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7-03-11 18:39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实训院校

丁 化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中国经济建设出现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用工严重不足,而就业群体数量持续增加,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就业难成为当前巨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倾斜

在当前就业大潮下,本科生的应聘机遇要大于专科生,用人单位习惯性地认为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强、技能扎实,接受能力强,反应灵活,综合素质高。因此在同等招聘的条件下,专科生不占优势,通常会表现出信心不足,自我表现不佳,知识面薄弱、实践能力欠缺等,造成高不成低不就,人为地加大了就业难度。

(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基本素质、职业素养已成为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学生的优良品质,职业兴趣、职业个性、职业能力及职业情况等方面的良好表现是应聘整个过程的关键。而这些往往正是我们高职学生所缺乏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素质不高。不具备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喜欢一味地表现自我、突出自己,个人荣誉强;不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够自信乐观,经不起挫折和打击,退缩现象较为明显;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做一行爱一行,缺少对事业的追求;专业技能不扎实,不能熟练掌握和精通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深入领悟企业品质意识,体现不出个人的内涵和修养,缺乏打造企业品牌的意识;二是职业素养不高。对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才的基本标准模糊;应聘准备不充分,不从自身条件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有选择性地去应聘适合自己的岗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就业期望值过高,过于看重岗位与薪资等不良求职现象。

(三)学生的就业取向模糊

高职学生的就业取向是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发展方向提前做出的良好设计和大胆设想。正确的就业取向需要学校和社会舆论的共同引导,才能让学生迈出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一是高职学生就业的目标不够明确,缺少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更想获取高职高薪,一心想进大企业,看不上中小民营企业,不愿意到基层锻炼,出现对单位和岗位挑三拣四不正常的怪现象。二是高职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不够强,不懂得怎么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展示自己强有力的一面。三是高职学生目光短浅,只关心眼前的利益,频频跳槽,游走于企业之间,不但荒废了自己的一技之长,还耽搁了自己上升的空间。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

(一)社会层面因素

1.毕业生数量剧增

预测2017年全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人数达1500万以上,其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比2016年又多出30万人,应届生从2006年的413万连年上涨,创历史新高,成为“就业重点群体”,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2.就业群体加大

社会就业群体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再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等群体,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数2500万,其中约1000万人是社会失业人群,还有约1500人万是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就业群体。由于就业群体人数的持续增加,出现供需矛盾,社会就业面临不小的压力。

3.人才市场就业体系不健全

人才市场缺乏规范和健全系统完整的就业网络体系,不能给学生提供准确的岗位供求信息;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和法律保障的规范和健全,削弱了学生对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

(二)学校层面因素

1.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盲目追求社会热门专业,体现不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学生的实践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出现人才需求的严重脱节。

2.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缺少“双师型”教师队伍,社会观念落后,实践教学往往反映出理念先进、实施滞后,存在重专业、轻实践,不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培养,以至于培养的学生缺少创新实践能力。

3.就业服务不到位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但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开展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不能提供给学生最新、最前沿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造成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决策。

三、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1.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紧跟就业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和专业品牌,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融合一体,寻求更加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

2.加强校企合作

瞄准企业拥有的精湛技术、产品和工艺,加大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和实习、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赢。如我院艺术系设计系拥有省级服装实训基地、图形图像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中心、视觉艺术设计中心等实训基地,采用“订单教育、订单培养”模式,为江阴周边企业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力的技术实用型人才。

3.加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

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到社会大潮中进行自我能力的锻炼,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优势,实现自我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2017年,我院艺术设计系组织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暑期实践三下乡活动,寻访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方式,通过此次的实践调研体验活动,增强了学生对非遗的了解,对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的认识,并结合自身专业,在实践中将文化遗产的元素巧妙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注重就业能力培养

1.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中心

一是建立对口职能机构,为倡导创业创新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设立相关的职能服务机构。二是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工作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就业业务水平和就业教育理论水平高的给予指导工作者。三是创新就业服务手段,提供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系列就业指导讲座、专题报告等进行定期就业咨询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

利用微信、宣传栏、网络、校报等各种媒体加以广泛地宣传和普及就业知识、就业快信及就业指导动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学生提供精确的就业信息,确保就业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3.建立健全就业跟踪反馈机制

定时对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进行跟踪反馈,加强与学生的联络,随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完善对学生就业能力的监测体系,促进学校就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相一致。

(三)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加强高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优秀教师,能够善于结合当今社会就业需求与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用最新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同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经验。

2.围绕核心价值观,提升主题教育的新高度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教育活动,通过班会、社团活动、宣讲、政策形势报告会、讲座、团一日活动等,激励学生畅谈人生、体会、认识、理想等,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二是选优秀榜样树先进典型,设立学习标兵、技能标兵、自强标兵、优秀志愿者等不同的荣誉,激励学生积极推荐并评选身边具有闪光点的榜样和典型,引导学生爱国、爱校、爱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客观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就业和择业。

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帮互助、积极进取”的服务精神,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相关的志愿活动,形成“走进社会,融入地方民生、地方文化、地方发展”的服务育人模式,逐步确立以各种公益活动、帮扶活动、关爱特殊群体、爱心捐助、倡导文明、保护环境、等为重点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奉献精神和高素质社会服务能力的大学生。

(四)推广创业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1.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一是要开设创业创新相关的课程,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坚持以实训为基础,研发为动力,深化校企合作;二是创业创新教育不是单一空洞地说教,而是一门知行合一、科学性较强的学科,要与德育课、基础理论课以及专业课相贯通,让学生明白基础课、专业课的好坏以及品德的优良,都直接影响自身创业创新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园、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不断完善和落实创业激励政策,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努力营造宽容、自由和愉悦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我院在全国、省、市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得团体和个人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2017年无锡市高职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学校联动企业共同创新

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与区域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以研发驱动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校企联动,共同创新,转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积极探索“师导生创、师生共创”的培养模式,提倡先就业、后创业、再创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整个社会劳动力的就业,提高自身创业的能力。

3.提供多种专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证机会

一是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专业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采用以证代考等方式。二是联合地方有关部门给学生提供各类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的机会,提高考证通过率,鼓励大学生要“一专多能、一人多证”,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要加大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入职水平能力的考核,逐步让主导技能取代行业资格证书。

[1] 2017高校应届毕业生近800万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E B/O L].(2017-01-09)[2017-07-05].ht tp://career.youth.cn/zxzx/201701/t20170109_9021371.ht m.

[2] 李智,吴端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2017(3):104-105.

[3] 陈衡,刘峨.有效加强和改进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2017(5):52-55.

[4] 赵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分析和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8):60-6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