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中弹拨乐器的音乐文化

2017-03-11 03:02王肖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波尔流传乐器

王肖肖

(广西钦州学院,广西钦州 535000)

前言:在文化动态结构中,各类文化的传播是促进动态结构活跃的关键条件,人类活动是实现文化融合的前提。音乐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社会音乐生活以及人类传播的共同作用,从而实现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同时,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使得音乐文化传播呈现出一定的传播规律。弹拨乐器作为民族器乐中重要的乐器类型,应加强对其传播的研究,并在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思想的政策下,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扩展音乐文化传播。

1 弹拨乐器阐述

弹拨乐器指的是利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通过琴竹击弦来发音的一类乐器的总称。通常将弹拨乐器分为竖式和横式两类,其中竖式主要包括月琴、琵琶、柳琴、大阮等;横琴包括古筝、古琴、独弦琴等。弹拨乐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种类形制,具有极强的艺术特征[1]。周代时期,便出现了琴瑟等乐器,之后又陆续产生了战国时期的筝、筑以及秦代的弦豉、元代的三弦、隋唐的琵琶等乐器,存在乐器形制、演奏方法上的差别。弹拨乐器作为特色鲜明的一类乐器,不同地区有其擅长的乐器类型和演奏方式。丝绸之路是将各国家和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有效连接起来的主要途径,在丝绸之路作用下,促进了文化交流,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路径。其中弹拨乐器这一音乐文化也在丝绸之路的帮助下得以实现传播途径的丰富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如托布秀尔、弹拨尔等弹拨乐器便逐渐被社会公众了解,在音乐文化积极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加深对各国和各地区文化背景的认识,尤其是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对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伟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丝绸之路中弹拨乐器音乐文化的分析

2.1 托布秀尔

托布秀尔这一弹拨乐器对于人们来讲还比较陌生,主要存在中国新疆地区, 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历史学家苏北海对这一乐器进行了记录,指出图瓦族人们主要演奏三种乐器,包括布秀尔、克勒、吾尔,表明图瓦人演奏托布秀尔这一乐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虽然现阶段图瓦人中弹奏托布秀尔的较少,但是仍然有部分人坚持演奏,并经常为游客进行表演。这一乐器种类的发源地为丝绸之路相关联地区,使得托布秀尔在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为不同地区游客进行弹奏,并由游客进行传播。图瓦人制作的乐器比较原始,而阿勒泰乌梁海部落人民由于长期与图瓦人生活在一起,只有部分人弹奏托布秀尔。据相关资料记载,托布秀尔最早由南北疆其他地区人民来阿勒泰乌梁海部落学习,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疆其余地区蒙古人逐渐普及了托布秀尔这一乐器,在新疆地区实现了较大范围流传。

托布秀尔主要由琴杆、琴马、共鸣箱和弦扭等部分构成,琴身长度约为78.85cm,利用两根羊肠线作为内外弦,定弦是四度音程。演奏时,右手五指有技巧的弹奏与左手指法灵活配合,可弹奏出的多变、饱满的旋律,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托布秀尔主要流传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塔城等地区,其中托布潮尔属于托布秀尔的一种。乐器构造简单,虽包括高低音两根弦,但任然具有多种演奏方法:包括正弹、反弹、顶弹和肩弹等。演奏形式的特殊性,促使这类弹拨乐器被少数民族广泛喜爱。托克潮尔和冒顿潮尔在音乐内容上存在一定联系,但是实际演奏时,演奏者不再持续演奏低音,而是弹奏乐器的内弦音,并始终保持在这一音域,使得演奏过程中产生不同声部的效果。

在对托布秀尔内涵进行研究时,部分专家认为该词可根据方言译为“敲的东西”,并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托布秀尔在开始出现时便具有拨和弹的特点。民间艺人主要从乐器自身的形制方面考虑,认为琴身与的蒙古战袍上纽扣相似,蒙古袍纽扣和琴杆上的西勒布及其相似,因此,将托布秀尔一词译为“像扣子一样的琴”。广为流传,对托布秀尔的解释逐渐被确定为专家对这一词的解释,并流传至今。

2.2 弹波尔

弹波尔同样是历史较为悠久的弹拨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相传在十四五世纪时,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民间艺人。这类乐器在很早时期便作为装饰图案刻印在雕像和印章上。具有琴身小、颈长有品的特点。弹波尔由巴比伦流传至埃及与希腊,从乐器流传踪迹进行分析,认为其可能是古老的民间乐器。在对波斯细密画中的弹波尔进行分析时,发现公元前一千年,希腊开始学习长颈琵琶,之后在开始在波斯流传。这种最早具有两根弦的弹拨乐器被称作弹波尔。弹波尔的两根外弦为主奏弦,三根内弦为伴奏弦。目前已知的波斯乐器,大部分在波斯密画中。例如,有波斯密画上绘制出一位弹奏弹波尔的女性,身着蓝底红花长袍,头缠巾,盘腿而坐,正在应用拨片演奏弹波尔。

3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交流及融合

3.1 政治上的需要是弹拨乐器传播的基础条件

丝绸之路开辟最初是统治者从政治层面出发,唐朝时国力强大,西域各国和内地政权之间的从属关系,使得各国向中原进贡贡品来维系边疆稳定。其中包括歌舞表演,各国最具特色的歌舞流传至中原,为弹拨乐器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弹拨乐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实现了各地区文化的融合,并作为一种重要的乐器类型存在。在弹拨乐器流传过程中,不同地区人民会增加其艺术内涵和演奏技巧。我国古代引进的音乐文化,同时体现出政治性和艺术性,是对之前弹拨乐器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一定程度体现了我国古代在文化艺术上的包容性。同时,弹拨乐器流传至中原地区,在经过长时间发展后,已经与我国本土文化有紧密联系,并影响着中原音乐文化。总的来讲,政治上对音乐文化融合的需求,使得弹拨乐器能有效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对音乐领域的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而音乐文化发展同样能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在我国社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3.2 商业贸易促进弹拨乐器的传播

在对丝绸之路中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进行研究时,发现商业贸易同样是促进弹拨乐器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需要从商业贸易角度对音乐文化传播进行探究。商业贸易往来是丝绸之路涉及到各地区主要进行的社会活动,从汉朝开始出现中原和其他西域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由最初的物品交换逐渐衍生出文化交流,其他国家将他们的乐器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等等在交易的过程中带入中原,沿着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这也是音乐文化交流的过程。弹拨乐器流传至原中,是商业贸易高度发展的体现,有大量资料记载了弹拨乐器随商业贸易流传至中原的情况。例如,古代诗词中描绘了宫廷乐师在拿到外来乐谱时的喜悦,并将外来音乐文化的表演形式进行了描述。弹拨乐器的传播与商业贸易往来有紧密联系,部分表演者由于其高超技艺而被统治者追捧,是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4]。

3.3 民族迁徙推动弹拨乐器传播

受到战争、人口增加和疾病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民族迁徙成为生活在边界区域人群的一种共同生活体验。人们在迁徙过程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空间,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体系,之后便需要面对其他文化的选择,使得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融合发展。因此,民族迁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大量弹拨乐器流传到中原,包括箜篌、胡鼓等,极大程度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并且统治者的维护下,使得这一时期流传至中原的弹拨乐器对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且民间艺人还会对乐器进行改造、改变乐曲等,会将外来音乐结合在本土音乐形式中,这种文化双向交流形式对音乐文化传播有深远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丝绸之路中弹拨乐器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加强音乐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能一定程度促进音乐领域的发展。其中弹拨乐器在音乐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丝绸之路影响下,文化传播途径得以丰富,方便人们对各地区音乐文化进行了解,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在各国文化传播上的积极作用。

[1]梁秋丽,周菁葆.丝绸之路上的弹拨尔研究(一)[J].乐器,2015(08):67-69.

[2]梁秋丽,周菁葆.丝绸之路上的弹拨尔研究(二)[J].乐器,2015(07):54-56.

猜你喜欢
波尔流传乐器
学乐器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乐器
英雄波尔
加拉纳河上的淘气鬼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