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效能的内涵述评

2017-03-30 08:52黄明亮孙河川
辽宁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效能目标评价

◎黄明亮 孙河川

学校效能的内涵述评

◎黄明亮 孙河川

学校效能研究从科尔曼报告开始,到今天已经50年。东西方学者在进行学校效能研究时候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学校效能的内涵分别做出了界定。本文首先梳理了学校效能研究起因与研究成果,然后梳理了50年来东西方学者对学校效能的内涵的界定,最后分析了东西学者对学校效能的内涵。

学校效能;内涵;模式

一、学校效能的起因与进展

(一)学校效能的起因

学校效能研究源于1966年美国学者科尔曼的报告(Coleman,1966)——《教育机会均等报告》,科尔曼研究发现,有些美国学校对其学生学习的影响程度很低,仅能解释影响学生成绩变化的10%部分,远远低于来自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因素。随后英国的普洛登报告(Plowden,1967)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家庭和社区比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美国詹克斯(Jencks,C,1972)的《不平等:对美国家庭和学校教育效果的再评估》也对学校作用的质疑。这些研究结果使人们开始质疑学校的作用,也引发了大量学者对有效学校与学校效能的研究兴趣。由此美国开展了有效学校运动与学校效能研究。

(二)学校效能的进展

学校效能研究从1966年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报告》开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科尔曼报告验证阶段、寻找有效学校的特征与因素阶段、学校效能研究与学校改进融合阶段、学校改进研究阶段。今年为学校效能研究50年,学校效能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研究成果。

理论研究成果以有以下几方面:1.不同的研究视角下的学校效能内涵的研究。如有经济学的目标模式、组织学的系统组织模式、资本论模式、作文说模式、能力说模式、影响说模式等等。2.较为科学合理的学校效能“增值”与“净影响”的评价理念。从狭义看指学校使学生的实际学习进步大于根据起点做预测所能获得的学习进步;从广义看指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高阶能力培养、未来发展产生最优化的增值影响。3.较为先进学校效能评价价值取向。如郑燕祥的学校内部、外部、未来效能评价观;谌启标的经济学取向效能观、重视学校管理过程的效能观、综合多层的学校效能观。陈欣的多维度学校效能观:过程—结果维度、内部—外部维度、当前—未来维度。王俭的效能观:核心价值取向—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时间价值取向—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时间取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开展了有效学校运动并寻找出了一些可借鉴有效学校的特征与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经典研究主要有埃德蒙兹基于“如何将城市贫困学校转变为有效学校的研究”而提出的“五因素模式”。布鲁克弗基于“4所低效能的城市学校的质性研究”而提出的“有效学校的基本过程”。拉特基于“伦敦的12所中学的研究”而提出的研究报告《一万五千小时:中学及其对儿童的影响》。史密斯和普奇的有效学校模式。摩特莫基于“伦敦50所小学的研究”而提出的“有效学校的过程特征”。谢伦斯和博斯克的有效学校模式。特德利和雷诺兹所做的有效学校的研究综述。2.较为合理有效的学校效能评价的研究框架。如投入—产出框架、组织框架、样板学习框架、制度框架。3.可操作的学校效能评价模式。如有卡罗尔(Carroll,1963)的学校学习模式,墨菲等人(Murphy,1985)的“学校技术—环境—学生学习结果”模式,希尔恩斯(Shceerens,1990)提出的“背景—输入—过程—输出”的学校效能模式,思准菲尔德和斯莱文(Stringfield&Slvain,1992)的“质量—适切—激励—讲授时间”模式,科锐魔思(Creemers,1994)提出的“四层面质量—时间—机遇综合教育效能”模式,斯托尔和芬克(Stoll&Fink,1996)提出的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的链接模式,萨蒙丝(Sammons,1999)提出的中等学校效能模式,科锐魔思及其欧盟八国项目团队(2001)所提出的高效能学校改进综合模式,孙河川(Sun,2003)提出的“宏观层面目标—压力—支持高效能学校改进”模式等。4.较为先进的学校效能评价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层分析、网络化分析。而且1988年西方学校效能研究领域的学者成立了《国际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学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缩写为ICSE)和学会的权威性刊物《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二、学校效能的内涵

东西学者由于对学校效能研究的视角不一样而对学校效能的内涵有不一样定义。西方学者对学校效能的概念界定大体上是根据研究理念、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学校效能进行实证性界定;东方学者则主要根据学校功能、研究范畴、学科视角等方面对学校效能进行思辨性界定。

(一)西方学者学校效能的内涵

西方学者对学校效能界定时,主要采用三种模式:经济学的目标模式、组织学的系统模式、资本论模式。

第一,经济学的目标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学习目标作为学校效能的惟一指标,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投人”对“产出”产生的影响。该模式包括三个子模式:1.绝对目标模式:它认为学校效能就是学校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其典型表述为:“学校效能就是标准测验所测量到的学业水平”。2.相对目标模式:它认为(1)学校效能是学校因素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程度,而不是家庭等其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典型表述为:学校效能是指“学生的学习在有测量其学习成果标准的领域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学校特征造成的”。(2)学校效能就是使学生获得比期望值更大的进步。典型定义为有效学校是指“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比学生从其自身已有特性出发所期望的进步更大”。3.公平目标模式:它认为学校效能就是缩小家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学校对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以缩小弱势学生群体与优势学生群体的差距,进而达到教育公平。典型表述为:学校效能就是把低收人家庭的学生对基本教育技能的掌握程度达到与中等收人家庭的学生相同的水平。

第二,组织学的系统组织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功能理论为基础,认为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其功能需求。学校组织效能是指学校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使用一定的资源和手段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没有使资源和手段失效,也没有给组织成员带来不能承受的压力。组织效能的四个维度是适应、目标达成、整合、维模。表现指标是创新、学业成就、凝聚力、组织忠诚度,服务对象是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迈斯克、麦克唐纳和布卢姆认为学校效能可用三个维度的指标来定义学校的生产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教师工作满意度和教学效能感学生对学校的感觉、态度、动机,并理解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他们的行为。特德利和雷诺兹认为,学校效能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就以外,还要考虑其他的维度学校发展维度创新和成长效能的补充成分质量和效率气氛应成为学校的产出指标,而不仅仅是对成就的影响因素除了成就之外,满意度和认同感应成为学校效能的替代性指标。

第三,资本论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资本论为理论基础来论述有效学校的运作过程。大卫·H·哈格里夫斯认为,学校效能就是学校动员其知识资本特别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资本,特别是产生相互信任和维持相互关系的能力,并使用以实践的信息证据和变革性专业实践为基础的高转化关系策略投人少—产出高,去达到预想的教育结果——智力卓越和道德卓越。学校效能的四个关键因素知识资本、社会资本、转化关系和学习结果。

(二)东方学者学校效能的内涵

东方学者对学校效能定义时,主要采用五种模式:作文说模式、能力说模式、“能力”+“作用”模式、影响说模式、目标说模式。

第一,作文说模式。该模式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所产生的作用。核心描述是效能是学校的一种作用。它包括两种:1.单一作文说模式。它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产生的“增值”作用。2.综合作文说模式。它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对学生、学校组织和社会所产生的综合作用。典型表述如表1。

表1 作文说模式典型表述

第二,能力说模式。该模式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自身的一种能力。核心描述为有:效能是取得实际效果的能力,也就是实现目标的能力。典型描述如表2。

表2 能力说模式典型表述

第三,“能力”+“作用”模式。该模式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发挥作用的能力和结果。核心描述是:效能是学校自身的一种能力和作用。典型表述是: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学校的素质所构成的内在的潜在能力以及这种潜力发挥作用所实现的结果构成了学校效能的两个有机方面。

第四,影响说模式。该模式认为效能是一种影响。核心表述是学校效能是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典型表述如表3。

表3 影响说模式典型表述

第五,目标说模式。该模式认为效能是实现预定目标。核心表述是:学校效能是学校有效的完成学校的预定目标。典型表述如表4。

表4 目标论典型表述

三、学校效能内涵的分析

(一)西方学者学校效能内涵的分析

西方学者对学校效能主要采用经济学的目标模式、组织学的系统组织模式、资本论模式三种模式对学校效能进行概念界定,这三种模式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西方学者在对学校效能进行概念界定时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出发。即通过大量有效学校与无效学校的对比研究以及通过有效学校的案例研究,以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研究视角,找出影响学校是否有效的特征与因素,进而对学校效能进行概念界定。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由实践到理论的研究范式。

第二,从经济学的目标模式到组织学的系统组织模式,最后到资本论模式,在对学校效能进行概念界定时呈现一种越来越完善的趋势。如目标模式的核心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包括绝对目标、相对目标、公平目标;组织学的系统组织模式的核心以系统论为基础,把研究视角扩展到学校组织系统内各方面的效能;资本论模式的核心以资本论为基础,重点关注有效学校的运作过程。三种模式是一个由单方面到多方面、由静态到动态的过程。

第三,目标模式、组织系统模式、资本论模式三种概念界定模式中有蕴含着明确的学校效能评价方法。目标模式以是否达到学校预定的教育目标评价学校效能;组织系统模式以是否满足学校组织系统内的各方面要求评价学校效能;资本论模式以知识资本、社会资本、转化关系和学习结果四个关键因素评价学校效能。

(二)东方学者学校效能内涵的分析

东方学者主要采用作文说模式、能力说模式、“能力”+“作用”模式、影响说模式、目标说模式五种模式对学效能进行概念界定,这五种模式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东方学者在对学校效能进行概念界定时主要从应然的角度出发。即在一定学科知识与经验知识基础上,通过运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以经济学与组织学的学科视角,抽象出学校效能的概念。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由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范式。

第二,作文说模式、能力说模式、“能力”+“作用”模式、影响说模式、目标说模式这五种模式可以归纳为两个研究视角,即组织学视角与经济学视角。组织学视角包括作文说模式、能力说模式、“能力”+“作用”模式;经济学视角包括影响说模式、目标说模式。同时这五种模式也是一个由单方面到多方面、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如目标说模式的单一教育目标到影响论的综合影响是单方面到多方面的过程;能力模式到“能力”+“作用”模式是一个静态到动态的过程。

第三,作文说模式、能力说模式、“能力”+“作用”模式、影响说模式、目标说模式五种模式也蕴含着学校效能评价的方法。作文说模式、能力说模式、“能力”+“作用”模式主从组织学视角评价:这时学校效能就以目标达成度、组织健康、人际和谐、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和社会相关人士满意度作为其评价标准,比评价方法就采取一种多元的评价方法;影响说模式、目标说模式主要从经济学视角评价: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业成就,此评价方法就是一种增值评价的方法。

[1]谌启标.学校效能论[J].江西教育科研,2001(5): 26.

[2]陈欣.学校效能的多维透视[J].教学与管理,2003 (7):15-17.

[3]王俭.论当代学校效能的价值取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7(6):5.

[4]孙河川.中国教育效能研究近况述评[C].2011首都教育论坛学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169-183.

[5]杨道宇,温恒福.中国大陆学校效能研究十五年[J].中小学管理.2009(5):32-34.

[6]孙绵涛.关于学校效能评价标准和方法的两点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19-22.

(责任编辑:赵静)

黄明亮,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孙河川,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教师评价及教育督导。

本文系孙河川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BDA120028)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效能目标评价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