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娜
(太原学院 旅游系,山西 太原 030032)
·历史学研究·
大遗址视野下吕梁市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岳 娜
(太原学院 旅游系,山西 太原 030032)
近年来大遗址保护的思想很受关注,吕梁古城遗址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和城址性质都有其独特性。吕梁古城遗址是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遗址,可根据城址的类型和保护内容,结合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采取建设遗址公园和历史文化农业区等利用方式。既要注意保护其遗址本体,包括城址、形态、城墙等,还要保护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其所在地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大遗址视野;古城遗址;保护利用;吕梁市
吕梁市有4座古城遗址,分别是方山县的南村遗址、临县的乌突戍古城遗址、岚县的秀容古城遗址和隋城遗址,其中南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3处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知网上全文检索,也只有王利明和王杰瑜关于秀容古城遗址的研究,探讨了秀容古城的修建时间、遗存现状和保护利用的方式[1]。本文不揣浅陋,从大遗址的视野,就吕梁古城遗址的研究和保护,提出几点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大遗址的类型
UNESCO世界遗产中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遗址(ruins)定义为:“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2]在我国,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3]这种分类是概念性的,有利于对大遗址进行理论上的、一般性的、类型性的研究,或者是对于认识不同遗址之间的关系、自身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现实情况看,其不具有操作性。
相关学者从地理学的角度,根据大遗址与城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大遗址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能够反映大遗址作为一类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类型,这对于开展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有重要意义(表1)。
表1 基于保护和利用意义的大遗址的类型划分
资料来源:陈同滨.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下的中国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主要规划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5-10-14007.赵荣、王建新,《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理论探索——基于陕西案例的探索》,见国家文物局“全国大遗址保护规划现场研讨会(2004年10月中国西安)”上的报告。
(二)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方式
从人类的影响来看,大遗址保护是要严格制止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农业耕种、农村房屋建设、城市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开发等)中有意或无意的对大遗址的破坏;从自然的变化来看,大遗址保护就是要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减轻或延缓大自然(风、雨、地震、海啸、山林大火等)对大遗址的破坏,确保大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完整、真实、永久地传递下去,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共享历史的红利及其物质遗存。
大遗址的利用,就是要把大遗址的各种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和功能(精神家园、旅游产品、文化生态和产业、证史补史、宣传教育、借鉴功能)[4]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大遗址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同类型的大遗址其保护和利用方式不同,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式(表2)。
表2 大遗址的利用模式及特点
资料来源:郑育林.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40-46.
古代山西处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在山西全省范围内遗存了37处古城遗址(表3、表4)。
从时间特征来看,山西古城遗址年代集中在唐以前,唐以后的古城只有5座。从各个地市古城遗址的时间特征来看,其时间序列或是集中在先秦,如运城市,11座古城遗址中有7座的时间是在先秦,或是使用时间间隔较大,如朔州市和忻州市,五王城遗址和武州城遗址时间间隔近700年。而吕梁古城遗址的使用时间前后具有延续性,时间上从战国-汉、北魏、北齐到宋,时间间隔也不大,能够完整的展现吕梁地区历史发展特点;从治所性质来看,山西省古城遗址大部分属于汉民族的地方治所,只有忻州、运城、长治等个别市属于少数民族治所或国都,而吕梁市古城遗址的治所性质类型多样,即包括少数民族政权的地方治所(秀容古城遗址)、少数民族建立的都城(南村城址),也有重要军事城址(秀容古城遗址、乌突戍古城遗址),还有汉民族建立的地方治所(隋城遗址),与其他地市相比,具有独特性(表3、表4)。
数学竞赛中的问题专业、抽象并且难度较大,所以就促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以及教育性。在准备使用图论时,首先要先掌握图论的使用原理、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竞赛中使用图论能增强学生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从而简单方便的解决社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他们通过分析问题,扩散思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师,用一些教育软件以及教育案例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清晰度和掌握能力。参加一场数学竞赛,通过事前的准备及学习,学生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以及生活中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表3 山西省其他地市古城遗址类型特征
资料来源:山西省文物局,http://www.sxcr.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23,2016/12/13。
表4 吕梁古城遗址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城址规模
资料来源:山西省文物局,http://www.sxcr.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23,2016/12/13。
从与城市的位置关系来看,四座城址中秀容古城遗址位于岚县县城南1公里,隋城遗址位于岚县岚城镇北1公里,南村城址位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乌突戍古城遗址位于临县白文镇郝峪塔村与南庄村之间丘陵地带。
从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来看,吕梁市位于黄土高原吕梁山区,经济落后,在岚县县城,其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总体而言,吕梁古城遗址都是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遗址。
《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中说:“大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既是一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美化城乡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5]
(一)四座城址的保护内容
保护内容包括4个方面:
第一,遗址本体,即大遗址的直接遗存表现形式,包括城址、城墙遗址、建筑基址、祭祀遗址、墓葬和陶器、铁器等文化遗存。对于4座古城来说包括其城址、城址形态,城墙(遗址)、建筑基址等。这是大遗址保护的直接内容。
第二,大遗址所在的自然环境,城址所在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也即保护城址所在的历史环境风貌。这是大遗址存在的载体。破坏了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将无法理解古人建城于此的原因,如乌突戍古城遗址是古代此地南北交通要道,依连绵起伏的山梁而建,城内主要有4条自然沟,现存的基址层叠交错直通沟口、河岸边。城址3面峭壁陡直,沟壑纵横,与相邻的高山峻岭组成天然屏障。如果破坏了这些自然环境,此说将无从谈起。
第四,大遗址所在地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包括历史文化、重大历史事件和活动、重要历史人物、民风民俗以及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等。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4个遗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比如秀容古城遗址、隋城遗址、宋城遗址距离聚落较近,受到的人为破坏更为严重。以位于岚县县城城郊的秀容古城为例,古城村和西村的建成区位于古城遗址之内,民居建筑和交通道路对古城遗址、城墙遗址都有较大破坏。调查显示,城墙的墙台、敌台皆已不存在。保存最好的南墙西南角有交通豁口一处,东南角有水渠豁口一处;东墙保存尚好,其北部为民居建筑挤占;西墙南段保存较好,北部已不存;北城墙民居建筑和古城中学影响,毁坏较重。古城内部,西部和北部为居民区,东南部为耕地。东黑公路由北墙穿城至中央转东经东墙出城,由中央还有西行公路,形成丁字交叉;南墙中部有豁口一处,正对丁字形成十字,勾勒出了古城城门的相对位置。
从自然环境来看,秀容古城座位于岚河南岸的黄土台地上,其南部是铜鼓山,北部跨岚河与县城相对,地势平坦,其有一半面积尚位于耕地中。
总体来看,秀容古城的遗存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其位于县城之郊的地理位置,为秀容古城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区位优势。
(二)四座城址的利用方式
根据城址的类型和保护内容,结合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4座城址的利用方式可分为2类。
一是位于城镇或近郊的秀容古城遗址和隋城遗址,可以建设遗址公园,成为城镇公园的组成部分,作为市民日常休闲之所。当前我国已经开发建设了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洛阳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洛阳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甘泉宫遗址公园等,这都对城市的开发建设和品质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如秀容古城遗址紧邻岚县县城,现存东西长1 300米,南北宽1 100米,周长4 800米的城墙遗址。结合前文阐述的秀容古城的遗存现状,可考虑建设秀容古城遗址公园,旨在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揭示遗址的内涵和价值。
岚县县城北部是一座突入县城的山体,东部是建成的城市公园——东河公园,还有岚河流经县城和秀容古城遗址之间,可以借鉴“遗产廊道”的思想,通过岚河将三者联系起来建设一座反“C”字形的城市公园,形成对岚县县城的半包围状。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6]。构建岚河遗产廊道,既可以保护岚县周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点,又可以改造其生态环境,同时,借公园建设之机,进行棚户改造,既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又可以提升岚县县城的城市风貌,还可以实现大遗址的保护。
可见,遗址公园和遗产廊道建设是一条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道路。对于岚县这样城市建设较为落后的城市而言,这是一个提升城市品质的契机。
二是位于山梁之上的乌突戍古城遗址和南村城址,可以建设历史文化农业园区。历史文化农业区本质上是生态旅游区,主要是针对遗址区位于乡村,周边有大片农田的遗址,其建立前提是对遗址的保护,通常是历史农田展示区或者遗址手工农作物体验区,为当地人们提供了游玩和休闲场所[7]。
如南村城址位于山梁之上,南北长3.5千米,东西长2.5千米,面积900万平方米,不仅城套城,而且还有东城,在加固城墙、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上,与城址、城墙遗址、城市形态结合起来依据地势修建梯田,开发现代农业,其又位于吕梁城区到方山县的交通节点——峪口镇之南,地理位置优越,有条件进行开发。
同时要借鉴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做好南村遗址独特的环境解说教育系统,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系统是指在现有旅游解说系统的基础上,以环境教育为核心,以人与环境关系为主线,采用多个子系统相互配合的方式,应用生态的方法和技术将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的功能传播至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环境解释、自然保护和教育机会的解说教育系统[8]。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建设环境解说员活化(培养和提高解说员的历史意识、地理意识、环境意识)、标示牌结构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指示牌系统)、解说牌科学性(科学阐释战国至西晋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游客中心概况性、印刷物图文性(展示景区范围和功能及公共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式)、景区网络展示性、音效背景气氛营造(展示不同季节的风向和风力)、生态体验情景模拟(让游客体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景观小品警示性(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和原因)和环保服务设施提示性(展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解说系统[9]10个解说系统,以系统展示战国到西晋之间的历史以及十六国北朝时期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展示黄土高原生态特征和生态脆弱性,培养游客的爱国情操和环境保护意识,将其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从视觉、听觉、触觉、情感等多方面、全立体、深层次的接受爱国和环境教育。
可见,历史文化农业园区是一条将大遗址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开发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美结合的道路。
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吕梁山区,经济落后,对于其境内的4座古城遗址保护状况不佳。本文从大遗址的视野出发,认为吕梁市的4座古城遗址可以通过建设城镇公园(遗产廊道)和历史文化农业园区的方式利用和保护,这样既可以保护大遗址的本体、文脉、地脉,还可以通过遗产保护实现城市市容市貌升级、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推动经济发展、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重目的,对于经济较落后地区来说,不失为大遗址保护的有效途径。
[1]王利明,王杰瑜.秀容古城研究与保护的几点认识[J].山西档案,2014(4).
[2]UNESCO世界遗产中心,http://whc.unesco.org/en/conventiontext/,2016/12/15.
[3]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通知》,http://www.ccsc.gov.cn/qwfb/200810/t20081029_4035464.html,2016/12/15.
[4]李海燕.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http://jk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306/t20130617_925388.html,2016/12/15。
[6]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1).
[7]李静怡,张笑楠.史前聚落遗址展示利用研究——以雕龙碑遗址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11).
[8]刘勇,赵艺学,孔富安等.Logistic模型在旅游业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山西省绵山风景区为案例[J].经济地理,2007,27(4).
[9]张建萍,吴亚东,于玲玲.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0(8).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City Ruins in Lüliang in the View of Large Scale Ruins
YUE Na
(Tourismdepartment,Taiyuan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32,China)
The thought of protecting large scale ruins begins to receive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Studied from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ncient city ruins themselves, the ancient city ruins in Lüliang are unique. They are located in the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Consider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stablishing the ruins parks and the historical agriculture parks is the feasible way to protect the ancient city ruins in Lüliang. Not only the heritage body including city ruins, the urban morphology and the city walls should be protected, but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where the city ruins stand 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well.
large scale ruins;ancient city ruins;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Lüliang
2017-01-01
山西省社科联项目(SSKLZDKT2016120)
岳 娜(1988-),女,山西阳泉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
K872
A
2095-185X(2017)01-0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