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荣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认知心理学动机理论视野下的外语自主学习
陈 荣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近些年,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二语习得中的动机理论,有研究表明动机理论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首先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动机理论;然后阐明了动机理论对培养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最后通过分析动机理论,对外语自主学习进行了诠释。以此为依据,说明自主学习的确是值得提倡的教学策略,同时,笔者还基于动机理论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的措施,以促进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认知心理学;动机理论;自主学习
自从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法的研究重点逐步从“如何学”转向“如何教”以来,自主学习就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年,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中之重是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之后,近几年国内逐渐掀起了对外语自主学习动机和外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热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重点是由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虽然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方式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认同,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一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动性差,不能积极投入学习,完成目标;很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自主学习是形式主义,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他们缺乏自主能动性。究其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监管能力欠缺?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笔者认为其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对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研究,该理论的前提在于学生对于学习的意愿,只有自己愿意学,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对自主学习理论进行研究,首先要从分析动机理论着手。在国内,陈曦从认知理论角度对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析[1]。而李承兴[2]则通过独特的角度,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对其学习动机的影响,并依据研究结果得出相关的外语教学策略。在国外,Alderman通过从认知角度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以此诠释动机理论。
上世纪中后期,动机理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动机过程中的中介认知因素的研究。就当前动机理论研究的状况和发展情形而言,认知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在于动机理论的中介认知过程的调解。如内在动机、归因理论和目标理论的研究。
内在动机指的是强调从事于没有外显奖励的活动。自我决定是内在动机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瑞安(Ryan,R.M.)和德西(Deci,E.L.)提出的。该理论强调在动机理论研究过程中的自我能动作用。自我决定的意义在于主观行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而不是受外在压力的影响。这种主观行为可能是对周边环境的好奇心、探究和自发的兴趣。这就与自主学习的理论前提相吻合,是一种自发参与活动的内部动机行为,不在意结果,关键是在活动中能获得乐趣。根据内在动机的理论研究,笔者发现:在不受外界的影响下,当个体自发参与某个活动时,更可能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减少对课堂的控制,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虽然归因理论的研究一直比较活跃,但对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始于韦纳的研究。韦纳(B.Weiner,1979)最早分析了归因理论对个体活动成败原因的看法。他认为,学生们经常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努力、活动难度,甚至运气。同时,他把这些原因分为控制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种维度。
韦纳探究归因对于个体后续行为的影响是其对归因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影响。他指出,归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行为结果所做出的归因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今后行为的期待和情感认知,而期待和情感认知又会成为后续行为的动机。人们普遍认为,不同的维度影响着成功的预期。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而不是归因于稳定因素(如能力),那么他对下一次行为的成功不会产生更高的期许。所以,不正确的归因会导致习得无助。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归因信息,对不正确归因的学生进行归因纠错。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完成活动或者考试结束后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归因。
目标理论包含两个概念,即目标设置和目标定向。目标设置是指把一个标准作为一个人的行为导向,而目标定向指的是个体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
洛克在研究目标设置时,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目标的选择,一个是目标的投入。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心里都会设定一个目标,不管是考试中得高分,还是及格,他们都会选择自己的目标,并且为既定的目标努力,不同的目标设置必然产生不同的投入,只有适当的目标、具体的投入程度才有助于积极的行为表现。此外,目标定向理论还包括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不同类型的目标会影响个体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如果学习者持有学习目标,他们会不断地对自己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判断,一旦失败,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的策略需要修改或者所付出的努力还不够。然而,持有表现目标的学习者坚信自己的能力是不变的,一旦失败就说明自己没有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Henri Holec创造了“自主学习”这一术语,并将其引入外语学习的研究。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具有的一种掌控自我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齐莫曼(Zimmermann)还总结出一套自主学习的框架,他认为每个学习者都具有自主学习的行为能力,只是自主的程度和方面不同。也就是说,研究者应该辨别出哪些是自主行为,哪些不是,这将会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此外,美国的宾果里奇教授(Pintrich)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积极能动、构建性的学习过程。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仔细研究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和理论前提,而只是机械地效仿自主学习的操练模式和流程。
在国内,王坦认为“不去探究自主学习模式存在的理论基础,就等于只获得了自主学习的形式,而没有获得其真正的内容,”这一观点与宾果里奇教授的观点相吻合。董奇、周勇认为自主学习三个部分:一是提早编排和计划学习活动;二是对学习活动进行检测、评断和反馈;三是调节、修正并掌控自己的学习活动。该定义着重强调了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没有限制其范围。程晓堂强调自主学习的模式,他认为自主学习模式包含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条件,而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由教师指导,受教学目标影响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学,是一种受教师和教学目标影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法。
在国内,庞维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本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学习方法是按照预先的安排和计划进行,最终达到自然而然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按照一定时间有效进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预测学习结果,而且还可以自我监控整个过程,甚至可以创造有助于学习的外部环境。
鉴于动机理论的研究主要采用认知视角的主流,本文也从认知角度对动机理论进行分析阐明,并对自主学习进行诠释。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主能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而不是不情愿被迫地学习。因此,自主学习与动机理论相互融合,以动机理论研究为起点,考虑到动机理论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向,两者相辅相成。
目前,在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中,期待价值理论对动机研究至关重要。基于该理论,可以决定能否实现个体行为动机的强弱程度。在学习活动中,期望价值理论是指学生常常会对实现既定目标心存期待,并完全理解达成目标的重要性。所以,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期待很大,那么他就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肯定。
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者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能理解所学内容;二是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三是能够选择和利用得当的学习策略;四是能够掌控这些策略的应用;五是能够自学或监控自己的学习。由此可见,学习者对目标的期待,对自我学习能力和目标价值的认可都有利于自主学习特点的形成。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行为与学习中所持有的态度,所展现的学习能力和采用的学习策略呈正相关。因此,学习者通过完成目标而不断地自我肯定,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一直以来,动机理论中的自我决定论倍受教育界和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广泛地运用到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中。20世纪80年代, Deci和Ryan等人提出了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他们认为如果个人能够做出积极的认知,那么他就具有与生俱来的经验选择潜力。这种自我决定的潜在能力可以激发人们从事有利于个体发展行为的兴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内在动机。在外语自主学习中,内在动机与学习者自身内在因素如乐趣、喜好、个人满足感等息息相关,需要极强的自主性。
基于对自我决定理论的解读,笔者认为内在动机能够促进更加高效的自主学习。因为它将会给予个体内在的奖励,促使个体坚持学习并重视培养技能,充分地体现了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4]。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与自主学习息息相关,而内在动机与自主学习行为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简言之,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迫于学分或者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背单词,做练习,但是大多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得始终。因为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不足,不能下定决心持之以恒。
归因理论体现了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肯定了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认为高校的学习除了受外在刺激和自身努力外,还受到个人的影响,这一点完全符合学者对自主学习效果的阐述。就如Littlewood[3]认为自主学习者具有自主的、独立的,不依赖于教师而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索,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研究与分析,不难看出正确归因与自主学习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一方面,这两种学习者都可以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接受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另一方面,两者都认可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可以获得成功。所以,归因理论为提高自主性动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分析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不但可以解释动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且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把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融合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学习动机体现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对学习动机的深层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提高教与学的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的确是一种能够促进学习者获取知识、投入情感、深层理解的综合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从中得出一些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 陈曦.关于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的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5).
[2] 李承兴,甄琛.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
[3] Littlewood,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 con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71-94.
[4]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 ,2003(3):16-19.
2017-06-11
G642.4
A
1673-8535(2017)05-0106-04
陈荣(1981-),女,山西翼城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