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制约因素分析
□张志刚(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校园足球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受到一些因素制约。总结分析这些因素存在的原因和背景,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能够有助于其健康有序的开展。
青少年校园足球制约因素
在体育回归教育本源的理念下,由教育部主导的第二版校园足球强势推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命运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总结近期针对校园足球一系列举措来看,不论是那个部门牵头,不论是怎么宣传、投入、规划和发展,最终落实是关键。发展目标非常的明确,管理体系也逐渐探索形成,该走的路已经向前迈出了几大步,但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明确。纵观校园足球的推进历程,结合深入基层试点学校的调研,主要的矛盾有几个方面:
1.1、社会层面的支持欠缺实质
校园足球的发展涉及多个层面,除了精神上的鼓与呼外更需要财力上的保障,所以需要社会各界的实质性支持。由于此项活动涉及到全国亿万学生,单纯的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无异难以为继,确保开展质量和效果需要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鼎力相助。但是截止到目前,在教练员培训、四级联赛的构建、场地设施的投入等方面都没有听到任何大手笔的资助信息。相较于职业足球天价引进外援、巨额的保级奖金、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单靠为数不多的良心球星和爱心人士的吸聚效应和利用行业人脉友情出演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于事无补。
1.2、学校层面的保障受到制约
由于暂时还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育人模式,学校只关心学生升学率,家长更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发展校园足球耗费学生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不影响学习成绩,所以普遍遭到抵触,在试点学校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普遍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缩影。
相较于其他因素,校园安全事故更让管理者头疼。处于未成年人范畴的中小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还需要学校的监护,安全的利剑就像校长头上的“紧箍咒”一样,束缚着他们的行为。体育运动尤其是足球运动的风险性不可忽视,一旦因体育活动出现伤亡事件,学校将面对家长闹事、经济赔偿、解决纠纷、业绩考核一票否决等麻烦。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一直在坚决的规避此类风险,让他们放手去搞足球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很不现实的。
1.3、家长层面的认同难达普遍
足球运动本身具有无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形成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但是由于关于中国足球负面新闻频出,整体舆论环境对于中国足球的人才培养体系持否定的态度,因为踢球的孩子难有出路并且受环境影响难以成人致使很多学生家长不愿意让子女从事足球训练。
足球的本质是团队和快乐,足球的发展靠的是兴趣和爱好,因为需要快速发展利用行政手段刺激把他打造成“奥数”成为考取名校的加分绝对是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更是体育教育的悲剧,也缺失了足球的本源。在高考残酷竞争下,孩子业余时间都在快乐的运动中消耗绝对是家长所不能忍受,足球运动的价值难以赢得家长的广泛认同。
2.1、竞赛体系不健全
发展校园足球必须依靠竞赛的杠杆作用,这样才能使得源头有活水,才能依靠竞技性增加吸引力,才能真正提高青少年足球的竞技水平。虽然有关部门早就部署了此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没有形成体系达到效果。第一,校园足球竞赛的开展还处于尝试阶段。虽然有关部门每年也都在组织,但是形式大于内容,效果弱于投入。组织竞赛一定要结合在校学生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竞赛时间安排、竞赛分组和赛程上做到科学合理,按照规划规范进行四级联赛。第二,组织竞赛的经费审批使用困难。参加竞赛没有经费保障是绝对不可能的,单是交通、比赛服装、食宿就将大部分学校摒弃门外。要想扩大竞赛规模使得竞赛有成效,建议将其纳入财政预算或者专项经费预算,由举办单位提供统一的支持,保障参赛的基本条件。第三,至今还没有启动学生运动员注册管理制度,致使参赛选手的身份、资格存在争议。逐步合并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的比赛达到体教结合的目标,将所有的适龄球员进行注册或者建立电子档案,这样即使到了成年队也能追寻成长的轨迹,这在大数据时代绝对不是难事。
2.2、激励机制不完善
校园足球激励机制是提升开展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一定要具备完善的政策、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规范实施的程序,确保不会成为一纸空文:第一,落实现行的学生校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完善原有测评体系,把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基本情况纳入其中并成为主要因素,随着学籍形成专门的档案。第二,刺激高校招收更多的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可以将招生学校分成若干档次制定不同的招生条件和培养目标。这样,既可以给业余球员和职业球员提供出路,还可以激励学生和家长提高参与兴趣。第三,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靠基层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具体实施,他们常年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付出和回报和社会地位不成正比。应当着手摸索建立相应的补偿与奖励机制,保障其基本的利益和工作积极性。
2.3、管控制度未形成
组织所有相关部门共同探索校园足球安全防范和管控机制,以行政措施推进执行。第一,加强安全管控。安全问题要落实到人,从校长到班主任、教练、教师等都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完善保险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和其它行业保险的措施,探索推行校园学生体育伤害险。保险产生的费用由国家、学校和家长分比例承担,适度增加国家补偿的力度,扩大赔付比例和范围,使得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和执行效力,涵盖所有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同时要简化校园意外伤害的善后处理过程,探索一种第三方处理或调解纠纷机制,使得出现意外伤害不牵扯学校精力,维护学校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2.4、监控体系没有确立
由体育总局牵头的校园足球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就是由于监管体系的滞后,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出现了很多中小学冒领乱用校园足球专项资金的现象,使得“校园足球”成为了“泡沫工程”,使得竞赛质量和数量虚夸,成为“面子工程”,使得真正参与开展活动的学校和学生数量比上报的水分巨大,成为“虚假工程”。面对诸多不利于校园足球发展的种种现象,由教育部牵头的第二版校园足球在推进初始阶段就必须重视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监控体系包括国家督导、省市自治区检查、学校之间相互监督等,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
3.1、专业足球师资薄弱
从已经试水五年的足协主导的校园足球推进过程看,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专业教练员稀缺问题。在中小学,通常由体育老师带足球课和完成训练比赛,他们很多并非足球专业出身,教学、训练水平有限既缺少执教青少年足球训练和指挥比赛的实践经验,又没有参加过足球教练员专业岗位培训,不具备开展基础性训练的基本要求。基层教练员面临着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大等现实状况,多数学校连训练补贴、服装费和专业津贴都无法保证,而足球教练的训练和比赛基本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如果没有一个长效机制,势必影响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不断的扩充专业队伍的数量使之具有正式的编制免去后顾之忧、提高待遇成为当务之急,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远水难解近渴。而眼下补充的办法只有由各试点校聘任兼职教师协助完成目标任务,把包括足球教练、裁判、退役足球运动员、在校足球专业大学生等胜任职业需要的社会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做兼职才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必须由政府统一出资从而提高校方的积极性,而购买服务的程序还需要探索。
3.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校园足球活动预计投入是每年4000万元,足协主导的最后一年(2013年)给校园足球的下拨的资金为5600万元。平均一所布局学校也就是万元,开展活动这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达到2万所学校的目标,按照原计划也需要2亿。按有关文件规定,布局城市需要由省、市按1∶1匹配资金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但至今部分省、市配套资金未到位,致使当地校园足球工作开展经费不足。
发展校园足球单纯的依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企业、组织的支持。我国体坛并不缺少企业背景,尤其是职业化推向市场的几大项目。2016年恒大足球俱乐部运营成本接近13亿元,近三年的亏损就高达20亿。2015年中超16强投入资金就达40亿元。如果将投入或者说部分投入从职业足球向校园足球转变的话,一定会打通校园足球的瓶颈蓬勃的开展。
3.3、场地设施陈旧滞后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虽然有所投入但是依然没有太多的改善,尤其是中小学更为明显,或者陈旧不堪或者侵占严重。在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收到地产开发的挤压致使学生人均运动场地面积难以达到教育部的基本要求。而周边地区虽然用地不是很紧张,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缺少足球场地,甚至没有足球场地。从颁布的申报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的标准条件来看,要求学校要有一片足球场,这里就没有强调足球场的规格,也正是场地现状的很好体现。据调查得知,标准的人工草坪足球场对于中小学来说绝对属于奢侈品。此外,建设的足球场地普遍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运动性能不达标、基础材料不环保和影响健康安全等诸多问题解决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前不久曝光的毒跑道事件造成的危害在草坪质量上一样存在。
解决场地问题的手段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建设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第二是在原有场地基础上,改建、扩建和修整施,达到基本条件;第三就是尝试政府买单开放现有资源,促使社会资源面向学生开放。
校园足球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各布局试点学校的积极参与,都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只要认识清楚制约的因素,分析存在的原因,结合实际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一定会使校园足球保持健康、有序、持久的发展,一定会迎来蓬勃开展的局面。
[1]李卫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3.
[2]黄德沂.完善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培养体系的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6.
[3]侯学华.校园足球文化模型建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
[4]曲晨.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5,6.
[5]刘毅.我国校园足球五年计划成效与未来发展道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4.
G843
A
1006-8902-(2017)-04-ZQ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A890027。
张志刚(1971-)男,河北唐山人,汉族,大学本科、硕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