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 210038)
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与探索
徐梅娟,田寅生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 210038)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结构与课程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建构、阐述“立德树人、主辅结合、一专多能、重在实践”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内涵和要求,提出实施策略,以期对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提供帮助。
卓越;特殊教育教师;课程体系;建构;实施策略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教师改革持续推进,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包括职前、职后)质量不断提高。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与关心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具体的、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印《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教育部印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文件中,强调要“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指出要“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2016年底,教育部公布了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如何顺应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卓越特殊教育师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专业的发展水平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的体现,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结构与课程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以,科学合理地建构本科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是解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本科层次上质量特殊教育教师问题的根本任务与重要途径。
课程体系的建构应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指导,依据《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的基本精神和要求,遵循特殊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借鉴、吸收国内外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进行研制。目的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新要求,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质量,促进高师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科学制定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建构的基本原则,作为制定与修改课程体系的依据。本科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
1.思想性原则
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遵循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适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目标性原则
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要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实现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适应大多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本着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深入分析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建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3.前瞻性原则
课程设置要反映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趋势,贴近国际特殊教育与我国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体现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引领特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4.结构功能原则
确立整体设计、有所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原则,促进课程在逻辑和结构上的重组与优化。要加强教育类课程、选修课程、综合文化素质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建设。在课程设计中,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实行主辅修相结合的模块化、综合化和弹性化的课程模式,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专业的复合性发展。形成由实而精的基础课程、高(起点高)而新(内容新)的专业课程、实用性强的教育课程、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针对性强的实践课程共同组成的整体优化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5.师范性原则
加强教育课程研究,突出高师教育的师范性。教育类课程一般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教育实习等内容。作为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重要标志在高师院校课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教师职业技能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
6.实践性原则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即课程体系建构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可按照一年级一日认知、二年级一周认知、三年级一月跟岗、四年级半年顶岗的要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7.综合性原则
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科技发展和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加强文理渗透,注重科学素养,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学有专长、一专多能、文理兼通、全面发展。
8.创新性原则
坚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设创新创业专门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学生在校创新创业,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初步建构适应新世纪特殊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实施,培养具有博爱精神和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师德高尚,富有爱心,既能适应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又能开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卓越特殊教育教师。
通过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初步确定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建构目标,依照有关理论和课程研究成果,运用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确定课程设置原则;遵循整体设计思路、开展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研究,初步拟定本科高等特殊师范教育课程方案;广泛开展实践研究,以课程目标是否实现为价值取向,把影响课程目标实现的过程因素和结构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形成有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的比较成熟的课程方案和操作模式。
(一)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根据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课程结构可从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本科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1.公共基础类课程
公共基础类课程是指国家规定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信息技术基础、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就业指导等。
2.专业基础类课程
专业基础类课程是指与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与形成相联系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特殊儿童病理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特殊教育研究方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史、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行为改变技术、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个别教育计划、基础手语、基础盲文、普通话训练等课程。
3.专业类课程
专业类课程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在专业上的特殊要求所设置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智障教育、听障教育、视障教育三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包括6-8门专业课程。例如,听障教育方向包括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听力学、听障儿童言语训练、听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训练、手语、助听器的使用与维护、聋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聋校数学课程与教学等课程。
4.选修类课程
选修类课程是学院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而设计的可供学生自己选择修习的课程。主要用于加强学生的专业方向,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专多能,加强学科理论基础,拓宽应用知识的领域等。主要包括必选课程、学科分选课程、辅修课程与任选课程等。
(1)必选课程。这里主要指康复类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康复及健康结合的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特殊儿童康复学、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康复辅助技术等。
(2)学科分选课程。这里主要指文科与理科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学科教学的知识与能力。每个学生修习一个学科类型,包括4-6门课程。例如理科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学思想方法、数论等。
(3)辅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精一通几的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智障教育、听障教育、视障教育、学障教育、自闭症教育、融合教育等六个模块,每个学生修学一个模块,每个模块3-4门课程。例如融合教育模块包括融合教育概论、资源教室、差异教学等课程。
(4)专业任选课程。根据社会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涉及学科前沿,确定课程15-20门,学生根据爱好与自身的专业发展任选4门课程。
(5)公共任选课程。又称博雅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包括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艺术与体育等三个模块,每个学生从每个模块中选修2学分。
5、实践类课程
实践类课程是指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形成工作技能和能力的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实习(包括校内与校外)、见习、毕业论文与设计、技能训练等。
6.活动类课程
活动类课程目的是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置若干类、若干门的课外活动课程(兴趣小组),每个学生参加1-2个兴趣小组。
(二)课程体系解读与实施
1.教师专业化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化的课程来实现。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化要求将会更高,因而特殊师范课程的专业化程度也要相对提高。我国目前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并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现行课程或脱胎于过去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或借鉴高等普通师范教育,课程的目标不明晰,针对性不强,灵活性不够,开展对高等特殊师范课程体系的研究,对于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实践有直接的、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关于课程体系
特殊儿童是一个多类型的复杂的群体,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与实践性的问题。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特殊教育教学的能力,又要具备康复训练的技能;既要熟练掌握某一学科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兼顾其他学科的教学;既要精通某一类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又要能胜任其他障碍类别儿童的教育康复,这就对课程体系的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践中,建构了“立德树人、主辅结合、一专多能、重在实践”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1]。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立德树人、博爱塑魂作为课程教育的首要内容,把博爱人文精神的培养纳入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重视校园文化与环境课程建设,努力营造具有博爱人文精神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成长环境。二是应注重以残疾儿童诊断评估、个别化教育、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建构,突出师范生的特殊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三是应注重以专业能力训练为主线,建立包括诊断评估、心理治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在内的特殊实验室、实训室,形成校校(校内实践与特校教育实习)结合、教康结合、教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特殊教育专业方向分选”“康复类课程必选”“文理学科分选”“音美学科分选”,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现。主辅结合是指在主选方向确定后再选一个模块作为辅修,以保证“一专多能”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文理选修”是指设立文科和理科模块,通过选修达到文科或理科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康复类课程模块必选,以保证学生康复技能的形成和教康结合目标的实现。
3.关于教育类课程
一是要加大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适当增加教育类课程的门数与学时,使其占总学分15%左右;二是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为师从教的能力和素质。
4.关于实践类课程及教学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师范类专业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应该3:7左右。这里一方面要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实习的改革力度,通过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关于专业技能训练
把影响学生专业成长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与能力设置成基本功训练项目,例如手语、盲文、说课、上课、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普通话、写字、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几类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与矫正。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确定专门的训练时间,明确考核的内容、时间,实行考证与过关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与学分挂钩。
综上所述,与普通师范教育专业相比,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一是特殊的培养目标,注重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科教师的复合型培养和特殊教育实践能力、康复能力的培养;二是特殊的师德要求,注重以博爱精神和人文关怀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师德教育;三是特殊的课程体系和特殊的实践体系,注重基础扎实、一专多能与全面发展;四是特殊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师范生学会用盲文、手语等特殊语言方式与残疾学生平等交流并进行教学;五是特殊的文化育人环境,注重将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课外文化科技活动,努力营造融合、共生、博爱、自强的文化育人氛围,塑造具有大爱情怀、高素质的人才[1]。
[1]田寅生,徐梅娟.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林区教学,2014,(12).
ResearchandExplorationonCurriculumSystemofTrainingExcellentSpecialEducationTeachers
XU Mei-juan, TIAN Yin-she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38, China)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whil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teaching plan is the key to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include the teachers’ whole development, combination of skills, being expert,and being practical.The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
excellen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1.007
G652
A
1008-6714(2017)11-0018-04
2017-08-06
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15jsjg208)
徐梅娟(1962—),女,江苏阜宁人,副教授,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田寅生(1962—),男,江苏阜宁人,教授,从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钱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