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60)
如何发挥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的合力作用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的实践
刘淑红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练的词汇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关系每一个公民的价值取向。要让这24个字深入人心,就要从教育入手,而在高职教育中尤其要从人文素养课程入手,重点研究课程间如何形成合力,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的心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人文素养课程;合力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自此全社会开始了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
要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本研究是基于高职院校实践展开的,高职院校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训实习时间基本是1∶1,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课程之间一定要形成有效合力,发挥出1+1>2的功效。而本文研究点是人文素养课程如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发挥合力教学的良好效果。
1.思政类课程间的有效衔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是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课程,分别在不同学期开设,在授课过程中需先从整体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穿于各门课程中。以核心价值观中“富强”为例,大的方面可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连,小的方面可以与学生就业相连,具体可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二章和第三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四章和第六章,《形势与政策》有关国力、军力、外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带一路”相关专题详细展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富强”的深刻内涵。
2.中文类课程间的有效衔接
这类课程以文学赏析、儒家“生”之伦理与生命观教育、解读“弟子规”等课程为主,以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的部分课程为研究范围,这类学科主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让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中“文明”为例,如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璀璨夺目之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文明,他人之生与忠恕之道中的文明,这些内容在不同学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于学生面前,从而做到坚持文化培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们的精神世界里落地生根。
3.心理法律类课程间的有效衔接
这类课程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法律方面的内容为主,主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体现。这类课程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为主。以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为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引入职业道德准则,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足于未来岗位的基石;《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让学生认识分析当今社会存在众多失信行为,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以正确的方式对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部分可引入大学生“诚信”的收获与“失信”的案件对比,引导学生守住诚信的阵地。
4.实践类课程间的有效衔接
实践类课程一般有实践教学、实训课、社会实践课及社团活动等等,这类课程担负着将课堂成果转化于实践的重任。以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为例,这几类课程都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实践实训中学生会感悟到敬业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真正要做到敬业要付出真心和汗水。对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铁路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对于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的学生而言,护理工作要有万般的爱心与耐心,这一切都要学生树立敬业精神。
1.教师间沟通常态化,精诚合作
这些课程间虽由不同部门讲授,但基本都属于同一分院,这也使部门间沟通比较便捷。首先,教师间的沟通要做到常态化。一般学校都采取各部门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使教师对同一课程的教学达到一定的标准。这种形式也可以推行到相关学科之间,如可以每学期进行1-2次的学科间的集体备课或交流会,使这些学科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能更清晰有效地融入到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其次,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反馈等各方面均可建立常态化沟通,既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能让大家通过合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精诚合作,从而达到双赢。
2.各类课程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设计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一德的体现。而高职教育本身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文素养课程正是在为高职学生打好这一地基。
以核心价值观中“和谐”为例,如何让这两个字的精神内核得以体现,就需要各学科齐心协力了。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关于“人生真谛”的探索中要深入地阐述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继续深入阐述这一系列的问题,这就使同一类课程间形成了有效衔接。如《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三章中会以性格为主题探索如何让个人身心和谐;《文学赏析》中会用古人古文古风之事例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古老思想中什么是“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实践教学中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或活动协作,从而让学生从行动中体会和谐的真意。
[1]闫永官,党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生教育全过程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2]冯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逻辑与路径之维[J].高教学刊,2017,(4).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HowtoPlayResultantActionofHumanisticQualityCourse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Practi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U Shu-hong
(Harbi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arbin 150060, China)
Socialist core values reveal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t contains a wealth of contents: being strong,democratic, civilized, harmonious, free, equal, justice, rule of law, patriotic, dedicated, sincere and friendly. The refined vocabulary reflects the practic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relates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ach citizen. To make the 24 words popular, we should start with education, especially from the humanistic quality cours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form resultant action among the courses, so tha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n be immersed in the hearts of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manistic quality courses; resultant action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1.023
G712
A
1008-6714(2017)11-0055-02
2017-06-2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职人文素养课程的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16G533)
刘淑红(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崔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