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启洲
学生无视生命的预防措施
◎顾启洲
学生不珍视生命的可能原因有三:其一是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失当。父母过分溺爱或一方教育缺失极易导致孩子心理不健全,使孩子遭遇问题“经不起风吹浪打”,容易形成不重视生命、不知感恩等心理。其二是缺失男性教师教育。笔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小学年轻教师中,竟然找不到男性教师的身影。学校缺乏男教师教育,导致孩子心理不健全。其三是教师教育行为失当。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程平源副教授共搜集到了79例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其中14例是因教师行为失当而引发。
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学校,应该是那些重视学生生命教育、全方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保障的学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扭转学生无视生命的危险局面呢?
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当前很多家庭存在着下列情况:母亲过问孩子多,父亲很少或不再过问孩子;父亲过问孩子多,母亲很少或不再过问孩子;父母都不过问或很少过问孩子,由爷爷奶奶包问。很多孩子的成长案例已证明: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一定需要父母共同教育。缺失任何一方教育,极有可能导致孩子成长“营养失衡”。媒体报道的孩子轻生案例就足以证明:孩子在成长期,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成长中,不能缺少父母教育。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积极转变教育思想与理念,为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提供足够丰富的“营养”。
男女教师失调与现行的教师招聘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教师招考,首先要通过笔试。在教师考试中,女生则更擅长。经过笔试,一批男性应考者就会被淘汰。本来参加考试的男生就少,能够通过笔试、面试的则更少。因此,从教师的入口处,就已经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改革师范招生制度及教师招考制度迫在眉睫。改革后的制度要有利于招生男性师范生,有利于招考男教师。教育部门可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生男性师范生、男教师,或实行定向定量招生男性师范生、男教师,吸引更多优秀男生报考师范和参加教师招考,以逐渐缓解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的状况。学校对招入的男教师要辅以教育与业务上的指导与培训,使其符合学生特点与教育法律法规。
师范招生、教师招聘制度得以有效改善后,学校须科学合理配备男女教师,力争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男教师教主要学科。条件不足的学校,可让男教师担任两个班级同类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条件充足的学校,可让男教师担任一个班级一门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
抗压性差、抗挫力低是现代学生的“常见病”。如果学生属于“只能赢不能输”的类型,父母和教师千万别“煽风点火”,更不能要求孩子立于不败之地。孩子需要有一些输得惨痛的经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会“赢”,为以后走好人生之路打好基础。
如果学生属于害怕受伤的怕输型,父母及教师要多鼓励,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其把标准降低些。当孩子遇到困难,父母、教师要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坚持,以达到最终任务目标。一旦有了成功,孩子就会更愿意做出努力,渐渐体会不轻言放弃的感受。
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在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教师需要具有善于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和谐沟通,就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双方能在相互理解支持的氛围中达成共识,可有效避免矛盾与危险发生。
表扬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表扬要恰到好处,能使学生受到鞭策和鼓励。表扬不当,会弄巧成拙,收不到应有的成效。批评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手段。教师批评学生要讲究方法,要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并能付诸于实际行动。
学校要开展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学生轻生或无视生命,多发生在初高中以上。这个阶段,教师可通过班队会等活动形式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感悟生命,并让其体会失去生命会给父母、亲人、社会带来的痛苦或危害。学校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母亲怀孕、生产视频,让学生讨论与感受父母和社会为自己提供了哪些优质的生存条件,使自己懂得珍视生命。
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都指向教育缺陷。压力主导型自杀是高度应试教育催生的悲剧。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程平源副教授建议,要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就需要改革唯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改革唯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要真正建立可强制执行的素质教育管理制度,否则难以保证基层学校真正执行。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社会的希望。唯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建立后,教师的教育行为、家庭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随之有所转变。但是,学生时代孩子无视生命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学习问题引发,有的是因同学关系引发,有的是因钱引发……所以,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学生无视生命的困局才能最终得以最大程度的控制。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