陷入伦理困境之中,是因为她选择了一份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而《装聋作哑》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原本相爱的两个人结婚后就能拥有一份美满的婚姻生活吗?如果在婚姻中原本存在的爱情逐渐消失了应该怎么办?
康斯坦丝和约翰原本是相爱的,康斯坦丝认为她和约翰的婚姻很理想,他们相爱了五年,接下来特别幸运的是两人同时不爱对方了。所以约翰出轨,和玛丽勾勾搭搭,她也觉得无所谓。失去了爱情的婚姻就像康斯坦丝和约翰之间的关系一样,二者只是纯粹的契约关系,并且基于当时社会对离婚这一做法的排斥,他们只能保持着表面的和谐,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保存自己在上流社会的颜面,符合社会规则。
无可否认的是,康斯坦丝和伊丽莎白一样,都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所以即使伯纳德在她陷入困境却仍然表示愿意爱她、娶她、帮她摆脱困境的时候,她也宁愿自己辛苦地工作而不愿嫁给伯纳德,只因为她对伯纳德只有感激而没有爱情。她和伯纳德去意大利旅行是希望他可以感到自己这些年来无私的爱情得到了充分的报偿,更是为了再一次享受被爱的美妙。“我要抓住时机再一次感觉到爱得我五体投地的男人的怀抱。我要在走进房间的时候看见他脸上发出喜悦的光芒。”[1]205况且经过婚姻生活之后,康斯坦丝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她表示自己将要陪离去的伯纳德进行为期六周的旅行,但是六周之后就会离开,因为她觉得爱情都是不长久的,“我要使我们的爱情有个期限,这样我想它可以达到一种美的、转眼云烟的美妙无比的境界”[1]199,转瞬即逝的爱情已经不能作为长久婚姻关系的保障,或许给爱情一个期限才是对它的美的最好的保存。
从康斯坦丝的选择来看,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如果两人之间没有爱情的话是不应该结合的,即使结合了那么这段婚姻显然也是不幸的。但是爱情又是会慢慢被消耗、逐渐消失的,面对失去爱情基础之后的婚姻,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是相互之间冷漠地勉强维持表面的和谐还是果断地选择分开呢?
(二)女性在获得经济独立之后,应该如何对待自身伦理身份的转变
在《恶性循环》中,伊丽莎白表示要是特迪不爱她了,她会马上离开他,并且自谋生路、独立生活。但是这仅仅是她的美好设想还是她真能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成为独立女性,毛姆并没有在后文有所交代。可以说,伊丽莎白这个形象初步反映了毛姆关于女性应该积极谋求经济独立的观点,而在七年之后创作的《装聋作哑》之中,女主人公康丝坦斯则将伊丽莎白的设想落到了实处,真正地实现了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
康斯坦丝面对是否揭露丈夫出轨这一问题时,从一开始的“装聋作哑”到后来改变态度,不再逃避,积极采取行动改变自己附属现状,在此过程中她的伦理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妻子,更是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职业女性。在具有了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之后,她获得了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但与《恶性循环》所不同的是,毛姆在《装聋作哑》中也留给了读者另外一个问题:女性应该如何对待自身伦理身份的改变?
毋庸置疑,康斯坦丝用经济上的独立摆脱了男性的附属地位,换来了人格的独立,赢得了尊严与自由。但是她对于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与怎样赢得人格独立的看法是否有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呢?对于玛丽在外出度假期间又爱上了一个总督的随从参谋的事,康斯坦丝怒不可遏,甚至第一次直言指责玛丽,“你如果是个规规矩矩的娼妓,我倒更尊重你一些。娼妓干这行当,至少是为了养活自己。而你呢?一切是你丈夫给的,而他出钱买了你,你却一点也不给他。你比一个诈骗犯好不了多少。”[1]185对玛丽的指责甚至是谩骂,表现了康斯坦丝对于婚姻关系的一种看法,她认为妻子之所以要对丈夫忠实,是因为她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来自丈夫,她就像是丈夫花费巨大代价买来的一件商品,是没有自主权的。这一切都来自于经济原因,所以为了改变从属地位,她努力工作,谋求经济独立。在获得经济独立之后,她毅然和情人伯纳德外出度假,这一行为看似是对女性附属地位的反抗,对女性主体地位的宣示,但其行为本质上来说与丈夫出轨又有何区别呢?难道夫妻双方,不论是哪一方,只要经济是独立的,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吗?
康斯坦丝与情人伯纳德外出度假的行为使得《装聋作哑》在上演后陷入争议之中。不少人议论这位妻子究竟是否保住了自己的贞洁。鲁斯·巴丁顿夫人修书毛姆,问他那位妻子最终如何了。毛姆回信到:“我倒想让她跟情人一走了之。她本应当义无反顾地出走。当然,也许我错了,须知一个作家有时也身(笔)不由己呀。”[1]9从毛姆的回答来看,他知道如果康斯坦丝最终与伯纳德私奔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其中缘由可能与英国评论家罗纳·巴勒斯在将毛姆戏剧分为三个时期时所认为的“到了末期——战后时期(以《恶性循环》《装聋作哑》为代表),则摆脱套式转以社会道德为题材,力求探索人们在道德与社会两方面所承担的责任问题”有关。所以,毛姆以六周的旅行代替了私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康斯坦丝绝对的自由,因为他知道两性在婚姻中除了平等与自由,也具有道德关系,即“夫妻双方都应具有道德责任感、义务感、良心感。”[4]99
正如聂珍钊教授在《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中所论述的那样:“文学作品无论是描写某种身份的拥有者如何规范自己,还是描写人在社会中如何通过自我选择以获取某种身份的努力,都是为人的伦理选择提供道德警示和教诲。”[5]265在婚姻自由的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我们在为人们拥有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应该为以此造成的社会混乱、子女成长问题而感到担忧。女性经济独立之后,在某种意义上说,与男性在社会上的伦理身份已经趋向统一,这必然会导致婚姻中传统两性伦理身份的改变,或者说女性趋向于男性化。而正是出于这一情况,女性应该谨慎地对待自身伦理身份的转变,做到自由与责任并重,不能重蹈男性的覆辙。正如孙惠柱教授《在“难得糊涂”的面具下——观话剧<装聋作哑>》一文中所认为的那样,《装聋作哑》的结局与《玩偶之家》的结局同样让人深思:“一百多年前娜拉走了,她肯定是不会再回到丈夫身边去的,但她从此何以谋生呢?这是个太沉重的问题,对现在的都市人来说又有点老了。《装聋作哑》提出的问题是,妻子和男友出去旅游以后,还要不要回来?好像是个轻松得多的问题,但也不容易回答。”[6]所以,《玩偶之家》让人思考娜拉出走之后即关于女性如何获得经济独立的问题,而《装聋作哑》则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语境,它让人思考康斯坦丝经济独立之后即关于女性如何对待自身伦理身份转变的问题。
[1]毛姆.贵族夫人的梦——毛姆戏剧选[M].俞亢咏,李珏,李济,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婚姻家庭伦理学卷)[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5]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孙惠柱.在“难得糊涂”的面具下——观话剧《装聋作哑》[N].新民晚报,2002-04-09(4).
Reflection on the Changes in the Ethical Identity of the Married Women in Maugham’s Marriage DramaTheConstantWife
TIAN Zhuo-yan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TheConstantWifeis one of the three marriage dramas written by a British dramatist W.S.Maugham.It narrates an upper class lady Constanse made two different ethical selections in the face of her husband′s infidelity,which brought the consequent change in her ethical identity.Through the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of Maugham’sTheConstantWifeand the parallel study withTheCircle,it can be found that Maugham through this drama leaves the ethical enlightenment or the following two issues for the readers: where marriage should go after losing the basement of love? And after the economic independence of women,how should they deal with the change of their own ethical identity?Key words:TheConstantWife;Constanse;ethical identity;ethical selection;ethical enlightenment
2017-01-15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2016CXZZ196)
田卓艳(1993-),女,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I106.4
A
2095-185X(2017)01-0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