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华
照一面多棱的镜子
——读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有感
◎李正华
我喜欢书上的留白,或在段落之间,或在书的边上,就如同蓝天上的白云、河中的沙洲,让人感觉少了逼仄,多了轻松。在留白中,有时看到作者故弄玄虚的自大,有时看到发自内心的体贴和自信,有时在留白处动笔写下与作者的对话,用自己来注释阅读的书籍。
我从朋友那里得来这本《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伴着夜色,用了一近周才读完。书读完了,我用铅笔勾勾画画、涂涂抹抹,也把感觉写满了留白——这本书委实不错,让我有心思认真读,用共鸣充实了书籍。刚翻开扉页和读完合上书页的感觉不同,掩卷而思,发现这是一本可从多角度解读的书,如同多棱的镜子,照出了各异的精彩。
这是一本可以当成文学作品来阅读的书。“下雪了,昨天晚上的事儿。但,城市的路上没有雪。坚硬的路面,匆匆的步履,飞速的车轮,都让这些细小的晶莹滚落着成了水,混合了尘土,沾在人的鞋帮和裤脚。”“从四五岁的样子到十几岁的光景,年龄与身高的参差不齐,像是把山村的童年一字排开。”类似的充满文学意蕴的文字,在不经意间都会遇到,而正是这些文学味道浓郁的句段,让记人叙事灵动、丰富、有趣。当然,这本书更是一本描写自我的传记,除了序言和一些章节中直接描写心酸的成长史,除了在文字间流露出来真实生活的点滴之外,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作者的心灵从青涩苦逼走向成熟优雅的过程展现。这本完整的书恰好表现了作者从一个草根走向名师的蜕变。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在草根和名师之间搭起来一座七色的彩虹桥,默默无声,光彩照人。不要忘记,作者曾是狂热追逐缪斯的文学少年,少年不再,文学味道却越发醇厚。
这是一本很精彩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集。不知道作者在码字时是否想过会结集出版,也不晓得作者是否有意识地在促成这件美事。这本书收集的所有作品都是值得一读的。虽没有明确标注发表在哪里,但可以感受到这些文章都到了国家级,至少是省级刊物发表的优秀作品的水准。每一篇都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娓娓道来,诲人不倦。我们在与作者以文字的方式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流畅的思想表述,还有娴熟而充满人性地对老师、学生和家长深刻地理解和同情。纯粹熟练的叙事,固然重要,而人性化、人文关怀则让这本书在针对一样的教育生活中展示了不一样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超越了教育叙事的范畴。这点弥足珍贵,尤为难得。
这是一本教育叙事写作指导书。这本书的目的大概是展示作者对教育叙事的理解和实践,在教育叙事领域刷一下沂蒙教师群体中一员或一个集体的存在感,这已达到。而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就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写作实践,勉励千百万与作者一样身在泥淖红尘中,举着疲倦脖颈,睁着疲惫双眸,依然努力仰望天空的普通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来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作者想到了,也做到了,这是榜样的力量。他在所有的篇目中都以教育叙事者的身份隐藏在文字的背后,窥探着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默不作声,却风采绰约。在每一个章节的首页都有一段文字,指导我们如何发现教育、叙述教育、精炼教育、升华教育,从每一章节“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故事、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精心讲好自己的故事、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等这些充满诗意又明确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来指导教育叙事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这种方法指导的目的越往后看,越明确清晰典型。
虽然,这本书的定位是教育叙事写作指导。作为想当教师、又当不好教师、再难以当真正教师的我而言,对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的理解,又深入了许多;作为写不了教育叙事、又喜欢写点东西的我而言,受益匪浅。这本书文字简约、浅显,偶尔引述一些哲理名言名句,个别深奥但并不影响理解,可以让所有教师、家长乃至学生感觉亲近温和,读得懂、读得进、有收获。
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值得拿起笔来静心读来、认真记下感悟的一本书。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