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的思考①

2017-03-11 18:34牛玉萍龚志军
关键词:政治课理论课教学内容

牛玉萍 龚志军

(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教学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的思考①

牛玉萍 龚志军

(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和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二者的有效衔接对于提高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教学队伍的长效沟通机制入手来实现高校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衔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途径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为了贯彻以上文件精神,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重点推进高中德育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具体提出了有效衔接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任务,准确规范了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德育目标与内容及课程设置。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课程内容的修改完善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变化,衔接工作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性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育人活动,其过程具有一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特点。高中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高中生和大学生在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方面呈现诸多不同,按照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要看到两者的一体性和连续性。高中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同一教育的不同阶段,在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又承上启下前后贯通。因此,重视高校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整体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和教育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性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笔者对沈阳农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也对一些高中和大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高校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衔接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目标划分不够准确,教学目标设置层次不够清晰;内容安排不尽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简单重复、交叉和脱节现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统一性;教师各自为战,缺少有效沟通等。就教学内容而言,以道德和法制教育为例,大学的理想信念、三大领域道德以及法治教育,与高中的爱国主义、公民意识和民主法制教育等内容应做阐明。如果教师在驾驭这些内容时,分不清高中“知其然”和大学“知其所以然”的区别,就会滑入无谓的重复,不仅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实现高校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衔接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三)它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需要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科学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全面的文化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由于高中面临高考任务,过分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导致部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大学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延伸,是学生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大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小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学习懒散等消极现象。因此,实现高校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应对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问题,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划分层次不够清晰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高校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虽然《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对大学和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可是,相关部门在制定高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时,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划分层次不够清晰。例如,高中的“生活与哲学”与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目标,都有诸如“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以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如果不进行深入研究,这样的表述就会被认为教学目标相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就拿捏不准,进而影响两个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和脱节现象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传递给教育对象的素材及信息。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同时也包括教师对教材能动的加工与解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简单重复和脱节现象。这种现象首先反映在教材本身的内容安排上。如高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政治制度”等知识点,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部分知识点,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物质”“实践”“矛盾”等哲学知识,价值规律理论、商品二重性理论等经济学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也有相应的阐述。这种现象同时还体现在不同阶段教育追求的目标上。高中对学生的评价完全“唯分数论”,文科生由于政治分数所占比例较小,课时常被其他课程挤压挪用,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碎片式的知识,没能掌握系统化的政治知识与理论。理科生不开设思想政治课,知识更是少得可怜。这些学生升入大学,由于知识的脱节与断层,很难接受与消化大学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久而久之,就会厌倦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统一性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的,由于高校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因此,两个阶段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具有连续性、统一性。然而,当前在高中阶段,“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则是最终极目标,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就是依靠最终的成绩,很少涉及高中生的社交礼仪、公共道德、心理健康等应用性的知识。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方法势必引起高中生学习知识一切向分数看齐的现象。在大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则更受学校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方法也倾向于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被隐藏的心理素质不好、性格缺陷等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不能顺利融入大学生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的不统一,也影响了课程的衔接工作。

(四)教育教学队伍缺乏有效沟通

高中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同一教育的不同阶段,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为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基础,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延伸与拓展。因此,加强高中和大学两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的有效沟通,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更好地促进青年学生循序渐进地成长成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高中和大学两支教师队伍各自为战,高中教师过分注重成绩,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状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缺乏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老师沟通交流的意识,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无意了解高中的相关信息,这就必然出现“无需重复的重复、应该拓展的没拓展”的现象。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的途径

(一)制定层次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其设置要根据不同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只有制定层次清晰分明的教学目标,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制定层次清晰的教学目标要做到两点:一是明确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的程度,使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关于“价值”的学习,明确高中生的认识要达到何种水平,大学生又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同时还要明确通过学习,对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影响,对大学生又能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此外,理论知识如何做到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也是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的因素。二是明确文理科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基于文理科学生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基础的差异,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的差异制定不同进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实行文理分班授课,避免“一刀切”“大锅烩”式的教学。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编写优质教材是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编写优质教材要做到:邀请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参编教材,他们丰富的实践教育教学经验会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受到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喜爱;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删减重复的部分,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将简单的知识点放在高中教材,高校教材在高中教材的基础上要有所深化、有所扩展,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材体系;教材编写要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要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衔接,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注重课外拓展、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的衔接。此外,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激活升华教材。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做到:吃透教材,教学内容要遵循教材的基本精神;读懂学生,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要富有时代气息。

(三)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作用,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做到: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的状况,向理论和实践考核并重转变。其中,理论考核应形成闭卷与开卷并用、课堂学习与课外作业并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课程考核比重加大,以课堂表现和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为依据进行考核。二是改变考核的量化方式,由传统的分数制向分数制和等级制并存转变,评价重点放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增量上而不是存量上。三是引入科学可行的评教系统。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应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引入科学的评教系统,收集学生对政治课教师教学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使课程和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建立教学队伍的长效沟通机制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必备条件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居于主导地位,其素质与知识水平决定了教学的水平和教学效果。建立教学队伍的长效沟通机制,加强高校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对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教学队伍的长效沟通机制需要做到:一是建立定期学术交流会机制。以学术交流会、研讨会为切入点,定期召开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交流会议,使大学教师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等信息,同时也能够使高中政治课教师了解到高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这样可以使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各种信息的有效衔接。二是利用新媒体建立网络沟通渠道。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便利,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保持大学与高中之间的高效联系。既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衔接工作的相关课题进行联合研究,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快捷地了解彼此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快速做出反应,提高衔接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Z〕.教育部公报,2005:25.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0-264.

〔3〕贾翠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衔接的因素〔J〕.教育文化,2013,(6):234.

〔4〕金梦兰,李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6):33-34.

〔5〕李丽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对策分析〔J〕.文学教育,2011,(4):48-49.

〔6〕文建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政治课新改衔接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6-17.

(责任编辑煜旸)

G642

A

1672-5646(2017)04-0116-03

①本文系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牛玉萍,编号:2014-44。

牛玉萍(1963-),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龚志军(1990-),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在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与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课理论课教学内容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如何上好政治课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