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豆豆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责任编辑:周丹】
【文史论苑】
全国平民生计处分析与研究
——基于梁士诒筹设全国平民生计处计划大纲的考察
葛豆豆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1919年12月,身为交通银行董事长、安福国会参议院议长的梁士诒向北洋政府提出筹设全国平民生计处的建议,该建议集中体现在筹设全国平民生计处计划大纲中。大纲就全国平民生计处设置原因、主旨、实施方案等内容作了解释,在考察该大纲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全国平民生计处,不仅有利于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梁士诒,还为当今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了借鉴。
全国平民生计处;梁士诒;全国平民生计处计划大纲
中国社会在一战期间发生急剧变动:北洋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出现,各种社会矛盾渐次突显,各种思潮也普遍传播等。而此时的梁士诒对内正活跃于北洋政坛,奔忙于当时中国的铁路、银行、国会等事务。对外则利用交通银行总理、税务处督办等职务之便,给英国输送大量武器装备,与美国合办轮船公司,并招募大量华工奔赴大战前线。一战后,随世界局势的缓和,中国许多政治家都开始谋求实业建设。梁士诒则在1918年与友人创办了戊通公司、五大公司,并撰写铁业计划书;1919年,集中精力反对统一铁路案,设立中华银公司,希望以中国民族的金融势力,抵制国际银行团对华垄断活动。[1]正是在此环境中,作为重要政府官员与理财能手的梁士诒于1919年12月提出了筹设全国平民生计处计划大纲。
梁士诒也曾从内政外交两方面论证了设置全国平民生计处的原因。内政上,梁氏认为,1919年前后,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潮在世界各国兴起并传入中国,而民主主义的实现必然会造就社会主义的随之实现。此外,各国当政者都懂得这两股潮流不可避免并积极寻求缓和办法,社会改良主义由此兴起,其主张是维持现在社会并逐渐改良。实行方针有三个:一是国家的方针,二是个人的方针,三是慈善的方针。[2]国家的方针是以国家立法行政的手段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个人的方针是唤起各个人互助的精神而谋求社会改良;慈善的方针是劝导富裕的人民实施慈善事业以求改良社会。正是处于对社会改良的考虑,梁氏主张设置全国平民生计处。
外交上,从大纲的内容可以看出,梁氏认为设置全国平民生计处可以达到发展国民外交与实行劳工保护两种目的。中国的“国民外交”于一战结束前后逐渐被重视,原来的外交依赖于精英人物谈判,当时则需要聚集全国的智慧、财富,况且还不一定能够最终制胜。所以,梁士诒认为:“今后对外之根本政策,在求个人智力、富力之增加,而个人智力、富力之增加,则以个人各得生计为前提。个人皆得生计,则负担国税之力以增,而国富因以丰厚。个人皆得生计,则教养之费有着强迫教育可行,而国民智力因以增长。”[3]关于劳工保护,梁氏认为,生计处是实行劳工保护的一种公设机关。而当时的中国劳工问题尚未萌芽,一则因新式产业未兴,故资主与劳工冲突之机会甚少;二则因劳工之智识能力太低,而团结之力复弱,故不能与资主相抗衡;三则因贫富之差,未至悬殊,而富民之生活之足令人艳羡而嫉视者复少,“职此数因,故劳工问题,至于今日,犹未得发生之机会也”。[4]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劳工问题必然明显,并且中国的劳工问题集中于中国劳工与外国资主之间的问题。简言之,中国的劳工问题将不是中国的内部问题而是中国对外的问题。所以,劳工保护显得极其重要,而设置生计处来管理解决劳工问题也就理所应当。
(一)设置全国平民生计处主旨
所谓“生计”也就是人民维持生活的办法。梁士诒在大纲中提出:“全国平民生计处者,谋改进全国平民生计之公设机关也。其改进之法有五:一曰使民得生计;二曰使民之生计安固;三曰使民养成谋生之能力;四曰使无业及失业之民无饥寒之苦;五曰使孤老废疾之民不致饿病以死。”[5]可见,其主旨就是为改善全国平民生计,使普通民众有谋生能力与谋生之道,从而安居乐业;使无业及失业民众能够渡过难关;使孤儿老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全国平民生计处具体实施方案
结合生计处事务范围,梁氏拟定五期施设。第一期是为人民求生计之设施,筹设公立职业介绍所;第二期是为保护无业及失业者,筹设无业及失业者收容所,请求国家制定劳工保险法;第三期是为人民求生计安固,指导人民组织职工结合、产业结合,请求国家制定工场法;第四期是养成人民谋生之能力,筹设半日学堂及夜学室、筹设工艺传习所、开定期演讲会、印送简易实业白话旬报或月报;第五期是为救济孤老废疾者,筹设免费的施疗院、孤儿养育院、养老院、不良少年感化院。[6]显然,第一、三、四期的设施是为防止贫困,而第二、五期的设施是为救济贫困,梁士诒将防贫与救贫相结合,以此有效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完成利国利民福计划。
(三)全国平民生计处组织架构与经费来源
梁士诒将生计处的机关分为了中央机关(总处)与地方机关(分处),并认为前者应直隶于大总统,设总裁一员,处长一员,干事若干员,调查员若干员,书记若干员,名誉顾问无定数;后者应隶属于中央机关,应设分处长一员,调查员若干员,事务员若干员。此外,生计处应分四部,“调查部,逐渐调查生计处事物及施设次序之各项事物,调查完竣,交评议部议决,然后交筹备部执行。筹备部,以评议部议决之调查报告为基础,循序筹备各项事物。庶务部,掌管文牍会计庶务等事。评议部,由总裁于名誉顾问秘书干事及调查员中选择十人组织之,以中央处长为评议长。地方机关只设调查、庶务两部,其评议及筹备事项,皆由中央机关办理”。[7]
生计处经费出处各国不一,美国曾实行签捐制,英国实行一般税支出制,德国与奥地利实行特别税支出制,日本实行基金制。对中国而言,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的实业发展多为外来势力控制,主权亦不完整,国内战乱依然存在,显然以上各种制度单独在中国实行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梁氏认为中国应综合以上各国社会事业经费支出办法来经营中国的生计处。
梁士诒筹设全国平民生计处,注重探索对孤老废疾者、失业无业者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与保障,并希望以此提升该群体的谋生能力与生活水平。可以说,全国平民生计处的设置以浓厚的社会保障思想彰显了其独特意义与当代启示。
(一)面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社会保障措施
全国平民生计处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保障措施。第一个群体是全国民众,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设立公立的职业介绍所,为民众提供便利;二是指导人民组织职工结合、产业结合,请求国家制定工场法,使人民生计安固;三是筹设半日学堂及夜学室、筹设工艺传习所、开定期演讲会、印送简易实业白话旬报或月报,让人民养成谋生能力。第二个群体是无业及失业者,主要措施是筹设无业及失业者收容所、国家制定劳工保险法,从而保障无业失业人群安定生活、保护其切身利益。第三个群体是孤老废疾者,主要措施是筹设免费的施疗院、孤儿养育院、养老院、不良少年感化院,其主要目的是保护该群体,不致其流离失所,从而促使社会安定。
(二)社会保障思想分析
利用国家、社会、个人力量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使社会安定是梁氏拟定计划中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体现。此外,梁氏社会保障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可谓是生计处事务范围的设置上,五期安排均是为人民所想,造福民众,其主要以提供招聘应聘途径、帮助保护无业及失业者、帮助保障孤老废疾者安定生活的方式来实现,此外,还有设置工艺传习所、学堂等教育机构,这将提高人民的生存技能。可以说,社会保障思想与富民思想贯穿着梁士诒规划生计处的整个事物范围,这些思想与规划还推动了后来中国社会的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社会救济等思想发展,其中黄炎培曾遵梁士诒为老师。
全国平民生计处的职业介绍所类似于现代社会的中介,是关于社会人民招聘与应聘的机构;设置无业及失业者收容所借鉴于现代社会就是下岗失业人员救助;制定劳工保护法、组织职工结合、产业结合、制定工场法借鉴于现代就是关于产业发展及工人生活保障;筹设半日学堂及夜学堂、筹设工艺传习所对现代社会的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都有借鉴;筹设施疗院、孤儿院、养老院、不良少年感化院等更是缓和社会矛盾、处理社会问题所必需的。以上可见,其措施与当今社会保障措施有许多相似之处,并极具借鉴价值。
林家有曾提到:“梁士诒在袁世凯时代犯了复辟帝制开历史倒车的错误,后又升任北洋政府的内阁总理等职,基本上属于一个反面人物。但纵观他的一生,他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他的经济思想、理财方略,以及经营金融、办理外交、整顿海关、治理交通的许多原则、做法等,都有值得我们研究、总结和借鉴的东西。”[8]梁士诒作为一位封建士人,却有着忧国忧民的道德操守,充分认识梁士诒提出的筹设全国平民生计处计划大纲,研究分析全国平民生计处,并了解其实质内容与所含精神,有助于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梁士诒,也有助于当今社会保障及脱贫扶贫事业的发展。
[1]李吉奎.梁士诒[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53.
[2][3][6][7]凤冈及门弟子.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下册)[M].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61.62.65.71.
[4][5]陈奋.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士诒史料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297.295.
[8]林家有.孙中山与梁士诒[J].近代史研究,1990,(3):101-116.
K25
A
1673-7725(2017)10-0227-03
2017-08-01
葛豆豆(1992-),女,河南洛阳人,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